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交通
- B.人口
- C.土地利用
- D.住宅
- E.就业
- A.面积
- B.亮度
- C.高度
- D.色彩
- E.分布
- A.几何校正
- B.辐射校正
- C.图像削弱
- D.图像编辑
- E.对比分析
- A.阴影
- B.纹理
- C.形状
- D.大小
- E.温度
- A.比一般可见光(真彩色或黑白)航空相片的色彩饱和度高
- B.对比度强
- C.清晰度好
- D.白天和夜间都可成像
- E.对植被、水体的分辨能力高
- A.交互式图形输入、编辑与生成
- B.CAD数据储存与管理
- C.图形计算与分析
- D.可视化表现与景观仿真
- E.图像调整与优化
- A.计算机图形
- B.共享功能
- C.图像处理
- D.数据库
- E.人机交互
- A.万元产值法
- B.单位产品法
- C.人均指标法
- D.高程箭头法
- E.增长率法
- A.平坡
- B.台阶
- C.混合
- D.斜坡
- E.凹面
- A.热电厂
- B.集中锅炉房
- C.低温核能供热
- D.垃圾焚化厂
- E.砖窑厂
- A.中高热值
- B.低热值
- C.高热值
- D.中热值
- E.中低热值
- A.生物气
- B.人工煤气
- C.天然气
- D.高热值燃气
- E.液化石油气
- A.人口
- B.建筑面积
- C.建筑层次
- D.功能分区总面积
- E.功能分区总体规划
- A.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 B.拟定污水干管及主干管的路线
- C.选择污水处理厂和出水口的位置
- D.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和设置泵站的位置
- E.确定排水制度
- A.错口交叉改善为十字交
- B.斜角交叉改善为正交交叉
- C.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 D.错口交叉改善为Y字形交叉
- E.合并主干路,再与主要交通道路相交
- A.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的要求
- B.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
- C.通道宽度较宽,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最多
- D.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
- E.用地紧凑且进出便利
- A.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 B.工业企业用水量标准
- C.公共建筑用水量标准
- D.水厂自身用水量标准
- E.未遇见用水量标准
- A.通透
- B.排水
- C.消防
- D.美观
- E.抗震
- A.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的限行要求
- B.满足交通畅通和安全的要求
- C.充分考虑道路绿化的布置
- D.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 E.要与沿路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相协调
- A.边梁
- B.索网
- C.边缘构件
- D.折板
- E.下部支承结构
- A.多立克柱式
- B.爱奥尼克柱式
- C.塔司干柱式
- D.科林斯柱式
- E.组合柱式
- A.相似
- B.临摹
- C.变形
- D.均衡
- E.对比
- A.工厂
- B.展览馆
- C.机库
- D.俱乐部
- E.仓库
- A.球形曲面
- B.椭球面
- C.旋转抛物面
- D.旋转双曲面
- E.柱状面壳
- 25
-
初步设计由( )等组成。
- A.设计说明书
- B.设计图纸
- C.材料表
- D.工程周期进度计划
- E.工程概算
- A.建筑朝向
- B.建筑间距
- C.建筑的外观
- D.建筑的高度
- E.建筑与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空间的关系
- A.跌落
- B.掉层
- C.天桥
- D.错叠
- E.凸出楼梯间
- A.饱和松沙
- B.非岩质的陡坡
- C.淤泥和淤泥质土
- D.条状突出的山脊
- E.冲填土
- A.人员较集中的建筑物,适当远离高耸烟囱或易倾倒、脱落的设备,以及易燃、易爆的建筑物
- B.考虑、防火、防爆、防有毒气体扩散的措施
- C.建筑物间距适当缩小
- D.场地内的一切管道,均采用抗震强度较高的材料
- E.架空管道和管道与设备连接处或穿墙体处,既要连接牢固以防滑落,又要采用软接触以防管道拉断
- A.废气污染
- B.生产污染
- C.生物污染
- D.全球性污染
- A.商业服务中心
- B.市政中心
- C.体育中心
- D.某些医疗建筑
- E.展览中心
- A.成分
- B.总量
- C.性质
- D.来源
- A.污染产生原因
- B.环境要素
- C.污染物的分布范围
- D.污染形态
- A.地形和地貌的差异
- B.空气流动的影响
- C.地形、山脉的阻滞作用
- D.大气污染
- A.防治污染和解决污染导致的生态效应问题
- B.防止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 C.防止泥石流和滑坡而建造的人工构筑物
- D.防风或保持水土
- A.技术方案撰写期
- B.可行性研究期
- C.生产运营期
- D.资料收集与分析期
- A.腐蚀性
- B.控制性
- C.依赖性
- D.污染性
- A.按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城市综合研究,探讨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本质
- B.按照生态学的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范、文件
- C.衡量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生态学指标
- D.开展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
- A.种群虽然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并不等于个体的简单相加
- B.个体与种群各自具有既相互联系又互为区别的特征
- C.生物个体的特性是每一个体皆具备的,而种群的特性则是个体水平及层次上不具有、只有在组成种群以后才出现的新的特征
- D.种群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反映了生物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特征
- A.3.6~9.2kg;0.22~20.7kg
- B.3.6~9.2kg;0.2~22.7kg
- C.2.6~11.2kg;0.2~22.7kg
- D.3.9~9.2kg;0.7~22.7kg
- A.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 B.城市是具有人工化环境的生态系统
- C.城市是流量大、容量大、密度高、运转快的开放系统
- D.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必须与人类文化环境相结合 —
- A.微生物
- B.光合细菌
- C.杂食动物
- D.太阳能
- A.出生率
- B.生长
- C.发育
- D.出生
- A.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 B.根据空间特征
- C.根据社区结构
- D.根据社区特点
- A.生物圈
- B.生态因子
- C.生物生存环境
- D.生境
- A.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学科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 B.城市规划学拓展了城市社会学科的研究领域
- C.作为“公共政策”或社会工具的城市规划本身也属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D.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的社会机制与效果,需要应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
- A.生活
- B.经济
- C.心理
- D.事业
- A.倡导者
- B.使能者
- C.中介者
- D.资源争取者
- A.尽可能避免过多地从他人的研究和工作中学习
- B.确定新的前沿领域,有助于确定所进行的研究怎样增加已有的知识
- C.指出以前分析途径中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
- D.指出哪一种途径已尝试或还没有尝试过
- A.伯吉斯——提出著名的“同心圆模型”
- B.哈里斯——提出城市边缘区的内部结构
- C.沃思——提出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 D.汤姆斯——《作为生活方式的都市性状态》
- A.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
- B.CBHI=总建筑基底面积/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
- C.CBH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100%
- D.CBHI=(总建筑面积/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100%
- A.中心结构
- B.中心位置
- C.中心空间
- D.中心范围
- A.湖南
- B.辽宁
- C.云南
- D.贵州
- A.第一阶段为“传统结构阶段”
- B.第三阶段为“投资推动的发展阶段”
- C.第二阶段为“创新推动阶段”
- D.第四阶段为“财富推动阶段”
- A.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条件研究
- B.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
- C.区域城市体系研究
- D.城市问题和对策研究
- A.供给曲线是表示市场价格和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
- B.供给曲线是从西南方向东北方下降的曲线,即价格的升高会带来生产量的增加
- C.在市场均衡的水平上,不存在价格或数量变动的趋势
- D.在市场经济中,买者与卖者的行动自然而然地使市场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变动
- A.股票
- B.债券
- C.彩票
- D.纪念金币
- A.交互式图形输入、编辑与生成
- B.CAD数据储存与管理
- C.图形计算与分析
- D.可视化表现与景观仿真
- A.选择
- B.连接
- C.投影
- D.定位
- A.20d
- B.26d
- C.36d
- D.60d
- A.采用挡土墙护岸工程
- B.修建防洪堤来防止洪水浸入城市
- C.采用排(截)洪沟
- D.根据城市范围和重要性质,提高水库的设计标准,增大拦洪蓄洪的能力
- A.3m
- B.4m
- C.5m
- D.80m
- A.150m<SUP>2</SUP>;100m<SUP>2</SUP>
- B.150~300m<SUP>2</SUP>;100~200m<SUP>2</SUP>
- C.300~450m<SUP>2</SUP>;200~300m<SUP>2</SUP>
- D.>4500m<SUP>2</SUP>;>300m<SUP>2</SUP>
- A.废物填埋
- B.集中废物处置
- C.废物燃烧
- D.废物再利用
- A.1000~2000
- B.2500~3000
- C.3000~4000
- D.3500~5000
- A.1~3m
- B.2~4m
- C.3~5m
- D.5~7m
- A.收集路线的出发点尽可能远离停放车辆的场地
- B.线路的开始与结束应邻近城市主要道路,便于出入,并尽可能利用地形和自然疆界作为线路疆界
- C.在陡峭地区,应空车上坡,下坡收集,以利于节省燃料,减少车辆损耗
- D.线路应使每日清运的垃圾量、运输路程、花费时间尽可能相同
- A.300Hz
- B.400Hz
- C.450Hz
- D.650Hz
- A.50m<SUP>2</SUP>
- B.70m<SUP>2</SUP>
- C.100m<SUP>2</SUP>
- D.115m<SUP>2</SUP>
- A.一级管网
- B.二级管网
- C.三级管网
- D.四级管网
- A.6m<SUP>3</SUP>
- B.10m<SUP>3</SUP>
- C.15m<SUP>3</SUP>
- D.20m<SUP>3</SUP>
- A.热能最终用途
- B.性质
- C.用热规律
- D.用热时间
- A.可靠性
- B.适用性
- C.安全性
- D.经济性
- A.应尽量缩短用户支管的长度
- B.主要考虑网路的密度
- C.应尽量靠近调压站
- D.连接气源厂与城市环网的支管宜采用双线布置
- A.一级管网系统
- B.二级管网系统
- C.三级管网系统
- D.混合管网系统
- A.3m
- B.5m
- C.10m
- D.18m
- A.5t/m<SUP>2</SUP>
- B.10t/m<SUP>2</SUP>
- C.15t/m<SUP>2</SUP>
- D.20t/m<SUP>2</SUP>
- A.储存必要的燃气量,以调峰
- B.将燃气加压,保证输配管网内适当的压力
- C.使多种燃气混合,达到适合的热值等燃气质量指标
- D.按运行要求将上一级输气压力降至下一级输气压力
- A.隧道敷设
- B.排管敷设
- C.直埋敷设
- D.水平敷设
- A.相似性
- B.易燃性
- C.互换性
- D.危险性
- 81
-
中热值燃气约为( )。
- A.10MJ/Nm<SUP>3</SUP>
- B.20MJ/Nm<SUP>3</SUP>
- C.30MJ/Nm<SUP>3</SUP>
- D.50MJ/Nm<SUP>3</SUP>
- A.大型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大于30万kW
- B.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等于2.5万kW
- C.中型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大于25万kW
- D.小型火力发电厂的装机容量小于2.5万kW
- A.道路照明
- B.非工业动力
- C.乡村工业
- D.生活
- A.1.6m
- B.2.0m
- C.2.2m
- D.3.2m
- A.选择处理工艺
- B.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 C.计算用水量,提出对用水水质、水压的要求
- D.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 A.30%~50%
- B.50%~70%
- C.70%~90%
- D.80%~90%
- A.刺激眼角膜和呼吸道黏膜
- B.视程缩短、导致交通事故、慢性支气管炎
- C.致癌
- D.铅中毒症、妨碍红血球的发育、儿童记忆力低下
- A.1.6m
- B.2.0m
- C.2.4m
- D.3.2m
- A.减压泵房
- B.加压泵房
- C.安全阀
- D.水表
- A.城市主干路旁应设置少量停车带
- B.次干路旁不宜设置路边停车带
- C.城市繁华区设置路边停车带宜布置为港湾式
- D.城市繁华地区道路停车带应采用计时收费的措施来加速停车周转
- A.2.5~4m
- B.3~5m
- C.4.5~6m
- D.5~6.5m
- A.用地比直行坡道较多
- B.交通线路对部分停车位的进出有干扰
- C.造价较高
- D.交通线路较长
- A.设计车速
- B.控制尺寸
- C.中心线位置
- D.管线要求
- A.2.0m
- B.2.2m
- C.3.0m
- D.3.5m
- A.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起围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
- B.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 C.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
- D.由于柱和墙的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给施工工序的搭接带来一些麻烦
- A.建设准备
- B.建设实施
- C.初步设计
- D.设计文件
- A.塔顶
- B.塔身
- C.塔座
- D.塔刹
- A.0.1~0.3m
- B.0.2~0.6m
- C.0.3~0.9m
- D.0.5~1.5m
- A.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
- B.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
- C.考虑交通联系的可能性
- D.增加土石方工程量
- A.距无出入口的车间1.5m,距有出人口的车间3m
- B.距汽车引道6m,距围墙1.5m
- C.距有出入门洞的围墙6m,距围墙照明杆2m
- D.距乔木5m,距灌木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