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依据现有知识水平和技术条件,对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不良环境影响的程度或者范围不能作出科学判断的;
- B.规划实施可能造成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并且无法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或者减轻对策和措施的。
- C.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不明确、不合理或者错误的;
- D.未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或者不采纳公众意见的理由明显不合理的;
- A.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 B.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
- C.规划草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
- 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A.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的
- B.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
- C.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的
- D.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 E.在人口集中地区或者其他依法特殊保护的区域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等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的
- A.常规活性污泥法
- B.氧化沟法
- C.SBR法
- D.生物滤池法
- E.AB法
- A.场内应实行雨水与污水分流,减少运行过程中的渗滤液产生量。
- B.场内可实行雨水与污水合流,以降低渗滤液的浓度,有利于渗滤液处理系统的运行
- C.设置渗沥水收集系统,鼓励将经过适当处理的垃圾渗滤液排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 D.渗滤液也可以进行回流处理,以减少处理量,降低处理负荷,加快卫生填埋场稳定化
- E.渗滤液也可以进行回流处理,以减少渗滤液处理量,加速卫生填埋场的老化
- A.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B.在城市范围内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C.在城市市区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 D.不论在城市范围,还是在农村地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都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 E.只有在城市范围内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 A.国家鼓励、支持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的生产和使用,逐步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产量,直至停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
- B.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配额进行使用
- C.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生产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单位必须按照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配额进行生产
- D.国家禁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
- E.国家禁止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进口
- A.城市市区范围
- B.城市敏感建筑物集中区范围
- C.城乡范围
- D.城市范围
- A.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 B.设区的市级以上农业发展规划
- C.设区的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A.洪泛区
- B.蓄滞洪区
- C.分洪区
- D.泄洪区
- E.防洪保护区
- A.大气
- B.土壤
- C.地表水
- D.地下水
- E.农产品
- A.海上堤坝工程
- B.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
- C.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
- D.海水淡化工程
- E.大型海水养殖场
- A.建设项目的名称
- B.建设单位的名称
- C.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机构的名称
- D.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机构的名称
- E.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部门标准
- C.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标准
- D.地方行业标准
- A.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 B.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 C.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 D.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 E.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其他单位使用的
- A.年产5万t及以上木浆
- B.年产10万t及以上脱墨浆(木浆)
- C.年产10万t及以上非木浆
- D.年产10万t及以上造纸
- E.总投资2亿元及以上纺织
- A.物种引进
- B.煤炭开采项目
- C.防沙治沙工程
- D.型煤、水煤浆生产项目
- E.海水脱硫项目
- A.时效期间为2年
- B.时效期间为3年
- C.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到知道污染损害之日起算
- D.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到知道受到污染损害之日起算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证书》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执业证书》
- D.《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
- A.要无偿转让给他人使用
- B.转让给他人使用必须防止产生污染
- C.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再转让给他人使用
-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 A.实施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 B.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 C.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
- D.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 E.规划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B.《刑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D.《宪法》
- A.应当修建过鱼设施
- B.可以修建过鱼设施
- C.应当同时修建过鱼设施
- D.可以随时修建过鱼设施
- A.向海域排放油类
- B.向海域排放酸液
- C.向海域排放碱液
- D.向海域排放低水平放射性废水
- A.13
- B.13.5
- C.14
- D.14.5
- A.在委托范围外,以环境保护部的名义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B.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
- C.在委托范围内,以环境保护部的名义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 D.对该审批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 A.美国
- B.日本
- C.德国
- D.中国
- A.>190%.
- B.>90%.
- C.<92%.
- D.>92%.
- A.1999
- B.2000
- C.2001
- D.2002
- A.海底隧道工程
- B.跨海桥梁工程
- C.拆船厂
- D.航道
- A.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 B.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 C.提交工程施工期间的林地保护方案
- D.依照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
- A.给予降级处分
- B.给予通报批评
- C.给予行政处分
- D.处以罚款
- A.1986,1998
- B.1986,1996
- C.1987,1996
- D.1987,1998
- A.塑料制品、一般货物仓储
- B.煤气供应、电池生产
- C.煤气生产、有色金属合金
- D.民航供油工程、长途客运站建设
- A.公示制度
- B.公告制度
- C.告知制度
- D.宣告制度
- A.1999
- B.2000
- C.2001
- D.2002
-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 C.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部门
-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委托有关部门
- A.制造
- B.销售
- C.制造、销售或者进口
- D.进口
- 39
-
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 ),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
- A.环境保护篇章
- B.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 C.环境影响报告书
- D.环境影响报告表
- A.1%
- B.1.5%
- C.2%
- D.2.5%
- A.环境保护部门
- B.人民政府
- C.公安部门
- D.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 A.涉及新物种引进的项目和总投资1亿元生产转基因产品的项目
- B.涉及新物种引进的项目和总投资3000万元生产转基因产品的项目
- C.涉及新物种引进的项目和总投资5000万元生产转基因产品的项目
- D.涉及新物种引进的项目和总投资8000万元生产转基因产品的项目
- A.旅游
- B.游泳
- C.网箱养殖
- D.植树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自然保护区
- B.野生动物保护区
- C.野生动物一级保护区和野生动物二级保护区
- D.野生动物属地
- A.交通部门
- B.规划部门
- C.环保部门
- D.公安机关
- A.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B.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依照法定程序
- C.依照法定程序
- D.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依照法定程序
- A.罚款
- B.警告
- C.限期治理
- D.警告并处罚款
- A.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停止建设,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 B.责令停止建设,限期补办手续
- C.责令停止建设,并对建设单位负责人予以行政处分
- D.责令停止建设,并恢复建设地环境原貌
- 50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 A.各种天然的
- B.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
- C.经过人工改造的
- D.各种天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