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
- B.±3
- C.±6
- D.±9
- A.使视准轴垂直横轴
- B.使横轴垂直于竖轴
- C.使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
- D.使视准轴平行于横轴
- A.50~100
- B.100~200
- C.200~500
- D.500~1000
- A.1个
- B.2个
- C.3个
- D.5个
- A.静态相对
- B.快速静态相对
- C.准动态相对
- D.绝对
- A.1/5
- B.1/3
- C.1/2
- D.1/4
- A.水准管轴不平行于横轴
- B.仪器竖轴不垂直于横轴
- C.水准管轴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 D.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 A.3″×3″
- B.4″×4″
- C.5″×5″
- D.6″×6″
- A.程序设计
- B.工艺设计
- C.产品设计
- D.模型设计
- A.一幅图只应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 B.山顶、鞍部、凹地缸应加绘示坡线
- C.等高线与图上注记点之间应协调
- D.首曲线上高程注记的字头应朝向高处
- A.一般检视
- B.通电检测
- C.试测检验
- D.都不是
- A.5
- B.6
- C.7
- D.8
- A.地球椭球参数采用的是LAG-75椭球参数
- B.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结果是建立一套大地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
- C.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应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方向
- D.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得
- A.调整参数配置、升级技术框架、扩充设备规模、优化软件功能
- B.调整参数配置、升级技术框架、缩减设备规模、优化软件功能
- C.调整参数配置、升级数据规模、扩充设备规模、优化软件功能
- D.调整参数配置、升级技术框架、扩充设备规模、减少软件功能
- A.坐标方位角
- B.磁北方位角
- C.施工控制网坐标系方位角
- D.真北方位角
- A.0.5
- B.1.0
- C.1.5
- D.2.0
- A.静态相对
- B.快速静态相对
- C.准动态相对
- D.绝对
- A.能反映建筑物的沉降特征
- B.能保证相邻点间的通视
- C.能不受日照变形的影像
- D.能同时用于测定水平位移
- A.斜线距离
- B.水平距离
- C.折线距离
- D.直线距离
- A.0.5m
- B.1.0m
- C.1.5m
- D.2.0m
- A.1
- B.3
- C.5
- D.10
- A.北京
- B.西安
- C.青岛
- D.大连
- A.D=ct
- B.D:1/2ct
- C.D:1/4ct
- D.2ct
- A.影响
- B.不影响
- C.水平角影响,竖直角不影响
- D.水平角不影响,竖直角影响
- A.3天
- B.30天
- C.1年
- D.2年
- A.2
- B.3
- C.4
- D.5
- A.内方位角
- B.变焦范围
- C.外方位线元素
- D.外方位角元素
- 28
-
干出礁高度从( )起算。
- A.理论深度基准面
- B.当地平均海面
- C.平均大潮低潮面
-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 A.增大栅格单元面积
- B.缩小栅格单元面积
- C.改变栅格形状
- D.减少栅格总数
- A.系统分析
- B.系统设计
- C.系统实施
- D.系统运行和维护
- A.每毫米线对数
- B.每平方厘米点数
- C.每平方厘米像素个数
- D.每个像素实地尺寸
- A.层次模型
- B.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 C.网络模型
- D.关系模型
- A.基准点
- B.工作基点
- C.变形点
- D.连接点
- A.4
- B.5
- C.6
- D.7
- 35
-
经度的取值范围为( )。
- A.0°~ 90°
- B.0°~ 180°
- C.0°~ 360°
- D.-90°~ -90°
- A.通过GPS设备参照道路要素的形状现场采集所有POI的位置坐标
- B.现场采集P01要素的其他附属属性,如名称、地址、电话、类别等
- C.现场完整采集区域内的主要商业区、CBD等区域内部的POI
- D.指定位置十分明显的高压线、通信线作为POI,现场采集其位置坐标
- A.通常情况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 B.二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 C.五等也可以采用GPS拟合高程测量
- D.四等及以下等级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 A.1
- B.2
- C.5
- D.10
- A.转动微倾螺旋
- B.转动微动螺旋
- C.转动三个脚螺旋
- D.同时转动微倾螺旋和微动螺旋
- A.取中数0.0743作为天线高
- B.取中数0.074作为天线高
- C.重新选择三个位置量取天线高
- D.重新整平仪器量取天线高
- A.导入高程
- B.水准测量
- C.极坐标法
- D.测回法
- A.时间分辨率
- B.光谱分辨率
- C.空间分辨率
- D.辐射分辨率
- A.定位符号法
- B.范围法
- C.质底法
- D.点数法
- A.相同
- B.不同
- C.不能进行比较
- D.以上都不对
- A.坐标脱密处理
- B.敏感信息处理
- C.境界审查和修改
- D.使用汇编语言编程
- A.0.1~0.2
- B.0.2~0.3
- C.0.3~0.5
- D.0.5~0.8
- A.概括和移位
- B.取舍和概括
- C.夸大和合并
- D.压盖和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