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比例符号
- B.半比例符号
- C.线状符号
- D.点状符号
- E.面状符号
- A.要有统一的规格
- B.控制网精度高,控制范围小
- C.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
- D.要有足够的密度
- E.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 A.半测回归零差
- B.两个半测回角值之差
- C.2C互差
- D.各测回角值之差
- E.各测回方向值之差
- A.高分辨率多波束宽幅声纳
- B.上下、横摇和纵摇传感器
- C.潮汐遥测装置和计程仪
- D.高效率微计算机
- A.军事要地
- B.边境,少数民族地区
- C.城市建设区
- D.林区,自然保护区
- E.基本农田保护区
- A.图根导线
- B.图根三角
- C.交会测量
- D.GPS RTK
- E.三角高程
- A.正确表示山脊、山头、谷地、斜坡以及鞍部的形态特征
- B.合理删除次要的负向地貌细部
- C.为强调地貌特征,个别等高线局部应适当移位
- D.相邻两条等高线问距不应小于0.2mm,不足时可以合并表示
- E.等高线遇到双线表示的沟渠、冲沟、陡崖、路堤等符号时,应连续绘出
- A.参考卫星影像、城市旅游图等基础数据,描绘出湖泊、河流的形状
- B.按外业现场拍摄的复杂路口照片制作路口实景图,并按原则为路口实景图进行编号
- C.参照公园、景区的规划示意图,描绘出公园、景区的形状
- D.参照城市旅游图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为背景数据赋中、英文名称
- E.按照国家对湖泊、河流定义的等级及湖泊的面积为背景要素赋显示等级
- A.水准仪法
- B.激光铅垂仪法
- C.光学铅垂仪法
- D.全站仪弯管目镜法
- E.引张线法
- A.重力数据、测量控制点
- B.标志性建筑物
- C.居民点
- D.高压线、通讯线及管道
- E.植被和土地覆盖信息
- A.地籍号注记
- B.宗地坐落
- C.土地权属主名称
- D.土地等级
- A.中线测量
- B.高程测量
- C.横断面测量
- D.剖面测量
- E.管线点测量
- A.具有强大的应用集成能力及地图制图能力
- B.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
- C.面向空间实体及其时空关系的数据库组织与融合
- D.具有多用户同步空间数据操作与处理机制
- A.变形量达到预警或接近允许值
- 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 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 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
- 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 A.建筑物内公共楼梯
- B.建筑物内市政配电间
- C.建筑物内消防水池
- D.建筑物内地下室人防工程
- E.建筑物楼顶电梯机房
- A.重测
- B.修测
- C.重采样
- D.修编
- E.联测
- A.墩面或离墩面1.3m高度处重力值计算
- B.每组观测重力值的平均值计算及精度估算
- C.总平均值计算及精度估算
- D.重力梯度计算
- E.零漂改正后的观测值计算
- A.点点冲突时,保持高层次点状要素图形完整
- B.点线冲突时,保证线状要素图形完整
- C.点线冲突时,保证点状要素图形完整
- D.点面冲突时,保证面状要素图形完整
- E.线线冲突时,保证高层次线状要素图形完整
- A.电力线探测
- B.市政公用管线探测
- C.厂区或住宅小区管线探测
- D.施工场地管线探测
- E.专用管线探测
- A.罚款
- B.吊销测绘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j
- C.暂扣测绘资质证书
- D.降低资质等级
- A.海岸线形状的化简应遵循“扩大陆地、缩小海域”的原则。
- B.等深线的综合一般遵循“扩浅缩深”的原则,当等深线比较密集时,可保留最浅的等深线,将较深的等深线中断在较浅的等深线上,并保留0.2mm的间隔。
- C.水深注记的选取一般遵循“舍浅取深”的原则
- D.海底底质的综合包括底质的取舍和质量的概括
- E.航标的选取按照其重要程度、地理位置等由高级向低级、由重要向次要的顺序选取,即按灯塔、无线电航标、灯船、灯柱、灯浮顺序选取。
- A.数据库系统可减少数据冗余
-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数据冗余
- C.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管理更安全
- D.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 E.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 A.原型法
- B.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 C.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 D.以上都是
- E.以上都不是
- A.是面向用户需求的特定地理信息
- B.可分为专题空间数据和专题非空间数据
- C.专题空间数据包括点、线、面三种类型
- D.只能反映可见的自然、社会、经济现象
- A.系统误差
- B.平均中误差
- C.偶然误差
- D.相对误差
- A.红色
- B.绿色
- C.蓝色
- D.黄色
- A.圆柱
- B.圆锥
- C.方位
- D.多圆锥
- A.λ=6N
- B.λ=3N
- C.λ=6N-3
- D.λ=3N-3
- A.6—2—1
- B.6—3—1
- C.6—2
- D.6—3
- A.1
- B.2
- C.3
- D.4
- A.房屋价值
- B.土地面积
- C.建筑面积
- D.土地价值
- A.这两条直线实际
- B.这两条直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
- C.这两条直线在同一竖面上的投影
- D.以上都不对
- A.空间数据精度
- B.空间数据关系
- C.属性数据逻辑性
- D.属性数据完整性
- A.对中
- B.十字丝的竖丝不铅垂
- C.2C照准误差
- D.以上都不对
- A.1:1000 000
- B.1:500 000
- C.1:100 000
- D.1:10 000
- A.按距离成比例反号分配
- B.按距离成比例同号分配
- C.按测段平均反号分配
- D.按测段平均同号分配
- A.关系模型
- B.层次模型
- C.实体关系模型
- D.面向对象模型
- A.1
- B.2
- C.3
- D.5
- A.15m
- B.20m
- C.25m
- D.30m
- A.1:1000
- B.1:2000
- C.1:5000
- D.1:10000
- A.2
- B.3
- C.4
- D.5
- A.合并
- B.控制
- C.检查
- D.训练
- A.1
- B.2
- C.3
- D.4
- A.半测回结束前再观测一次起始方向
- B.半测回结束后将度盘位置调到0°00′00″
- C.一测回结束后将度盘位置调到0°00′00″
- D.一测站结束前再观测一次起始方向
- A.35
- B.36
- C.37
- D.35—1
- A.7.2
- B.9.0
- C.10.0
- D.12.0
- A.计曲线
- B.等值线
- C.首曲线
- D.间曲线
- A.1m
- B.2m
- C.5m
- D.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