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文物单位
- B.古迹
- C.建筑群
- D.遗址
- E.古村落
- A.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较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
- B.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历史特色,是否有代表性的传统街区
- C.文物古迹是否主要分布在市区或郊区
- D.主要看城市的历史长短
- E.看建筑的完好程度
- A.城市空间结构
- B.城市公共空间
- C.城市总体形象
- D.城市开放空间
- E.公共绿地
- A.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燃、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离建筑物
- B.当工程管线与铁路或公路交叉时宜为垂直交叉布置。在受条件限制时,可以倾斜交叉布置,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
- C.一般各管线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燃气输气、给水输水、热力干线、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 D.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向下的排顺顺序宜为: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
- E.电信线路与供电线路通常不合杆架设
- F.热力管可以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 A.天然气
- B,沼气
- C.液化石油气
- D.生物气
- E.人工煤气
- A.步行交通
- B.自行车交通
- C.公共汽车
- D.地铁
- E.轨道交通
- A.道路
- B.连线
- C.交通工具
- D.站场
- E.管理规则和人员
- A.禁建区
- B.控制区
- C.限建区
- D.保护区
- E.适建区
- A.城市规划纲要
- B.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C.中心城区规划
- D.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 E.城市总体规划文件
- A.管线的内容
- B.管线的位置
- C.管径
- D.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 E.管线综合
- A.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 B.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
- C.对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
- D.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作出预测
- E.对人口若悬河的迁移情况作出判断
- A.认为已到规划期限
- B.向规划审批机关提出调整报告
- C.调查得到规划已不能指导城市社会发展
- D.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调整
- E.城市政府发展计划有重大调整
- A.有示意性平面
- B.落实到指定范围
- C.有四角坐标
- D.有控制标高
- E.有详细规划
- A.核定居住用地的数量
- B.城市土地利用
- C.人口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
- D.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出指导性要求
- E.基础设施的配置
- A.地质条件评价
- B.自然条件评价
- C.环境条件评价
- D.建设条件评价
- E.经济性评价
- A.统计分析
- B.数学模型分析
- C.文字说明分析
- D.定性分析
- E.空间模型分析
- A.城市规模的大小
- B.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
- C.城市空间结构
- D.城市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
- E.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 A.城市总体规划
- B.城市分区规划
- C.城市详细规划
- D.城市设计
- E.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 A.经济建设
- B.城乡建设
- C.法制建设
- D.区域发展
- E.社会发展
- A.深圳
- B.珠海
- C.汕头
- D.厦门
- E.上海浦东新区
- A.网络结构
- B.层次结构
- C.水平结构
- D.垂直结构
- E.枝状结构
- A.城市空间结构
- B.土地利用
- C.交通管理
- D.环境保护
- E.基础设施
- A.城市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B.城市规模的相互关系
- C.城市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 D.城市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
- E.城市产业构成的相互关系
- A.经济
- B.全球
- C.社会
- D.海洋
- E.环境协调发展
- A.《周礼》
- B.《论语》
- C.《管子》
- D.《墨子》
- E.《商君书》
- A.健康
- B.优美的环境
- C.生活
- D.产业
- E.城市与乡村的和谐
- A.城市面貌
- B.全社会固定资产
- C.交通条件
- D.基础设施投资
- E.房地产业
- A.公共设施
- B.生产设施
- C.交通设施
- D.基础设施
- E.环境设施
- A.为城镇人口提供商品粮
- B.为工业提供生产基础
- C.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 D.为工业提供市场
- E.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 A.政府按f城市规划的要求,通过公共财政预算拨款,直接投资兴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设施
- B.政府通过融资来促进和限制某些投资和建设活动
- C.政府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 D.政府借贷以解决实施城市规划的资金缺口
- A.商贸城市
- B.港口贸易城市
- C.矿业城市
- D.交通枢纽城市
- E.旅游城市
- A.统一
- B.协调
- C,平行
- D.上下衔接
- A.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 B.省级、地级、市级、县级
- C.省级,直辖市级、市级、县级
- D,省级、地级、县级、乡级
- A.落实城市规划
-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 C.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
- D.有效开展城市经营活动
- A.城市规划
- B.城市管理
- C.城市建设法规
- D.市场机制
- A.有偿使用
- B.主动参与
- C.客观实现
- D.监督实施
- A. 1
- B. 2
- C. 3
- D. 4
- A.背景环境中的古迹遗址
- B.城镇风貌和自然景观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
- C.历史文化地区保护的现实问题
- D.历史地区及其环境问题
- A.(1) (4) (10)
- B.(2) (4)
- C.(2)(3)(6)(8)
- D.(3).(4) (9)
- A.公园绿地
- B.防护绿地
- C.居住区绿地
- D.所有各类绿地
- A.20%
- B.25%
- C.30%
- D.35%
- A.公园绿地对城市的重要性
- B.公园绿地在城市中的不可取代作用
- C.强调了公园绿地的功能性
- D.强调了公园绿地的环境整体性
- A.舒适性原则
- B.地方性原则
- C.因借原则
- D.整体性原则
- A.10km;1~101 10~30
- B.20km;15~30,50~100
- C.500m;5~10,15~25
- D.300m;5~10,15~30
- A.给水管道、排水管沟、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六种管线及道路贯通,加上平整土地
- B.给排水管线、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燃气管道、道路、铁路、公路,加上平整土地
- C.给排水管线、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燃气管道、热力管道、道路、绿化,加上平整土地
- D.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话线路、燃气管道、绿化带及道路贯通,加上平整土地
- A.7~12km 30分钟
- B.8~12km 40分钟
- C.7~12km 40分钟
- D,8~12km 50分钟
- A.五类;三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
- B.三类,五级,《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GB5749)
- C.四类,四级,《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
- D.五类:二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 A.私人汽车的高拥有量
- B.交通枢纽的布局
- C.合理的道路系统
- D.发达的公交系统
- A.0.4~0.8m<SUP>2 </SUP>B.0.4~1.0m<SUP>2</SUP>
- C.0.6~1.0m<SUP>2</SUP>
- D.0.8~1.0m<SUP>2</SUP>
- 50
-
行人交通系统不包括:
- A.街坊内道路
- B.人行道
- C.人行天桥
- D.地道
- A.景观组织与设计
- B.日照分析
- C.交通影响分析
- D.管线综合
- A.15
- B.18
- C.20
- D.24
- A.停车场
- B.出人口
- C.基础设施配套
- D.交通管制措施
- A.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
- B.历史文化街区
- C.历史建筑
- D.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
- A.建筑体量
- B.建筑形式
- C.建筑体型
- D.建筑色彩
- A.城市规划区范围
- B.城市发展目标
- C.城市重大公共设施的布局
- D.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 A.建设项目规划许可
- B.建设项目适宜程度
- C.建设规模适宜程度
- D.建设项目合理程度
- A.重要公共政策之一
- B.重要城市管理措施
- C.重要城市管理手段
- D.重要城市调控方法
- A.资源与环境保护
- B.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
- C.人口发展规模与城市空间结构
- D.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A.小学
- B.交通监理站
- C.派出所
- D.青少年活动站.
- A.行动计划表
- B.技术经济一览表
- C.主要指标表
- D.工程测算表
- A.住宅、乡(镇)村企业
- B.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
- C.乡(镇)村公共设施
- D.居住用地形态
- A.25.0m<SUP>2</SUP>/人
- B.30.0m<SUP>2</SUP>/人
- C.35.0m<SUP>2</SUP>/人
- D.40.0m<SUP>2</SUP>/人
- A.二类居住用地
- B.三类居住用地
- C.教育科研用地
- D.工业用地
- A.地形条件
- B.水文条件
- C.降水量
- D.气象条件
- A.经济性评价
- B.自然条件评价
- C.环境条件评价
- D.建设条件评价
- A.东
- B.南
- C.西
- D.北
- A,对城市人口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
- B.占城市人口的大多数
- C.随着城市人口的变化数量也变化
- D.是城市人口规模变化的重要依据
- A.区域人口总量
- B.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 C.经济发展的需求
- D.环境的容量
- A.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
- B.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的人口
- C.被城市服务的人口
- D.在城市规划范围内居住的人口
- A.城市规模的大小
- B.城市用地的布局结构
- C.城市空间结构
- D.城市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水平
- A.观察调查
- B.访谈调查
- C.问卷调查
- D.座谈会调查
- A.范围
- B.形状
- C,密度
- D.规模
- A.城市人口的自然变动
- B.城市人口的迁移变动
- C.区域人口的自然变动
- D.城市人口的社会变动
- A.居住用地
- B.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
- C.工业区和卫生防护绿地
- D.铁路货运站
- A.文化结构
- B.年龄结构
- C.年龄中位线
- D.性别结构
- A.人口构成
- B.经济发展情况
- C.文化发展情况
- D.社会发展情况
- A.城市总体规划
- B.城市分区规划
- C.城市详细规划
- D.城市设计
- A.省级
- B.地级
- C.县级
- D.乡级
- A.环境保护措施规划
- B.污染治理规划
- C.环境整治规划
- D.污染防治规划
- A.太原
- B.吉林
- C.沈阳
- D.郑州
- A.具体建设项目的落实
- B.城镇等级
- C.城镇规模
- D.空间结构
- A.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开展区域规划
- B.区域规划的量大、涉及面广、类型较多
- C.各国各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化发展
- D.区域规划中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生产福利设施以及就业安排等社会问题的重视程度
- A.中国
- B.美国
- C.前德国
- D.英国
- A.图则式
- B.通则式
- C.区划式
- D.案例式
- A.城市发展
- B.整个土地市场
- C.整个房地产市场
- D.城市发展格局
- A.主干法
- B.从属法
- C.专项法
- D.相关法
- A.我国的总体规划
- B.德国的土地利用规划
- C.英国的结构规划
- D.英国的地区规划
- A.经济活动的部类
- B.经济活动的范围
- C.经济活动的层面
- D.经济活动的程度
- A.提高人口素质
- B.增强国力
- C.发展国民经济
- D.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 A.住区中的服务设施
- B.工厂
- C.商业
- D.政府机构
- A.古典主义
- B.洛可可
- C.巴洛克
- D.文艺复兴
- A.城市就是居住与工业不断延伸发展
- B.城市呈线性发展可以让居住环境贴近自然环境
- C.城市建设均是以城市运输为前提
- D.线性城市最节省用地
- A.高科技产业取代了传统的制造业
- B.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显著增长
- C.第三产业的增长足以取代第二产业,并使总就业岗位保持基本不变
- D.城市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显著下降
- A.1976年
- B.1977年
- C.1978年
- D.1983年
- A.20世纪6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0世纪90年代
- A.城市社会结构
- B.城市交通结构
- C.城市空间结构
- D.城市人口结构
- A.工业化初期
- B.工业化进入成熟期
- C.后工业化初期
- D.后工业化成熟期
- A.第一阶段——专门化
- B.第二阶段——综合化
- C.第三阶段——成熟化
- D.第四阶段——区域化
- 100
-
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文化习俗
- B.生活方式
- C.产业结构
- D.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