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预测试卷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危险废物的特性包括(  )。

  • A.有毒性
  • B.煅烧性
  • C.反应性
  • D.腐蚀性
  • E.传染性
2

有关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排污状况分正常排放和非正常排放
  • B.对于稳态模型需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C.对于动态模型需确定预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D.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水体自净能力不同的多个阶段
  • E.排污状况只考虑正常排放
3

有关开发区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可以针对受纳水体的特点、选择简易(快速)水质评价模型进行预测分析
  • B.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应包含不同的排水规模、不同的处理深度
  • C.开发区水资源利用、污水收集与集中处理
  • D.开发区尾水回用以及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影响
  • E.水质预测的情景设计应包含不同的排污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4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一般原则是(  )。

  • A.以城市规划为首,避免产生环境噪声污染影响
  • B.关注敏感人群的保护,体现“以人为本”
  • C.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相结合控制噪声污染
  • D.以声音的三要素为出发点控制噪声的影响,以从声源上或从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为主,而以受体保护为最终选择
  • E.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5

感潮河口的水文调查与水文测量的内容其中除与河流相同的内容外,还有(  )。

  • A.感潮河段的范围
  • B.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水位、水深
  • C.潮间隙、潮差
  • D.横断面、水面坡度
  • E.涨潮、落潮及平潮时的流向、流速及其分布
6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针对面源扩散模式,应采用(  )。

  • A.像源法
  • B.箱模式
  • C.虚点源模式
  • D.倾斜烟云模式
  • E.有风点源模式
7

能用来估算水质模型参数方法的是(  )。

  • A.实验室方法
  • B.经验公式法
  • C.数学计算法
  • D.野外观测法
  • E.物理模型法
8

环境影响后评估可以认为是(  )。

  • A.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
  • B.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措施的落实程度
  • C.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
  • D.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
  • E.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措施的实施效果
9

环境影响按影响效果分(  )。

  • A.有利影响
  • B.累积影响
  • C.可恢复影响
  • D.不利影响
  • E.直接影响
10

有关开发区区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

  • A.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识别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通,评价包气带的防护特性
  • B.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核查开发规划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 C.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识别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条件
  • D.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
  • E.根据地下水水源保护条例,提出限制性(防护)措施
11

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有(  )。

  • A.污染物标准指数
  • B.单因子指数
  • C.均值型多因子指数
  • D.内梅罗指数
  • E.幂指数
12

当建设项目同时满足下面(  )要求时,应明确建议政府环保部门通过工程竣工环保验收。

  • A.不存在重大的环境影响问题
  • B.环评及批复所提供环保措施得到了落实
  • C.有关环保设施已建成并投入正常使用
  • D.防护工程本身符合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
  • E.目前遗留的环境影响问题能得到有效处理解决
13

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10月10日发布的《医疗废物分类名录》中,危险废物的分类包括(  )。

  • A.感染性废物
  • B.病理性废物
  • C.损伤性废物
  • D.药物性废物
  • E.化学性废物
14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GB 19218—2003)中规定,有关焚烧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焚烧炉所采用耐火材料的技术性能应该满足焚烧炉燃烧气氛的要求,质量应满足所选择耐火材料对应的技术标准,能够承受焚烧炉工作状态的交变热应力
  • B.焚烧炉炉体外观要求严整规矩、无明显凹凸疤痕或破损;漆面光洁、牢固、无明显挂漆、漆粒;表面处理件应光滑,无锈蚀
  • C.焚烧炉炉门应启闭灵活,严密轻巧。炉门尺寸应该与医疗废物包装尺寸相配套,避免在进料时使医疗废物包装散开、破碎
  • D.焚烧应该采用密闭的自助进料装置,并能与自动卸料装置相衔接,尽量避免操作人员与医疗废物接触
  • E.焚烧炉烟气净化装置应该设有烟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烟气排放状况
1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包括(  )。

  • A.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原理
  • B.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与战略
  • C.体现产业政策方向与要求
  • D.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 E.全过程评价与管理
16

草地生产力的测定方法多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主要内容包括(  )。

  • A.地上部分生产量
  • B.地下部分生产量
  • C.枯死凋落量
  • D.被动物采食量
  • E.草地面积与草地覆盖程度
17

UASB反应器的优点包括(  )。

  • A.可形成稳定的生物相
  • B.较大的絮凝体具有良好的沉淀性能
  • C.有机负荷去除率高
  • D.对负荷冲击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
  • E.对温度和pH值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
18

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下列作法正确的是(  )。

  • A.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
  • B.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
  • C.大型工业项目在环评报告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
  • D.评价时必须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作比较
  • E.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19

森林防风固沙的价值属于森林的(  )。

  • A.非使用价值
  • B.使用价值
  • C.间接使用价值
  • D.存在价值
  • E.直接使用价值
20

将地面水污染物分为持久性污染物、非持久性污染物、酸和碱、热污染四类,是根据(  )。

  • A.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的特点
  • B.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衰减的特点
  • C.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的预测模式
  • D.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衰减的预测模式
  • E.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转化的特点和模式
21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中采用的类比法包括(  )。

  • A.资料调查法
  • B.实地监测法
  • C.景观生态调查法
  • D.公众参与调查法
  • E.实地调查法
22

以下属于国家级环境标准的有(  )。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C.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 D.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 E.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
23

以下标准或规定必须强制执行的有(  )。

  •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 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C.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 D.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 E.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24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规定,该标准的评价范围为(  )。

  • A.功率>200kW的发射设备
  • B.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为2000m范围
  • C.功率>300kW的发射设备
  • D.以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为1000m范围
  • E.功率>500kW的发射设备
25

在污染源调查中,采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的是(  )。

  • A.工业点源
  • B.生活点源
  • C.生活非点源
  • D.工业非点源
  • E.农业非点源
26

当采用倾斜烟羽模式计算颗粒物地面浓度的预测时,与下列参数有关的是(  )。

  • A.扩散参数
  • B.地面反射系数
  • C.颗粒物密度
  • D.颗粒物粒径
  • E.空气动力黏性系数
27

污染物的扩散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 A.大气扩散参数
  • B.下风距离
  • C.大气稳定度
  • D.取样时间
  • E.混合层高度
28

以下适用于非持久性污染物的模式是(  )。

  • A.S-P模式
  • B.O'connor河口模式
  • C.完全混合模式
  • D.一维稳态模式
  • E.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29

下列属于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中的环境管理要求指标的有(  )。

  • A.环境审核
  • B.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 C.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 D.废物处理处置
  • E.废物回收利用
30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中规定,有关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质结构稳定,地震裂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
  • B.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 C.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 D.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晶仓库防护区域以外
  • E.应建在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3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中的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的假设包括(  )。

  • A.同一稳定度
  • B.连续条件
  • C.平坦地形
  • D.半反射
  • E.全反射
32

下列属局地风场的有(  )。

  • A.海陆风
  • B.山谷风
  • C.过山气流
  • D.城市热岛效应
  • E.气流下洗
33

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  )。

  • A.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 B.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 C.填埋场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 D.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不会受到的污染
  • E.填埋场渗滤液泄漏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
34

水库和水坝建设的生态影响评价期限说法正确的是(  )。

  • A.1级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
  • B.1级评价还要进行后评价
  • C.2级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
  • D.3级评价只评价运营期
  • E.3级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
35

以下各项属于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自然环境调查内容的有(  )。

  • A.地理特征因素
  • B.动物资源
  • C.气象因素
  • D.水文状况
  • E.气候因素
36

对于农业非点源污染,应调查的内容包括(  )。

  • A.排放浓度
  • B.原料储存方式
  • C.污染物排放方式
  • D.排放量
  • E.农业产品种类
37

要去除废水中含有的铜和镍离子,可以采用(  )。

  • A.浮选
  • B.氧化还原
  • C.活性炭吸附
  • D.化学沉淀
  • E.离子交换
38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的规定,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源项分析内容包括(  )。

  • A.确定最大可信事故的发生概率
  • B.确定物质的危险性
  • C.确定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的敏感性
  • D.危险化学品的泄露量
  • E.项目厂址分析
3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中规定,Ⅱ类场场址相关要求正确的是(  )。

  • A.可用废弃的采矿坑
  • B.可用塌陷区
  • C.建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
  • D.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
  • E.应避开饮用水源含水层
40

关于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下列作法中正确的是(  )。

  • A.生活垃圾经分拣后,将分拣出的玻璃废物、塑料废物、金属物质送去回收再利用,剩余的含有机质的垃圾用于堆肥造肥
  • B.利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堆肥,产生的肥料直接用于农田
  • C.将固体废物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分解发酵,将温度控制在55~65℃下进行堆肥
  • D.矿物开采中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高炉渣、钢渣等进行适当的调配,经加工后生产出水泥等多种建筑材料
  • E.将固体废物在通风条件下,有游离氧存在时进行分解发酵,将温度控制在50~60℃下进行堆肥
41

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采样地点、时间、频率的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有(  )。

  • A.环境的物理性质
  • B.污染源的地理位置
  • C.污染源的排放形式
  • D.污染物的性质
  • E.污染物的排放时间
42

在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中,不属于定量指标的有(  )。

  • A.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 B.污染物产生指标
  • C.产品指标
  • D.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 E.环境管理要求
43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 火力发电厂》(HJ/T 255—2006)中规定,验收监测的内容包括(  )。

  • A.废气排放口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情况监测
  • B.废水治理设施设计指标的监测
  • C.厂界噪声监测
  • D.灰场的有组织排放监测
  • E.灰场的无组织排放监测
44

对于河流完全混合模式,影响污染物最终浓度的因素包括(  )。

  • A.污染物排放浓度
  • B.河流来水污染物浓度
  • C.污水排放量
  • D.河流来水流量
  • E.河流水深及宽度
45

环境的总价值包括(  )。

  • A.使用价值
  • B.保存价值
  • C.非使用价值
  • D.存在价值
  • E.有用价值
46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包括(  )。

  • A.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 B.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 C.地方铁路建设规划
  • D.油田总体开发方案
  • E.省级畜牧业发展规划
47

下列废水处理方法中属于化学法的是(  )。

  • A.沉淀
  • B.微电解
  • C.中和
  • D.筛滤
  • E.电离
48

为了表征河流水体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动力学常数,需要知道的水质模型中的参数有(  )。

  • A.大气复氧系数
  • B.耗氧速率常数
  • C.沉淀再悬浮系数
  • D.弥散系数
  • E.水质标准
49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有(  )。

  • A.指数法
  • B.环境影响预测
  • C.列表清单法
  • D.网络法
  • E.数学模型法
50

不属于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指标的生物指标的是(  )。

  • A.BOD
  • B.藻类种类和组成、密度
  • C.生物多样性指数
  • D.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种类和生物量
51

在进行生态恢复时,整治后的土地往往由于缺乏表层土或表土比较贫瘠,生产力很低,需要不断培肥,提高其生产力,增加新建植被的稳定性,可以采用下列(  )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 A.利用城市污泥、河泥、湖泥等增加土壤有机质
  • B.接种苔藓、地衣等,促进土壤风化
  • C.种植绿肥植物,即选择具有根瘤或有固氮菌根的植物,如豆科植物,改良土壤
  • D.有针对性地施用一些肥料物质,改良土壤
  • E.利用农业废弃秸秆等增加土壤有机质
54

进行水环境预测时,在选用预测方法之后,还应从工程和环境两方面确定必需的预测条件,工程方面的预测条件有(  )。

  • A.布设预测点和确定预测时段、确定预测范围
  • B.确定预测范围、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 C.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不同阶段对水环境的影响、确定预测范围
  • D.考虑工程实施过程不同阶段对水环境的影响、筛选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56

对于溶解态和吸附态的污染指标,应加入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的物理意义是(  )。

  • A.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气液两液间的分配比例
  • B.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固液两液间的分配比例
  • C.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气液固三液间的分配比例
  • D.平衡状态下,某种物质在不互溶两液相间的分配比例
59

在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时,对于零维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有(  )。

  • A.进入的污染物能在瞬间分布到空间各个部位
  • B.将所研究的环境介质看作是一个完全混合的反应器
  • C.各种湖泊和箱式大气模型是零维模型
  • D.认为污染物时均匀分布的
6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4—2001)中规定,焚烧排放的二恶英的最高允许排放限值为( )。

  • A.0.3 TEQ ng/m<SUP>3</SUP>
  • B.0.4 TEQ ng/m<SUP>3</SUP>
  • C.0.5 TEQ ng/m<SUP>3</SUP>
  • D.0.6 TEQ ng/m<SUP>3</SUP>
63

有关联合频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联合频率是大气稳定度、风速、风向的联合
  • B.联合频率是大气稳定度、风速、风向、混合层高度的联合
  • C.联合频率是大气稳定度、风速、混合层高度的联合
  • D.联合频率是大气稳定度、混合层高度、风向的联合
64

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说法正确的有(  )。

  • A.生物降解能使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仅转化为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 B.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与生物本身的种类无关
  • C.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与化合物结构、毒性、环境(温度、pH值、浓度)等无关
  • D.生物降解是指有机化学品在生物所分泌的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氧化、还原、水解、脱氢、脱卤等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如CO<SUB>2</SUB>和H2O)的过程
65

在环境噪声现状评价评价时,针对脉冲噪声应测量(  )。

  • A.A声级、脉冲周期
  • B.等效连续A声级、总声级
  • C.总声级、A声级
  • D.脉冲周期、等效连续A声级
67

下列关于工程分析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在采用类比法的时候,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 B.物料衡算法是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特殊方法
  • C.物料衡算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 D.资料复用法一般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中使用
68

对于机场飞机噪声应以(  )作为噪声源评价量。

  • A.倍频带声压级
  • B.声功率级
  • C.等效连续A声级
  • D.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72

森林的旅游价值属于森林的(  )。

  • A.间接使用价值
  • B.存在价值
  • C.直接使用价值
  • D.非使用价值
7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中规定,二氧化氮的分析方法包括(  )。

  • A.Saltzman法
  • B.紫外荧光法
  • C.非分散红外法
  • D.物理发光法
75

有关多孔吸声材料吸声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多孔吸声材料一般对中高频声波具有良好的吸声效果
  • B.影响多孔材料的吸声特性的主要因素是材料的孔隙率、空气流阻
  • C.当材料厚度充分大时,比流阻越大,吸声越大
  • D.当多孔吸声材料背后留有空气层时,空气层的厚度为1/4波长的奇数倍时,吸声系数最小
77

有机污染物质被生物氧化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氧,这部分氧主要用于(  )。

  • A.碳化作用
  • B.硝化作用
  • C.碳化作用和硝化作用
  • D.碳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79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82—2001)中规定,有关近岸海域不同环境功能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第一类功能区,适用于海洋渔业、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 B.第二类功能区,适用于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海水浴场及海上运动或娱乐区
  • C.第三类功能区,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 D.第四类功能区,适用于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80

关于吸附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污染物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过程一般是由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决定的
  • B.吸附是溶解质向固体物质传输的过程,它仅包括在固体物表面的吸附作用
  • C.被吸收物称为吸着物,固体物称为吸着剂,从颗粒表面释放吸附的物质过程称为解吸作用
  • D.在吸附过程中,固体沉积物表面作用于污染物的能量来自固体表面的化学力
82

大气扩散模式中,小风和静风的条件正确的是(  )。

  • A.小风(1.0m/s≤u<1.5m/s)和静风(u<1.0m/s)
  • B.小风(1.0m/s≤u<1.5m/s)和静风(u<1.0m/s)
  • C.小风(0.5m/s≤u<1.0m/s)和静风(u<0.5m/s)
  • D.小风(0.5m/s≤u<1.5m/s)和静风(u<0.5m/s)
83

根据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的划分方法,以下不属于中等污水水质的是(  )。

  • A.污染物类型数为两种,且需预测12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 B.污染物类型数为一种,且需预测11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 C.污染物类型数为一种,且需预测7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 D.污染物类型数为两种,且需预测7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8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长期平均浓度计算应采用(  )。

  • A.换算法
  • B.保证率法
  • C.联合频率法
  • D.典型日法
86

水生生态环境调查中,不属于初级生产量测定方法的是(  )。

  • A.二氧化碳的测定法
  • B.氧气测定法
  • C.叶绿素测定法
  • D.有机物测定法
87

有关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正确的是(  )。

  • A.污水层的厚度在排污口附近较深,然后逐渐增加
  • B.随着离排污口距离的增加,稀释倍数逐渐增加
  • C.扩散域的面积与排污量之间有如下经验公式:In A=1.226ln Q+0.0855
  • D.温排水在海里的对流扩散规律与COD等一般污染物无相似处
88

大气容量的计算方法不包括(  )。

  • A.修正的A-P法
  • B.模拟法
  • C.线性优化法
  • D.P-T法
92

Vollenweider最早提出的湖泊中营养盐负荷模型表示(  )。

  • A.氮磷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存在一定关系
  • B.氮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存在一定关系
  • C.磷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存在一定关系
  • D.营养负荷与水体中藻类生物量存在一定关系
94

《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定》(GB 14500—93)中规定,放射性废物收集的目标是(  )。

  • A.严格分类,方便管理,节省费用
  • B.严格分类,方便管理,防止流失
  • C.严格分类,方便管理,防止流失,节省费用
  • D.严格分类,防止流失
97

有关城市环境噪声测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时,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定点测量法
  • B.在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时,对于常规监测应采取网格测量法或定点测量法
  • C.在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时,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网格测量法
  • D.在城市环境噪声测量时,对于常规监测应采取定点测量法
98

根据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的划分方法,以下属于复杂污水水质的是(  )。

  • A.污染物类型数为一种,但需预测11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 B.污染物类型数为两种,但需预测11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 C.污染物类型数为两种,但需预测7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 D.污染物类型数为两种,但需预测9种浓度的水质参数
100

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报告最后的附录中不应该包括(  )。

  • A.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
  • B.工艺流程图
  • C.公众以及调查分析表
  • D.项目委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