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全评价师考试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通常包括( )

  • A.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 B.职业技能鉴定所
  • C.职业技能鉴定站
  • D.以上全是
3

在安全评价中,以( )作为衡量安全与危险的标准。

  • A.社会允许危险
  • B.现实的危险
  • C.固有的危险
  • D.可接受的风险
5

根据《安全验收评价导则》中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

  • A.明确评价对象及其评价范围
  • B.组建评价项目组
  • C.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D.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
6

《安全评价管理规定》属于

  • A.规范性文件
  • B.技术标准
  • C.部门规章
  • D.职业道德行为准则
7

安全预评价以( )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评价。

  • A.企业
  • B.系统设备
  • C.拟建设项目
  • D.管理
10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自( )起开始执行。

  • A.2007年2月1日
  • B.2007年4月1日
  • C.2007年5月1日
  • D.2007年6月1日
11

下列物理因素中,属于电离辐射的是( )。

  • A.紫外线
  • B.中子
  • C.射频电磁波
  • D.微波
13

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的落实主要依靠 ( )。

  • A.法律约束
  • B.行政监管
  • C.群众监督
  • D.自我约束
16

《劳动法》第三条在劳动卫生方面赋予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下面( )项不被包括在内。

  • A.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 B.享有接受技能培训的权利
  • C.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 D.享有选择不同工种的权利
17

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 A.项目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 B.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 C.评价危险程度
  • D.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18

一个岗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 ( )。

  • A.行业
  • B.地区
  • C.职业
  • D.工种
19

下列物品中,哪一种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不属甲类?

  • A.环戊烷
  • B.柴油
  • C.醋酸甲脂
  • D.硝酸乙脂
20

非燃烧材料系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 )的材料。

  • A.不起火
  • B.不起火,不炭化
  • C.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 D.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不开裂
21

我国的职业共分为八个大类,安全评价师属于第二大类,即( )

  • A.行政管理人员
  • B.专业技术人员
  • C.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 D.商业、服务业人员
27

根据《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规定,对于A3级建筑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发生爆炸事故时,其破坏能力相当于梯恩梯的厂房和仓库
  • B.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发生爆炸事故时,其破坏能力相当于黑火药的厂房和仓库
  • C.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在制造、贮存、运输中主要发生燃烧事故
  • D.建筑物内的危险品偶尔有轻微爆炸,但其破坏效应只局限于本建筑物内的厂房和仓库
36

职业道德是一种( ),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 A.法律规定
  • B.乡规民约
  • C.职业规范
  • D.社会习俗
38

法律规范实际上是一种( )关系的行为规则。

  • A.“人”与“人”
  • B.“人”与“社会”
  • C.“人”与“政府”
  • D.“人”与“社会团体”
40

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鉴定分为理论知识和( )两个部分。

  • A.专业能力
  • B.专业知识
  • C.专业技能
  • D.职业道德
41

以下关于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中物质系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系数(MF)是表述物质在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爆炸时释放能量大小的内在特性
  • B.一般而言,对于可燃液体,闪点越低,MF越大
  • C.一般而言,物质热稳定性越好,MF越小
  • D.MF是物质自身固有的内在特性,与工艺单元操作温度无关
42

常用的防雷装置中,( )是接闪器。

  • A.避雷器
  • B.避雷线
  • C.引下线
  • D.接地装置
49

职业、工种和岗位是将职业按不同( )进行的具体划分。

  • A.薪酬标准
  • B.学历层次
  • C.知识领域
  • D.需要或要求
50

法的概念有( )之分。

  • A.广义与狭义
  • B.规章与标准
  • C.规范与条例
  • D.技术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