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业务考试《公路》考前全真模拟试题(一)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5

土基现场CBR值测试时所用试样的最大粒径(   )。

  • A.宜小于20mm   
  • B.宜小于25mm
  • C.最大不超过35mm  
  • D.最大不超过40mm
7

当挡土墙平均墙高H、墙身面积A符合(   )时为一般挡土墙,应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

  • A.H<6m   
  • B.A<1200m<SUP>2</SUP>&nbsp;&nbsp;&nbsp;
  • C.H<8m&nbsp;&nbsp;&nbsp;
  • D.A<1500m<SUP>2&nbsp;&nbsp;&nbsp;&nbsp;</SUP>
8

灌砂法现场测定路基或路面材料密度,当(  )时宜采用φ100mm的小型灌砂筒。

  • A.集料最大粒径小于15mm&nbsp;&nbsp;
  • B.集料最大粒径小于10mm
  • C.测定层厚度不超过100mm&nbsp;&nbsp;
  • D.测定层厚度不超过150mm
9

石灰工业废渣稳定土施工前,应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下列试验(   )。

  • A.石料压碎值试验&nbsp;&nbsp;&nbsp;
  • B.土的颗粒分析
  • C.集料级配试验&nbsp;&nbsp;&nbsp;
  • D.碎石含泥量试验
10

沥青混合料可按(   )予以分类。

  • A.结合料&nbsp;&nbsp;&nbsp;
  • B.施工温度&nbsp;&nbsp;&nbsp;
  • C.级配类型&nbsp;&nbsp;&nbsp;
  • D.最大粒径
11

沥青混合料施工检测项目主要有(   )。

  • A.沥青含量&nbsp;&nbsp;&nbsp;
  • B.矿料级配&nbsp;&nbsp;&nbsp;
  • C.稳定度&nbsp;&nbsp;&nbsp;
  • D.流值
12

沥青混合料上面层碎石应进行(   )等指标试验。

  • A.压碎值&nbsp;&nbsp;&nbsp;
  • B.洛杉矶磨耗损失
  • C.磨光值&nbsp;&nbsp;&nbsp;
  • D.对沥青的黏附性
13

在用承载板法测定土基回弹模量试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测点位置根据需要而不是按随机取样的方法确定
  • B.采用逐级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
  • C.计算回弹模量时以实测回弹变形代入公式
  • D.当两台弯沉仪百分表读数之差小于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
14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一般为(   )。

  • A.射线法&nbsp;&nbsp;&nbsp;
  • B.离心分离法
  • C.回流式抽提仪法&nbsp;&nbsp;
  • D.脂肪抽提器法
15

反映平整度的技术指标有(   )。

  • A.最大间隙&nbsp;&nbsp;&nbsp;
  • B.标准差
  • C.国际平整度指数IRI&nbsp;&nbsp;&nbsp;
  • D.横向力系数
16

沥青路面所用沥青标号的选用与(   )因素有关。

  • A.气候条件&nbsp;&nbsp;&nbsp;
  • B.道路等级
  • C.沥青混合料类型&nbsp;&nbsp;&nbsp;
  • D.路面类型
17

有关沥青混凝土面层弯沉测试评定中,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 A.弯沉代表值应大于等于设计弯沉
  • B.当路面温度为20℃±2℃或沥青面层厚度小于等于5cm时,不必进行温度修正
  • C.评定结果只有两种情况,即评分值要么得规定的满分,要么得零分
  • D.弯沉应在最不利季节测定,否则应进行季节修正
18

按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定义,矿料公称最大粒径应为(   )mm。

  • A.16&nbsp;&nbsp;&nbsp;
  • B.13.2&nbsp;&nbsp;&nbsp;
  • C.9.5&nbsp;&nbsp;&nbsp;
  • D.4.75
19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包括(   )。

  • A.计算初步配合比&nbsp;&nbsp;&nbsp;
  • B.提出基准配合比
  • C.确定试验室配合比&nbsp;&nbsp;&nbsp;
  • D.换算工地配合比
20

应用核子密度仪测定压实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子密度仪法可以作为仲裁试验
  • B.核子密度仪法可以测定粗粒料土的压实度
  • C.核子密度仪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 D.核子密度仪法适用于施工质量的现场快速评定
2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计算单位砂石用量通常采用(   )法。

  • A.质量&nbsp;&nbsp;&nbsp;
  • B.经验&nbsp;&nbsp;&nbsp;
  • C.体积&nbsp;&nbsp;&nbsp;
  • D.查表
22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基本参数是(   )。

  • A.水灰比&nbsp;&nbsp;&nbsp;
  • B.砂率&nbsp;&nbsp;&nbsp;
  • C.单位用水量&nbsp;&nbsp;&nbsp;
  • D.单位水泥用量
23

目前,测定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的现行方法主要有(   )。

  • A.坍落度法&nbsp;&nbsp;&nbsp;
  • B.贯入阻力法&nbsp;&nbsp;&nbsp;
  • C.维勃稠度法&nbsp;&nbsp;&nbsp;
  • D.目测法
25

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密度的方法有(   )等。

  • A.水中重法&nbsp;&nbsp;&nbsp;
  • B.表干法&nbsp;&nbsp;&nbsp;
  • C.蜡封法&nbsp;&nbsp;&nbsp;
  • D.灌砂法
55

黏性土击实试验,试样浸润时间一般为(  )。

  • A.12~24h&nbsp;&nbsp;
  • B.6~12h&nbsp;&nbsp;
  • C.24~36h&nbsp;&nbsp;
  • D.6~24h
57

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实度试验,吸水率大于2%的沥青混凝土应使用(   )。

  • A.表干法&nbsp;&nbsp;&nbsp;
  • B.蜡封法&nbsp;&nbsp;&nbsp;
  • C.水中重法&nbsp;&nbsp;&nbsp;
  • D.体积法
58

下列有关承载能力和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回弹模量越大,表示承载能力越小
  • B.回弹弯沉值越大,表示承载能力越小
  • C.CBR值越大,表示强度越小
  • D.压强值越大,表示强度越大
59

沥青面层压实度评定时,当K≥K0且全部测点≥规定值减1个百分点,评定路段的压实度可得(   )。

  • A.满分
  • B.合格
  • C.扣除测点中低于规定值的测点分数
  • D.低于规定值的测点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
60

路用C40的混凝土,经设计配合比为水泥:水:砂:碎石=380:175:610:1300。采用相对用量可表示为(   )。

  • A.1:1.61:3.42;W/C=0.46&nbsp;&nbsp;&nbsp;
  • B.1:0.46:1.61:3.42
  • C.1:1.6:3.4;W/C=0.46&nbsp;&nbsp;&nbsp;
  • D.1:0.5:1.6:3.4
62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标准试件高度应符合(   )要求。

  • A.63.5mm±1.0mm&nbsp;&nbsp;&nbsp;
  • B.60.5mm±1.0mm
  • C.63.5mm±1.3mm&nbsp;&nbsp;&nbsp;
  • D.60.5mm±2.5mm
64

AC-13型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经过马歇尔试验确定的最佳油石比为5.1%,换算后最佳沥青含量为(   )。

  • A.4.8%&nbsp;&nbsp;&nbsp;
  • B.4.9%&nbsp;&nbsp;&nbsp;
  • C.5.1%&nbsp;&nbsp;&nbsp;
  • D.5.4%
66

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水泥稳定细粒土中水泥的最小剂量为(   )。

  • A.3%&nbsp;&nbsp;&nbsp;
  • B.4%&nbsp;&nbsp;&nbsp;
  • C.5%&nbsp;&nbsp;&nbsp;
  • D.6%
67

制备一组马歇尔试件的个数一般为(   )。

  • A.3个左右&nbsp;&nbsp;&nbsp;
  • B.4个左右&nbsp;&nbsp;&nbsp;
  • C.3~6个&nbsp;&nbsp;&nbsp;
  • D.4~6个
68

目前,回弹弯沉最常用的测试方法是(  )。

  • A.承载板法&nbsp;&nbsp;
  • B.贝克曼梁法
  • C.自动弯沉仪法&nbsp;&nbsp;
  • D.落锤式弯沉仪法
69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低温条件下测得的构造深度(   )高温条件下测得的构造深度。

  • A.大于&nbsp;&nbsp;&nbsp;
  • B.等于&nbsp;&nbsp;&nbsp;
  • C.小于&nbsp;&nbsp;&nbsp;
  • D.两者无关系
70

  • A.各级计算回弹变形值
  • B.最后一级计算回弹变形值
  • C.变形小于或等于1mm的各级计算回弹变形值
  • D.变形小于或等于2mm的各级回弹变形值
71

工程质量评定按(   )顺序逐级进行。

  • A.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nbsp;&nbsp;&nbsp;
  • B.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位工程
  • C.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nbsp;&nbsp;&nbsp;
  • D.单位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
72

对沥青与粗集料的黏附性试验,下列说明不正确的是(   )。

  • A.对于最大粒径小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浸法
  • B.对于最大粒径大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煮法
  • C.对于最大粒径小于或等于13.2mm的集料应用水煮法
  • D.对于相同料源既有大于又有小于13.2mm的集料应取大于13.2mm的集料,以水煮法试验为准
74

填隙碎石基层压实质量用(   )表示。

  • A.压实度&nbsp;&nbsp;&nbsp;
  • B.压实系数&nbsp;&nbsp;&nbsp;
  • C.固体体积率&nbsp;&nbsp;&nbsp;
  • D.密度
76

在交工验收时,(   )应进行回弹弯沉检测。

  • A.沥青混凝土面层&nbsp;&nbsp;&nbsp;
  • B.水泥混凝土面层
  • C.半刚性基层&nbsp;&nbsp;&nbsp;
  • D.粒料类基层
77

用来检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试验是(   )。

  • A.冻融劈裂试验&nbsp;&nbsp;&nbsp;
  • B.车辙试验
  • C.马歇尔稳定度试验&nbsp;&nbsp;&nbsp;
  • D.饱水率试验
78

沥青与矿料黏附性试验是用于评定集料的(  )。

  • A.抗压能力&nbsp;&nbsp;
  • B.抗拉能力&nbsp;&nbsp;
  • C.抗水剥离能力&nbsp;&nbsp;
  • D.吸附性
79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键项目,其合格率不得低于(   )。

  • A.85%&nbsp;&nbsp;&nbsp;
  • B.90%&nbsp;&nbsp;&nbsp;
  • C.95%&nbsp;&nbsp;&nbsp;
  • D.100%
80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以(   )为控制指标。

  • A.抗压强度&nbsp;&nbsp;&nbsp;
  • B.抗弯拉强度&nbsp;&nbsp;&nbsp;
  • C.抗拉强度&nbsp;&nbsp;&nbsp;
  • D.抗剪强度
81

回弹弯沉测试中,应对测试值进行修正,但不包括(   )修正。

  • A.温度&nbsp;&nbsp;&nbsp;
  • B.支点&nbsp;&nbsp;&nbsp;
  • C.季节&nbsp;&nbsp;&nbsp;
  • D.原点
82

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弯沉值应在通车后的(   )验收。

  • A.第一个最不利季节&nbsp;&nbsp;&nbsp;
  • B.第一个夏季
  • C.第一个冬季&nbsp;&nbsp;&nbsp;
  • D.第一个雨季
83

测试回弹弯沉时,弯沉仪的测头应放置在(   )位置。

  • A.轮隙中心&nbsp;&nbsp;&nbsp;
  • B.轮隙中心稍偏前
  • C.轮隙中心稍偏后&nbsp;&nbsp;&nbsp;
  • D.轮隙中任意位置
84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至少应制备(  )试件。

  • A.3个&nbsp;&nbsp;
  • B.6个&nbsp;&nbsp;
  • C.9个&nbsp;&nbsp;
  • D.13个
85

交工验收时测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采用(   )。

  • A.环刀法&nbsp;&nbsp;&nbsp;
  • B.灌砂法&nbsp;&nbsp;&nbsp;
  • C.钻芯法&nbsp;&nbsp;&nbsp;
  • D.核子密度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