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环评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冲刺试卷(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大气污染控制中洁净煤燃烧技术包括(  )等方面。

  • A.先进的燃煤技术
  • B.燃煤脱硫、脱氮技术
  • C.煤炭加工成洁净能源技术
  • D.提高煤炭及粉煤灰的有效利用率和节能技术
2

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地下水质调查分析资料或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可采用(  )。

  • A.现场取样法
  • B.标准指数法
  • C.污染指数法
  • D.综合评价方法
3

城市固体废弃物是指(  )等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

  • A.居民生活
  • B.商业活动
  • C.市政建设与维护
  • D.机关办公
6

水文地质图按其表示的内容和应用目的,可概括为(  )。

  • A.综合性水文地质图
  • B.地下水利用情况图
  • C.专门性水文地质图
  • D.水文地质要素图
8

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过程中,生物膜法包括(  )等型式。

  • A.滴滤池
  • B.塔滤池
  • C.接触氧化池
  • D.生物转盘
9

污染项目工程分析内容中,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要点有(  )。

  • A.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 B.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 C.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 D.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10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资料的来源途径主要是(  )。

  • A.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 B.收集近两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 C.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
  • D.进行现场监测
11

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指标的环境管理要求包括(  )。

  • A.环境监测计划
  • B.废物处理处置
  • C.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 D.相关方环境管理
12

固体废物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方法包括(  )。

  • A.压实
  • B.破碎
  • C.填埋
  • D.分选
13

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目的是为(  )提供基础数据。

  • A.环境影响预测
  • B.环境影响评价
  • C.累积效应分析
  • D.投产运行环境管理
14

水环境容量是水体在环境功能不受损害的前提下所能接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按(  )方面计算水环境容量。

  • A.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如常年径流的河流、湖泊、近海水域应估算其环境容量B.污染因子应包括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重点污染物、开发区可能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和受纳水体敏感的污染物
  • C.根据水环境功能区划明确受纳水体不同断(界)面的水质标准要求;通过现有资料或现场监测弄清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分析受纳水体水质达标程度
  • D.在对受纳水体动力特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水质模型建立污染物排放和受纳水体水质之问的输入响应关系
16

下列选项中关于视角与相对坡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景观表面相对于观景者的视角越大,景观被看到或被注意到的可能性也越大
  • B.一般视角或视线坡度达20%~30%,为中度敏感
  • C.一般视角或视线坡度达30%~45%,为很敏感
  • D.一般视角或视线坡度>45%,为极度敏感
17

下列关于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中湖泊、水库水质取样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当建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3~6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 B.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
  • C.对于小型源泊、水库,水深<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
  • D.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8h测一次,并在调查期内适当检测藻类
1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达标的主要依据是(  )。

  • A.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准标准
  • B.污染物达标排放
  • C.环境质量达标
  • D.总量控制满足要求
19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中,费用效益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不同点包括(  )。

  • A.分析的角度不同
  • B.使用的价格不同
  • C.对项目的外部影响的处理不同
  • D.对税收、补贴等项目的处理不同
2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按环境影响报告书和设计文件规定的指标考核(  )。

  • A.环境保护设施处理效率
  • B.不同装置的污水处理前的浓度
  • C.处理设施进、出口浓度控制指标
  • D.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指标
22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时,对固体废物污染因子的选择应根据固体废物(  )进行确定。

  • A.产生的主要来源
  • B.性质成分
  • C.浸出毒性试验
  • D.监测点位情况
23

进行废水的一级处理时,其化学沉淀处理的工艺过程包括(  )。

  • A.提取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 B.投加化学沉淀剂
  • C.通过凝聚、沉降、浮上、过滤、离心等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 D.泥渣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25

不属于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内容的是(  )。

  • A.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
  • B.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 C.主要污染物与源强分析
  • D.施工规划
26

景观敏感度是指景观被人注意到的程度,一般有(  )等判别指标。

  • A.相对高度
  • B.视见频率
  • C.相对距离
  • D.景观醒目程度
27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都应根据(  )等技术资料进行工作。

  • A.项目规划
  • B.可行性研究
  • C.设计方案
  • D.环保方案
29

交通规划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资源开发、产业集聚、城镇布局与空间结构改变等影响属于(  )。

  • A.复合影响
  • B.诱发影响
  • C.间接影响
  • D.最低限度及饱和限度影响
31

下列关于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的基本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包含清洁生产有关内容
  • B.工业建设项目应当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C.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的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 分析和评估
  • D.清洁生产所提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应是从产品的设计围绕生产过程的节能、降耗和减污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32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应依据具体的(  )进行。

  • A.景观特点
  • B.项目影响的时空特点
  • C.环境特点
  • D.功能要求
34

“年老”填埋场渗滤液的主要水质特点是(  )。

  • A.BOD<SUB>5</SUB>和COD浓度较低
  • B.BOD<SUB>5</SUB>/COD的比值较高
  • C.NH<SUB>4</SUB><SUP>+</SUP>-N的浓度高
  • D.重金属离子浓度开始上升
35

声环境影响评价是在(  )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噪声的对策、措施的过程。

  • A.环境噪声级测量
  • B.噪声源调查分析
  • C.背景环境噪声测量
  • D.敏感目标调查
36

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要遵守(  )的原则。

  • A.对于再生周期较长,恢复速度较慢的自然资源损失,要制定恢复和补偿措施
  • B.对于普遍存在的再生周期短的资源损失,当其恢复的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逆转时,不必制定补偿措施
  • C.需要制订区域的绿化规划
  • D.要明确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费用的数量及使用科目,同时论述其必要性
38

项目建设的(  )各个阶段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测评价因子。

  • A.建设期
  • B.运行期
  • C.选址期
  • D.服务期满后
39

概括地讲,固体废物具有的特点是(  )。

  • A.数量巨大、种类繁多、成分复杂
  • B.资源和废物的相对性
  • C.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和灾难性
  • D.处理过程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
40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  )。

  • A.缓冲区分析
  • B.叠加分析
  • C.路径分析
  • D.空间数据的合并和派生
43

一般根据除尘过程中的粒子分离原理,除尘技术大体上可分为(  )。

  • A.惯性力除尘
  • B.离心力除尘
  • C.电除尘
  • D.声波除尘
44

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的内容包括(  )。

  • A.渗滤液产生量
  • B.渗滤液渗漏量
  • C.防治地下水污染的工程屏障和地质屏障评价
  • D.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
45

通过评价提出的环境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必须符合(  )原则。

  • A.针对性
  • B.客观性
  • C.经济合理性
  • D.技术可行性
46

研究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地下水系统中的物理和化学作用规律,对(  )是非常有意义的。

  • A.确定地下水污染程度
  • B.明确污染物的遗留位置
  • C.预测污染物的迁移范围
  • D.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
47

开发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的标准可以从(  )中选取。

  • A.规划确定的目标、指标和区划功能
  • B.背景或本底值
  • C.特定生态问题的限值
  • D.以科学研究已证明的“阈值”或“生态承载力”作为标准
49

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或分析时,需注意(  )的问题。

  • A.持生态整体性观念,切忌割裂整体性作“点”或“片段”分析
  • B.持生态系统为开放性系统观,切忌把自然保护区当作封闭系统分析影响
  • C.持生态系统为地域差异性系统观,切忌以一般的普遍规律推断特殊地域的特殊性
  • D.持生态系统为动态变化的系统观,切忌用一成不变的观念和过时资料为依据作主观推断
50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不包括(  )。

  • A.正确确定验收调查范围
  • B.选取验收调查因子
  • C.评价判别标准
  • D.明确验收调查结果、反馈
5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

  • A.影响识别
  • B.环境区划
  • C.现状调查
  • D.现状评价
56

下列关于水文现象的变化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一般大江大河多水年比少水年的水量多4~5倍甚至更多
  • B.一般丰水季比枯水季或多水月比少水月多几倍至几十倍
  • C.我国北方地区雨季短,年降水量少
  • D.一般北方地区河川径流在时间上的变化比南方剧烈
57

埋填场渗透液中各组分的浓度与(  )无关。

  • A.废物的填埋量
  • B.水的浸入速度
  • C.水的流速
  • D.污染物溶解度
58

下列关于清洁生产资源能源利用分析指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同等条件下,资源能源消耗量越高,则对环境的影响越大
  • B.单位产品的能耗反映了在资源选取的过程中和构成其产品的能源报废后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 C.清洁生产新水用量指标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工艺水回用率、万元产值取水量
  • D.可从毒性、生态影响、可再生性、能源强度以及可回收利用性这五方面建立定性分析指标
59

采用营养物质负荷法预测水体富营养化时,其中(  )是预测湖泊总磷浓度的关键。

  • A.年均输入磷浓度
  • B.磷的沉积率
  • C.湖泊面积
  • D.年输入水量
60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最大可信风险事故概率确定常用的方法是(  )。

  • A.柏努利方程主算法
  • B.事件树分析法
  • C.回归直线法
  • D.风险推测法
61

生态整体性影响可从区域或流域、(  )等不同的层次做分析。

  • A.地质景观、景观生态或生物群落
  • B.景观生态、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
  • C.地质景观、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
  • D.景观生态、生态系统或地质景观
63

水环境调查与监测中,对于河流一级平价,一般情况下,若评价时间不够,至少应调查(  )。

  • A.丰水期、平水期
  • B.平水期、枯水期
  • C.丰水期、枯水期
  • D.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65

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容量的线性优化计算法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采用该法,关键是将环境容量的计算变为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并求解
  • B.满足功能区空气质量达标对应的区域污染物标准排放量可视为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
  • C.线性规划模型可用单纯形法或改进单纯形法求解
  • D.对于特定的开发区,如果污染源布局,排放方式已确定,则我们可以建立源排放和环境质量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
66

对于溶解态污染物,当污染物在河流横向方向上达到完全混合后的河段宜采用河流水质模式是(  )。

  • A.河流稀释混合模式
  • B.河流的一维稳态水质模式
  • C.Streeter-phelps模式
  • D.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69

垃圾填埋场(  )是防止废物填埋处置污染环境的关键工程屏障。

  • A.过滤层系统
  • B.保护层系统
  • C.衬层系统
  • D.防渗系统
70

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生物治理措施首先应考虑采用的措施是(  )。

  • A.人工再植被过程
  • B.蓄水保土过程
  • C.恢复植被的生态环境功能
  • D.因害设防过程
73

下列关于填埋场渗滤液渗漏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渗滤液的产生量可以是渗滤液通过包气带土层进入地下水的渗透量
  • B.填埋场渗滤液收排系统的设计是影响其向下渗漏速率的重要因素
  • C.就填埋场衬层的渗透系数取值来说,应采用渗透系数分别为10-12cm/s和10-7cm/s的高密度聚乙烯和黏土组成的复合衬层
  • D.渗滤液收排系统设计时应尽可能减少其积水深度
75

绿化管理由建设单位实施、环保管理部门监督。绿化管理措施不包括(  )。

  • A.根据绿化实施方式与技术要求,进行人员培训
  • B.绿化质量控制的检查,建设单位应检查委托绿化的执行情况
  • C.建立绿化管理制度
  • D.建立绿化管理机构或确定专门责任人
76

陆地生态系统生物量是衡量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标志,应采用(  )进行测定。

  • A.样地调查收割法
  • B.随机抽样法
  • C.收集资料法
  • D.系统分析法
7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中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保证的是(  )。

  •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C.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制度
  • D.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监测制度
78

污染物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发生的溶解与沉淀实质上是(  )。

  • A.强极性水分子和固体盐类表面离子产生了较强的相互作用
  • B.污染物中的元素或化合物电子发生转移,导致化合价态改变的过程
  • C.污染物通过介质时,一些颗粒大的物质团因不能通过介质空隙而被挡在介质中
  • D.污染物在包气带与水相、气相介质之间发生的重要的物理化学过程
79

下列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废气监测技术要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因子根据设施主要处理的污染物种类确定
  • B.对有明显生产周期的建设项目,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一般为2~3个生产周期,每个周期3~5次
  • C.对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其监测频次一般不得少于3d,每天2次
  • D.除SO2、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污染物外,其余的监测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
80

对于一般性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直接影响到该项目投入生产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产生。

  • A.产品设计水平
  • B.生产工艺与装备选取
  • C.环境预防管理工作
  • D.原材料和能源的开采
81

进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最大可信风险事故泄漏计算时.与其计算无关的量是(  )。

  • A.液体泄漏速率
  • B.两相流泄漏速度
  • C.气体泄漏速率
  • D.泄漏液体凝固
84

目前,我国较多采用的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是(  )。

  • A.指标对比法
  • B.分值评定法
  • C.类比法
  • D.统计指标分析法
85

非饱和水渗流是指包气带中的(  )运动,主要受毛管力和骨架吸引力的控制。

  • A.毛细水和泉水
  • B.泉水和结合水
  • C.毛细水和结合水
  • D.泉水和过滤水
86

自然景观的主观观感方面,主要是(  )两大类,可分为不同的级别。

  • A.优美和雄壮
  • B.美观和雄壮
  • C.新颖和美观
  • D.奇特和新颖
89

对处理、处置固体废物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则是根据(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A.处理处置的工艺特点
  • B.污染物排放限制要求
  • C.污染物预处理的防治措施
  • D.处理处置的设施调查资料
91

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 A.地理位置
  • B.地下水环境
  • C.气候与气象
  • D.工业与能源
92

采用钠法进行湿法排烟脱硫的处理效果是(  )。

  • A.脱硫率为40%~60%,可回收CaSO
  • B.可回收稀H<SUB>2</SUB>SO<SUB>4</SUB>液、SO<SUB>3</SUB>、S、CaSO<SUB>4</SUB>等
  • C.可回收制成H<SUB>2</SUB>SO<SUB>4</SUB>、(NH4)2SO<SUB>4&nbsp;&nbsp;&nbsp;&nbsp;</SUB>D.具有对SO2吸收速度快,管路和设备不容易堵塞等优点
95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中的生物处理法按是否供养而分为(  )。

  • A.好氧处理和活性污泥法
  • B.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 C.活性污泥法和厌氧处理
  • D.湿地处理和厌氧处理
97

生态系统保持健康状态和发挥其最大环境功能的基础是(  )。

  • A.生态完整性
  • B.生态系统质量
  • C.物种评价
  • D.栖息地(生境)评价
98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方法不包括(  )。

  • A.专家调查法
  • B.现场勘察
  • C.生态监测
  • D.公众意见调查
100

氮氧化物控制技术中的(  )是与SCR工艺操作相关的关键因素。

  • A.催化剂活泼
  • B.催化剂失活和烟气中残留的氨
  • C.空气预热
  • D.燃烧产生的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