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数字水印技术
- B.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 C.数据分块技术
- D.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 E.用户登录控制技术
- A.层次模型
- B.网络模型
- C.关系模型
- D.面向对象数据模型
- E.混合数据模型
- A.已有数据库系统软件
- B.用户界面要求
- C.已有网络条件
- D.数据资源使用方式
- E.数据资源管理方式
- A.合成孔径雷达
- B.推扫式多光谱成像仪
- C.热红外扫描成像传感器
- D.微波散射计
- E.激光雷达
- A.为房产要素测量提供起算数据
- B.为房产图的测绘提供测图控制和起算数据
- C.为房产测绘的变更与修测提供起算数据
- D.绘制测绘草图
- E.测量房屋面积
- A.结构化分析法
- B.面向对象分析法
- C.快速原型分析法
- D.用户设计
- E.系统分析法
- A.全站仪距离交会法
- B.全站仪角度交汇法
- C.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 D.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 E.激光准直测量方法
- A.航摄像片倾角
- B.航摄比例尺
- C.像片的重叠度
- D.航线弯曲和航迹角
- E.航摄飞机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收益权
- D.处分权
- E.地役权
- A.0
- B.30度
- C.45度
- D.60度
- E.90度
- A.某城市人民政府
- B.某城市电视台
- C.某城市中心广场
- D.某城市人民医院
- E.某城市商业银行
- A.地理要素
- B.地质要素
- C.数学基础
- D.水质要素
- E.整饰要素
- A.图解法
- B.极坐标法
- C.交会
- D.正交法
- E.GPS定位法
- A.正轴圆锥投影的纬线表现为同心圆弧,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的直线束,夹角相等,投影的变形大小随纬度变化,与经度无关,即同一条纬线上的变形相等。
- B.在圆锥投影中,与圆锥相切、相割的标准纬线上没有变形。
- C.标准纬线的选择决定了图幅内各部分的变形分布,离标准纬线越远,变形越大,在双标准纬线之间为负向变形,在以外为正向变形。
- D.圆锥投影方式最适合于中纬度地带沿东西伸展区域的地图使用。
- E.方位投影适用于赤道地区的制图 。
- A.测深杆
- B.记载激光测深系统
- C.旁侧声纳
- D.多波束测深系统
- E.磁力仪
- 16
-
地图的数学要素包括 ()
- A.坐标网
- B.控制点
- C.比例尺
- D.地图定向
- E.分度带
- A.写景法
- B.晕渲法
- C.晕滃法
- D.分层设色法
- E.运动线法
- A.行政界线
- B.地籍图分幅编号
- C.土地使用者
- D.水系
- E.界址点
- 19
-
地图的三要素包括 ()
- A.数学要素
- B.地理要素
- C.辅助要素
- D.地理要素
- E.专题要素
- A.建筑物外部轮廓线的测量
- B.主要角点距四至的距离测量
- C.建筑物的高度测量
- D.建筑物位置测量
- E.建筑物体积测量
- A.国际开发地理空间联盟 (()GC)的网络地图服务规范 (WMS)
- B.网络要素服务规范 (WFS、WFS—G)
- C.网络覆盖服务规范 (WCS)
- D.网络处理服务规范 (WPS)和目录服务规范 (CSW)
- E.面向应用的服务规范
- 22
-
数据库设计包括: ()
- A.概念设计
- B.逻辑设计
- C.物力设计
- D.数据结构设计
- E.性能设计
- A.由高级到低级
- B.从整体到局部
- C.逐级控制
- D.保证精度
- E.逐级加密
- A.大地基准
- B.时间基准
- C.高程基准
- D.深度基准
- E.重力基准
- A.中心归属法
- B.长度占优法
- C.面积占优法
- D.重要性法
- A.陀螺经纬仪定向法
- B.一井定向法
- C.罗盘定向法
- D.二井定向法
- E.电子全站仪定向法
- A.联系测量
- B.贯通测量
- C.细部测量
- D.检核测量
- A.省级行政区面积量算
- B.宗地面积量算
- C.地类图斑面积量算
- D.建筑占地面积量算
- A.整周数
- B.传播时间
- C.周跳数
- D.不足一周的小数部分
- A.挑楼、全封闭的阳台
- B.属永久性结构有上盖的室外楼梯
- C.与房屋相连的有柱走廊,两房屋间有上盖和柱的走廊
- D.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
- A.平均比例尺
- B.基本比例尺
- C.局部比例尺
- D.主比例尺
- A.1/3
- B.1/2
- C.2/3
- D.1
- A.越长
- B.越短
- C.没有关系
- D.都不是
- A.数字影像分辨率
- B.胶片摄影分辨率
- C.扫描影像分辨率
- D.像元线分辨率
- A.分类器选择与优化
- B.类别定义与类别合并
- C.训练样本选择
- D.影像分析
- A.计算所使用的共线方程不严密
- B.地面上的建筑物太多
- C.计算所使用的 DEM没有考虑地面目标的高度
- D.地形的起伏太大
- A.定额指标
- B.等级指标
- C.分界尺度
- D.密度指标
- A.静放前
- B.静放后
- C.静放中
- D.静放前后
- A.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 1985国家高程基准
- B.1980西安坐标系和 1985国家高程基准
-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 1956年黄海高程系
- D.1980西安坐标系和 1956年黄海高程系
- A.铅垂线与似大地水准面
- B.椭球法线与大地水准面
- C.铅垂线与大地水准面
- D.椭球法线与椭球面
- A.按距离成比例反号分配
- B.按距离成比例同号分配
- C.按测段平均反号分配
- D.按测段平均同号分配
- A.1
- B.2
- C.3
- D.4
- A.±5
- B.±10
- C.+15
- D.±20
- A.0.1mm
- B.0.2mm
- C.0.3mm
- D.0.4mm
- A.±0.2mm
- B.±0.3mm
- C.±0.45mm
- D.±0.5mm
- A.航摄飞行记录单不完整
- B.数据无法读出
- C.上交观测数据不完整
- D.基站布设及测量精度不满足要求
- A.数字式(数字比例尺)
- B.文字式(文字比例尺)
- C.复式比例尺
- D.任意一种均可
- A.2
- B.20
- C.100
- D.200
- A.照准误差和估读误差
- B.横轴误差
- C.水准管轴不平行与视准轴的误差
- D.指标差
- A.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 B.保持常数
- C.绝对值相等的正误差与负误差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 D.具有累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