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遥感绿化调查所获得的绿化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大、时相一致、密度高、分布均匀的优点
- B.不能进行大规模、经常性的调查
- C.可做环境、绿化与人口密度、绿化与建筑容积率等相关分析
- D.可做环境、绿化与人口密度分析,但不能做绿化与建筑容积率相关分析
- A.对比分析
- B.大气校正
- C.反差扩大
- D.统计分析
- A.系统的组成成分
- B.系统的生态关系网络
- C.系统的完整性
- D.系统的演替
- A.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或任何一种人类生境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
- B.城市生态位可以分为资源利用生态位、生产条件生态位、环境质量生态位,生活水平生态位四大类
- C.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 D.城市生态位比生物生态位要窄
- A.生物圈中所蕴藏的能量是生物圈自身内部产生的,还有来自太阳和其他宇宙射线
- B.生物圈在太阳系中是惟一的,或许在太阳系中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第二个,以后也不会存在,它是人类惟一的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居住地
- C.在人类诞生之前,植物、动物是生物圈中相对主要的物质
- D.人类是生物圈的特殊居民,可以改善自然,改变自然法则
- A.城市经济发展
- B.分散力
- C.城镇化水平提高
- D.集中力
- A.冲突指公开的暴力,也包括紧张、敌意、竞争和在目标与价值标准上的分歧
- B.冲突的产生是因为资源的稀有使其社会关于它的分配充满着不平等现象
- C.冲突论者认为,社会长期存在着对其只产生破坏作用的冲突
- D.从思想体系看,冲突理论与结构功能主义并没有实质性的矛盾
- A.个案调查的代表性强
- B.任何一种现象,如果用来当作研究单位或中心对象都可以称为个案
- C.个案调查的本质特点是以部分来说明或代表总体
- D.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甚至一件事情
- A.边缘农产品及原料的销售量增加
- B.边缘的劳动力、资金等流入核心区
- C,次级核心发展
- D.边缘某些发展机会被剥夺
- A.中心商务密度指数
- B.中心商务高度指数
- C.中心商务车流量指数
- D.中心商务零售指数
- E.中心商务强度指数
- A.城市的宏观区位意义
- B.城市的微观区位意义
- C.城市的地理位
- D.城市的主导职能
- A.土地利用指标法
- B.主要指标法
- C.复合指标法
- D.商品粮供应率预测法
- A.同心圆
- B.放射扇形模式
- C.集聚
- D.多核心模式
- A.科学事业费
- B.住宅建设与维护费用
- C.事业单位业务费
- D.医疗保健卫生费用
- 15
-
城市财政支出包括( )。
- A.市政建设支出
- B.教科文卫事业支出
- C.生产支出
- D.生活支出
- E.管理支出
- A.地震测报台站布局
- B.抗震疏散场地安排
- C.抗震指挥中心选址
- D.抗震疏散通道布局
- E.抗震通信设施安排
- A.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 B.土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 C.城市规划
- D.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供应的限制
- E.土地所有者的决策行为
- A.地形
- B.竖向规划
- C.用地性质
- D.人群活动规模
- A.500kV
- B.330kV
- C.220kV
- D.110kV
- E.66kV
- F.35kV
- A.靠近火车站站台
- B.面临广场
- C.地势平整,地质条件好
- D.两侧是城市主干道
- A.前进停车
- B.前进发车
- C.后退停车
- D.后退发车
- A.源头水
- B.一级鱼类保护区
- C.鱼虾产卵场
- D.游泳区
- E.工业用水
- F.农业用水区
- A.汽车在曲线段上行驶时,所占有的行车部分宽度要比直线路段大
- B.保持车辆进行曲线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 C.保证汽车在转弯中不侵占相邻车道
- D.加大路面对车轮的横向摩擦力
- A.绿化带
- B.平面弯道
- C.上下坡
- D.平面交叉口
- A.横断面的规划设计要经济合理地确定横断面各组成部分的宽度、位置排列与高差
- B.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要满足交通、环境、公用设施管线敷设以及消防、排水、抗震等要求
- C.城市道路横断面的选择与组合主要取决于道路性质、等级和功能要求
- D.城市道路横断面的规划设计的宽度主要由机动车道宽度决定
- A.在群体建筑造型处理上,结合周围环境特点,运用各种形式美的规律,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创造出完整统一的室外空间组合
- B.运用绿化及各种建筑的手段丰富群体空间,取得多样化的室外空间效果
- C.采用分散式布局是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的最优方法
- D.要从建筑群的使用性质出发,着重分析相互关系,加以合理分区,运用道路广场等交通联系手段加以组织,使总体布局联系方便
- A.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
- B.娱乐的要求
- C.睡眠的要求
- D.团聚的要求
- A.办公
- B.小学校
- C.图书馆
- D.体育馆
- A.元代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 B.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
- C.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
- D.宋代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 A.图像判断、解译后获得的往往是对地物的直接信息,会和实际情况有较小出入
- B.在很多情况下用计算机判读、解译,比用熟练的人工误差小
- C.城市规划中需要地物的社会属性,但靠遥感只能间接获取,主要还得靠实地调查解决
- D.遥感信息的获取、解译技术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 A.平均年降雨量
- B.年最初降雨日期
- C.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降雨量
- D.初终雪日期
- A.空间分辨率高
- B.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 C.它能在短周期里反复获取同一地区的图像
- D.它能在短周期内获得不同地区的图像
- A.GIS用专题地图表达空间信息
- B.用空间要素的属性来控制地图的表达形式
- C.GIS有独特的统计报表
- D.符号可自行设计
- 34
-
空间分辨率是指( )。
- A.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大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单个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B.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小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单个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C.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大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D.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小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A.非生物性能量在城市的自然环境中可以满足
- B.在传递方式上,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式主要通过农业部门,采掘部门,能源生产部门、运输部门等传递能量
- C.在能量流运行机制上,城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以人工为主。能量流动在流动中不断有损耗,不能构成循环,具有明显的单向性
- D.在能量流动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以三废形式排入环境,使城市遭受污染。除部分能量是由辐射传输外,其余的能量都是由各类物质携带
- A.高出地面2.8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B.高出地面2.5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C.高出地面1.5m高处测得的空气温度
- D.地面空气温度与高出地面3.0m高处空气温度的平均值温度
- A.它们与环境
- B.它们与自然
- C.它们与人类
- D.以上都不是
- A.物质由动物排泄返回环境
- B.人类利用化石燃料生产化肥,用海水制淡水及对金属的利用
- C.风化和侵蚀过程加上水循环携带营养元素进行生态系统
- D.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碎屑返回环境
- A.芝加哥学派提出了城市社会空间形态的动态演化过程,称为“城市生态过程”
- B.对空间位置进行竞争的结果是使相类似的人或职能机构聚集到一个特定的区域。人和机构分别并入与自己同质的地区,这些地区彼此分离,这样一种变化过程叫作隔离
- C.聚集和离散都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人口和机构的密度来衡量
- D.集中是指一种在既定区域内的同一类型人口和机构的数量增多的趋势
- A.形态的城市化
- B.社会结构的城市化
- C.行为方式的城市化
- D.思想感情的城市化
- A.能量流动沿着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这三大功能类群顺序流动
-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只能一次流过生态系统,既不能循环,更不可逆转
- C.能量流动同样遵守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 D.上一营养级位传递到下一营养级位的能量等于前者所含能量的1/10
-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为主
-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为主
- A.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B.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
- C.个体、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A.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城市规划学科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 B.城市社会学拓展了城市规划学的研究领域
- C.作为“公共政策”或社会工具的城市规划本身也属于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 D.城市规划是城市社会学的必然产物
- A.社会观察法
- B.文献分析法
- C.社会实验法
- D.社会调查法
- A.起源的社会性,它的出现并非个人和少数人所能负责
- B.发展的社会性,个人或少数人的能力无法控制它,更无法解决它
- C.结果的社会性,它至少对社会成员的全体成员相当一部分人产生了不良的结果
- D.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很多方面
- A.它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 B.它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 C.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 D.它的研究经常结合和利用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
- A.相信变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 B.变迁增加了社会的文化和分化增加了复杂性
- C.提高了人们的适应力,因之激发了进步
- D.进化既然是自然界的定律,也应该是社会的自然定律
- A.农业化
- B.工业化
- C.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
- D.农业机械化
- A.道路系统规划
- B.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 C.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 D.城镇分布规划
- A.有无中心商务区
- B.有无经济技术开发区
- C.有无支柱产业
- D.有无发动型的工业
-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B.郊区规划
- C.乡域规划
- D.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 A.城镇规模等级结构
- B.城镇空间分布结构
- C.城镇人口年龄结构
- D.城镇职能结构
- A.太原
- B.西安
- C.南京
- D.石家庄
- A.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超过大城市
- B.城市衰退
- C.城市向郊区蔓延
- D.出现一批超级大都市
- A.同心圆
- B.扇形
- C.多中心
- D.带形
- A.污染水平为零
- B.污染水平等于自然净化能力
- C.由社会总成本最低决定的污染水平
- D.由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社会收益相等决定的污染水平
- 58
-
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
- A.完全弹性的
- B.非弹性的
- C.弹性的
- D.不完全弹性的
- A.消费性
- B.投资性
- C.价格波动性
- D.质量多样性
- A.公共部门
- B.私营部门
- C.土地市场
- D.所有部门
- A.商品供不应求
- B.商品过剩
- C.商品配给
- D.黑市交易
- A.20世纪20年代
- B.19世纪4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
- D.19世纪70年代
- A.投资估算
- B.规模预测
- C.政策制定
- D.经济分析
- A.10;5~10;80
- B.9;5~8;70
- C,7;5~7;60
- D.5;4~7;50
- 65
-
我国热工分区有( )个。
- A.三
- B.四
- C.五
- D.六
- A.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当用户分布较散或供气区域狭长时,可考虑适当加大供气半径
- B.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 C.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级制为中压B的调压站与重要建筑物的最小距离为1.5m
- D.调压站应尽量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
- A.2000~2500;30~50
- B.2500~3000;30~50
- C.2000~2500;50~70
- D.2500~3000;50~70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A.两个局的等距线上,圆形
- B.两个局的交叉线内,椭圆形
- C.两个局的等距线上,接近正方形
- D.两个局的交叉线内,长矩形
- A.变电所(站)远离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
- B.变电所(站)建设地点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耐力较高,地质构造稳定
- C.选址与地势高低没有关系
- D.对生产和生活用水水源没有要求
- A.220kV、66kV
- B.220kV、110kV
- C.380kV、110kV
- D.500kV、35kV
- A.①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
- 73
-
城市给水设施有( )。
- A.水塔、导水管
- B.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
- C.取水工程、送水工程
- D.泵站、过滤消毒设施、水管等
- A.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浅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上的污水借压力排出
- B.污水干管道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人行道、绿化带或慢车道下
- C.管线布置应简洁顺直,不要绕弯,节约长度
- D.污水管道尽量采用压力管道,保证污水快速排出
- 75
-
净空可分为( )。
- A.行人净空、自行车净空
- B.行人净空、机动车净空
- C.自行车净空、机动车净空
- D.行人净空、自行车净空、机动车净空
- A.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地下水位要低、承载力较大、岩石较少的地层
- B.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
- C.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
- D.水厂位置选择应远距高压走廊至少1000m的距离
- A.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规模、用地,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等要求及停车设施的性质进行总体布置
- B.停车设施出入口可设在任意车辆能进出处
- C.停车设施的交通流线组织应尽可能遵循“单向右行’的原则,避免车流相互交叉,并应配备醒目的指路标志
- D.停车设施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路面结构,绿化、照明、排水及必要的附属设施的设计
- A.简单立交和复杂立交
- B.定向立交和非定向立交
- C.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 D.直道式立交和环形立交
- A.错口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 B.正交叉改善为斜角交叉
- C.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 D.合并次要道路,再与主要交通道路相交
- A.1.5~2m
- B.2.5~3.5m
- C.3.5~4.5m
- D.4.5~6.0m
- A.1.6;2.5;3.5
- B.1.6;3.0;4.0
- C.2.0;2.5;3.5
- D.2.0;3.0;4.0
- A.220
- B.230
- C.240
- D.250
- A.依据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详细规划及城市用地现状,确定道路中心线的具体位置,选定合理的平曲线半径,论证设置必要的超高、加宽缓和路段
- B.进行必要的行车安全视距验算,并确定各路口、交叉口,桥涵的具体位置和设计标准、选型、控制尺寸等
- C.按照道路标准横断面和道路两旁的地形、用地、建筑、管线要求,详细布置道路红线范围内道路的各组成部分,包括道路排水设施(雨水进水口等)、公共交通停靠站等其他设施和交通流线的布置
- D.以上皆是
- A.超过20m
- B.超过25m
- C.少于20m
- D.少于25m
- A.陕西风翔秦宫一号大墓
- B.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
- C.沣镐宫殿
- D.西汉建章官
- A.2.0;2.6;3.0
- B.2.0;3.0;4.0
- C.1.6;2.6;3.0
- D.1.6;3.0;4.0
- A.在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中,对纵墙、横墙上开门、开窗限制均较少
- B.在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中,对横墙上开门、开窗限制较少
- C.在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中,对纵墙、横墙上开门、开窗限制均较多
- D.在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中,对纵墙上开门、开窗限制较少
- A.根据经济预测、市场预测确定的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 B.建厂条件和厂址选择方案
- C.单项工程、辅助设施、配套工程
- D.建设进度和工期
- A.4.5m
- B.6.0m
- C.7.0m
- D.10m
- A.当地气象条件
- B.当地地形地貌条件
- C.当地工程地质条件
- D.当地的气象、地形和地貌、工程地质等条件
- A.居室、厨房、门厅、阳台等
- B.居室、厨房、卫生间、门厅或过道、贮藏间、阳台,餐室、客厅等
- C.卧室、起居室、厨房、餐室等
- D.居室、客厅、厨房、阳台、门厅等
- A.范斯沃斯住宅
- B.萨伏伊别墅
- C.马赛公寓
- D.落水别墅
- 93
-
空间是指( )。
- A.由点、线、面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 B.由点、线、面、体占据、扩展或围合而成的三度虚体
- C.与时间相对的一种物质概念
- D.一个地方所占据的体积
- A.英国国会大厦是希腊复兴的代表作
- B.法国巴黎万神庙是罗马复兴的代表作
- C.德国柏林宫廷剧院是罗马复兴的代表作
- D.美国国会大厦是希腊复兴建筑的代表作
- A.2%
- B.6%
- C.10%
- D.12%
- A.韧性
- B.弹性
- C.塑性
- D.脆性
- A.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 B.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 C.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 D.陕西扶风法门寺塔
- A.春秋
- B.战国
- C.秦代
- D.汉代
- A.建筑四面临空,平面组合灵活,采光与通风好
- B.干扰少,院子组织和使用方便
- C.占地面积大,建筑墙体多,市政设施投资较高
- D.每产三面临空,平面组合较灵活
- A.不裂不倒
- B.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C.裂而不倒
- D.小震、中震皆可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