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靠近火车站站台
- B.面临广场
- C.地势平整,地质条件好
- D.两侧是城市主干道
- E.交通便利,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
- A.属性数据
- B.图形数据
- C.地图数据
- D.文字数据
- E.图像数据
- A.曹魏邺城
- B.西汉长安城
- C.东汉洛阳城
- D.南朝建康城.
- E.蜀汉成都城
- A.电力机车高度限界为6.55m(时速小于160公里)
- B.内燃机车高度限界为5.5m
- C.宽度限界为3.88m
- D.电力机车高度限界为5.5m
- E.宽度限界为4.88m
- A.增加墙体厚度
- B.增大墙体长度
- C.在墙体中部设封闭的空气问层
- D.将保温材料放在靠高温一侧
- E.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制作复合墙
- A.取材方便
- B.适应于大空间、复杂空间
- C.施工速度快
- D.便于搬迁
- E.较强的抗震性能
- A.元山西永济县永乐宫
- B.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
- C.明初西安华觉巷清真寺
- D.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 E.唐代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 A.安全
- B.卫生
- C.技术
- D.美观
- E.截弯取直
- A.数据存储量大
- B.数据结构复杂
- C.不能直接处理数字图像信息
- D.难以表达线状、网络状的事务
- E.多种地图叠合分析比较困难
- A.放射式
- B.格网式
- C.环式
- D.多回线式
- E.联络线
- A.义务教育
- B.住房
- C.土地
- D.电
- E.水
- A.指定各类供电设施和电力线路的保护措施
- B.结合城市和区域电力资源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用电量、用电负荷
- C.进行城市电源规划
- D.确定城市输、配电设施的规模、容量以及电压等级
- E.科学布置变电所内的人员工作
- A.对某地要求不高,建筑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 B.节约用地,适合于目前一般的生活水平
- C.平面布置紧凑,上下交通联系方便
- D.有时还需设置公共走廊解决水平交通
- E.占地面积大,道路、管网以及其他市政设施投资较高
- A.高压燃气管道A:0.8<P≤3.0(MPa)
- B.高压燃气管道B:1.6<P≤2.5(MPa)
- C.中压燃气管道A:0.2<P≤0.8(MPa)
- D.中压燃气管道B:0.01<P≤0.2(MPa)
- E.低压燃气管道P<0.01(MPa)
- A.位置精度
- B.人为因素
- C.属性精度
- D.管理因素
- E.逻辑上的一致性
- A.多立克柱式
- B.爱奥尼克柱式
- C.塔司干柱式
- D.科林斯柱式
- E.组合柱式
- A.垃圾产量
- B.车辆载重
- C.收运次数
- D.车辆的完好率
- E.垃圾种类
- A.环形消防车道应至少有一处与其他车道相连通
- B.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 C.大型消防车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8m×18m
- D.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 E.消防车道可以不设回车场
- A.建筑物、构筑物较集中的场地
- B.建筑物、构筑物比较分散的场地
- C.运输线路及地下管线较多、面积较大、地势平坦的地段
- D.道路低于建筑标高,并利用路面雨水口排水的情况
- E.大部分屋面为内落水
- A.1~2
- B.2~3
- C.3~4
- D.4~5
- A.佛殿型
- B.佛院型
- C.塔殿型
- D.僧院型
- E.佛塔型
- A.1.5m
- B.2.5m
- C.4.5m
- D.1.5m
- A.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地区
- B.城市中房屋密集的地区
- C.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
- D.情况复杂的大、中城市
- A.居民个人参与
- B.居民集体全部参与
- C.社区组织的居民代表的参与
- D.问卷调查
- A.压力检测仪表
- B.安全阀
- C.检查井
- D.流量检测仪表
- A.建筑与等高线平行
- B.建筑与等高线垂直,
- C.建筑与等高线重合
- D.建筑与等高线斜交
- A.建筑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作用
- B.在一般情况下建筑色彩不利于提供视觉刺激、改善单调、强调体积,或用于象征和装饰
- C.建筑色彩往往依靠其形成的环境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它有助于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而克服机械的冷漠感
- D.许多良好的建筑色彩都用色不多,一般不超过3种
- A.0.8~1.0
- B.1.2~1.6
- C.1.6~2.4
- D.2.8~3.5
- A.门站的控制用地一般为1500~6000m2
- B.门站站址应结合长输管线位置确定
- C.门站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等条件
- D.门站与居民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0m
- A.城市发展条件指导区域城市发展和布局
- B.指标体系应兼顾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
- C.指标体系应涵盖包括区域经济、社会、交通等影响城市发展的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 D.发展条件评价指标赋值时不应考察城乡现状,而应将规划中可能对城市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变动纳入评价
- A.0.3%
- B.3%
- C.5%
- D.25%
- A.110、63、35kV
- B.110、220、35kV
- C.110、42、35kV
- D.110、63、42kV
- A.支持经济体制创新的职能
- B.调节收入支出分配的职能
- C.建立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
- D.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 A.0.2~0.6
- B.0.4~0.8
- C.0.6~1.0
- D.0.8~1.2
- A.全封闭系统
- B.随机封闭系统
- C.不封闭系统
- D.部分封闭系统
- A.老龄人口比重,即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占本地总人口数量的比重
- B.按国际标准,凡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6%以上,就进入老年社会
- C.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它与出生率迅速下降密切相关
- D.在正常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在总人口构成中的绝对数和相对比重都会继续增大
- A.生物社会环境
- B.心理社会环境
- C.物理社会环境
- D.化学社会环境
- A.平移
- B.投影变换
- C.缩放
- D.旋转
- A.隋代河北赵县的安济桥,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
- B.隋大兴城是隋文帝命宇文恺规划设计的
- C.陕西省麟游县的九成宫是隋文帝命宇文化及兴建的
- D.宋代的李诫编写完成了《营造法式》
- A.3
- B.5
- C.8
- D.10
- A.采光与通风
- B.采光与开窗
- C.采暖和保温
- D.通风与开窗
- A.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内联系紧密
- B.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内开放、对内联系紧密
- C.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外开放、对外联系紧密
- D.中心相对稳定、边界模糊、对内开放、对外联系紧密
- A.前进停车、后退发车
- B.后退停车、前进发车
- C.后退发车、后退停车
- D.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 A.10~25
- B.15~30
- C.25~40
- D.55~80
- A.1~2
- B.2~3
- C.3~5
- D.4~6
- A.日变化系数
- B.时变化系数
- C.周变化系数
- D.总变化系数
- A.单控
- B.多控
- C.线控
- D.面控
- A.5%
- B.6%
- C.7%
- D.8%
- A.斗口
- B.材
- C.步架
- D.开间
- A.0.6~1.2
- B.0.7~1.3
- C.0.9~I.4
- D.1.0~1.6
- A.污染小,并能充分回收资源
- B.处理量大
- C.工程运用已处于成熟阶段
- D.投资运行费用较省
- A.3.0m
- B.4.0m
- C.5.0m
- D.5.5m
- A.英国社会学家
- B.德国社会学家
- C.美国社会学家
- D.法国社会学家
- A.位置与服务范围
- B.功能
- C.热网介质
- D.服务对象
- A.圣索菲亚大教堂;成功的结构体系、集中的内部空间和内部灿烂夺目的图案
- B.万神庙;成功的结构体系、集中的内部空间和内部灿烂夺目的图案
- C.圣索菲亚大教堂;成功的结构体系、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和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 D.万神庙;成功的结构体系、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和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 A.家庭
- B.单位
- C.人群
- D.社区
- A.1个以上
- B.1
- C.2个以上
- D.2
- A.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对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
- B.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质量的途径以及城市及其居民的生态责任
- C.开展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
- D.按照生态学原理开展城市综合研究,探讨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本质
- A.水土保持
- B.修筑堤防
- C.水库蓄洪和滞洪
- D.整治河道
- A.形成公共活动空间
- B.设置人流活动区域
- C.有机地连接各种交通方式
- D.提供居民文化休想活动
- A.保护区范围
- B.工程地质条件
- C.水流流速
- D.工程造价
- A.1~2
- B.2~3
- C.3~4
- D.4~5
- A.雍和宫雍和殿
- B.孔庙大成殿
- C.太原晋祠圣母殿
- D.五台县佛光寺大殿
- A.一岁年龄组
- B.常见年龄组
- C.主要年龄组
- D.特殊年龄组
- A.年用量与日用量
- B.日用量与小时用量
- C.年用量与月用量
- D.月用量与日用量
- 66
-
生态工程起源于 ( )
- A.自然地理学
- B.农业学
- C.生态学
- D.林业学
- A.人口
- B.社会
- C.自然
- D.经济
- A.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 B.城乡空间发展一体化
- C.产业发展一体化
- D.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
- A.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核心模式
- B.环形模式
- C.放射扇形模式
- D.同心圆城市理论
- A.综合增长法
- B.增长率法
- C.回归分析法
- D.联合国法
- A.占地面积大
- B.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低
- C.管理操作要求低
- D.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容积
- A.辅助设计
- B.多源信息的整合
- C.图文一体化管理
- D.数据服务
- A.土地价格
- B.城市空间结构
- C.建筑技术水平
- D.土地开发成本及机会成本
- A.空间分析
- B.空间传递
- C.空间转换
- D.空间获取
- A.20m
- B.15m
- C.10m
- D.5m
- A.75%~95%、80%~90%
- B.80%~85%、75%~85%
- C.85%~95%、70%~80%
- D.85%~90%、60%~85%
- A.恢复
- B.保护
- C.建设
- D.利用
- A.减压泵房
- B.加压泵房
- C.安全阀
- D.水表
- A.有无发动型工业
- B.经济迅速扩散发展
- C.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展
- D.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A.屋架
- B.网架结构
- C.拱式结构
- D.薄壳
- A.150
- B.180
- C.200
- D.250
- A.储水工程
- B.取水工程
- C.输配水工程
- D.净水工程
- A.80
- B.100
- C.150
- D.200
- A.应选择在城市边缘,与服务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宜超过10km
- B.与相邻建筑物应遵守有关规范规定的安全防火距离
- C.在电台附近选址时,应考虑电台等无污染空间间隔区等特殊要求,并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 D.应选择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 A.原子晶体
- B.玻璃体
- C.胶体
- D.铁素体
- A.1%
- B.3%
- C.5%
- D.7%
- A.穿插式
- B.平行式
- C.斜放式
- D.垂直式
- A.增加东西向墙体
- B.利用绿化隔热降温
- C.采用隔热构造
- D.采用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
- A.隧道敷设
- B.排管敷设
- C.直埋敷设
- D.沟槽敷设
- A.雨水口
- B.检查井
- C.溢流井
- D.雨水泵站
- A.二路停车或让路
- B.交通信号灯
- C.多路停车
- D.不设管制
- A.穿插交通
- B.水平交通
- C.枢纽交通
- D.垂直交通
- A.消防站布局
- B.危险化学品设施布局
- C.避难场地布局
- D.建筑物耐火等级
- A.6度
- B.7度
- C.8度
- D.9度
- A.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
- B.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
- C.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 D.土地的所有权
- A.1.5m
- B.2.5m
- C.3.0m
- D.5.5m
- A.1.2m
- B.1.4m
- C.1.6m
- D.1.8m
- A.腐蚀性
- B.控制性
- C.依赖性
- D.污染性
- A.单耗法
- B.外推法
- C.弹性系数法
- D.综合用电水平法
- A.通透
- B.排水
- C.耐用
- D.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