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模拟题练习(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的范围主要根据(   )确定。

  • A.敏感生态目标
  • B.评价区域与周边环境的生态完整性
  • C.项目建设范围
  • D.区域人类活动范围
2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是重要的大气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常规控制技术分为(   )。

  • A.洁净燃烧技术
  • B.高烟囱烟气排放技术
  • C.烟尘净化技术
  • D.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3

下列关于工程分析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工程分析的方法由类比法、物料衡算法和资料复用法
  • B.类比法是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 C.物料衡算法理论上来说是最精确的
  • D.资料复用法常用于评价等级较高的建设项目
5

对于项目环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的布设正确的是(  )。

  • A.应考虑布设点的均匀性和清洁参照点
  • B.应布设在受影响最大和较大的地区
  • C.监测布点图应附常年风向玫瑰图
  • D.在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和关心点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有影响的地区布设
6

国家“十五”期间固体废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是(   )。

  • A.污泥
  • B.重金属
  • C.城市垃圾
  • D.工业固体废物
8

河流耗氧系数K2的单独估算方法常用(   )。

  • A.公式计算和经验估值
  • B.室内模拟实验测定
  • C.现场实测
  • D.水质数学模型测定
10

估算有限长线源产生的环境浓度时,必须考虑的是(  )。

  • A.有限长线源两端引起的“边缘效应”
  • B.有限长线源的源强
  • C.接收点的位置
  • D.有限长线源的长度
11

风频表征(   )受污染的几率。

  • A.上风向
  • B.主导风向
  • C.下风向
  • D.次主导风向
13

污染物随着污水排放河流后,(  )。

  • A.在河流横向断面上只经横向混合一定距离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 B.在河流横向断面上立即与河水充分混合
  • C.经垂向混合、横向混合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 D.在河流横向断面上只经垂向混合一定距离后与河水充分混合
15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分类结果的后处理包括: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特殊分类
  • B.分类精度评价,通常采用选取有代表性的检验区的方法,检验区的类型包括:监督分类的训练区、指定的同质检验区和随机选取检验区
  • C.常见的数据与处理方法:大气校正、几何纠正,光谱比值、主成分、植被成分、毛状转换、条纹消除和质地分析等
  • D.遥感影像分类包括: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特殊分类
18

水环境现状调查和监测过程中,关于调查时问的确定原则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根据当地水文资料确定河流、湖泊、水库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同时确定最能代表着三个时期的季节和月份
  • B.评价等级不同,对调查时期的要求有所不同
  • C.当被调查的范围内面源污染严重,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时,一、二级评价的各类水域应调查丰水期,若时间允许,三级也应调查丰水期
  • D.冰封期较长的水域,且作为生活饮用水、食品加工用水的水源或渔业用水时,不用调查冰封期的水质水文情况
19

使用多河段模型时,在河流上设置分段断面,则不正确的是(  )。

  • A.在一段笔直且流速稳定的河段内
  • B.废水输入处
  • C.在河流断面形状发生剧烈变化处
  • D.取水处
20

有关风险识别,正确的选项是(   )。

  • A.识别突发性事故产生的危害
  • B.识别引起建设项目突发性事故的因素
  • C.识别可能引发重大后果的影响因子
  • D.在识别各种环境影响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辨别风险影响因子
22

污泥处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

  • A.浓缩→调节→稳定→脱水→压缩
  • B.压缩→稳定→调节→脱水→浓缩
  • C.浓缩→稳定→调节→脱水→压缩
  • D.压缩→调节→稳定→脱水→浓缩
23

新建项目评价需要的污染物最终排放量是(   )

  • A.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 B.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 C.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减去按治理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消减量
  • D.新建项目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的污染物排放量
24

国家禁止在坡度(   )以上陡坡开垦种植农作物。

  • A.10°以上
  • B.15°以上
  • C.20°以上
  • D.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