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水田
- B.河道滩地
- C.废气取土场
- D.荒土凹地
- A.钩钓
- B.网捕
- C.样方调查
- D.计数粪便
- A.提高路基高度
- B.降低路基高度
- C.收缩路基边坡
- D.以桥梁代替路基
- A.电站初期蓄水期间
- B.电站正常发电过程中
- C.电站机组部分停机时
- D.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时
- A.物理作用
- B.化学作用
- C.结晶作用
- D.生物作用
- A.工业取水量
- B.农业灌溉水量
- C.河流最小生态流量
- D.厂房上游支流汇入水量
- A.土壤的机械组成
- B.植被覆盖度
- C.土壤有机质含量
- D.土壤结构及渗透性
- A.工程性质、规模及范围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
- B.类比对象已竣工验收并运行一段时间
- C.项目建设区生态环境基本相似
- D.项目投资额度大致相等
- A.主要噪声源
- B.厂界和功能区超标的原因
- C.厂区总图布置的合理性
- D.建设项目与相邻工程之间的关系
- A.地面类型
- B.声源接收点高度
- C.大气温度、湿度
- D.接收点和声源之间的距离
- A.区域内声源有大致相同的高度
- B.区域内声源有大致相同的强度
- C.点生源到预测点的距离应大于声源组最大几何尺寸的2倍
- D.区域内声源应按一定规律排列
- A.声程差
- B.声波频率
- C.声屏障高度
- D.地面特征
- A.昼间等效连续A声级
- B.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
- C.等效连续A声级
- D.L90
- A.现状噪声源分析
- B.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C.固定声源几何尺寸大小分析
- D.公路长度分析
- A.声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 B.噪声标准使用区域划分情况
- C.敏感目标处噪声超标情况
- D.人口密度
- A.石灰石——石膏法
- B.活性炭法
- C.氨法
- D.钙法
- A.环境空气现状监测期间的卫星云图资料
- B.评价范围内最近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 C.50km范围内距离项目最近地面气象站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 D.50km范围内距离项目最近高空气象站近4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高考气象探测资料
- A.商业区
- B.学校
- C.居民点
- D.一类功能区
- A.采暖期小时平均浓度
- B.采暖期日平均浓度
- C.非采暖期小时平均浓度
- D.非采暖期日平均浓度
- A.面源位置
- B.面源体积
- C.面源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 D.面源初始排放高度
- A.恒定均匀风场
- B.旋风场
- C.山谷风场
- D.海陆风场
- A.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 B.大气扩散、稀释能力
- C.有关项目的工艺水平
- D.产业结构
- A.常规水质因子
- B.项目特征水质因子
- C.水生生物项目特征因子
- D.沉积物项目特征因子
- A.氨氮
- B.pH
- C.DO
- D.COD
- A.海水参与了混合稀释
- B.涨落潮导致混合作用增强
- C.增大到不可忽略的程度
- D.河口生物自净能力变弱
- A.山区河流
- B.湖泊
- C.赶潮河段
- D.海湾
- A.污染物降解系数
- B.河流径流量
- C.污染物排放量
- D.纵向离散系数
- A.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
- B.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
- C.湿地退化、土壤盐渍化区
- D.污水存储池(库)区
- A.排水法
- B.注水法
- C.防渗墙法
- D.包气带土层就地恢复法
- A.公式计算法
- B.经验数值法
- C.卫星遥感法
- D.图解法
- A.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 B.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K越大,防污染性能越差
- C.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粗,渗透系数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
- D.包气带岩性颗粒越细,渗透系数K越小,防污染性能越好
- A.提出防止地下水超采措施
- B.监测地下水水质变化
- C.监测地下水水位变化
- D.建立应对相关环境地质问题的应急预案
- A.减少开采量
- B.优化地下水开采布局
- C.人工补给地下水
- D.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
- A.地下水类型
- B.均衡要素
- C.水文地质参数
- D.均衡期
- A.电炉钢渣用于生产水泥
- B.废电机的拆解
- C.含银废液中提取氯化银
- D.棉织品丝光废碱液回收
- A.牢记低位发热量
- B.厨余垃圾所占比例
- C.垃圾含水率
- D.垃圾收集方式
- A.A2/O法
- B.化学混凝沉淀法
- C.化学氧化法
- D.离心分离法
- A.调节→过滤→混凝→沉淀→排放
- B.调节→过滤→厌氧(UASB)→氧化沟→沉淀→排放
- C.调节→过滤→接触氧化→沉淀→排放
- D.调节→过滤→厌氧(UASB)→SBR→排放
- A.新矿区征用的土地量
- B.原矿山的渣场
- C.新矿区办公楼的建筑面积
- D.原矿山采矿机械设备
- A.小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不进行地下水环境调查
- B.中型水库建设项目,需要调查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
- C.隧道建设项目,对与之直接相关的地质构造,应进行较详细的叙述
- D.原路面加铺沥青的乡村公路项目,不需要进行生态影响评价,可不叙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 A.勘察设计期
- B.施工期
- C.试运营期
- D.退役期
- A.类比分析法
- B.图形叠置法
- C.生态机理分析法
- D.列表清单法
- A.保护支流
- B.设置过鱼设施
- C.鱼类人工增殖放流
- D.减少捕捞量
- A.对不稳定的弃渣场,提出补救措施
- B.对未恢复的取、弃土场、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提出回复的具体要求
- C.异地开垦基本农田措施未完全落实,按“基本农田占一补一”原则进口落实
- D.环评报告书和批复文件中遗漏的环境敏感点,受公路影响噪声超标,要求进行跟踪监测,并提出解决方案
- A.车站改址的情况
- B.改制后的车站环境影响评价
- C.设计文件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 D.环评批复文件中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 A.国内外同类生产装置先进工艺技术指标
- B.国内外同类生产装置先进能耗指标
- C.国内外配套的污水处理设计能力
- D.国内外配套的焚烧炉设计能力
- A.氨的无组织排放分布
- B.生产工艺废水排放位置
- C.废气排放位置
- D.固体废物排放位置
- A.提高管道设计等级
- B.规定应急疏散通道
- C.储备救援物资
- D.管廓设防雨顶盖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 B.环保监测仪器设备
- C.总排水口在线监测设备
- D.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 A.大型径流式水库
- B.大型年调节水库
- C.大型多年调节水库
- D.大型季调节水库
- A.饱水带
- B.非饱和带
- C.天然隔水层
- D.人工合成材料防渗层
- A.雨林
- B.针阔混交林
- C.常绿阔叶林
- D.落叶针叶林
- A.加快施工进度
- B.减少施工机械数量
- C.缩短作业时段
- D.缩小作业带宽度
- A.水动力弥散
- B.淋溶
- C.稳定渗流
- D.非饱和渗流
- A.鱼类的产卵场
- B.植被的分布情况
- C.候鸟的迁徙通道
- D.陆生动物的活动规律
- A.减少风机高度
- B.减少占地面积
- C.减少风机数量
- D.风电场另行选址
- A.斑块
- B.基质
- C.廊道
- D.景观
- A.监测5天,每天02、05、08、11、14、17、20、23时监测8次
- B.监测5天,每天02、08、14、20时监测4次
- C.监测7天,每天02、05、08、11、14、17、20、23时监测8次
- D.监测7天,每天02、08、14、20时监测4次
- A.1/a
- B.2/a
- C.3/a
- D.5/a
- A.0个、2个、4个
- B.1个、2个、4个
- C.1个、3个、5个
- D.2个、4个、6个
- A.8t/a
- B.10t/a
- C.15t/a
- D.50t/a
- A.极敏感
- B.很敏感
- C.中等敏感
- D.不敏感
- A.25.92t/d
- B.31.10t/d
- C.32.40t/d
- D.86.40t/d
- 64
-
已知设计水文条件下排污河段排放口断面径污比为4.0,排放口上游氨氮背景浓度为0.5mg/L,排放口氨氮排放量为86.4kg/d,平均排放浓度10mg/L,则排放口断面完全混合后氨氮的平均浓度为( )。
- A.5.25mg/L
- B.3.00mg/L
- C.2.50mg/L
- D.2.40mg/L
- A.地表水系图
- B.植被类型图
- C.动、植物资源分布图
- D.生态监测布点图
- A.0.18
- B.0.22
- C.21.43
- D.50.00
- A.≥1:10万
- B.≥1:5万
- C.≥1:2.5万
- D.≥1:1万
- A.6个
- B.10个
- C.12个
- D.24个
- A.群落分层状况
- B.群落中乔木的胸径
- C.群落中乔木的数量
- D.群落中的物种数
- A.场地地面防渗
- B.产污单元源头控制
- C.场地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监测
- D.场地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
- A.含水层生物通风技术
- B.含水层淋洗技术
- C.含水层原位强化微生物修复
- D.抽出处理技术
- A.渗透速度等于实际速度
- B.渗透速度小于实际流速
- C.渗透速度大于实际流速
- D.渗透速度与实际流速无关
- A.d越小,K越大
- B.d越大,K越大
- C.K与d无关,与液体粘滞性相关
- D.K与d相关,与液体粘滞性无关
- A.迁地保护
- B.采种育苗
- C.缴纳征占费用
- D.铁路选线避让
- A.区域现有污染源
- B.区域在建污染源
- C.区域拟建污染源
- D.本项目污染源
- A.57.1%
- B.42.9%
- C.28.6%
- D.14.3%
- A.93.6%
- B.93.3%
- C.92.2%
- D.88.9%
- A.小时平均浓度
- B.日平均浓度
- C.植物生长季平均浓度
- D.年平均浓度
- A.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 B.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 C.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 D.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
- A.5座60m高出口直径1.6m烟囱
- B.4座60m高出口直径1.6m烟囱
- C.3座80m高出口直径2.0m烟囱
- D.1座80m高双管集速烟囱,单管出口直径2.0m
- A.井口下4.0m和15.0m处
- B.井口下4.0m和9.5m处
- C.井口下5.0m和15.0m处
- D.井口下5.0m和11.0m处
- A.采用工程措施防治地下水污染
- B.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控制地下水资源开发
- C.加强包气带对污染物的阻隔和消减作用
- D.制定不同区域的地面防渗方案
- A.60dB(A)
- B.62.4dB(A)
- C.65dB(A)
- D.65.4dB(A)
- A.二级生化
- B.隔油沉淀+混凝气浮
- C.离心分离
- D.隔油沉淀+反渗透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2m
- B.3m
- C.5m
- D.7m
- A.56dB(A)
- B.58dB(A)
- C.60dB(A)
- D.61dB(A)
- A.81dB(A)
- B.78dB(A)
- C.71dB(A)
- D.68dB(A)
- A.70dB(A)
- B.67dB(A)
- C.64dB(A)
- D.63dB(A)
- A.86dB(A)
- B.80dB(A)
- C.70dB(A)
- D.64dB(A)
- A.剖方定位工序
- B.切片工序
- C.清洗工序
- D.烘干工序
- A.90.0t/a
- B.45.0t/a
- C.36.0t/a
- D.18.0t/a
- A.刨花
- B.废乳胶
- C.废聚酯漆
- D.纤维板
- A.同行业任意企业的临时测试数据
- B.同行业任意企业的基础数据
- C.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临时测试数据
- D.同行业有代表性企业近年的基础数据
- A.工程总投资
- B.硫的销售收入
- C.土地费用
- D.固定资产残值
- A.项目财务决算表
- B.项目施工图
- C.试生产期间环保投诉事件
- D.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 A.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 B.投资费用的来源分析
- C.拟建项目的产品方案论证
- D.生活污水排放量计算
- A.项目选址期
- B.建设期和运营期
- C.项目初步设计期
- D.产业链规划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