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0
- B.30度
- C.45度
- D.60度
- E.90度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收益权
- D.处分权
- E.地役权
- A.测深杆
- B.记载激光测深系统
- C.旁侧声纳
- D.多波束测深系统
- E.磁力仪
- A.图例
- B.边界地形图
- C.边界主张线图
- D.编制说明
- E.界桩登记表
- A.界面设计
- B.比例尺设计
- C.符号设计
- D.色彩设计
- E.图层设计
- A.图解法
- B.极坐标法
- C.交会法
- D.正交法
- E.GPS定位法
- A.重测
- B.修测
- C.重采样
- D.修编
- E.联测
- A.专题地图
- B.栅格地图
- C.矢量地图
- D.统计图表
- E.实体--关系图
- A.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 B.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 C.外业控制点的坐标
- D.地物投影点差的大小
- E.地面目标物体的高度
- A.CCD
- B.GPS
- C.IMU
- D.LIDAR
- E.lnSAR
- A.平地
- B.极高山地
- C.丘陵地
- D.山地
- E.高山地
- A.边长误差
- B.垂直折光误差
- C.水平折光误差
- D.垂直角误差
- E.水平角误差
- A.水准测量
- B.极坐标测量
- C.垂线法
- D.三角高程测量
- E.液体静力水准测量
- A.三角高程测量
- B.水准测量
- C.GPS水准测量
- D.地形控制网测量
- E.重力测量
- A.地形图测绘
- B.中线测量
- C.纵断面测量
- D.横断面测量
- E.土方测量
- A.水尺零点不低于平均海面
- B.水尺零点低于最低潮面
- C.水尺零点不高于平均海面
- D.水尺零点高于最高潮面
- A.控制网应用范围
- B.分级布网方案
- C.测站方向通视
- D.坐标系统与起算数据
- A.三角测量
- B.三边测量
- C.导线测量
- D.GPS测量
- A.平均海面
- B.最高潮位
- C.最低潮位
- D.涨潮历时
- A.水部要素
- B.陆部要素
- C.勘航要素
- D.辅助要素
- 21
-
干出礁高度从( )起算。
- A.理论深度基准面
- B.当地平均海面
- C.平均大潮低潮面
- D.理论大潮高潮面
- A.理论深度基准面
- B.当地平均海面
- C.吴淞零点
-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 A.现状变更和权属变更
- B.面积变更和结构变更
- C.权界变更和权属变更
- D.面积变更和权属变更
- A.房产界址点
- B.房角点
- C.房屋面积
- D.房屋边长
- A.2.2
- B.2.4
- C.2.6
- D.2.8
- A.套内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
- B.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 C.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 D.套内建筑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
- A.砖混结构
- B.土木结构
- C.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 D.石结构
- A.±0.1
- B.±0.2
- C.±0.3
- D.±0.4
- A.系统
- B.简要
- C.详尽
- D.突出
- A.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 B.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 D.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 A.界桩埋设和测定
- B.边界地形图测绘
- C.边界线情况图编制
- D.边界主张线图标绘
- A.±5
- B.±7.5
- C.±10
- D.±15
- A.1/4
- B.1/3
- C.1/2
- D.2/3
- A.地籍档案建立
- B.地籍图测绘
- C.界址点测定
- D.宗地图测绘
- A.房屋价值
- B.建筑面积
- C.土地面积
- D.土地价值
- A.行程编码和四叉数编码
- B.利用算法删除线状要素上的部分点
- C.建立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
- D.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存储
- A.数据元素与数据结构
- B.数据存储与处理
- C.数据流
- D.拓扑关系
- A.联系、属性
- B.属性、实体类型
- C.实体类型、属性
- D.联系、实体类型
- A.需求分析报告要获得用户认可
- B.系统需求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 C.用户可以不参与需求分析过程
- D.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需求分析
- A.喷墨式绘图仪、笔式绘图仪、激光照排机、点阵式打印机
- B.激光照排机、喷墨绘图仪、静电绘图仪、笔式绘图仪
- C.点阵式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笔式绘图仪、静电绘图仪
- D.静电绘图仪、点阵式打印机、喷墨绘图仪、激光照排机
- A.0.1
- B.0.2
- C.0.3
- D.0.4
- A.数据结构简单
- B.能够提供有效的拓扑关系
- C.数据存储所占空间小
- D.图形与属性数据联动
- A.J49
- B.H49
- C.J50
- D.H50
- A.图幅中最小的整数位经线
- B.靠近图幅中间位置的整数位经线
- C.靠近图幅东边位置的整数位经线
- D.公里网线
- A.1:2000
- B.1:5000
- C.1:10000
- D.1:50000
- A.等值线法
- B.定位图表法
- C.质底法
- D.范围法
- A.从主要到次要
- B.从高等级到低等级
- C.从大到小
- D.从数量到质量
- A.±0.15
- B.±0.20
- C.±0.25
- D.±0.30
- A.街区中的有方位意义的河流可以采用压盖街区的办法完整的绘出河流符号
- B.当人工物体与自然物体发生位置矛盾时,一般移动自然物体
- C.连续表示的国界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移位,周围地物相对关系要与子相适应
- D.居民点与河流、交通线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适应
- A.4
- B.6
- C.8
- D.9
- A.每一条航线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B.每一条扫描行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C.每一个像元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D.每一幅影像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A.时间分辨率
- B.光谱分辨率
- C.空间分辨率
- D.辐射分辨率
- A.可以自动确定多种传感器影像的外方位元素
- B.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传感器影像自身的特点
- C.可以提高影像匹配的速度
- D.可以自动发现地物的变化规律
- A.摄影内定向
- B.DOM的生产
- C.DLG的生产
- D.空中三角测量
- A.短
- B.中等
- C.长
- D.可变
- A.外方位线元素
- B.内定向参数
- C.外方位角元素
- D.地面控制点坐标
- A.地形测量
- B.像片坐标测量
- C.地物高度测量
- D.地面控制点坐标
- A.4
- B.5
- C.6
- D.7
- A.像片坐标到地面坐标
- B.扫描仪坐标到地面坐标
- C.像平面坐标到像空间坐标
- D.扫描仪坐标到像片坐标
- A.分类代码、分幅编号、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
- B.产品名称、分类代码、分幅编号、使用标准号
- C.分幅编号、分类代码、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
- D.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分幅编号、分类代码
- A.计曲线
- B.等值线
- C.首曲线
- D.间曲线
- A.倾斜误差
- B.辐射误差
- C.畸变误差
- D.投影差
- A.垂直位移
- B.绕度
- C.主体倾斜
- D.水平位移
- A.1:1000000
- B.1:500000
- C.1:100000
- D.1:10000
- A.±0.5
- B.±1.0
- C.±1.5
- D.±2.0
- A.50
- B.60
- C.70
- D.80
- A.1/2△
- B.1/√2△
- C.1/3△
- D.1/√3△
- A.控制网测量方法
- B.测图比例尺
- C.测绘内容的详细程度
- D.控制网网形
- A.等外水准点
- B.一级导线点
- C.四等水准点
- D.三等水准点
- A.±0.10
- B.±0.15
- C.±0.20
- D.±0.25
- A.±0.1
- B.±0.2
- C.±0.3
- D.±0.5
- A.1:100~1:200
- B.1:500~1:1000
- C.1:2000~1:5000
- D.1:10000
- A.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
- B.独立
- C.国家统一3度带高斯正形投影
- D.抵偿投影面的3度带高斯正形投影
- 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 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 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
- D.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 A.36.00
- B.36.04
- C.36.07
- D.36.10
- A.±0.10
- B.±0.15
- C.±0.20
- D.±0.25
- A.1
- B.2
- C.3
- D.4
- A.坐标方位角
- B.磁北方位角
- C.施工控制网坐标系方位角
- D.真北方位角
- A.重力差值
- B.重力平均值
- C.重力绝对值
- D.重力加速度
- A.±0.05
- B.±0.07
- C.0.10
- D.±0.14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静放前
- B.静放后
- C.静放中
- D.静放前后
- A.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数轴
-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 C.标尺分划误差
-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 A.ζ=H-h
- B.ζ﹤H-h
- C.ζ=h-H
- D.ζ﹤h-H
- A.C级及以下各级GPS网基线解算
- B.A级GPS网基线预处理
- C.B级GPS网基线静处理
- D.A级GPS网基线处理
- A.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 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 C.垂线至大地水准面
- 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
- A.1
- B.2
- C.3
- D.4
- A.N
- B.N-1
- C.N(N+1)/2
- D.N(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