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冲刺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要求,表述有误的是(   )。

  • A.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贮存
  • B.贮存危险废物必须采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防护措施,并不得超过三年
  • C.建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只需符合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
  • D.禁止擅自关闭、闲置或者拆除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场所
2

下列各项环境影响中,属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营运期间可能会产生的影响的有(   )。

  • A.填埋场渗滤液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造成对地表水的污染以及流经填埋区地表径流可能受到的污染
  • B.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污染物对大气的污染,及产生的气体在无组织排放情况下可能产生燃烧爆炸对公众的威胁
  • C.当填埋场防渗衬层受到破坏后,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
  • D.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3

下列固体废物中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   )。

  • A.粉煤灰
  • B.生活垃圾焚烧炉飞灰
  • C.煤矸石
  • D.普通炉渣
4

下列不属于专项规划、项目导向型规划的有(   )。

  • A.城市建设
  • B.自然资源开发
  • C.海域的建设利用规划
  • D.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5

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适用范围包括(   )。

  • 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 B.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 C.工业、农业、畜牧业、交通、城市建设、旅游的规划
  • D.林业、能源、水利等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
7

下列关于开发区水环境容量与废水排放总量控制主要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有(   )。

  • A.分析基于环境容量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
  • B.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对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也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
  • C.对于现状水污染物排放虽然已实现达标排放,但水体已无足够的环境容量可资利用的情形,应在制定基于水环境功能的区域水污染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开发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 D.如预测的各项总量值均低于上述基于技术水平约束下的总量控制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总量控制指标,可选择最大的指标提出总量控制方案
8

下列关于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表述错误的有(   )。

  • A.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 B.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烟尘、粉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 C.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即满足环境质量目标的前提下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 D.结合开发区规划分析和污染控制措施,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按十年计划)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9

一般来说,建设项目的生态监测包括的内容应当有(   )。

  • A.生态环境问题的概述
  • B.重要生态因素、生态监测的因子或指标体系的确定
  • C.监测点位、时段和频率,监测人员、监测设备和经费
  • D.监测结果的评价与报告,提出的应急与持续改进措施
10

根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工作中应进行的内容有(   )。

  • A.噪声源调查
  • B.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及测量
  • C.受影响人口调查
  • D.项目工程分析中与噪声有关的内容
11

下列有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生态环境监理工作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监理的范围一般在施工建设活动直接和间接影响区内
  • B.内容包括资源利用、水土保持、污染控制、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施工废物管理
  • C.监理的方式有定点观察(长驻)、巡回监视、抽查以及仪器监控等
  • D.要求建立记录与报告制度,并做到准确记录,及时报告
12

在选择或制订生态标准时,选用的标准或类似标准的获得途径有(   )。

  • A.经验值
  • B.背景值或本底值
  • C.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
  • D.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标准
13

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有(   )。

  • A.评价建设项目引起的声环境变化
  • B.提出各种噪声防治对策,把噪声污染降低到现行标准的允许水平
  • C.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 D.为建设项目优化选址、合理布局以及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4

声环境影响评价中所强调要做好的几方面分析是指(   )。

  • A.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分布
  • B.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及原因
  • C.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
  • D.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噪声防治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15

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包括(   )。

  • A.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
  • B.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 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 D.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16

下列关于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中一些要求、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非点污染源调查基本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
  • B.水质调查时应尽量使用现有数据资料,资料不足时方实测
  • C.水质调查时所选择的水质参数应包括常规水质参数和特征水质参数两类
  • D.常规水质参数的选择只需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自行设定
17

下列有关各类水域在不同评价等级时水质的调查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对于河流的一级评价,一般应调查一个水文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
  • B.对于河口的二级评价,一般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 C.对于湖库的二级评价,一般应调查平水期和枯水期;若评价时间不够,可只调查枯水期
  • D.对于海湾的三级评价,一般应调查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
18

选用水质影响预测模式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

  • A.水体类型和排污状况
  • B.环境水文条件及水力学特征
  • C.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
  • D.评价等级的有关要求
19

下列关于地面水域规模划分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 A.中河是指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在15~150m<SUP>3</SUP>/s的河流
  • B.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25km<SUP>2</SUP>的属大湖(库)
  • C.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40km<SUP>2</SUP>的属大湖(库)
  • D.平均水深≥10m,水面面积≤2.5km<SUP>2</SUP>的属小湖(库)
20

下列有关湖泊、水库水质取样点布置有关内容及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整个调查范围,并切实反映其水质水文特点
  • B.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法
  • C.在每个取样位置上按照水深布设取样点
  • D.对大中型湖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21

一般根据(   )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的划分。

  • A.建设项目的污水排放量
  •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 C.受纳水域的规模
  • D.受纳水域的水质要求
22

在进行大气污染源面源统计时,面源应包括(   )。

  • A.无组织排放源
  • B.数量多、源强源高较大的点源
  • C.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点源
  • D.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23

大气污染源点源统计内容一般包括(   )。

  • A.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和海拔高度以及位置图
  • B.排气筒几何高度和出口内径
  • C.出口烟气温度和排放速度、排放工况
  •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和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
24

《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设置了三项排放指标,下列关于这三项指标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 A.指标之一为通过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 B.指标之二为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按排气筒高度规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 C.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监控浓度限值
  • D.任一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A、B两项指标,否则即为超标排放
25

下列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常用到的名词术语定义,表述正确的有(   )。

  • A.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内排放污染物的速率不得超过的限值
  • B.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 C.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 D.排气筒高度: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处的高度
26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是利用数学模型或模拟试验,计算或估计评价项目的污染因子在评价区域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 B.一、二、三级均需预测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
  • C.选择不利气象条件常用的方法是从全年每小时和每日计算的小时和日平均地面浓度中筛选出对环境敏感区和关心点造成较严重污染的小时或日典型气象条件
  • D.对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条件,一般只需模拟1h的最大地面落地浓度和位置
27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目的包括(   )。

  • A.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提供数据
  • B.为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 C.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采取相应环境措施提供基础
  • D.为建设项目的环境决策提供服务
28

对于下列有关不同等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有(   )。

  • A.对于一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和深入的评价
  • B.对于二级评价,要对单项环境要素的重点环境影响进行详细、深入的评价
  • C.对于三级评价,对单项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进行一般评价
  • D.每一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包括所有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
2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般可分为(   )。

  • A.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 B.各专项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 C.各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D.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30

我国目前主要声环境质量标准包括以下(   )。

  • A.《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
  • B.《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 C.《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
  • D.《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32

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是为保障农业生产,(   )的土壤(   )。

  • A.维持自然背景 限制值
  • B.维护人体健康 限制值
  • C.维护人体健康 临界值
  • 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 临界值
33

城市1类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   )。

  • A.50dB,40dB
  • B.55dB,45dB
  • C.60dB,50dB
  • D.65dB,55dB
34

《地下水质量标准》适用于一般地下水,不适用于(   )、盐卤水。

  • A.地下河水、地下湖水
  • B.地下热水、地下矿水
  • C.地下河水、地下矿水
  • D.地下热水、地下湖水
35

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于Ⅲ类和Ⅳ类水体人为造成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

  • A.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和月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3℃
  • B.周平均最大温升≤2℃,周平均最大温降≤3℃和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 C.均为: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 D.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和月平均最大温升≤1℃,月平均最大温降≤2℃
38

Ⅲ类地表水环境COD和BOD,标准限值是(   )。

  • A.20mg/L和6mg/L
  • B.20mg/L和4mg/L
  • C.15mg/L和3mg/L
  • D.15mg/L和4mg/L
39

按照GB/T9801—88,二氧化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

  • 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
  • B.SALTZMAN法和非分散红外法
  • C.SALTZMAN法和化学发光法
  • D.紫外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
4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TSP的二级标准的1h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   )。

  • A.0.12mg/m<SUP>3</SUP>和0.08mg/m<SUP>3</SUP>
  • B.0.30mg/m<SUP>3</SUP>和0.20mg/m<SUP>3</SUP>
  • C.0.50mg/m<SUP>3</SUP>和0.30mg/m<SUP>3</SUP>
  • D.以上都不对
42

居住区和文化区分别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是(   )。

  • A.一类区和三类区
  • B.一类区和二类区
  • C.二类区和三类区
  • D.二类区和二类区
49

开发区环境保护对策中规模调整主要指(   )。

  • A.经济规模
  • B.土地开发规模
  • C.经济规模和土地开发规模
  • D.经济规模或土地开发规模
50

一般或小规模的开发区环境影响识别主要考虑(   )的影响。

  • A.对区内环境
  • B.区内经济对其
  • C.对区内、外环境
  • D.对区外环境
51

规划方案就是符合规划目标的,供比较和选择的(   )。

  • A.备选方案
  • B.推荐方案
  • C.方案集合
  • D.零方案
52

生态现状评价结论要用(   )的观点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判定。

  • A.循环经济
  • B.可持续发展
  • C.和谐社会
  • D.科学发展观
53

生态现状评价是在区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对(   )状况进行评价。

  • A.生态环境功能
  • B.生态系统
  • C.生物群落
  • D.生物种群
54

生态环境评价3级项目的生态现状评价必须配有(   )等基本图件

  • A.自然灾害程度和分布图
  • B.种群分布图
  • C.土地利用图
  • D.土壤侵蚀图
58

验收调查工作可分为(   )阶段。

  • A.三个
  • B.四个
  • C.五个
  • D.六个
61

对于稳态噪声,一般以(   )为评价量。

  • A.等效A声级
  • B.A声级
  • C.声功率级
  • D.A计权声功率级
62

某水库平均水深8m,水面面积30km2,其水域规模为(   )。

  • A.一般水库
  • B.大水库
  • C.中水库
  • D.小水库
64

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下游按调查范围和敏感点设置(   )。

  • A.控制断面和对照断面
  • B.消解断面和对照断面
  • C.控制断面和消解断面
  • D.控制断面和混合断面
71

大气稳定度(P.S)的B、D、E分别表示(   )。

  • A.较稳定、中性、不稳定
  • B.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 C.不稳定、中性、较稳定
  • D.较稳定、弱不稳定、不稳定
7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须预测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   )。

  • A.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频率
  • B.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 C.最大地面浓度及其出现频率
  • D.浓度分布图及其位置
74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在评价区内监测点布置按以(   )为主兼顾(   )的原则。

  • A.环境功能区 规划功能区
  • B.环境功能区 均布性
  • C.环境功能区 同心圆
  • D.环境功能区 放射性
76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如果(   ),其评价内容可按有关规定从简。

  • A.Pi≤2.5×10<SUP>7</SUP>m<SUP>3</SUP>/h
  • B.Pi<2.5×10<SUP>7</SUP>m<SUP>3</SUP>/h
  • C.Pi≤<2.5×10<SUP>8</SUP>m<SUP>3</SUP>/h
  • D.Pi≤2.5×10<SUP>7</SUP>m<SUP>3</SUP>/h
77

大气环境评价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   ),则应将评价区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   ),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 A.非环境保护敏感区 环境保护敏感区
  • B.环境保护敏感区 非环境保护敏感区
  • C.环境保护敏感区 生态脆弱区
  • D.非环境保护敏感区 生态脆弱区
78

报告书的编写结论应该文字简洁、准确,同时最好(   ),以便阅读。

  • A.分条叙述
  • B.分环境要素叙述
  • C.分专题叙述
  • D.分章节叙述
79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

  • A.工艺过程
  • B.交通运输
  • C.厂地的开发利用
  • D.资源、能源的储运
80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对评价项目的环境影响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项目的各种环境质量参数变化的预测
  • B.环境质量参数包括两类:一类是常规参数:另一类是特征参数
  • C.各评价项目应预测的环境质量参数的类别和数目,与评价工作等级、工程和环境的特性有关
  • D.环境质量参数中常规参数是反映该评价项目的一般质量状况,特征参数是反映该评价项目与建设项目有联系的环境质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