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抗震强度
- B.抗拉强度
- C.抗弯强度
- D.抗压强度
- E.抗剪强度
- A.确定城市集中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 B.合理确定城市供热量和负荷,并进行城市热源规划
- C.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位置
- D.科学布局各种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 E.制定节能保温的对策与措施,以及供热设施的防护措施
- A.长期强度有降低的趋势,强度降低可能是由于晶体转化造成,因此,高铝水泥不宜用于长期承重的结构及处在高温高湿环境的工程中,在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中应禁止使用
- B.早期强度增长快,1天的强度可达最高强度的80%以上,故宜用于紧急抢修工程及要求早期强度高的特殊工程
- C.水化热大,且放热速度快,一天内即可放出水化热总量的70%~80%,因此,高铝水泥适用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工程,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 D.抗冻性、抗炭化性与耐磨性较差,抗碱性好、但耐酸性极差
- E.耐热性较高
- A.架空线
- B.重力自流管线
- C.压力管线
- D.地铺管线
- E.地埋管线
- A.蓄洪区
- B.防洪堤
- C.截洪沟
- D.排涝泵站
- E.分洪区
- A.确定城市集中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 B.合理确定城市供热量和负荷,并进行城市热源规划
- C.确定城市热电厂、集中锅炉房等供热设施的位置
- D.合理布局各种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
- E.划分供热分区、确定各供热分区的热负荷
- A.传染扩散
- B.等级扩散
- C.梯度扩散
- D.点铀扩散
- E.重新区位扩散
- A.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每区各有特点但又互相联通,且景物布置也主次分明,在相互联通时,对景是一个主要手法,随着曲折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
- B.水面处理聚分不同,以分为主,以聚为辅,聚则水面辽阔,分则似断似续
- C.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群植为主,配以单株欣赏
- D.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住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
- E.以假山创造峰峦回抱,洞壑幽深的意趣
- A.防洪堤
- B.拦砂坝
- C.防风堤
- D.护坡
- E.拦石坝
- A.枋
- B.窗
- C.门
- D.隔扇
- E.屏风
- A.车行道
- B.地下通道
- C.人行道
- D.分隔带
- E.绿地
- A.冶炼行业
- B.化工行业
- C.医院
- D.制药行业
- E.交通
- A.机动车制动效率
- B.道路坡度
- C.行车速度
- D.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
- E.道路转弯
- A.整体性
- B.灵活性
- C.动态性
- D.统一性
- E.分散性
- A.四合院
- B.窑洞住宅
- C.四水归堂
- D.大土楼
- E.一颗印
- A.商业服务中心
- B.市政中心
- C.体育中心
- D.某些医疗建筑
- E.展览中心
- A.建立
- B.删除
- C.修改
- D.增加列
- E.复制
- A.预测城市燃气负荷
- B.选择城市气源种类
- C.计算燃气用量
- D.确定燃气输配设施的保护要求
- E.布局城市输气干管
- A.使用拱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 B.使用三圆心的尖拱、尖券
- C.全部使用三圆心的尖券与尖拱
- D.使用独立的飞扶壁抵住拱四角的侧推力
- E.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 A.运用传统的砖、木和石头等建筑材料
- B.有很窄的出檐的平屋顶
- C.平面集中且灵活多变
- D.立面形成以横线为主的构图
- E.出檐小的坡屋顶
- A.交通
- B.市场
- C.行政
- D.法律
- A.无序性
- B.动态性
- C.集中性
- D.波动性
- A.人口规模
- B.集聚规模
- C.建筑规模
- D.科技规模
- A.20~50
- B.40~60
- C.50~80
- D.60~100
- A.远离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
- B.便于引出管道,并使室外管道的布置在技术、经济上合理
- C.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
- D.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向
- A.科学美学
- B.科技美学
- C.社会美学
- D.文艺美学
- A.停车视距限界
- B.平面弯道视距限界
- C.纵向视距限界
- D.交叉口视距限界
- A.80%
- B.80%以上
- C.97%
- D.91%以上
- A.便于拦河筑坝的河流狭窄处或水库水流下游处
- B.电厂铁路专用线选线要尽量减少对国家干线通过能力的影响
- C.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输电费用
- D.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土地耐力高,非地质断裂带
- A.环境要素
- B.污染物的性质
- C.污染形态
- D.污染产生的原因
- A.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
- B.差异性大于相似性
- C.带有多中心结构的特点
- D.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 A.群落内的各种生物都是偶然散布的、孤立的,相互之间不存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的复杂联系
- B.在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中,生物群落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一定的顺序状态,即具有发展和演变的动态、特征
- C.群落的特征就是其组成物种的特征的简单总和
- D.在一个群落中,物种和生物个体的数量是单一的
- A.城市性质和功能
- B.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 C.城市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 D.国家的有关规定
- A.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 B.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 C.专事政府非营利性的社会事务管理
- D.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和表达社会需求
- A.伸缩缝
- B.沉降缝
- C.防震缝
- D.拉伸缝
- A.以人口进行计算,所得的用电水平即相当于人均电耗
- B.对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查出一批具有一定用电水平的代表性大用户,进行逐一调查分析
- C.把各种产品的产值与相应产品单位产值的电耗之积相加,可以得出年用电量
- D.将用电量作为年度唯一变量进行预测
- A.3500辆/h
- B.4000辆/h
- C.4500辆/h
- D.5000辆/h
- A.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板等构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纵墙承重,横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 B.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椽、枋等构件来承受层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横墙承重,纵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 C.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斗拱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 D.中国古代木架建筑是由柱、梁、檩、椽、枋等构件来承受屋面、楼面的荷载以及风力、地震力的,墙并不承重,只起到围护遮蔽、分隔和稳定柱子的作用
- A.可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
- B.对居民生理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 C.用钢量较小,仅为多层住宅的1~2倍
- D.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 A.微波雷达图像
- B.彩色红外航空像片
- C.SPOT5卫星数据
- D.气象卫星图像
- A.0.3
- B.0.5
- C.0.6
- D.0.8
- A.700m
- B.800m
- C.900m
- D.1000m
- A.环境色
- B.光源色
- C.固有色
- D.空间色
- 44
-
生产者剩余是 ( )
- A.买者得到的量减去卖者的生产成本
- B.卖者得到的量减去生产成本
- C.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或服务支付的量减去买者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 D.卖者的生产成本减去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或服务支付的量
- A.框架式
- B.抬梁式
- C.井干式
- D.穿斗式
- A.生物圈
- B.生态因子
- C.生物生存环境
- D.生境
- A.网状
- B.螺旋状
- C.环状
- D.交叉状
- A.5.5~6.5
- B.5.0~6.5
- C.6.0~7.5
- D.6.5~7.5
- A.感情色彩
- B.心理
- C.文化信息
- D.思维
- A.社会—人文—思想
- B.政治—人文—自然
- C.社会—经济—自然
- D.政治—经济—思想
- A.5%~l0%
- B.10%~20%
- C.15%~25%
- D.20%~30%
- A.功能
- B.热网介质
- C.服务对象
- D.位置与服务范围
- A.日用量和小时用量
- B.周用量和日用量
- C.年用量和季用量
- D.旬用量和月用量
- A.区域
- B.区域和城市
- C.城市
- D.整体和局部
- A.设计车速
- B.控制尺寸
- C.中心线位置
- D.红线宽度
- A.横向联合、经济开放
- B.平等竞争、利益共存
- C.区域协调、优势互补
- D.生态独立、依托中心
- A.露天地面停车场为20~35m<sup>2</sup>/停车位
- B.路边停车带为18~22m<sup>2</sup>/停车位
- C.坡道式多层停车库为35~40m<sup>2</sup>/停车位
- D.室内停车库为30~35m<sup>2</sup>/停车位
- A.改造
- B.防治
- C.检测
- D.处理
- A.经济发展水平
- B.国土面积大小
- C.经济结构
- D.资源条件
- A.3.0
- B.5.0
- C.6.0
- D.10.0
- A.众数值
- B.中位数
- C.平均数
- D.标准差
- A.0.35m
- B.0.5m
- C.0.75m
- D.0.8m
- A.材料用量较少
- B.房间分隔灵活
- C.施工比较方便
- D.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 A.公共活动广场
- B.交通广场
- C.集散广场
- D.站前广场
- A.直排式合流制
- B.截留式合流制
- C.完全分流制
- D.不完全分流制
- A.100
- B.110
- C.200
- D.220
- A.兆瓦
- B.千瓦
- C.千伏
- D.瓦
- A.50%
- B.60%
- C.70%
- D.80%
- A.10~25
- B.15~30
- C.25~40
- D.55~80
- A.高程箭头法
- B.纵横断面法
- C.数据输入法
- D.设计等高线法
- A.强排
- B.自排
- C.直排
- D.混排
- A.40年代
- B.50年代
- C.60年代
- D.70年代
- A.群落的特征是其组成物种的特征的总和
- B.群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
- C.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 D.生态系统的边界有的是比较明确的,有的则是模糊的、人为的
- A.东
- B.南
- C.西
- D.北
- A.汉
- B.元
- C.明
- D.清
- A.提高大城市中心区停车费
- B.提高地铁高峰时段票价
- C.提高汽油价
- D.实行公交优先
- A.网络分析
- B.网格分析
- C.叠合
- D.属性查询
- A.勒·柯布西耶
- B.格罗皮乌斯
- C.密斯·凡·德·罗
- D.赖特
-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B.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C.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A.综合调查结果
- B.划定调查范围
- C.设计调查问卷
- D.提出针对性问题
- A.直角
- B.锐角
- C.钝角
- D.平角
- A.主体区
- B.半边缘区
- C.核心区
- D.边缘区
- A.小时用量
- B.季节用量
- C.月用量
- D.年用量
- A.确定源
- B.空间联系
- C.编制规划意见书
- D.编制规划导则
- A.多用于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
- B.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
- C.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 D.道路低于建筑物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 A.单体
- B.个体
- C.种群
- D.种类
- A.集中废物处理
- B.减量化、资源化
- C.最终无害化处理
- D.加速物质循环
- A.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通过景观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判别对这些过程的精确具有关键意义的景观格局
- B.要有效地实现控制和覆盖,必须占领具有战略意义的关键性的地理位置和联系
- C.不同安全水平上的安全格局为景区建设决策者的景观改变提供了辩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 D.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途径把景观过程作为通过克服空间阻力来实现景观控制和覆盖的过程
- A.20%~30%
- B.40%左右
- C.50%~60%
- D.70%左右
- A.前院较浅,以倒座为主,主要甩作门房、客房、客厅
- B.内院属于私密区域,外人不得入内;前院是家庭的主要公共生活场所
- C.大门在倒座以东、宅之东南角,靠近大门的一间多用于门房或男仆居室
- D.大门以东的小院为塾
- A.液化石油气气化站与混气站的站址应靠近负荷区
- B.站址应是地势平坦、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
- C.站址应与站外建筑物保持规范所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
- D.作为机动气源的混气站不能与气源厂、城市煤气储配站合设
- A.功能
- B.热网介质
- C.服务对象
- D.位置与服务范围
- A.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 B.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大体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
- C.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
- D.美国西部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南到圣迭戈,向北一直延伸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带
- A.无沟敷设
- B.不通行地沟敷设
- C.通行地沟敷设
- D.半通行地沟敷设
- A.一级管网系统
- B.二级管网系统
- C.三级管网系统
- D.混合管网系统
- A.雨水泵站
- B.检查井
- C.雨水管渠
- D.溢流井
- A.多路停车
- B.二路停车
- C.让路标志
- D.不设管制
- A.压力管让自流管
- B.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
- C.易弯益的让不易变曲的
- D.现有的让新建的
- A.产业、市场和技术经济水平
- B.投资、市场和技术经济水平
- C.投资、产业和技术经济水平
- D.投资、市场和产业水平
- A.污水管
- B.主干管
- C.次干管
- D.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