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评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冲刺试卷(2)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包括(  )。

  • A.类比分析法
  • B.投入产出分析
  • C.情景分析法
  • D.矩阵法
2

水质调查所选用的水质参数包括(  )。

  • A.常规水质参数
  • B.一般水质参数
  • C.特征水质参数
  • D.水文水质参数
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调查方法有(  )。

  • A.专业判断法
  • B.会议座谈法
  • C.调查表法
  • D.环境数学模型法
4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是根据建设项目的(  )。

  • A.受纳水域的规模
  • B.水质污染情况
  • C.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 D.污水排放量
5

敏感的生态因子包括(  )。

  • A.敏感区域
  • B.敏感生态目标
  • C.敏感生态问题
  • D.敏感生态环境
7

环境质量参数包括(  )。

  • A.主要参数
  • B.常规参数
  • C.特征参数
  • D.容量参数
8

环境风险评价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是(  )。

  • A.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
  • B.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
  • C.环境敏感程度
  • D.风险识别范围
9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
  • B.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
  • C.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 D.现状声源调查
10

累积影响分析应当从时间、空间两方面进行,常用的方法有(  )。

  • A.专家咨询法
  • B.系统流图法
  • C.情景分析法
  • D.类比分析法
11

生态环境管理的目的是(  )。

  • A.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
  •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 D.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  )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 A.各专项或专题
  • B.各环境要素
  • C.规划和建设项目
  • D.分析和评价
13

环境保护对策包括(  )。

  • A.开发区的规划目标
  • B.开发区的规划布局
  • C.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模
  • D.产业结构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方案
14

工程影响范围>50km2且评价工作级别为2的生物群落不包括(  )。

  • A.生物量减少(<50%)
  • B.生物量锐减(≥50%)
  • C.异质化程度降低
  • D.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
15

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进行填埋处理的是(  )o

  • A.焚烧飞灰和残渣含水率小于30%
  • B.焚烧飞灰和残渣二哑英含量高于3μgTEQ/kg
  • C.电子废物D.未经处理的粪便
16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  )。

  • A.准备阶段
  • B.正式工作阶段
  • C.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 D.实施阶段
17

被列为管理对象的重要生态因素应至少具有的特征包括(  )。

  • A.有重要或广泛影响的因素
  • B.具有长期影响的生态因素
  • C.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 D.影响对象是非常敏感的
18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环保措施包括(  )。

  • A.污染防治措施
  • B.环境管理措施
  • C.环境预测措施
  • D.环境监测措施
20

根据建设项目的(  )来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 A.污水排放量
  •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 C.受纳水域的规模
  • D.水质要求
21

环境现状调查现场调查法的特点有(  )。

  • A.可能受季节条件的限制
  • B.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
  • C.工作量大
  • D.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23

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粉尘、SO2、烟尘
  • B.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 C.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 D.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2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环境现状与分析
  • B.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 C.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D.环境影响识别
25

确定土壤重金属标准值依据的体系包括(  )。

  • A.土壤—水体系
  • B.土壤—微生物体系
  • C.土壤—植物体系
  • D.土壤—大气体系
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包括(  )。

  • A.总则
  • B.建设项目概况
  • C.工程分析
  • D.环境影响预测
27

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为(  )。

  • A.年平均风速
  • B.年主导风向
  • C.年平均气温
  • D.年平均相对湿度
28

下列属于无组织排放源的是(  )。

  • A.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
  • B.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工棚等)
  • C.露天煤场
  • D.露天干灰场
29

垂线上水质取样点设置的原则包括(  )。

  • A.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
  • B.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
  • C.无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取一个样
  • D.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30

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包括(  )。

  • A.情景分析法
  • B.费用效益分析法
  • C.层次分析法
  • D.对比评价法
34

大气环境影响一级评价工作分级判别的依据是(  )。

  • A.Pmax≥50%,且D10%≥8km
  • B.Pmax>80%,且D10%≥5km
  • C.Pmax≥80%,且D10%≥5km
  • D.Pmax≥50%,且D10%>8km
35

用来估算不可预见事件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方法学是(  )。

  • A.风险评估
  • B.风险识别
  • C.风险评价
  • D.风险管理
37

生态恢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

  • A.恢复生态学
  • B.生态学原理
  • C.自然生态学
  • D.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潜
38

城镇执行(  )功能区要求。

  • A.0类声环境
  • B.1类声环境
  • C.2类声环境
  • D.3类声环境
40

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  )。

  • A.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
  • B.采样标准和采样时间
  • C.采样地点和采样频次
  • D.采样标准和采样地点
41

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  )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 A.D10%为直径的半圆
  • B.D10%为边长的矩形
  • C.D10%为半径的圆
  • D.3×D10%为边长的矩形
44

验收调查工作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是(  )。

  • A.初步调查阶段
  • B.详细调查阶段
  • C.编制调查报告阶段
  • D.编制实施方案阶段
46

下列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是(  )。

  • A.地理位置
  • B.人群寿命
  • C.地质环境
  • D.地形地貌
48

对于机场飞机噪声以(  )为评价量。

  • A.等效连续A声级
  • B.声功率级
  •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 D.倍频带声压级
49

环境现状调查法中,工作量大,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方法是(  )。

  • A.收集资料法
  • B.现场调查法
  • C.遥感方法
  • D.分析方法
50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是(  )。

  • A.准备阶段→报告编制阶段→正式工作阶段
  •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 C.报告编制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
  • D.正式工作阶段→准备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53

选择适宜的(  )是生态恢复的关键技术之一。

  • A.植物数量
  • B.植物种类
  • C.动物种类
  • D.动物数量
55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场场址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的(  )区域。

  • A.主导风向左风侧
  • B.主导风向右风侧
  • C.主导风向下风侧
  • D.主导风向上风侧
56

群落的(  )奠定了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 A.自然演替机制
  • B.原生演替机制
  • C.物种演变机制
  • D.次生演替机制
5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核心工作是(  )。

  • A.风险计算
  • B.风险分析
  • C.风险管理
  • D.风险识别
59

环境标准实施监督系统应形成的运行机制是(  )。

  • A.归口管理—自我监督—管理性监督—实施
  • B.归口管理—实施—自我监督—管理性监督
  • C.归口管理—管理性监督—自我监督—实施
  • D.实施—归口管理—管理性监督—自我监督
60

适用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是(  )。

  • A.专业判断法
  • B.物理模型法
  • C.数学模式法
  • D.类比分析法
63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中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  )污染源。

  • A.在建项目
  • B.未建项目
  • C.区域替代
  • D.分析项目
64

关于评价工作等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三级
  • B.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 C.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一级
  • D.对于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二级
65

焚烧处置的特点是它可同时实现废物的(  )。

  • A.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 B.循环化、无害化、减量化
  • C.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 D.利用化、减量化、循环化
73

AERMOD模式使用每小时连续预处理气象数据模拟(  )的浓度分布。

  • A.小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
  • B.小于1小时平均时间
  • C.大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
  • D.大于1小时平均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