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色彩
- B.尺寸
- C.样式
- D.立体感
- E.结构
- A.波谱特征
- B.自然特征
- C.物理特征
- D.化学特征
- E.几何特征
- A.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 B.行政区域
- C.环保监测站
- D.房屋基底
- E.规划地块
- A.高度
- B.宽度
- C.坡度
- D.长度
- E.坚硬度
- A.特
- B.小区
- C.大
- D.中区
- E.行政区
- A.产业性质
- B.生产管理水平
- C.产业结构
- D.产业前景
- E.产业价值
- A.确定城市集中供热对策
- B.计算供热管道管径
- C.计算城市供热干管的管径
- D.布局分区供热设施和供热干管
- E.估算城市分区的热负荷
- A.液化石油气制气厂
- B.煤气制气厂
- C.天然气门站
- D.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
- E.液化石油气气化站
- A.工业热力站
- B.用户热力站
- C.汽水换热的热力站
- D.集中热力站
- E.区域性热力站
- A.最终数量
- B.电压等级
- C.施工条件
- D.结构形式
- E.初期投资
- A.月不均匀性
- B.日不均匀性
- C.季节不均匀性
- D.年不均匀性
- E.小时不均匀性
- A.日不平均负荷率
- B.平均日负荷率
- C.日平均负荷率
- D.月不平衡负荷率
- E.季不平衡负荷率
- A.地下管线的材料使用情况
- B.城市总体规划、竖向规划和分期建设情况
- C.污水处理利用情况、处理厂和排放口位置
- D.人口和素质情况
- E.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
- A.河流、湖泊的地表水
- B.逐年可以恢复的地下水
- C.人工降水
- D.海水
- E.可回用的污水
- A.权衡指标法
- B.经济发展增量法
- C.人均综合指标法
- D.单位用地指标法
- E.年递增率法
- A.1条作为右转车道
- B.3条机动车道
- C.1条车道绕行
- D.1条车道交织
- E.1条人行道
- A.确定道路隔离带的具体位置
- B.选定合适的平曲线半径
- C.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和缓和路段
- D.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
- E.确定与两旁用地联系的各路口、相交道路交叉口、桥涵等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
- A.纪念
- B.提供视觉刺激
- C.改善单调
- D.装饰
- E.强调体积
- A.种植位置
- B.种植形式
- C.种植种类
- D.种植规模
- E.种植季节
- A.建筑周期
- B.建筑功能
- C.建筑经济
- D.工程技术
- E.建筑费用
- A.结构
- B.工艺
- C.功能
- D.纪念意义
- E.形式
- A.混凝土
- B.木材
- C.玻璃
- D.石油沥青
- E.陶瓷
- A.满足施工要求的建筑、结构、安装图纸及文件
- B.能安排材料、设备的订货,非标准设备的制作
- C.能进行施工图预算编制
- D.能进行土建施工和安装
- E.能作为工程验收的依据
- A.排架
- B.薄壳
- C.网架
- D.折板
- E.悬索
- A.管径
- B.标高
- C.管道焊接方式
- D.保证供水的压力
- E.管材
- A.平坡式
- B.台阶式
- C.混合式
- D.交错式
- E.挡板式
- A.朝向
- B.防寒
- C.通风
- D.地质
- E.采光
- A.辐射
- B.废水
- C.工业垃圾
- D.烟尘
- E.噪音
- A.蓄水
- B.交通状况
- C.给水
- D.供电、电信与有线电视广播
- E.供热与供气
- A.预测评价
- B.社会评价
- C.污染影响评价
- D.环境评价
- A.营业
- B.居住
- C.其他
- D.辅助
- E.交通
- A.8%
- B.10%
- C.15%
- D.17%
- A.有机物
- B.简单无机物
- C.真菌
- D.微生物
- A.火电厂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煤灰对环境的影响
- B.造纸厂主要是自然生态的影响
- C.矿山开发主要是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D.家庭主要是对水环境的影响
- A.温度
- B.降水
- C.无机盐
- D.绿色植物
- A.腐食动物
- B.一级食肉动物
- C.杂食动物
- D.食草动物
- A.城市人口众多与城市社会问题有关
- B.人类具有群居的特质
- C.人类社会中社区的情感与关系继续存在
- D.人与人之间以高度分化的社会角色交往,情感与交往相当表面化、粗浅化
- A.社区设施
- B.地域空间
- C.社区活动
- D.社区文化
- A.研究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
- B.研究互动关系
- C.研究社会组织
- D.研究社会空间
- A.设计研究方案
- B.检验假设
- C.确定研究问题
- D.撰写研究报告
- A.聚集
- B.隔离
- C.集中
- D.侵入
- A.自下而上型
- B.自上而下型
- C.积极型
- D.消极型
- A.生长曲线法
- B.对数回归法
- C.线性回归法
- D.指数回归法
- A.指数关系
- B.等值关系
- C.对数关系
- D.互补关系
- A.密度法
- B.相互作用法
- C.栅格法
- D.等高线法
- A.从众多的指标中寻找出影响生活空间分区的主要影响因素——主因子
- B.按每一主因子的分值绘制因子分数图,分析每一因子在城市中的得分情况
- C.找出城市不同发展时期的主因子,制定相应的政策
- D.根据指标的因子荷载量对因子命名
- A.起飞准备阶段
- B.起飞阶段
- C.摸索阶段
- D.成熟阶段
- A.政府部门
- B.劳动部门
- C.工业部门
- D.宣传部门
- A.市政建设支出
- B.管理支出
- C.生产支出
- D.生活支出
- A.无条件继承的产业权,
- B.限期保有的产业权
- C.限定继承的产业权
- D.终身保有的产业权
- A.建筑物的地表物质
- B.建筑群的范围
- C.郊区农田和市区内绿地
- D.建成区和非建成区的界限
- A.点和面的叠合
- B.面和面的叠合
- C.线和线的叠合
- D.线和面的叠合
- A.Internet和CAD相结合,将使远程协同设计得到发展
- B.Internet和GIS相结合,使空间信息的查询以及简单的分析远程化
- C.Internet和遥感相结合,使遥感图像的共享程度提高,应用更加广泛
- D.GIS和遥感相结合,大大促进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 A.管线埋设深度
- B.管线覆土深度
- C.管线水平净距
- D.管线垂直净距
- A.山区
- B.河滩
- C.平原
- D.丘陵
- A.除可修建海岸堤外,还可修建防浪堤
- B.在市区外围修建围堰或抗洪堤
- C.采用挡土墙护岸工程
- D.在市区外围修建围堰或抗洪堤,而在市内则应采取排涝的措施
- A.20~50m
- B.30~60m
- C.50~80m
- D.70~90m
- A.70~100m
- B.85~140m
- C.100~220m
- D.170~300m
- A.尽可能短直,避免急转弯
- B.宜建于光缆、电缆集中和城市规划允许建设架空线路的路由上
- C.避免设在规划不定、尚未定型的道路
- D.应选择敷设在地上、地下障碍物较少的街道
- A.土地填埋
- B.堆肥化
- C.自然堆存
- D.焚烧
- A.30%;50%;65%
- B.50%;85%;65%
- C.50%;80%;85%
- D.70%;65%;80%
- A.4.0m;2.0m;2.5m
- B.3.0m;2.0m;4.5m
- C.2.0m;3.5m;4.0m
- D.4.0m;2.5m;3.5m
- A.通行地沟
- B.不通行地沟
- C.半通行地沟
- D.无沟敷设
- A.60℃
- B.75℃
- C.90℃
- D.100℃
- A.公路
- B.隧道
- C.铁路
- D.桥梁
- A.地下水位较高
- B.年降雨量较少
- C.地下敷设时不需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
- D.碱性土壤
- A.一级管网
- B.二级管网
- C.三级管网
- D.四级管网
- A.大型用户
- B.主要交通干道
- C.市中心
- D.繁华的街道
- A.81~105W/m<SUP>2</SUP>
- B.116~140W/m<SUP>2</SUP>
- C.93~116W/m<SUP>2</SUP>
- D.116~163W/m<SUP>2</SUP>
- A.第一分
- B.第二分
- C.第四分区
- D.第五分区
- A.长度
- B.材料
- C.密度
- D.耐腐蚀性
- A.1.0m
- B.2.0m
- C.1.5m
- D.4.0m
- A.经济
- B.距离
- C.供求
- D.布局
- A.应选择在城市边缘,与服务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宜超过10km
- B.应选择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C.在电台附近选址时,应考虑电台等无污染空间间隔区等特殊要求,并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 D.与相邻建筑物应遵守有关规范所规定的安全防火距离
- A.20m
- B.35m
- C.50m
- D.80m
- A.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减小供气半径
- B.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 C.调压站应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 D.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
- A.变电所内
- B.工厂企业厂区内
- C.市区人行道
- D.小型建筑
- 79
-
高热值燃气约为( )。
- A.10 MJ/Nm<SUP>3</SUP>
- B.20 MJ/Nm<SUP>3</SUP>
- C.30 MJ/Nm<SUP>3</SUP>
- D.50 MJ/Nm<SUP>3</SUP>
-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 B.选择并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 C.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道
- D.制定燃气管道的保护措施
- A.大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大于15万kW
- B.中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在3~30万kW之间
- C.小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小于1万kW
- D.大型水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等于20万kW
- A.8720
- B.8750
- C.8760
- D.8780
- A.恢复
- B.保护
- C.建设
- D.补偿
- A.1.0~1.5km
- B.1.5~1.8km
- C.2.0~2.5km
- D.2.0~3km
- A.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
- B.尽量避免设置提升泵站
- C.结合郊区道路规划布置
- D.结合城市横向规划
- A.2m
- B.3m
- C.5m
- D.7m
- A.平均日污水量/最高日污水量
- B.最高日污水量/平均日污水量
- C.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
- D.最高日平均时污水量/最高日最高时污水量
- A.设在水量充沛、水质较好的地点,宜位于城镇和工业的上游清洁河段
- B.尽可能减少泥砂、漂浮物、冰凌、冰絮、水草、支流和咸潮的影响
- C.应尽可能远离主要用水地区,以减少投资
- D.取水构筑物应建造在地质条件好、承载力大的地基上
- A.0.15m
- B.0.20m
- C.0.25m
- D.0.30m
- A.为匝道上的车辆加速驶入快速道路而设置的车道
- B.为快速道路上的车辆减速驶入匝道而设置的车道
- C.连接相交两条道路,为转弯行驶的车流而设置的交换道
- D.为车辆进出快速道路而设置的车道
- A.10~15m
- B.15~20m
- C.15~25m
- D.25~30m
- A.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
- B.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交叉口
- C.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
- D.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 A.2倍
- B.3倍
- C.4倍
- D.6倍
- A.沉降缝
- B.竖缝
- C.防震缝
- D.伸缩缝
- A.1~3mm
- B.2~5mm
- C.3~6mm
- D.5~8mm
- A.板一梁一纵墙一基础一地基
- B.板一横墙一基础一地基
- C.板一梁一外纵墙一外纵墙基础一地基
- D.板一梁一柱一柱基础一地基
- A.台阶
- B.平坡
- C.平台
- D.斜坡
- A.4%
- B.6%
- C.8%
- D.10%
- A.场地面积
- B.城市道路
- C.车流情况
- D.人流密集程度
- A.适应物料加工流程,运距短捷,尽量一线一用
- B.与竖向设计、管线、绿化、环境布置协调,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 C.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线路应尽量交叉
- D.力求增加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