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在该地区中,城市建设投资的数量以及城市人口规模扩大所需的城市建设投资增加的数量等等
- B.农村耕地的总量及历年的变化情况
- C..现状城市(镇)的数量,各城市(镇)的常住人口数以及各城市(镇)的非农业人口数
- D..农村各行业劳动力总数,各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可能
- E.人口的自然变动情况
- A.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 B.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C.省级风景名胜区
- D.地级风景名胜区
- E.县级风景名胜区
- A.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划定应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及风貌完整性原则
- B.范围划定主要满足规模要求
- C.考虑到保护管理条例的可操作性,保护层次的设定不宜过多
- D.考虑到保护管理条例的可操作性,保护层次的设定不宜过少
- E.历史文化街区的外围可以划定建设控制地带的具体界线
- A.坚持因地制宜
- B.坚持循序渐进
- C.坚持协调发展
- D.计划发展
- E.可持续发展
- A.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和节约
- B.资源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
- C.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 D.规划与建设的统与协调
- E.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和节约
- A.分析研究的基本要求
- B.规定性与指导性
- C.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
- D.规划方案与用地划分
- E.指标体系与指标确定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
- B.城市建设资金的筹资、安排与分配
- C.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
- D.城市的人均收入
- E.城市的产业构成
- A.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 B.总体规划
- C.规划说明和规划图纸
- 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E.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
- A.图表法
- B.方格网法
- C.模糊评价法
- D.等值线法
- E.几何图形法
- A.住宅与主导风向垂直
- B.采用塔式住宅
- C.住宅与主导风向略呈角度
- D.建筑立面设置导流板
- E.建筑布局采用“南敝北闭”的形式
- A.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月用
- B.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 C.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 D.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
- E.确定城市近期建设的空间布局
- A.土地资源
- B.水资源
- C.森林资源
- D.矿产资源
- E.海洋资源
- 13
-
城市污水是指( )
- A.生活污水
- B.工业污水
- C.工业废水
- D.降水
- E.雨污水
- A.经济状况的发展演变
- B.社会状况的发展演变
- C.历史文倔传统状况的发展演变
- D.政治状况的发展演变
- E.自然环境的变动情况
- A.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 B.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 C.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 D.历史文化保护区内重点保护地段的建设控制指标和规定,建设控制地区的建设控制指标
- E.交通组织方案
- A.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区划定与用地编码进行规范
- B.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的统一格式、制图规范和数据标准
- C.对控制性规划的法制化的努力
- D.进一步详细明确编制内容与编制方式,提供主要控制指标的赋值参考标准
- E.对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城市设计方面的控制,试图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导和调控手段弥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足
- A.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 C.统筹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
- D.统筹全局发展
- E.统筹城乡发展
- A.现状布局、建设条件
- B.资源环境条件、对外交通条件
- C.绿化景观条件、基础设施配置
- D.城镇性质、发展机制
- E.历史文化底蕴
- A.提出交通组织方案和设计
- B.建设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 C.确定规划区内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
- D.进行竖向规划设计以及公用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
- E.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
- A.有利于通风
- B.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 C.平行于冬季主导风向
- D.考虑抵御冬季寒风和台风等灾害性风的正面袭击
- E.平行于春季主导风向
- 21
-
区域环境中的核心是( )
- A.城市
- B.经济
- C.工业
- D.市场
- A.政府部门
- B.公共部门
- C.人口方面
- D.各类企事业单位
- A.中世纪城市
- B.古罗马风格
- C.古典主义思潮
- D.现代城市规划
- A.道路结构
- B.开放空间结构
- C.土地使用和空问状况
- D.生态环境结构
- A.时间序列法
- B.间接推算法
- C.综合平衡法
- D.比例分配法
- A.①③⑤
- B.①④⑥⑦
- C.①③④⑥
- D.①②④
- A.年龄构成情况
- B.家庭构成情况
- C.劳动构成情况
- D.婚姻构成情况
- A.公共设施用地
- B.居住用地
- C.公共绿地
- D.道路广场用地
- A.没差别
- B.都使用清洁能源
- C.都使用石油液化气作为能源
- D.使用多样化的能源
- A.中心式
- B.围合式
- C.点群式
- D.绿轴式
- A.因果分析法
- B.多元回归分析法
- C.定量分析法
- D.集中量数分析法
- A.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 B.就业安置
- C.人口变化分析
- D.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 A.根据行政等级和管辖范围可分为四种类型的城镇体系规划
- B.随着城镇体系规划实践的发展,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衍生型的城镇体系规划类型
- C.都市圈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类型之一
- D.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城镇体系规划类型之一
- A.楔形绿地布局
- B.混合式绿地布局
- C.带状绿地布局
- D.块状绿地布局
- A.对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和建设提出规划控制指标的规划
- B.实现规划范围内具体的预定开发建设项目
- C.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及与权威性相容的灵活性,使规划管理人员在规划实施管理中有章可循、有理可争、有法可依,以“法治”取代“人治”
- D.针对城市中某一地区、街区等局部范围中的未来发展建设,从土地使用、房屋建筑、道路交通、绿化与开敞空间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安排
- 36
-
居住综合体是指( )
- A.居住和工作布簧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方式,可以由住宅与商业、文化、办公以及无污染工业等结合
- B.伴随着解决城市问题而发展的,都被当作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所强调的规划原则在西方国家也一直在实行,只是在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国情下的建设方式、空间形态等有所不同
- C.将居住建筑与配套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犬楼或建筑维合体
- D.在小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的综合建筑组合体
- A.镇是一种城市聚落
- B.镇在我国是一级行政单元
- C.在城镇体系规划中,镇可分为县城关镇、一般建制镇、集镇
- D.在城镇体系规划中,镇可分为县城关镇、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
- A.城市历史文化演变、建制沿革、城址兴废变迁
- B.城市特有的传统文物、手工艺、传统产业及民俗精华等
- C.现在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遭受破坏威胁的情况
- D.城市现存地上地下动、植物
- A.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 B.地市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
- C.近期建设规划图
- D.远景发展规划图
- A.快速路:≥80;主干路40~60;次干路:40;支路:≤30
- B.快速路:≥100;主干路60~80;次干路:50;支路:≤40
- C.快速路:≥60;主干路40~60;次干路:40;支路:≤30
- D.快速路:≥70;主干路50~60;次干路:30;支路:≤25
- A.沙盘模型
- B.图纸
- C.透视法
- D.方格网法
- A.《大上海计划》
- B.《都市计划法》
- C.《大上海都市计划》
- D.《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
- A.生态敏感区
- B.资源保护区
- C.严格保护区
- D.环绕控制区
- A.资源
- B.生物
- C.土地
- D.水体
- A.公益利益
- B.公共利益
- C.私人利益
- D.他人利益
- A.不超过0.8m
- B.不超过l.5m
- C.1~2m
- D.1~1.5m
- A.村庄、屯集等人口满五万者设镇,不足者设乡
- B.村庄、屯集等人口满五万者设乡,不足者设镇
- C.县以下的城镇地区设镇建制
- D.县以下的城镇地区设乡建制
- A.架空线路
- B.地下埋设
- C.深埋管线
- D.浅埋管线
- A.城市总体规划
- B.控制性详细规划
- C.城市分区规划
- D.修建性详细规划
- A.从生活性城市空间到生产性城市空间
- B.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
- C.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 D.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蓟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
- A.职工人数
- B.城市规模
- C.经济发展水平
- D.城市产业结构
- A.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与分期目标
- B.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总体发展格局
- C.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 D.构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
- 53
-
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
- A.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 B.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的现象,由恩温提出的
- C.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 A.统一化
- B.复杂化
- C.程序化
- D.详细化
- A.地貌类型
- B.地面坡度
- C.地表水系
- D.风速
- A.总结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特点,确定合理的城市社会经济战略,通过城市规划在空间上予以落实
- B.确定合理的城市布局、用地发展方向和道路系统,力图保护古城和历史环境,通过道路布局和控制建筑高度展示文物古迹建筑和地段,更好地突出名城的特点
- C.把文物古迹、园林名胜、遗迹遗址分离出来,以便展示名城历史文化的各类标志物
- D.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处理好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关系
- A.经济技术条件
- B.城市现状条件
- C.自然条件
- D.历史文化条件
- A.纵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 B.确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要求
- C.通过实际调查控制并落实规划意图
- D.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 A.类推分析方法
- B.空间模型分析方法
- C.定性分析方法
- D.定量分析方法
- A.六
- B.五
- C.三
- D.两
- A.北宋时期
- B.北魏时期
- C.唐朝时期
- D.清朝时期
- A.法圈巴黎改建
- B.空想社会主义
- C.公司城建设
- 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 A.社会化
- B.市场化
- C.工业化
- D.农业化
- A.确定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 B.确定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公益设施的建设规模和选址
- C.依据确定城市近期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城市近期发展区域
- D.根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的保护措施
- A.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 B.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 C.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 D.噪声污染控制规划
- A.规划图纸
- B.规划文本
- C.规划范围
- D.规划说明
- A.大类和小类两种
- B.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10类
- C.大类、中类、小类三级
- D.总体、详细两级
- A.动态性
- B.系统性
- C.整体性
- D.区域性.
- A.男女比例
- B.年龄结构
- C.职业结构
- D.流动人口
- A.建设性详细规划
- B.总体纲要
- C.控制性详细规划
- D.总体规划
- A.城市设计策略
- B.研究辅助型设计
- C.城市开发意象
- D.城市环境改善
- A.综合性
- B.战略性
- C.政策性
- D.实践性
- A.傅里叶
- B.戈特曼
- C.勒·柯布西埃
- D.维特鲁威
- A.地面坡度
- B.地面切割度
- C.地面平整度
- D.地面起伏度
- A.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 B.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 C.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 D.健全城市综合防灾体系。保证城市安全
- A.空间要素
- B.时间要素
- C.自然要素
- D.社会要素
- A.计算燃气管网管径
- B.规划布局燃气输配管网
- C.计算燃气用量
- D.选择气源种类
- A.戈登·库仑
- B.里昂·克里尔
- C.罗伯·克里尔
- D.卡米洛·西谛
- A.资源的密集性
- B.集聚效益
- C.经济发达性
- D.建筑密集
- A.大类和小类两种
- B.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10类
- C.大类、中类、小类三级
- D.总体、详细两级
- 81
-
有机疏散理论是指( )
- A.为缓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沦
- B.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在于经济活动的聚集理论
- C.通过建立小城市来分散向大城市的集中理论
- D.随着大城市向外急剧扩展和城市密度的提高,存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出现的空间上连接成片的城市密集理论
- A.空间组合
- B.集聚效益
- C.规模大小
- D.结构形式
- A.城区型
- B.区域型
- C.直属型
- D.广域型
- A.18.0m<sup>2</sup>/人
- B.20.0m<sup>2</sup>/人
- C.28.0m<sup>2</sup>/人
- D.16.0m<sup>2</sup>/人
- A.污水管道
- B.给水管道
- C.燃气管道
- D.热力管道
- A.佛罗伦萨的市政广场
- B.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
- C.巴黎的凡尔赛宫
- D.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 A.一种独具特色、由多种类型交通组合而成的交通系统
- B.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
- C.城市交通的主体,分布在城市的每个地方
- D.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形式
- A.美国
- B.英国
- C.德国
- D.前苏联
- A.30年
- B.25年
- C.15年
- D.20年
- A.管辖范围的基础区域
- B.行政区划的基础区域
- C.管辖范围的行政区划
- D.行政区划的城镇区域
- A.经审批机关批准同意修编,开展规划编制的组织工作
- B.规划草案公告20日以上,组织编制单位采取论证会、听证会
- C.组织编制机关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具体编制工作
- D.在政府审查基础上,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 A.机场长度8001200m;翼展:24~36m
- B.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24~36m
- C.机场长度1200~1800m;翼展:l5~24m
- D.机场长度>1800m;翼展:52-65m
- A.全局性和单一性
- B.全局性和综合性
- C.分散性和单一性
- D.分散性和综合性
- A.建设条件分析
- B.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 C.确定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指标
- D.竖向规划设计
- A.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的换乘枢纽
- B.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大型公共设施人流的换乘枢纽
- C.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城市对外客运交通的换乘枢纽
- D.各类城市公共交通线路与转换公共交通的其他交通工具的换乘枢纽
- A.70~100
- B.75~120
- C.75~140
- D.80~160
- A.其他绿地
- B.生产绿地
- C.附属绿地
- D.防护绿地
- A.新兴产业
- B.城市文化
- C.全球化
- D.科学技术
- A.城市空间
- B.城市社区
- C.城市居民
- D.自然环境
- A.保护和利用;保护
- B.开发和利用;利用
- C.保护和开发;保护
- D.保护和发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