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模拟测试八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关于生物圈的论述,下列各项中(   )是正确的。

  • A.生物圈中所蕴藏的能量是生物圈自身内部产生的,还有来自太阳和其他宇宙射线
  • B.生物圈在太阳系中是惟一的,或许在太阳系中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第二个,以后也不会存在,它是人类惟一的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居住地
  • C.在人类诞生之前,植物、动物是生物圈中相对主要的物质
  • D.人类是生物圈的特殊居民,可以改善自然,改变自然法则
3

下面哪些是矢量模型的优点(   )。

  • A.数据量小
  • B.位置精度高
  • C.数据结构简单
  • D.相互叠合很方便
4

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   )。

  • A.城市自然条件
  • B.社会发展水平
  • C.城市要素条件
  • D.经济技术条件
5

生态学是(   )。

  • A.研究植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B.研究植物、动物相对于自然与生物环境关系的科学
  • C.研究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 D.研究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6

下面关于城市社区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

  • A.社区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人这个中心
  • B.城市社区管理与一般的城市管理一样
  • C.城市社区管理与一般的城市管理不同
  • D.城市社区管理把实现社区社会效益和心理归属作为最终目标
7

下面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某一特殊领域之中
  • B.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并不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之中
  • C.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由各种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社会之中
  • D.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社会学就是对社会的研究,是关于社会的学问
8

城市社会整合机制一般包括(   )。

  • A.制度性整合
  • B.创新性整合
  • C.功能性整合
  • D.结构性整合
  • E.认同性整合
9

下面关于生长极理论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极理论首先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于1950年提出的
  • B.生长极理论不仅被认为是区域发展分析的理论基础,而且被认为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 C.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
  • D.该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
10

下面在省的重心位置的省会城市是(   )。

  • A.太原
  • B.西安
  • C.广州
  • D.南昌
11

空间扩散的基本类型是(   )。

  • A.传染扩散
  • B.等级扩散
  • C.梯度扩散
  • D.点轴扩散
  • E.重新区位扩散
12

政府干预土地市场通常的手段是(   )。

  • A.提高地价
  • B.提高土地公有比例
  • C.制定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 D.遏止市场投机行为
  • E.制定各种税收政策
13

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是按照,(   )两种方式反映在地表上。

  • A.城市郊区扩大
  • B.城市范围的扩大
  • C.城市建筑密度增大
  • D.城市数目的增多
14

下面(   )物品倾向于刚性。

  • A.非必需品及奢侈品
  • B.生活必需品
  • C.短期内城市住房供应
  • D.长期的城市住房供应
15

高新技术工业代表是(   )。

  • A.微电子
  • B.制造业
  • C.计算机
  • D.因特网
16

将城市工程管线按弯曲程度分类,下列(   )管线属于可弯曲管线。

  • A.自来水管
  • B.污水管道
  • C.电信电缆
  • D.电力电缆
  • E.电信管道
  • F.热力管道
17

绘制城市工程管线综合总体规划图时,通常绘入综合总体规划图中的线路是(   )。

  • A.给水和排水
  • B.热力和燃气
  • C.电力和电信架空线
  • D.给水和燃气
18

城市土地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

  • A.城市土地的一般理论
  • B.土地利用经济
  • C.土地定级估价
  • D.土地制度
  • E.土地权属转移及收益分配中的经济问题
20

城市固体废物按来源分为(   )三类。

  • A.工业固体废物
  • B.危险固体废物
  • C.城市生活固体废物垃圾
  • D.农业固体废物
  • E.农村居民生活废物
  • F.城市建筑垃圾
21

城市地表水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的叙述,下列(   )条不妥。

  • A.具有稳定的河床和河岸
  • B.有足够的水源和水深,一般可以小于2.5~3.0m
  • C.弯曲河段上,宜设在河流的凸岸
  • D.顺直的河段上,宜设在河床稳定处
22

平面环形交叉口不适用于(   )较大的交叉口。

  • A.四条以上道路交汇的交叉口交通量
  • B.左转交通量
  • C.多条道路并汇的交叉口和右转交通量
  • D.多条道路交汇的交叉口和左转交通量
23

机动车辆行驶时,行车视距的大小与(   )有直接关系。

  • A.道路摩擦系数
  • B.机动车制动效率
  • C.行车速度
  • D.道路纵坡
24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有以下(   )项要求。

  • A.线形平顺,设计坡度平缓,坡度较长,起伏不宜频繁,在转坡处以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
  • B.考虑沿线各种控制点的标高和坡度的要求
  • C.线形可以起伏频繁,以丰富城市景观
  • D.设计坡度可以较短,主要考虑城市景观效果
25

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有以下(   )项要求。

  • A.尽可能与相交道路、广场和沿路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
  • B.路基稳定、土方基本平衡
  • C.线形可以起伏频繁,以丰富城市景观
  • D.道路及两侧街坊的排水良好
26

风向频率玫瑰图一般有以下(   )形式。

  • A.8方向风玫瑰
  • B.16方向风玫瑰
  • C.24方向风玫瑰
  • D.32方向风玫瑰
27

下列关于基地与道路红线的关系叙述(   )为正确。

  • A.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 B.基地应退道路红线一定距离
  • C.墓地与道路红线之间应设通路连接
  • D.基地应退道路红线仅能作绿化之用
28

通常我们所说的气象条件中的气温不包括(   )。

  • A.高出地面2.8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B.高出地面2.5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C.高出地面1.5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D.地面空气温度与高出地面3.0m高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温度
29

下列各建筑中,属于雅典卫城中的建筑的是(   )。

  • A.胜利神庙
  • B.太阳神庙
  • C.帕提农神庙
  • D.卡纳克阿蒙神庙
30

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是(   )思潮的代表作。

  • A.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
  • B.“高技派”倾向
  • C.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 D.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31

目前,最典型、最常用的储存、管理属性数据的技术是采用(   )。

  • A.层次数据库
  • B.关系模型的数据库
  • C.网络数据库
  • D.面向目标的数据库
35

GIS软件的几何量算功能有(   )。

  • A.计算不规则曲线的长度
  • B.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面积
  • C.计算不规则地形的设计填挖方
  • D.以上皆正确
36

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层次性,其表现的三个层次分别为(   )。

  • A.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开放:第二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开放:第三层次为生态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 B.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开放,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开放;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向外部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 C.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开放;第二层次为城市中城市社会向城市空间的开放,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向外部系统的全方位开放
  • D.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开放,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开放;第三层次指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的开放
37

下列(   )不是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 A.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 B.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
  • C.生活性物质远远大于生产性物质
  • D.物质循环中产生大量废物
38

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   ),以及人类的认识和道德责任。

  • A.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
  • B.社会平衡与经济发展
  • C.社会经济系统的调控能力和水平
  • D.社会平衡、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39

城市自然环境容量包括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等,下列有关阐述有误的是(   )。

  • A.大气环境容量指在满足大气环境目标值的条件下,某区域大气环境所能承纳污染物的最大能力,或所能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总量
  • B.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市民安全卫生使用城市水资源的前提下,城区水环境所能承纳的最大的污染物质的负荷量
  • C.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或负荷量
  • D.城市交通容量指城市里所能容纳的车辆总数
40

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是(   )。

  •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41

我国各地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做法。下列阐述有误的是(   )。

  • A.在对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和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一般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主要环境影响因素,对这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做出评价结论。既可缩短时间和节省费用,又保证质量
  • B.重视环境预测评价。建设项目的预测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对建设项目的长期环境影响有恰当的评价。预测评价在建设项目提供数据和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的评价结论是可信的
  • C.注意环境经济分析。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发展生产,把环境保护和生产发展统一起来D.在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中,要尽一切代价进行环境保护措施
42

下列有关城市环境的组成,阐述有误的是(   )。

  • A.城市自然环境,为城市提供资源
  • B.城市的社会环境体现了城市这一区别于乡村及其他聚居形式的人类聚居区域,在满足人类在城市各类活动方面所提供的条件
  • C.城市的经济环境是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势
  • D.城市景观环境则是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43

光化学烟雾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空气污染现象。造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量汽车排气和少量工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发生的
  • B.运载气体中的稀浓度的燃烧产物和水蒸气凝结而成
  • C.地面扬尘、燃料燃烧、工业烟尘、火山灰等
  • D.矿物燃烧和金属矿的冶炼
46

以下现象中,(   )是形式化的社会控制,(   )是非形式化的社会控制。

  • A.法律、法规,道德、宗教
  • B.风俗习惯、道德,法律、宗教
  • C.军队、艺术,法庭、法律
  • D.条例、习惯,规程、时尚
47

按联合国的规定,凡(   )就属于老年型人口。

  • A.5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
  • B.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
  • C.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7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
  • D.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5%以上
48

社区生活质量的衡量,是以对(   )的拥有程度为主要评价标准的。

  • A.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生活舒适性
  • B.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
  • C.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方便的出行交通
  • D.闲暇时间、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福利、公众参与
49

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兴起了倡导性规划运动。这一运动的主旨就是(   )。

  • A.在政府的倡导下进行规划
  • B.注重物质空间规划
  • C.在规划中注重弹性
  • D.规划师对公众的重新认识和促进公众对规划过程的参与
50

以下(   )现象属于外延型城市化和飞地型城市化类型。

  • A.建成区“摊大饼”和卫星城建设
  • B.过度城市化和低度城市化
  • C.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
  • D.大城市化和小城镇化
51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它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在统计上和机制上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请问这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下面哪一种类型为正确的(   )。

  • A.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值呈S型曲线关系
  • B.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值呈非线形相关关系
  • C.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线形相关关系
  • D.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程波浪型关系发展
52

假定S代表“4城市指数”,P1,P2,P3,P4,分别代表城镇体系人口规模前4位的城市,P1>P2>P3>P4,指出以下方法中(   )种是计算4城市指数的正确方法。

  • A.S=(P<SUB>1</SUB>+P<SUB>2</SUB>+P<SUB>3</SUB>+P<SUB>4</SUB>)/4
  • B.S=(P<SUB>1</SUB>+P<SUB>2</SUB>+P<SUB>3</SUB>)/P<SUB>4</SUB>
  • C.S=P<SUB>1</SUB>/(P<SUB>2</SUB>+P<SUB>3</SUB>+P<SUB>4</SUB>)
  • D.S=(P<SUB>1</SUB>+P<SUB>2</SUB>)/(P<SUB>3</SUB>+P<SUB>4</SUB>)
53

每个城市对周围地区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其吸引力的大小与下列(   )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 A.城市性质
  • B.城市功能
  • C.城市的产业结构
  • D.距城市的远近
54

最小需要量法是1960年厄尔曼和达西提出的(   )的方法。

  • A.城市职能分类
  • B.确定主导产业
  • C.划分基本/非基本部分
  • D.确定城市化水平
55

中国1945年以来的城市化过程波动性很大,按大的发展阶段来说,我国实际的城市化的波动过程的次序为(   )。

  • A.城市化稳步发展——第一次反向城市化——第二次反向城市化——过度城市化——稳步发展的城市化
  • B.城市化稳步发展——过度城市化——第一次反向城市化——第二次反向城市化——第二次过度城市化
  • C.城市化稳步发展——第一次反向城市化——过度城市化——第二次反向城市化——稳步发展的城市化
  • D.城市化稳步发展——过度城市化一—反向城市化——第二次反向城市化——稳步发展的城市化
56

城市地理位置类型划分中大、中、小位置,是从(   )来考察城市地理位置。

  • A.城市及其腹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 B.城市的大小
  • C.不同空间尺度
  • D.中心城市所在区域的大小
58

以下说法,(   )哪是不正确的。

  • A.汤普森著《城市经济学导论》
  • B.伯吉斯提出同心圆城市理论
  • C.罗斯托创立了“起飞论”学说
  • D.霍夫曼提出的霍夫曼系数H,即H为消费品工业的总产值与资本品工业的总产值之比
60

(   )标志着城市经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 B.《城市经济学导言》一书的出版
  • C.20世纪20年代对城市土地经济和土地区位的研究和城市土地规划的分析
  • D.《城市经济学》一书的出版
61

关于供需与政府政策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政府能利用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通过对价格的控制来达到调节市场运作的目的
  • B.基础设施供应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企业,政府可以直接决定价格
  • C.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由买者和卖者共同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
  • D.政府实行的价格上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市场力量自然而然地使经济向均衡变动,价格上限没有实际影响
62

在土地开发中,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尽可能提高建筑容积率,然而过高的开发强度会引起(   )效果。

  • A.外部经济的正效果
  • B.外部经济的负效果
  • C.内部经济的负效果
  • D.内部经济的正效果
64

在激励企业研究污染治理技术上,(   )方法更为有效。

  • A.收取排污费
  • B.发放补贴
  • C.制定环境标准
  • D.排污权交易
65

城市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深度是指下列(   )。

  • A.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 B.地面到管道几何中心的垂直距离
  • C.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
  • D.地面到管道底(外壁)的垂直距离
66

综合布置城市地下工程管线产生矛盾时,提出的下列避让原则中,(   )是不合理的。

  • A.压力管让自流管
  • B.小管让大管
  • C.低压管让高压管
  • D.易弯曲的管让不易弯曲的管
67

城市燃气储配站具有(   )功能。

  • A.调峰
  • B.混合
  • C.加压
  • D.调压
69

下列城市工程管线,(   )管线最宜采用环状管网布局形式。

  • A.雨水管&nbsp;
  • B.污水管
  • C.热力管
  • D.给水管
70

以下四种城市排水体制中,(   )体制多用于旧城区改建。

  • A.直排式合流制
  • B.截流式合流制
  • C.不完全分流制
  • D.完全分流制
73

在城市燃气系统设施工程规划中,确定燃气气源、输配设施和管网管径的最重要依据应是下列(   )。

  • A.根据预测年的城市燃气总用气量
  • B.根据预测年的燃气日用气量和小时用气量
  • C.根据预测年的民用和工业燃气负荷重量,并适当考虑未预见用气量(如管网漏损量等)
  • D.根据预测年的燃气资源状况,城市规模、城市环境质量要求和城市经济实力。
74

下列工作内容(   )不属于城市分区规划中燃气工程规划的内容。

  • A.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 B.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分布、容量和用地
  • C.酌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置输配干线管网
  • 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78

当竖曲线半径为定值时,其切线长度随着两纵坡差的数值加大而(   )。

  • A.加大
  • B.缩小
  • C.保持不变
  • D.与纵坡值大小成正比
79

单位专用停车场常采用下列(   )车辆停发方式。

  •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 C.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 D.后退停车,后退发车
80

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可分为两大类,下列(   )种分类是正确的。

  • A.简单立交和复杂立交
  • B.定向立交和非定向立交
  • C.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 D.直通式立交和环行立交
82

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行驶时,双向(   )是最经济合理的。

  • A.2~4条非机动车道
  • B.3~5条非机动车道
  • C.4~6条机动车道
  • D.6~8条机动车道
83

城市道路横向安全距离取为(   )m。

  • A.0.8-1.0
  • B.1.0~1.4
  • C.1.2-1.6
  • D.1.6~2.0
84

净空与限界的关系是:(   )。

  • A.净空大于限界
  • B.净空等于限界
  • C.净空小于限界
  • D.不一定
85

组织空间序列,需将两方面的因素统一起来,它们是(   )。

  • A.时间的先后与空间的过渡
  • B.空间的过渡与对比
  • C.空间的排列与过渡
  • D.空间的排列与时间的先后
86

航道等级分(   )级,其中桥下二级航道的净高限界为(   )m。

  • A.三;7.0
  • B.四;8.0
  • C.五;10.0
  • D.六;11.0
87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移柱造和减柱造在(   )时期非常盛行。

  • A.秦汉
  • B.唐宋
  • C.魏晋南北朝
  • D.辽金元
88

颐和园的主体建筑是(   )。

  • A.谐趣园和静心斋
  • B.排云殿和佛香阁
  • C.乐寿堂和仁寿殿
  • D.昆明湖和万寿山
89

按材料组成物质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将建筑材料分为(   )类。

  • A.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
  • B.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
  • C.植物材料、沥青材料
  • D.高分子合成材料、颗粒集结型材、纤维增强型材,层合型材
90

建筑布局的方式从形体组合的关系上来分有(   )形式。

  • A.集中式、分散式、院落式
  • B.对称式、非对称式
  • C.规整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 D.集中式、分散式、组群式
92

自然坡度为16%时,应选择(   )种设计场地连接形式。

  • A.混合式
  • B.平坡式
  • C.台阶式
  • D.陡坡式
94

根据家庭生活行为单元的不同,可以将住宅建筑的户分为(   )。

  • A.居室、厨房、卫生间、门厅、贮藏间
  • B.一室户,二室产、三室户、四室户
  • C.居住、辅助、交通,其他
  • D.公共空间、私密空间,半公共半私密空间
95

关于自动扶梯的布置形式,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单向布置
  • B.平行布置
  • C.交叉布置
  • D.转向布置
96

对辅助设施有四点要求,不合理的是(   )。

  • A.设计的位置要恰当
  • B.面积要紧凑
  • C.面积需适当放大
  • D.设备管线要集中
97

交通组织一般有三种组织方式,不包括(   )。

  • A.围绕楼梯间组织各户入口
  • B.以梯廊间层(即隔层设廊,再由小梯通至另一层)组织各户入口
  • C.以廊来组织各户入口
  • D.以天桥形式组织各户人口
98

关于场地排水说法正确的是(   )。

  • A.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 B.暗管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大小而定,明沟排水坡度为0.3%~0.5%,特殊困难地段可为0.1%
  • C.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断面尺寸按汇水面积而定
  • D.明沟排水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运输路线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99

塔式中高层住宅每层建筑面积为(   )。

  • A.不超过500m<SUP>2</SUP>
  • B.不超过600m<SUP>2</SUP>
  • C.不超过800m<SUP>2</SUP>
  • D.不超过1000m<SUP>2</SUP>
100

楼梯的连续踏步数(   )。

  • A.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3级
  • B.一般不应超过16级,也不应少于3级
  • C.一般不应超过18级,也不应少于6级
  • D.一般不应超过1 8级,也不应少于4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