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爆炸过程进行得很快。
- B.爆炸点附近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
- C.发出或大或小的响声。
- D.周围介质发生震动或邻近物质遭受破坏。
- A.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 B.事故。
- C.破坏。
- D.伤害。
- A.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
- B.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 C.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径集。
- D.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
- A.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危害。
- B.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
- C.估计和鉴别危害对系统的影响。
- D.将危险、危害分级。
- 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 B.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C.组织完成本单位的安全评价。
- D.及时、如实报告安全生产事故。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建议书。
- C.施工图设计。
- D.设计说明书。
- A.电梯。
- B.厂内机动车辆。
- C.客运索道。
- D.防爆电气设备。
- A.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B.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C.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D.非剧毒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生产、储存、使用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 A.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 B.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 C.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 D.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 A.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 B.评价危险程度。
- C.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
- D.项目的施工图设计。
- A.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 B.事故树分析
- C.安全检查表法
- D.模糊矩阵法
- A.安全预评价
- B.安全验收评价
- C.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D.安全现状综合评价
- A.科学
- B.公正
- C.公平
- D.合法
- A.300
- B.100
- C.30
- D.10
- A.三百、二百
- B.三百、三百
- C.四百三百
- D.二百、一百
- A.量化评价值
- B.目标值
- C.标准值
- D.评价值
- A.对象
- B.内容
- C.目标
- D.单元
- A.安全评价通则
- B.宪法
- C.各类安全评价通则
- D.法律
- A.C 级
- B.A级
- C.D 级
- D.B级
- A.30℃
- B.37℃
- C.45℃
- D.60℃
- A.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措施建议;
- B.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指导性意见;
- C.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具体方案;
- D.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具体规划;。
- A.由分包单位承担,总承包单位不承担责任;
- B.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总承包单位承担次要责任;
- C.总承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分包单位承担次要责任;
- D.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 A.5年
- B.3年
- C.4年
- D.6年
- A.15日
- B.30日
- C.45日
- D.60日
- A.35米
- B.20米
- C.30米
- D.25米
- A.5米
- B.4米
- C.3米
- D.6米
- 27
-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87:2001)生产场所根据生产类别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五个火灾危险性类别。其中,甲类、乙类火灾危险性生产场所的厂房耐火等级必须达到( )级。
- A.一、二;
- B.二、三;
- C.二;
- D.三。
- A.事故的可能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 B.事故的严重性增大1倍,危险就增大1倍。
- C.事故严重性越大,危险就越大。
- D.当事故严重性相同时,危险与事故可能性无关。
- A.2004年1月1日
- B.2005年1月1日
- C.2005年6月1日
- D.2005年3月1日
- A.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
- B.伤者病情过重
- C.家属未送红包
- D.交通部门未作出事故结论
- A.危险源
- B.人工作业
- C.机械
- D.人工作业与机械
- A.每年
- B.每季
- C.每半年
- D.每月
- A.煤矿企业
- B.矿务局
- C.煤矿集团
- D.矿(井)
- A.化学品
- B.剧毒化学品
- C.农药
- D.粮食
- A.主管领导人
- B.管理人员
- C.使用人员
- D.第二责任人
- A.《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 B.《特种设备监察条例》
- C.《安全生产许可条例》
- D.《矿山安全监察条例》
- A.60日
- B.7日
- C.15日
- D.30日
- A.10日
- B.15日是
- C.30日
- D.七日
- A.十六周岁
- B.十四周岁
- C.十三周岁
- D.十八周岁
- A.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 B.安全条件论证
- C.劳动专篇的制订
- D.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