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安装采暖设施
- B.加大建筑的进深
- C.尽量减少每户所占的外墙面
- D.缩短外墙长度
- E.加厚墙面
- A.体育馆
- B.商店
- C.展览馆
- D.散装仓库
- E.小平房
- A.固有色
- B.三原色
- C.光源色
- D.空间色
- E.环境色
- A.庑殿
- B.盔顶
- C.歇山
- D.悬山
- E.披尖
- A.计算输配水管渠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 B.估算分区用水量
- C.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 D.确定管径以及管道的平面和竖向位置
- E.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A.集中锚固
- B.枢纽锚固
- C.间接锚固
- D.走廊锚固
- E.预先锚固
- A.可提高容积率,节约城市用地
- B.对居民生理和心里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 C.用钢量较小,仅为多层住宅的l~2倍
- D.可以获得较多的空间用以布置公共活动场地和绿化,丰富城市景观
- E.市政建设投资较大
- A.曲线和道岔性能与单轨等新交通系统相近
- B.噪声小,轨道的维护费用少
- C.属于小运量系统
- D.车辆费用较高
- E.车辆载荷平均分布、车身较轻
- A.色相
- B.彩度
- C.对比度
- D.光泽度
- E.明度
- A.市政用水
- B.生活用水
- C.农业用水
- D.工业用水
- E.生态用水
- A.建筑外观是建筑的主要功能
- B.设计以功能为出发点
- C.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
- D.反对表面的外加装饰
- E.不注重建筑的经济性
- A.垂直式
- B.错层式
- C.螺旋式
- D.平行式
- E.斜放式
- A.高压燃气管道A:0.8<P≥3.0(MPa)
- B.次高压燃气管道B:0.4<P≤0.8(MPa)
- C.中压燃气管道A:0.2<P≤0.8(MPa)
- D.中压燃气管道B:0.01%P≤0.2(MPa)
- E.低压燃气管道:P≤0.01(MPa)
- A.路线设计
- B.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 C.交叉口设计
- D.路面设计
- E.车流疏散方式设计
- A.金属材料
- B.非金属材料
- C.植物材料
- D.沥青材料
- E.复合材料
- A.便于资料保存、查询、积累
- B.提高修改、编辑设计成果的效率
- C.使规划设计成果、建设项目申请与审批的速度更快
- D.使设计成果的表达更加直观、丰富
- E.突破传统设计上的某些局限
- 17
-
古希腊柱式主要有 ( )
- A.爱奥尼柱式
- B.多立克柱式
- C.组合柱式
- D.科林斯拉式
- E.塔司于柱式
- A.控制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各类危险化学物品的总量和密度
- B.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和大型天然气加气站,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加油加气混合站,不得设置流动站
- C.重大危险化学物品生产、储存设施应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边缘的独立安全地带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城市水系的上游或其他可能危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地段
- D.布置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危险化学物品,应与相邻用地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 E.高压输气管道和输油管道不得穿越城市中心区、公共建筑密集区和其他人口密集区
- A.平均日负荷率
- B.平均月负荷率
- C.季不平衡负荷率
- D.月不平衡负荷率
- E.年不平均负荷率
- A.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 B.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
- C.确定管线平面位置、主要控制点标高
- D.确定排水制度
- E.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 A.1.0~1.5
- B.1.5~1.8
- C.2.0~2.5
- D.2.0~3.0
- A.自然状态
- B.自然堆积状态
- C.饱水状态
- D.绝对密实状态
- A.“内”与“外”
- B.“闹”与“静”
- C.“上”与“下”
- D.“主”与“次”
- A.1m
- B.1.5m
- C.3m
- D.3.5m
- A.双槽
- B.分心槽
- C.金厢斗底槽
- D.单槽
- A.文化
- B.交通
- C.商业
- D.休憩
- A.1.0m
- B.1.5m
- C.2.0m
- D.2.5m
- A.通风热负荷
- B.空调热负荷
- C.生活热水热负荷
- D.供热总负荷
- A.安全性
- B.经济性
- C.适用性
- D.可靠性
- A.汉森
- B.纳克斯
- C.佩鲁
- D.赫希曼
- A.改进净水工艺
- B.增加预处理
- C.水污染治理
- D.节水
- A.文件法
- B.问卷法
- C.观察法
- D.访谈法
- A.热负荷中心
- B.居民区
- C.繁华的街道
- D.主要交通于道
- A.采光、通风和观望
- B.供人们内外交通之用
- C.抵御大自然侵袭的围护作用
- D.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连同其自身重量传递给地面
- A.通过自然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 B.通过自然选择的正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 C.通过人工选择的负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 D.通过人工选择的正反馈进行自我调节
- A.第一分区
- B.第二分区
- C.第三分区
- D.第四分区
- A.无形的城镇化,有形的城镇化
- B.物化的城镇化,无形的城镇化
- C.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
- D.外延型城镇化,飞地型城镇化
- A.太阳能—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微生物
- B.太阳能—微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绿色植物
- C.太阳能—绿色植物—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微生物
- D.太阳能—绿色植物—微生物—食肉动物—食革动物
- A.1km
- B.1.5km
- C.2km
- D.2.5km
- A.不小于3.0m2
- B.不小于4.5m2
- C.不小于6.0m2
- D.不小于7.5m2
- A.地理信息属于非空间数据
- B.地理信息、以经纬度为主
- C.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
- D.地理信息随时间而变化
- A.4.0m
- B.5.0m
- C.8.0m
- D.9.0m
- A.植被补偿
- B.经济补偿
- C.耕地补偿
- D.森林补偿
- A.2.5~3.0
- B.3.0~4.5
- C.4.5~6.0
- D.6.0~7.5
- A.彩色红外航空相片
- B.热红外扫描图像
- C.微波雷达图像
- D.HRV图像
- A.单元四面临空,每户皆可采光、通风、分户灵活,每户有可能获得两个朝向而有转角通风
- B.两侧布置各户,楼梯服务户数多,使用率大大提高,且节约用地
- C.便于各户并列组合,一梯可服务多户,每户有良好的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
- D.每套有两个朝向,便于组织通风,套间干扰少,较宜组织户内交通
- A.商品交换
- B.个人心理
- C.对等原则
- D.交换行为
- A.交叉敷设
- B.平行敷设
- C.垂直敷设
- D.连接敷设
- A.美国
- B.英国
- C.法国
- D.德国
- A.10%
- B.20%
- C.30%
- D.40%
- 51
-
空间分辨率是指 ( )
- A.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大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单个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B.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小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单个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C.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大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多个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D.影像能够显示地面上最小地物的尺寸,在卫星影像上一般指多个象元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
- A.伯吉斯一提出著名的“同心圆模型”
- B.哈里斯一提出城市边缘区的内部结构
- C.厄尔曼一提出城市边缘区的术语
- D.伯吉斯一提出著名的“扇形模型”
- A.多立克柱式
- B.爱奥尼柱式
- C.科林斯柱式
- D.塔司于柱式
- A.景观决策
- B.景观表述
- C.景观改变
- D.景观评价
- A.将自然融人城市
- B.文化历史的保护
- C.城市保护战略
- D.生态基础设施
- A.哈维
- B.外裴弗尔
- C.雷克斯
- D.帕尔
- A.0.5
- B.1.0
- C.1.2
- D.1.5
- A.0.5~1.0
- B.0.8~1.4
- C.1.0~1.4
- D.1.0~2.3
- A.正阳门、天安门、太和门、乾清门、神武门
- B.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 C.天安门、端门、太和门、乾清门、地安门
- D.天安门、大清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
- A.混凝土
- B.摆脱承重墙
- C.拱顶体系
- D.券拱结构
- A.对称
- B.不对称
- C.渲染
- D.浅色调
- A.30
- B.25
- C.20
- D.15
- A.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环境卫生配置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时间
- B.合理确定主要环境卫生设施的数量、规模
- C.制定环境卫生设施的隔离与防护措施
- D.提出垃圾回收利用对策与措施
- A.太阳
- B.土壤
- C.水分
- D.植物
- A.低运量系统
- B.中运量系统
- C.大运量系统
- D.高运量系统
- A.5~8
- B.3~6
- C.2~5
- D.1~3
- A.工艺性
- B.公开性
- C.使用性
- D.方便性
- A.南向、东向、西向、北向
- B.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南向、北向、东向、西向
- C.C,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内、东向、北向、西向
- D.东偏南45°与西偏南15°以内、南向、东向、北向、西向
- A.条件色
- B.固有色
- C.空间色
- D.光源色
- A.水下敷设
- B.沟槽敷设
- C.隧道敷设
- D.桥梁构架安装
- A.废物填埋
- B.集中废物处置
- C.废物燃烧
- D.废物再利用
- A.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 B.城市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
- C.城市的地理位置
- D.城市的发展前景
- A.正交;45°
- B.正交;30°
- C.平行;45°
- D.平行;30°
- A.最大值
- B.最小值
- C.平均值
- D.最小倍数
- A.废物箱一般设置在城市街道两侧和路口、居住区或人流密集地区
- B.废物箱应美观、卫生、耐用、防雨、阻燃
- C.废物箱设置间隔规定商业大街设置间隔50~80m
- D.码头、广场、体育场、影剧院、风景区等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合理设置
- A.固定式遮阳
- B.简易式遮阳
- C.综合式遮阳
- D.活动式遮阳
- A.设计车速
- B.控制尺寸
- C.中心线位置
- D.红线宽度
- A.堆肥化
- B.海洋倾倒
- C.自然堆存
- D.焚烧
- A.社会分层
- B.社会隔离
- C.居住隔离
- D.邻里单位
- A.供给服务
- B.调节服务
- C.社会服务
- D.文化服务
- A.燃气性质
- B.布局方式
- C.输配设置
- D.压力大小
- A.山墙
- B.外墙
- C.横墙
- D.纵墙
- A.技术—财政—环境
- B.技术—财政—污染
- C.技术—环境—财政
- D.财政—技术—环境
- A.通行不同交通工具所需高度
- B.当地的气候条件
- C.城市的发展水平
- D.投资规模
- A.比萨主教堂
- B.巴黎圣母院
- C.纳沃那广场
- D.法国昂古莱姆主教堂
- A.2%
- B.2.5%
- C.3%
- D.4%
- A.开发机构、公众二类
- B.政府、开发机构、规划师三类
- C.政府、开发机构、规划师、公众四类
- D.政府、开发机构、规划师、公众、公共事业管理部门五类
- A.与陆上基地之间的距离至少为500m
- B.宜布置在城市港口、码头等设施的下游
- C.可布置在河道转弯处
- D.若辖区水域或沿岸有危险化学品设施,消防站陆上基地应距危险化学品设施不小于200m
- A.0.6
- B.0.7
- C.0.75
- D.0.8
- A.访谈法
- B.问卷法
- C.文件法
- D.观察法
- A.12~16
- B.16~24
- C.18~34
- D.24~36
- A.排放速率
- B.排放量
- C.排放强度
- D.排放方式
- A.平坡式
- B.陡坡式
- C.混合式
- D.台阶式
- A.2.0m
- B.2.6m
- C.3.0m
- D.3.6m
- A.10~15
- B.15~20
- C.20~30
- D.30~40
- 96
-
城市更新强调的是 ( )
- A.城市功能体系上的重构与重组这一过程
- B.旧区改建、城市改造
- C.旧城整治
- D.城市再开发
- A.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m
- B.在新建住宅区,未设垃圾管道的多层住宅,一般每4幢设1个垃圾收集点
- C.医疗废物及其他危险废物可以混合生活垃圾存放
- D.垃圾容器指储存垃圾的垃圾箱(桶)
- A.城市职能是城市主要性质的概括
- B.确定城市职能一定要进行城市性质分析
- C.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 D.城市性质等同于城市职能
- A.由一个到许多,由简单到复杂
- B.分开的行动或过程,或分开的状态
- C.由同类到异类的发展过程
- D.社会文化变得更为复杂的过程
- A.办公自动化
- B.辅助设计
- C.物流管理系统
- D.决策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