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改正性维护
- B.适应性维护
- C.完善性维护
- D.应急性维护
- E.预防性维护
- A.满足地图用途
- B.保证制图精度
- C.反映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 D.突出表示水系
- E.达到图面清晰易读
- A.系统现状调查
- B.系统目标和任务确定
- C.系统可行性分析
- D.系统数据库设计
- E.需求分析报告撰写
- A.开本、分幅与整饰设计
- B.内容与编排设计
- C.投影选择与比例尺设计
- D.表示方法、图例与图面配置设计
- E.专题要素分类设计
- A.国界调绘
- B.省界调绘
- C.县界调绘
- D.乡镇界调绘
- E.村组界调绘
- A.控制像片
- B.测绘像片
- C.观测手簿
- D.电算手簿
- E.技术总结
- A.建筑物
- B.永久性构筑物
- C.为地块上建筑物服务的地下管线
- D.行政区域界线
- E.地类界线
- A.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原始记录
- B.面积量算原始记录
- C.地籍图分幅结合表
- D.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表
- E.地籍图图式
- A.GPS—RTK测量法
- B.陀螺经纬仪定向法
- C.激光准直投点法
- D.悬挂钢尺法
- E.联系三角形法
- A.测距仪固定常数改正
- B.测距仪加常数改正
- C.测距仪周期数改正
- D.测距仪乘常数改正
- E.气象改正
- A.水位
- B.仪器转速
- C.声速
- D.吃水
- E.换能器基线数
- A.接收机天线对中整平
- B.输入基准站坐标、天线高等参数
- C.选择接收机测量精度
- D.正确连接天线电缆
- E.选择电台频率
- A.0.5
- B.1.0
- C.2.5
- D.5.0
- A.地心坐标系
- B.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 C.Z轴由原点指同历元2000.0的地球磁极方向
- D.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
- E.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 A.水泥路
- B.草地
- C.砂石路
- D.斜坡
- E.坚实土路
- A.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及应用标准
- B.数据标准、软件标准及硬件标准
- C.网络标准、软件标准及硬件标准
- D.网络标准、服务标准及应用标准
- A.门牌地址
- B.渡口位置
- C.绿化带位置
- D.行政区划界线
- A.属性正确性
- B.数据生产者
- C.属性完整性
- D.数据使用者
- A.地形地貌数据
- B.道路数据
- C.行政境界数据
- D.兴趣点数据
- A.1.0
- B.2.5
- C.5.0
- D.10.0
- A.B/S模式使用浏览器访问服务器
- B.C/S模式使用专门开发的客户端软件访问服务器
- C.B/S模式的所有业务处理都在服务器上进行
- D.C/S模式的系统维护与升级只需在服务器上进行
- A.多边形闭合性
- B.运行正确性
- C.数据完整性
- D.数据现势性
- A.单元测试
- B.集成测试
- C.黑盒测试
- D.确认测试
- A.缓冲区分析
- B.包含分析
- C.网络分析
- D.最短路径分析
- A.图形处理功能
- B.输入输出
- C.存储与管理
- D.空间分析
- A.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 B.通用墨卡托投影
- C.等距离圆锥投影
- D.高斯-克吕格投影
- A.引用文件
- B.使用资料
- C.设计文件
- D.行业规范
- A.矢量地图
- B.栅格地图
- C.电子地图
- D.模拟地图
- A.道路等级由高级到低级选取,重要道路优先选取
- B.保持道路绝对位置准确
- C.道路的选取表示要与居民地的选取表示相适应
- D.保持道路网平面图形特征
- A.制图区域要素密度
- B.制图区域范围大小
- C.地图需要的精度
- D.地图设计的规格
- A.0.5
- B.1.0
- C.1.5
- D.2.0
- A.判读特征
- B.解译区域
- C.判读标志
- D.解译标志
- A.内方位元素
- B.外方位元素
- C.像框坐标
- D.像点坐标
- A.中心投影
- B.正射投影
- C.圆锥投影
- D.高斯投影
- A.像控点测量
- B.数据采集
- C.数据编辑
- D.空中三角测量
- A.0.0005
- B.0.01
- C.0.001
- D.0.0001
- A.±0.50
- B.±0.75
- C.±1.00
- D.±1.50
- A.0.10
- B.0.15
- C.0.20
- D.0.25
- A.像点坐标
- B.内方位元素
- C.外方位元素
- D.图像坐标
- A.同名点
- B.共面点
- C.地面点
- D.视差点
- A.S=摄影机主距/相对航高
- B.S=摄影机焦距/相对航高
- C.S=摄影机主距/绝对航高
- D.S=摄影机焦距/绝对航高
- A.像控点
- B.模型点
- C.地面点
- D.定向点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0.02<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c0/16fe7f313e5cb3812042850ff469f8.jpg">+0.0006S
- B.0.01<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df/8ae1b55b69ed622eccb388f1dcc313.jpg">+0.0006S
- C.0.02<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d9/1411b5b4ce460685d78895add91e61.jpg">+0.0001S
- D.0.01<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e4/4b52a9da10a8f8f000c03ee14ed64a.jpg">+0.0002S
- A.10
- B.11
- C.12
- D.13
- A.96
- B.100
- C.140
- D.144
- A.界址点准确性
- B.面积测算的方法和依据
- C.测绘单位的资格
- D.面积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 A.±1.5
- B.±2.0
- C.±2.5
- D.±3.0
- A.控制测量
- B.变更测量
- C.界址测量
- D.竣工测量
- A.顶盖投影
- B.中心线
- C.柱外围
- D.基座
- A.±2.5
- B.±5.0
- C.±7.5
- D.±10.0
- A.±60″
- B.±80″
- C.±100″
- D.±120″
- A.各分割宗地平均
- B.各分割宗地价值比例
- C.各分割宗地面积比例
- D.地籍管理部门要求
- 54
-
我国土地证附图是( )。
- A.宗地图
- B.地籍图
- C.地形图
- D.地调底图
- A.±0.1
- B.±0.2
- C.±0.3
- D.±0.4
- 56
-
产权人甲、乙共用一宗地面积为300m2的土地,无独自使用院落。甲、乙分别拥有独立建筑物面积为100m2、100m2。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分别为100m2、50m2,则乙拥有的土地面积权益为( )m2。
- A.75
- B.100
- C.125
- D.150
- A.国际
- B.国家
- C.独立
- D.任意
- A.房屋
- B.产权人
- C.宗地
- D.街区
- A.使用权人
- B.土地面积
- C.土地地类
- D.争议原由
- A.天顶距测量
- B.距离测量
- C.仪器对中
- D.垂直折光
- A.实时动态GPS测量方法
- B.激光准直测量方法
- C.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 D.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方法
- A.中线测量
- B.纵横断面测量
- C.曲线测量
- D.带状地形图测绘
- A.变形与变形原因
- B.变形量与变形速度
- C.变形点与基准点
- D.变形与观测方法
- A.重测下半测回
- B.重测零方向
- C.重测该测回
- D.重测该测站
- A.5%
- B.10%
- C.50%
- D.100%
- A.3
- B.4
- C.5
- D.6
- A.与国家统一坐标系方向一致
- B.与所在城市地方坐标系方向一致
- C.与设计所用的主副轴线方向一致
- D.与正北、正东方向一致
- A.5
- B.10
- C.15
- D.20
- A.±2
- B.±3
- C.±5
- D.±7
- A.±8
- B.±10
- C.±12
- D.±14
- A.0.3
- B.0.5
- C.0.7
- D.1.0
- A.2
- B.3
- C.4
- D.5
- A.海控一级点
- B.测图点
- C.海控二级点
- D.图根点
- A.1/2
- B.1/3
- C.1/4
- D.1/5
- A.前后视点高度取决于仪器高
- B.前后视点等高
- C.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 D.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 A.当地平均海面
- B.海洋大地水准面
- C.平均大地高潮面
- D.理论最低潮面
- A.距离
- B.高程
- C.重力
- D.坐标
- A.视线长度
- B.前后视距差
- C.前后视距累计差
- D.视线高度
- A.继续观测
- B.打伞观测
- C.打间歇
- D.到下一水准点结束观测
- A.大地高
- B.正常高
- C.正高
- D.比高
- A.3
- B.4
- C.5
- D.6
- A.1.7
- B.1.8
- C.1.9
- D.2.0
- A.5°
- B.10°
- C.15°
- D.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