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数据采集与输入
- B.数据编辑、更新
- C.空间查询与分析
- D.数据显示与输出
- E.错误数据的剔除
- A.由于地球表面起伏所引起的像点位移称为像片上的投影差
- B.为了有效减小航摄像片上投影差的影响,应选择焦距较短的摄影机进行摄影
- C.越靠近像片边缘,投影差越大,在像底点处没有投影差
- D.地面点的高程或目标物体的高度越大,投影差也越大
- E.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摄影机的主距越大,相应的投影差越小
- A.地图符号
- B.地图色彩
- C.地图注记
- D.数学要素
- E.辅助要素
- A.界桩登记表
- B.界桩成果表
- C.边界点成果表
- D.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
- E.权属信息
- A.像主点位置(x0,y0)与主距(f)的测定
- B.摄影物镜光学畸变差或畸变系数大小的测定
- C.底片压平装置的测定
- D.框标间距以及框标坐标系垂直性的测定
- E.像元大小的测定
- A.房屋买卖、交换、继承、分割、赠与、兼并等引起的权属的转移
- B.士地使用权界的调整,包括合并、分割、塌没和截弯取直
- C.征拨、出让、转让土地而引起的土地权属界线的变化
- D.他项权利范围的变化和注销
- E.地名、门牌号的更改
- A.地籍要素
- B.数学要素
- C.地形要素
- D.辅助要素
- E.地理要素
- A.界址测量
- B.境界测量
- C.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测量
- D.陆地交通测量、水域测量
- E.竣工测量
- A.注意原始资料的可靠性,起算数据应准确无误
- B.各项测量工作都要有可靠的独立检核,要进行复测复算,防止产生粗差
- C.对精度要求很高的重大贯通工程,要采取提高精度的必要技术措施
- D.及时对观测成果要进行精度分析,并与预计的贯通误差进行对比,必要时返工重测
- E.增加测量的作业人员
- 10
-
挠度观测方法包括()
- A.垂线法
- B.差异沉降法
- C.位移计
- D.挠度计
- E.测缝计
- A.1:1万
- B.1:5000
- C.1:2000
- D.1:1000
- A.0.5
- B.1
- C.1.5
- D.2
- A.内定向
- B.外定向
- C.相对定向
- D.绝对定向
- A.2
- B.3
- C.4
- D.5
- 15
-
相对定向元素共有()个
- A.1
- B.2
- C.3
- D.5
- A.内定向
- B.外定向
- C.相对定向
- D.绝对定向
- A.0.5
- B.1
- C.1.5
- D.2
- A.5-10
- B.10-15
- C.15-30
- D.30-35
- 19
-
下列说错误的是()
- A.影像分辨率是决定影像对地物识别能力和成图精度的重要指标。
- B.胶片摄影分辨率指衡量摄影机成像系统对黑白相间、宽度相等的线状目标影像分辨的能力,以每毫米线对数表示。
- C.扫描分辨率是指影像扫描仪在实现图像的模数转换时通过扫描元件将扫描对象表示成像素所采用的最小面元单位,即一个扫描像素在原始胶片上的实际尺寸,常使用微米来表示扫描分辨率。
- D.影像分辨率指的是从照片上识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 A.21
- B.52
- C.73
- D.105
- A.2
- B.5
- C.7
- D.10
- A.64
- B.15
- C.16
- D.50
- A.4
- B.12
- C.20
- D.30
- 24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网大小、形状、点位分布应与工程范围、建筑物形状相适应,点位布设要便于施工放样,如隧道控制网的点位布设要保证隧道两端都有控制点
- B.控制网不要求精度均匀,但要保证某方向或某几点的相对精度较高,如桥梁控制网要求横向精度高干其他方向精度
- C.投影面的选择应满足“控制点坐标反算的两点间长度与实地两点间长度之差应尽可能小”的要求,如隧道控制网的投影面一般选在贯通平面上,或选在放样精度要求最高的平面上
- D.平面坐标系可采用独立坐标系,其坐标轴与建筑物的主轴线平行或垂直
- A.1.2
- B.1.5
- C.1.8
- D.2
- A.晕滃法
- B.晕渲法
- C.明暗等深线法
- D.等深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