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有偿使用
- B.主动参与
- C.客观实现
- D.监督实施
- E.控制实施
- A.政治因素
- B.经济因素
- C.人口因素
- D.文化因素
- E.资源因素
- A.历史真实性
- B.规模的合理性
- C.生活延续性
- D.风貌完整性
- E.保护可行性
- A.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古发现的城址变迁
- B.现存的地上地下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与街区、风景园林、地貌遗迹等
- C.传统文化、民俗、手工艺等
- D.历史文化遗产的濒危情况
- E.现实利用与游览情况
- A.管渠布置应简洁顺直,避免绕弯,尽量减少主干管渠的长度
- B.根据污水量确定污水主干管的走向与数量
- C.尽可能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自流排出
- D.雨水应尽可能结合地形分散收集,集中后统一排放
- E.管线布置考虑城市的远、近期规划及分期建设的需要
- F.排水管渠的布置应与竖向设计相一致,与道路标高、坡度相协调,减少土石方量和施工难度
- A.≥200年
- B.100~200年
- C.50~100年
- D.20~50年
- E.≤20年
- A.客运站
- B.编组站
- C.综合性货运站
- D.货场
- E.客车整备场
- A.卫生环境
- B.日照
- C.通风
- D.防空气污染
- E.防噪
- A.街坊内道路
- B.人行道
- C.人行天桥
- D.地道
- E.步行街区
- A.支路的走向
- B.支路的宽度
- C.公交站场
- D.交通枢纽
- E.社会停车场
- A.住宅
- B.图书馆
- C.医院
- D.学校
- E.托幼
- A.停车场
- B.出人口
- C.基础设施配套
- D.交通管制措施
- E.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 A.公共绿地
- B.防护绿地
- C.专用绿地
- D.各种功能绿地
- E.河湖水面
- A.城市的影响范围
- B.城市建设的需要
- c.城市发展的需要
- D.城市管辖范围
- E.城市资源管理的需要
- A.发调查表
- B.开座谈会
- C.公示
- D.征询
- E.派调查队
- A.城镇化水平
- B.生态环境
- C.土地资源
- D.能源
- E.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A.现状图
- B.规划图
- C.道路图
- D.工程图
- E.设施图
- A.卫生
- B.合理
- C.美观
- D.紧凑
- E.安全
- A.城市规模
- B.城市定位
- C.发展目标
- D.城市功能
- E.空间布局
- A.住宅、乡(镇)村企业
- B.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
- C.乡(镇)村公共设施
- D.居住用地形态
- E.用地规划
- A.城市规划
- B.土地区位
- C.城市设施
- D.自然条件
- E.环境优劣度
- A.地形条件
- B.地貌条件
- C.水文条件
- D.降水量
- E.气象条件
- A.工程地质条件
- B.水文地质条件
- C.气候条件
- D.地形条件
- E.地貌情况
- A.文化结构
- B.年龄结构
- C.年龄中位线
- D.性别结构
- E.自然增长率
- 25
-
区域规划是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区域规划是区域各项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总纲领,区域规划除了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经济内容外,还涉及到大量的政策问题。根据描述,总结区域规划所具有的特点是:
- A.长期性
- B.复杂性
- C.综合性
- D.战略性
- E.政策性
- A.人口规模
- B.人口密度
- C.非农业人口比重
- D.政治、经济因素
- E.资源环境
- A.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
- B.城市中心的广场群
- C.城市的轴线体系
- D.城市雕像
- E.城市的宏大尺度
- A.图则式
- B.通则式
- C.区划式
- D.案例式
- E.判例式
- A.组团式
- B.带状式
- C.星状式
- D.放射式
- E.环状式
- A.城市性质的确定
- B.城市能源动力的选择
- C.城市规模
- D.城市布局
- E.城市发展方向
- A.结合城市用地选择,分析研究自然地形,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少占或不占良田,对一些需要加以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于城市建设的地段提出工程措施方案
- B.合理地组织城市空间布局
- C.综合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的各项控制标高问题
- D.合理地、经济地组织好城市用地的土方工程,考虑填方和挖方的平衡,避免填方土无土源,挖方土无出路,或土方运距过大
- A.整体性原则
- B.引人性原则
- C.因借性原则
- D.延伸性原则
- A.25
- B.30
- C.35
- D.40
- A.1000~1500m
- B.1000~2000m
- C.1500~2000m
- D.1500~2500m
- A.完全分流制
- B.截流式合流制
- C.直排合流制
- D.不完全分流制
- A.12岁以下的人口
- B.8岁以下的人口
- C.6岁以下的人口
- D.3岁以下的人口
- A.3.0辆/千人
- B.2.5辆/千人
- C.2.0辆/千人
- D.1.5辆/千人
- A.100~200m
- B.150~250m
- C.100~250m
- D.150~350m
- A.3.0万m<SUP>2</SUP>
- B.3.2万m<SUP>2</SUP>
- C.3.5万m<SUP>2 </SUP>D.3.8万m<SUP>2</SUP>
- A.13m
- B.15m
- C.20m
- D.24m
- A.建筑色彩
- B.建筑体型
- C.建筑体量
- D.建筑高度
- A.各级道路的断面
- B.道路的交叉形式
- C.规划地段的交通组织方案
- D.规划地段的停泊车位
- A.管线的内容
- B.管线的位置
- C.管径
- D.管线综合
- A.涉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
- B.划定旧区范围
- C.风景名胜区
- D.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 A.提出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 B.提出城市绿化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 C.提出城市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
- D.提出近期城市环境综合污染措施
- A.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 B.国家政策
- C.国家有关规定
- D.建设部的技术要求
- 47
-
可以从村中穿过的公路是:
- A.汽车专用公路
- B.四级公路
- C.二级公路
- D.三级公路
- A.紧凑
- B.美观
- C.合理
- D.安全
- A.10%
- B.12%
- C.15%
- D.18%
- A.6%~12%
- B.9%~16%
- C.11%~19%
- D.12%~20%
- A.商业用地
- B.金融保险用地
- C.贸易咨询用地
- D.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A.行政办公用地
- B.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 C.军事用地
- D.保安用地
- A.交通通达度
- B.商业服务中心等级
- C.社会服务设施
- D.建筑容积率
- A.城市土地的宏观区位
- B.城市土地的中观区位
- C.城市土地的微观区位
- D.城市土地的区位
- A.呈90°角布置
- B.布置在同一侧
- C.分别布置在两侧
- D.无所谓
- A.经济性评价
- B.自然条件评价
- C.环境条件评价
- D.建设条件评价
- A.城市化法
- B.区域分配法
- C.综合平衡法
- D.环境容量法
- A.基础人口
- B.基本人口
- C.服务人口
- D.劳动人口
- A.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B.区域人口总量
- C.经济发展的需求
- D.环境的容量
- A.城市规模的大小
- B.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
- C.城市空间结构
- D.城市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
- A.国家
- B.省域
- C.地区
- D.城市本身
- A.参照法
- B.模型法
- C.比较法
- D.相关分析法
- A.抽样调查
- B.问卷调查
- C.观察调查
- D.访谈调查
- A.观察调查
- B.访谈调查
- C.问卷调查
- D.座谈会调查
- A.农业
- B.教育业
- C.商业
- D.基础设施
- A.城市人口的职业结构
- B.城市产业结构
- C.城市的经济部类构成
- D.城市的产业部门构成
- A.自然地理环境
- B.自然气象环境
- C.自然生态环境
- D.城市建设环境
- A.污水处理厂
- B.铁路货运站
- C.垃圾掩埋场
- D.储气站
- A.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 B.环境污染防治
- C.环境污染整治
- D.环境卫生整治
- A.城镇体系规划
- B.城市总体规划
- C.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 D.城市生态规划
- A.国家级
- B.省级
- C.地极
- D.县级
- A.长期性和连续性
- B.物质性空间的连续性
- C.物质性和社会性
- D.功能性和长期性
- A.地区综合发展规划
- B.城市地区规划
- C.工矿地区规划
- D.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
- A.开发项目只要符合规定,就可获得规划许可
- B.规划许可的获得,是对照着相关规定来裁定的
- C.每个开发项目都得申请规划许可
- D.开发项目参照法定规划,就可获得规划许可
- A.英国
- B.德国
- C.美国
- D.前苏联
- A.制定的是城市长期发展规划
- B.制定的是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
- C.制定的是城市整体发展规划
- D.制定的是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
- A.日本的土地利用分区
- B.美国的综合规划
- C.我国的总体规划
- D.德国的土地利用规划
- A.主干法
- B.从属法
- C.专项法
- D.相关法
- A.编制的主要内容
- B.实施的主要工具
- C.理论核心
- D.工作的对象
- A.1987年
- B.1988年
- C.1990年
- D.1991年
- A.高科技园区
- B.科技都会
- C.技术园区
- D.科技城
- A.美国1990年
- B.英国1990年
- C.美国1993年
- D.英国1993年
- A.全球环境保护的措施
- B.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框架
-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 D.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
- A.建筑内容与功能的关系
- B.建筑工程与建筑的再统一
- C.不协调的原则
- D.技术对建筑的作用
- A.沙里宁(E.Saarinen)
- B.阿伯克龙比(P.Aebcrombie)
- C.赖特(F.L.Wright)
- D.芒福德(L.Mumford)
- A.更强调了城市的相对独立性
- B.更强调了城市的独立性
- C.在经济、社会、文化上均能独立的具有现代城市
- D.在这种城市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
- A.综合性
- B.系统性
- C.总体性
- D.长期性
- A.100
- B.300
- C.500
- D.800
- A.古希腊时期
- B.古罗马时期
- C.中世纪
- D.文艺复兴时期
- A.各城镇所具备的资源条件
- B.各城镇在地域空间上要临近
- C.各城镇均有各自功能
- D.各城镇之间有等级差异
- A.《周礼》
- B.《管子》
- C.《墨子》
- D.《商君书》
- A.古罗马时期
- B.中世纪
- C.文艺复兴时期
- D.巴洛克时期
- A.全世界范围
- B.北美
- C.欧洲
- D.中国
- A.城镇人口统计标准不一致
- B.城镇数量统计不准确
- C.各国的城镇人口定义不同
- D.各国的城镇定义不同
- A.容积率
- B.密度
- C.人均收入
- D.可达性
- A.分异
- B.郊区化
- C.聚合
- D.重组
- A.国家的经济发展
- B.区域经济的发展
- C.城市经济的发展
- D.全球经济一体化
- A.绝对集中时期
- B.相对集中时期
- C.相对分散时期
- D.绝对分散时期
- A.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
- B.经济推动城市化
- C.互无关系
- D.相互推动
- A.第一阶段——专门化
- B.第二阶段——综合化
- C.第三阶段——成熟化
- D.第四阶段——区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