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地理实体数据
- B.地名地址数据
- C.电子地图数据
- D.遥感图片
- E.元数据
- A.30°
- B.60°
- C.165°
- D.138°
- E.10°
- A.精度匹配原则
- B.现势性原则
- C.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同步更新原则
- D.空间信息更新比属性信息更新重要原则
- E.经常更新原则
- A.房产分幅平面图
- B.房产分丘平面图
- C.房屋分类平面图
- D.房屋分户平面图
- E.房产总图
- A.定位
- B.密度
- C.长度
- D.表现形式
- E.精度
- A.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投影的长度无变形
- B.离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小
- C.经纬线投影后不正交
- D.高斯投影为等面积投影
- E.高斯投影是等角投影
- A.点状符号
- B.依比例尺符号
- C.不依比例尺符号
- D.线状符号
- E.面状符号
- A.地面测量方法
- B.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 C.GPS测量方法及特殊测量方法
- D.水准测量
- E.三角高程测量
- A.导线
- B.GPS测量
- C.边角网
- D.方格网
- E.三角网
- A.界桩点、边界线
- B.三北方向图
- C.界桩方位物
- D.边界线周边地形
- E.备注及双方(或三方)负责人签名
- A.航带法
- B.独立模型法
- C.模拟法
- D.光束法
- E.数字法
- A.坐标方位角
- B.坡度
- C.坡向
- D.地表面积
- E.土石方量
- A.界址点点号
- B.房屋所在层次
- C.房屋权界线
- D.分摊面积
- E.分幅图的内容
- A.灵敏度准则
- B.平衡准则
- C.精度准则
- D.多样性准则
- E.费用准则
- A.光学定位
- B.卫星定位
- C.传感器定位
- D.水声定位
- E.无线电定位
- A.导线
- B.GPS测量
- C.三角网
- D.方格网
- E.边角网
- A.GPS接收机检校
- B.GPS网基线处理
- C.GPS网平差
- D.外业数据质量检核
- E.GPS-RTK
- A.前后视距差
- B.视线长度
- C.环闭全差
- D.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 E.高差闭合差
- A.站点照片
- B.选址点之记
- C.土地使用意向书
- D.测量标志保管书
- E.实地测试数据和结果分析
- A.检核条件多,图形结构强
- B.我国建立天文大地网的主要方法
- C.网状布设,控制面积较大
- D.距起算边越远精度越高
- E.主要工作是测边,受地形限制大
- A.数据格式检
- B.逻辑检查
- C.实地验证
- D.国家审图
- A.软件生产与管理、在线服务、运维监控、应用
- B.技术支持、在线服务、运维监控、应用
- C.数据生产与管理、售后服务、运维监控、应用
- D.数据生产与管理、在线服务、运维监控、应用
- A.车载主机
- B.显示器
- C.定位系统
- D.其他控制模块
- A.准确性
- B.综合性
- C.适用性
- D.权威性
- A.1
- B.2
- C.3
- D.4
- A.为每个功能模块选定算法
- B.确定模块使用的数据组织
- C.描述每个模块的流程逻辑
- D.数据字典详细设计
- A.井道的两帮上
- B.井道的底板
- C.巷道的顶板
- D.工业广场井筒附近
- A.操作系统
- B.地图数据库管理软件
- C.专业软件
- D.其他应用软件
- A.地图编绘引用文件
- B.地图编绘使用资料
- C.地图设计文件
- D.数据文件病毒检查
- A.不随起算面而变化
- B.随起算面变化而变化
- C.总等于绝对高程
- D.无法确定
- A.高精度
- B.地心
- C.单学科
- D.长距离、大范围
- A.5.78″
- B.17.3″
- C.10″
- D.30″
- A.形状概括
- B.点状要素的概括
- C.数量特征概括
- D.质量特征概括
- A.专用海图
- B.电子海图
- C.专题海图
- D.纸质海图
- A.侧扫声纳系统产生的声图为二维栅格图像
- B.船速产生的声图变形表现在横向记录上
- C.测量船垂直于海底倾斜面的走向扫测,换能器两侧声波束覆盖面积不同,而图像为固定幅面
- D.未经斜距改正的声图,横向比例随声波束的倾角变化而变化
- A.制图区域大小
- B.图纸规格
- C.地图需要的精度
- D.制图区域的位置
- A.吃水改正
- B.姿态改正
- C.潮位改正
- D.声速改正
- A.坐标网
- B.比例尺
- C.控制点
- D.接图表
- A.9幅
- B.16幅
- C.36幅
- D.64幅
- A.300
- B.350
- C.400
- D.500
- A.高程注记
- B.地貌注记
- C.水系注记
- D.图外整饰注记
- A.调查用户需求
- B.需求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 C.数据库模式的设计
- D.编制用户需求说明书
- A.3
- B.4
- C.5
- D.6
- A.加密点中误差
- B.控制点残差
- C.单位中误差
- D.定向中误差
- A.0.05mm
- B.0.1mm
- C.0.15mm
- D.6
- A.1.0cm
- B.1.0~1.5cm
- C.1.5~3.0cm
- D.2.0~3.0cm
- A.1:10万
- B.1:5万
- C.1:5000
- D.1:2000
- A.高程差
- B.投影差
- C.光谱不均匀
- D.投影变形
- A.摄影飞机导航
- B.提供航摄仪的内方位元素
- C.提供摄影瞬间飞机的姿态参数
- D.提供摄影瞬间航摄仪物镜中心的位置
- A.像片解译
- B.图像分类
- C.监督分类
- D.增强处理
- A.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宗地面积依据界址点坐标,采用坐标解析法求得
- B.对于数字化地籍测量,宗地面积依据勘丈的界址线边长计算求得
- C.一宗地分割后宗地面积之和应与原宗地面积相符
- D.面积的计算单位为平方米
- A.重要地物
- B.等高线
- C.土地权属界线
- D.河流
- A.指界一界址线设定一设定界址点
- B.设定界址点一指界一界址线设定
- C.界址线设定一指界一设定界址点
- D.指界一设定界址点
- A.地籍调查是政府为了取得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的调查工作
- B.地籍测绘和普通测绘一样也是一种非政府行为
- C.地籍测绘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 D.地籍调查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
- A.街道、街坊、宗地
- B.宗地、街坊、街道
- C.街坊、街道、宗地
- D.街道、宗地、街坊
- A.现状变更和权属变更
- B.面积变更和结构变更
- C.权界变更和权属变更
- D.面积变更和权属变更
- A.宗地
- B.丘
- C.地块
- D.街道
- A.2.0
- B.2.2
- C.2.6
- D.2.8
- A.宗地面积
- B.丘面积
- C.分摊面积
- D.房屋建筑面积
- A.相邻的宗地图可以拼接
- B.宗地图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
- C.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
- D.宗地图中的数据可以通过实测得到,也可以通过转化得到
- A.重复观测
- B.难度大
- C.精度高
- D.变形测量的数据处理要求更加严密
- A.±2cm
- B.±2.5cm
- C.±3cm
- D.±5cm
- A.导线测量
- B.钢尺或钢丝导入高程
- C.三角高程测量
- D.一井定向或两井定向
- A.准直测量方法
- B.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方法
- C.近景摄影测量方法
- D.实时动态GPS测量方法
- A.长焦距
- B.短焦距
- C.多镜头
- D.单镜头
- A.GPS高程
- B.三角高程法
- C.气压法
- D.水准测量
- A.0.1 h
- B.0.15h
- C.0.2h
- D.0.3h
- A.纵大于横
- B.纵小于横
- C.纵等于横
- D.都可以
- A.竖曲线
- B.平曲线
- C.回头曲线
- D.缓和曲线
- A.0.01
- B.0.05
- C.0.1
- D.0.15
- A.整饰质量
- B.埋石质量
- C.附件质量
- D.数学精度
- A.放线测量
- B.验线测量
- C.水准测量
- D.验收测量
- A.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对于一般地区不应超过图上±1mm
- B.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对于城镇建筑区和工矿区不应超过图上±0.6mm
- C.地形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平面点位中误差,对于水域部分不应超过图上±1.5mm
- D.地形图等高线的捕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对于一般平坦地区小于1/3的基本等高距
- A.导线测量
- B.三角测量
- C.交会测量
- D.GPS测量
- A.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 B.要有足够的密度
- C.要有足够的精度和可靠性
- D.控制网精度高,控制范围小
- A.沿河流一侧连续绘出
- B.沿河流两侧分段交替绘出
- C.在河流内部间断绘出
- D.在河流内部连续绘出
- A.工程勘测
- B.施工测量
- C.监理测量
- D.安全监测
- A.图形编辑
- B.坐标计算
- C.图形输出
- D.数据采集
- A.潮差比法
- B.平行线法
- C.几何水准测量法
- D.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法
- A.高斯投影反算
- B.高斯投影正算
- C.大地主题正算
- D.大地主题反算
- A.ζ=H-h
- B.ζ<H-h
- C.ζ=h-H
- D.ζ<h-H
- A.概念模型设计
- B.需求分析
- C.逻辑模型设计
- D.物理模型设计
- A.仪器误差
- B.观测误差
- C.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
- D.对中误差
- A.铁路
- B.高速公路
- C.机场
- D.码头
- A.用于观测的接收机是同一品牌和型号
- B.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同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 C.两台以上接收机不同时刻所进行的观测
- D.一台接收机所进行的两个以上时段的观测
- A.似大地水准面
- B.理论最低基准面
- C.大潮平均低潮面
- D.平均低潮面
- A.平行于视准轴
- B.垂直于横轴
- C.垂直于竖轴
- D.垂直于视准轴
- A.1949~1956
- B.1950~1956
- C.1954~1956
- D.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