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测深杆
- B.机载激光测深系统
- C.旁侧声纳
- D.多波束测深系统
- E.磁力仪
- A.占有权
- B.使用权
- C.收益权
- D.处分权
- E.地役权
- A.空间数据库名称、层名
- B.关联属性项、关联字段
- C.拓扑关系、属性表
- D.要素类型、操作限制规则
- E.需求分析、统计表
- A.图解法
- B.极坐标法
- C.交会法
- D.正交法
- E.GPS定位法
- A.数据库系统可较少数据冗余
-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起数据冗余
- C.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管理更加安全
- D.数据库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需要操作系统的支持
- E.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物理结构必须与逻辑结构一致
- A.界面设计
- B.比例尺设计
- C.符号设计
- D.色彩设计
- E.图层设计
- A.平地
- B.极高山地
- C.丘陵地
- D.山地
- E.高山地
- A.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 B.加密点的地面坐标
- C.外业控制点的坐标
- D.地物投影差的大小
- E.地面目标物体的高度
- A.专题地图
- B.栅格地图
- C.矢量地图
- D.统计图表
- E.实体—关系图
- A.地形图测绘
- B.中线测量
- C.纵断面测量
- D.横断面测量
- E.土方测量
- A.边长误差
- B.垂直折光误差
- C.水平折光误差
- D.垂直角误差
- E.水平角误差
- A.变形量达到预警值或接近允许值
- B.变形量出现异常变化
- C.少数变形观测点遭到破坏
- D.工程或地表的裂缝迅速扩大
- E.数据处理结果不符合技术方案要求
- A.三角高程测量
- B.水准测量
- C.GPS水准测量
- D.地形控制测量
- E.重力测量
- A.三角测量
- B.三边测量
- C.导线测量
- D.GPS测量
- A.水尺零点不低于平均海面
- B.水尺零点低于最低潮面
- C.水尺零点不高于平均潮面
- D.水尺零点高于最高潮面
- A.水部要素
- B.陆部要素
- C.助航要素
- D.辅助要素
- A.平均海面
- B.最高潮面
- C.最低潮面
- D.涨潮历时
- A.理论深度基准面
- B.当地平均海面
- C.吴淞零点
- D.1985国家高程基准
- A.2.2
- B.2.4
- C.2.6
- D.2.8
- A.房产界址点
- B.房角点
- C.房屋面积
- D.房屋边长
- A.现状变更和权属变更
- B.面积变更和结构变更
- C.权界变更和权属变更
- D.面积变更和权属变更
- A.砖混结构
- B.土木结构
- C.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 D.石结构
- A.套内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
- B.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到的其他建筑面积
- C.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得到的共有建筑面积
- D.套内建筑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和套内墙体面积
- A.界桩埋设和测定
- B.边界地形图测绘
- C.边界线情况图编制
- D.边界主张线图标绘
- A.系统
- B.简要
- C.详尽
- D.突出
- A.1/4
- B.1/3
- C.1/2
- D.2/3
- A.地籍档案建立
- B.地籍图测绘
- C.界址点测定
- D.宗地图测绘
- A.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 B.1980西安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 C.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 D.1980西安坐标系和1956年黄海高程系
- A.房屋价值
- B.建筑面积
- C.土地面积
- D.土地价值
- A.±5
- B.±7.5
- C.±10
- D.±15
- A.数据元素与数据结构
- B.数据存储与处理
- C.数据流
- D.拓扑关系
- A.行程编码和四叉树编码
- B.利用算法删除线状要素上的部分点
- C.建立图元之间的拓扑关系
- D.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分开存储
- A.系统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模块测试
- B.模块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系统测试
- C.系统测试、联合测试、确认测试、模块测试
- D.模块测试、联合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 A.需求分析报告要获得用户认可
- B.系统需求是用户提出的要求
- C.用户可以不参与需求分析过程
- D.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需要需求分析
- A.数据结构简单
- B.能够提供有效的拓扑关系
- C.数据存储所占空间小
- D.图形与属性数据联动
- A.喷墨绘图仪、笔式绘图仪、激光照排机、点阵式打印机
- B.激光照排机、喷墨绘图仪、静电绘图仪、笔式绘图仪
- C.点阵式打印机、激光照排机、笔式绘图仪、静电绘图仪、
- D.静电绘图仪、点阵式打印机、喷墨绘图仪、激光照排机
- A.联系、属性
- B.属性、实体类型
- C.实体类型、属性
- D.联系、实体类型
- A.J49
- B.H49
- C.J50
- D.H50
- A.1:2 000
- B.1:5 000
- C.1:10 000
- D.1:50 000
- A.±0.15
- B.±0.20
- C.±0.25
- D.±0.30
- A.从主要到次要
- B.从高等级到低等级
- C.从大到小
- D.从数量到质量
- A.图幅中最小的整数位经线
- B.最近图幅中间位置的整数位经线
- C.靠近图幅东边位置的整数位经线
- D.公里网线
- A.等值线法
- B.定位图表法
- C.质底法
- D.范围法
- A.街区中的有方位意义的河流可以采用压盖街区的办法完整地绘出河流符号
- B.当人工物体与自然物体发生位置矛盾时,一般移动自然物体
- C.连续表示的国界线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均不允许移位,周围地物相对关系要与之相适应
- D.居民点与河流、交通线相切、相割、相离的关系,一般要保持与实地相适应
- A.4
- B.6
- C.8
- D.9
- A.圆柱
- B.圆锥
- C.方位
- D.多圆锥
- A.内方位元素
- B.变焦范围
- C.外方位线元素
- D.外方位角元素
- A.计算所使用的共线方程不严密
- B.地面上建筑物太多
- C.计算所使用的DEM没有考虑地面目标的高度
- D.地形的起伏太大
- A.影像内定向
- B.DOM的生产
- C.DLG的生产
- D.空中三角测量
- A.可以自动确定多种传感器影像的外方位元素
- B.可以充分发挥各种传感器影像自身的特点
- C.可以提高影像匹配的速度
- D.可以自动发现地物的变化规律
- A.每一条航线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B.每一条扫描行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C.每一个像元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D.每一幅影像对应着一组外方位元素
- A.短
- B.中等
- C.长
- D.可变
- A.外方位线元素
- B.内定向参数
- C.外方位角元素
- D.地面控制点坐标
- A.分类代码,分幅编号,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
- B.产品名称,分类代码,分幅编号,使用标准号
- C.分幅编号,分类代码,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
- D.使用标准号,产品名称,分幅编号,分类代码
- A.4
- B.5
- C.6
- D.7
- A.像片坐标到地面坐标
- B.扫描仪坐标到地面坐标
- C.像片平面坐标到像空间坐标
- D.扫描仪坐标到像片坐标
- A.倾斜误差
- B.辐射误差
- C.畸变误差
- D.投影差
- A.垂直位移
- B.挠度
- C.主体倾斜
- D.水平位移
- A.A.±0.5
- B.B.±1.0
- C.C.±1.5
- D.D.±2.0
- A.50
- B.60
- C.70
- D.80
- A.控制网测量方法
- B.测图比例尺
- C.测绘内容的详细程度
- D.控制网网形
- A.1:100~1:200
- B.1:500~1:1000
- C.1:2000~1:5000
- D.1:10000
- A.任意带高斯正形投影
- B.独立
- C.国家统一3°带高斯正形投影
- D.抵偿投影面的3°带高斯正形投影
- A.±0.10
- B.±0.15
- C.±0.20
- D.±0.25
- A.A.36.00
- B.B.36.04
- C.C.36.07
- D.D.36.10
- A.后视点比前视点低
- B.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 C.后视点、前视点等高
- D.后视点、前视点的高程取决于仪器高度
- A.1
- B.2
- C.3
- D.4
- A.重力差值
- B.重力平均值
- C.重力绝对值
- D.重力加速度
- A.0.05
- B.0.07
- C.0.10
- D.0.14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A.静放前
- B.静放后
- C.静放中
- D.静放前后
- A.园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竖轴
- B.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
- C.标尺分划误差
- D.仪器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 A.按距离成比例反号分配
- B.按距离成比例同号分配
- C.按测段平均反号分配
- D.按测段平均同号分配
- A.垂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 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 C.垂线至大地水准面
- 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
- A.1
- B.2
- C.3
- D.4
- A.B级GPS观测应采用( )定位模式。
- B.静态相对
- C.快速静态相对
- D.准动态相对
- E.绝对
- A.北京、浙江坎门
- B.北京、山东青岛
- C.陕西泾阳、浙江坎门
- D.陕西泾阳、山东青岛
- A.N
- B.N-1
- C.N(N+1)/2
- D.N(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