- A.工矿用地
- B.军事设施
- C.农田水利用地
- D.旅游用地
- E.未利用地
- A.人民群众需要
- B.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
- C.城市建设发展需要
- D.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
- E.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 A.道路
- B.广场
- C.绿地
- D.高压供电走廊和压占地下管线
- E.未利用地
- A.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2 h的标准
- B.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2 h的标准
- C.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冬至日日照1 h的标准
- D.旧区改建的项目内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只,但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1 h的标准
- E.中等城市不应低于大寒日日照2 h
- A.申请人
- B.被申请人
- C.第三人
- D.复议代理人
- E.见证人
- A.总体规划
- B.专项规划
- C.总体规划纲要
- D.详细规划
- E.分区规划
- A.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国歌
- B.妨碍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
- C.使用国家级、省级、市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 D.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
- E.使用文娱界、商业界人员的名义
- A.物证
- B.证人证言
- C.当事人的陈述
- D.谈论
- E.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 A.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 B.利用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 C.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 D.国家级文化体育活动设施
- E.名胜风景点的建筑控制地带
- A.《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 B.《城市规划基本术语》
- C.《建筑用地分类代码》
- D.《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
- E.《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认定办法》
- A.居住用地(R)
- B.公共设施用地(C)
- C.工业用地(I)
- D.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 E.绿地(D)
- A.园林景现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5%.
- B.红线宽度大于5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 C.红线宽度在40~5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 D.红线宽度小于40 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 E.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少于40%.
- A.道路、广场、绿地
- B.毗邻的居民住宅
- C.高压供电走廊
- D.废弃的沙坑地
- E.压占地下管线
- A.根据规划建设容量,确定市政工程管线位置、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进行管线综合
- B.确定分区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土地使用性质和居住人口分布,确定绿地系统、河湖水面、供电高压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和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
- C.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具体要求
- D.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地块出入口位置、停车泊位、公共交通场站用地范固和站点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他交通设施
- E.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 A.甲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 B.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 C.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 D.丁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 E.所有城市规划编制单位
- A.促进环境改善的措施
- B.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 C.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 E.环境影响的公众调查
- A.管线的平面布置
- B.管线综合
- C.管线管径大小设计
- D.管线敷设与行道树、绿化的关系
- E.管线的竖向布置
- A.警告
- B.罚款
- C.行政拘留
- D.责令停产停业
- E.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
- A.道路、广场
- B.绿地
- C.单位内部用地
- D.高压供电走廊
- E.地下管线
- A.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 B.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
- C.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 D.古代名人名家的尸骨或化石
- E.仿古建筑
- A.历史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
- B.风貌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
- C.历史的原真性和建筑的完整性
- D.历史真实性和生活真实性
- A.外立面清洗、粉刷
- B.基本平面的装修
- C.内部装修涉及局部变动
- D.危房修缮结构加固
- A.18 m
- B.24 m
- C.28 m
- D.32 m
- A.坚持以人为本
- B.坚持可持续发展
-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D.坚持改革开放
- A.装点美化街景,让行人进入的绿地
- B.城市重点地段,以体现城市风貌特色的道路
- C.供行人进入游览休息的开放式绿地
- D.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的端部
- A.陈某若能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内容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在2年内提起再审
- B.陈某不可以对生效的调解书提起再审.法院不应当受理
- C.陈某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再审,不受时间限制
- D.陈某应当履行协议,不应该再起诉
- A.1 h
- B.1.5 h
- C.2 h
- D.2.5 h
- A.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法
- B.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划定
- C.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相衔接
- D.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镇和衬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 A.现状图、规划图两类
- B.现状图、规划图、分析图三类
- C.现状图、规划图、地形图三类
- D.现状图、规划图、分析图、地形图四类
- A.单一的立法体制
- B.复合的立法体制
- C.制衡的立法体制
- D.折中的立法体制
- A.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 B.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确定,并报国务院备案
- C.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国务院备案
- D.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备案
- A.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B.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 A.不同居住区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B.具有综合配套的小区、街坊、组团
- C.居住区人口规模3万~5万人
- D.在城市用地分类中居住用地的统称
- A.行政区划
- B.流域
- C.区域
- D.流域、区域
- A.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
- B.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 C.城市紫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 D.建筑红线——城市各项建筑的保护范围边界线
- A.区域
- B.市
- C.县及以上
- D.镇及以上
- A.自批准更名之日起90日
- B.自批准更名之日起60日
- C.自批准更名之日起30日
- D.自批准更名之日起10日
- A.居住区的区位
- B.居住区的总建筑面积
- C.居住区人口规模
- D.上一层次规划
- A.二,44;36
- B.二,41;72
- C.三;85;72
- D.三;41;36
- A.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 B.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 C.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 D.宅基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 41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65%.
- B.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为少年儿童提供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的场所,有安全、完善设施的绿地,其服务半径为1.0~5.0 km
- C.居住区公园——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为居住区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其服务半径为0.5~1.0 km
- D.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绿化占地比例应大于等于50%.
- A.在居住小区中,住宅用地的下限为55%.
- B.在居住小区中,道路用地的上限为20%.
- C.在组团中,住宅用地的下限为70%.
- D.在组团中,道路用地的上限为15%.
- A.行政监督
- B.行政复议
- C.行政诉讼
- D.行政赔偿
- A.省建设厅初审,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
- B.省建设厅批准
- C.市规划局初审,批省建设厅批准
- D.市规划局批准
- A.分区规划
- B.控制性详细规划
- C.修建性详细规划
- D.近期建设规划
- A.应当包括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B.没有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C.不一定有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D.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添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 A.城市总体规划
- B.城市分区规划
- C.修建性详细规划
- D.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
- A.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
- B.土地适用性质
- C.土地价值评定
- D.土地区位关系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 B.《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C.《城市规划条例》
- D.《城建监察规定》
- A.以上一层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为编制依据
- B.以城市规划和有关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编制依据
- C.以城市综合规划为编制依据
- D.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城市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
- A.15日
- B.30日
- C.20日
- D.10日
- A.5~6;4~4.5
- B.4~5;3~3.5
- C.3~4;2~2.5
- D.2~3;1~1.5
- A.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名称
- B.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 C.作出处罚的依据及可变更处罚的情况
- D.受罚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或者住址
- A.行政管理应当是积极的行政管理
- B.行政管理应当是以强制实行为手段的管理
- C.行政管理应该是高效能的行政管理
- D.行政管理应该是创新型的行政管理
- A.发布之日
- B.1993年5月1日
- C.1993年1月1日
- D.1993年4月1日
- A.30
- B.50
- C.80
- D.100
- A.甲级不少于10 m<SUP>2</SUP>,乙级不少于9 m<SUP>2</SUP>,丙级不少于8 m<SUP>2</SUP>
- B.甲级不少于11 m<SUP>2</SUP>,乙级不少于10 m<SUP>2</SUP>,丙级不少于9 m<SUP>2</SUP>
- C.甲级不少于12 m<SUP>2</SUP>,乙级不少于11 m<SUP>2</SUP>,丙级不少于10 m<SUP>2</SUP>
- D.甲级、乙级、丙级都不少于10 m<SUP>2</SUP>
- A.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C.城市人民政府
- D.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A.执行机关
- B.实施机关
- C.行政机关
- D.权力机关
- A.1:5000
- B.1:3000
- C.1:2000~1:1000
- D.1:2000~1:500
- A.市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B.市人民政府
- C.市人民政府的上级领导机关
- D.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专门部门
- A.全部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⑥
- D.①②③④
- A.当地行政机关
- B.上一级行政机关
- C.具体行政机关
- D.党政组织
- A.房屋所有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
- B.房屋所有权
- C.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
- D.房屋使用权和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所有权
- A.国家行政划拨与有偿出让结合
- B.拍卖、招标或双方协议
- C.城市人民政府出面拍卖、招标或与城市人民政府协议
- D.有偿、有期限转让
- A.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公务——权利
- B.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义务
- C.提出申诉和控告——权利
- D.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义务
- A.城乡规划
- B.军事保护规划
- C.城市防护规划
- D.城市总体规划
- A.30°
- B.45°
- C.60°
- D.75°
- A.琼山、乐山、佛山、彭山
- B.苏州、扬州,杭州、漳州
- C.安庆、安阳、泰安、淮安
- D.寿县、浚县、歙县、代县
- A.城市中心区<20%.
- B.居住用地<30%.
- C.工业用地<15%.
- D.仓储用地<15%.
- A.分区或分压给水系统
- B.水质给水系统
- C.多水源给水系统
- D.重力输配水系统
- A.居住区的绿地率为25%.
- B.次干道的绿地率为20%.
- C.商业中心的绿地率为15%.
- D.机关的绿地率为25%.
- A.行政机关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 B.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的分配机关
- C.行政机关是国家的司法机关
- D.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的执行机关
- A.所有城市及建制镇
- B.直辖市、市、建制镇
- C.直辖市、建制市
- D.直辖市、建制市、建制镇、集镇
- A.植林
- B.护林
- C.营林
- D.养林
- A.20%.~35%.
- B.25%.~35%.
- C.22%.~33%.
- D.20%.~32%.
- A.以上一层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为编制依据
- B.以城市规划和有关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编制依据
- C.以城市综合规划为编制依据
- D.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城市政府及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为依据
- A.该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成特别指导小组
- C.该地区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组织一个指导小组
- D.该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
- A.有限期
- B.无限期
- C.有偿管理
- D.分派
- A.建筑物外轮廓线投影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率(%.)
- B.建筑物外轮廓线投影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 C.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 D.建筑物基底总面积与用地红线范围的面积的比率(%.)
- A.高水平原则、高速度原则、高时效原则
- B.高效率原则、高水准原则、高时效原则
- C.高质量原则、高速度原则、高水准原则
- D.高效率原则、高质量原则、民主化原则
- A.新建、翻建
- B.新建、扩建
- C.新建、改建
- D.新建、扩建、改建
- A.电力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 B.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 C.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 D.电力管线、污水排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给水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
- A.同等地位
- B.对等地位
- C.从属地位
- D.不对等地位
- A.申报规划成果、城市政府组织审核、报请人大审批、公布批准的规划
- B.论证规划方案、城市政府组织审核、报请人大审议、批准详细规划、公布批准的规划
- C.申报规划成果、会审规划成果、批准详细规划、公布批准的规划
- D.论证规划方案、申报规划成果、会审规划成果、批准详细规划、公布批准的规划
- A.50年
- B.0年
- C.25年
- D.20年
- A.土地使用方式
- B.容积率
- C.建筑密度
- D.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 A.2.5 m
- B.2.0 m
- C.5 m
- D.1.5 m
- A.普通保护原则、重点保护原则
- B.系统保护原则、特色保护原则、物质形态的保护和非物质形态的保护并重原则
- C.物质形态保护原则、精神形态保护原则
- D.局部保护原则、整体保护原则、系统保护原则
- A.土地使用权权属证件
- B.建设项目方案书
- C.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
- D.城市用地规划许可证
- A.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的内容、行为的结果、行为的形式
- B.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的艺术、行为的程序、行为的形式
- C.行为的艺术、行为的内容、行为的主体、行为的客体、行为的结果
- D.行为的内容、行为的艺术、行为的结果、行为的形式、行为的主体
- A.特殊保护
- B.相关保护
- C.全面保护
- D.总体保护
- A.5日
- B.7日
- C.10日
- D.1日
- A.5 m<SUP>2</SUP>
- B.6 m<SUP>2</SUP>
- C.7 m<SUP>2</SUP>
- D.8 m<SUP>2</SUP>
- A.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 B.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 C.宪法、法律;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D.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②③④⑤⑥⑦
- D.①②④⑦
- A.进行规划
- B.分派使用权
- C.收回
- D.实行征用
- A.住宅用地、公建用地、工业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 B.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
- C.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 D.住宅用地、公建用地、市政基础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 A.甲级
- B.乙级
- C.乙级以上
- D.丙级
- A.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 B.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
- C.远景规划和近期规划
- D.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