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470
- B)406
- C)454
- D)382
- A)可以取值为NULL(空值)
- B)只能是单个属性.
- C)不能是其他关系的外码
- D)只能有一个
- A) SELECT SNAME, AGE FROM S WHERE AGE>20 OR AGE<23
- B) SELECT SNAME, AGE FROM S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23
- C) SELECT * FROM S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23
- D) 以上均不正确
- A)个人计算机系统上的单用户数据库系统一般不支持并发控制
- B)分布式系统与非分布式系统的用户操作是完全不相同的
- C)支持更加丰富的对象结构和规则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一条准则
- D)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中的表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符合第一范式的简单二维表
- A)14,6,23,9,18,30,12
- B)14,l8,23,9,30,12,6
- C)14,12,9,23,30,18,6
- D)6,23,30,14,18,12,9
- A)0.32
- B)0.37
- C)0.42
- D)0.73
- A)只有Ⅱ
- B)只有Ⅲ
- C)Ⅰ和Ⅱ
- D)Ⅱ和Ⅲ
- A)高效率
- B)及时响应和高可靠性、安全性
- C)多路性和交互性
- D)“多道”和“成批”
- A)可以进行多道程序设计
- B)不同用户可以给不同文件取相同名字
- C)提高内存利用率
- D)文件可以共享
- A)Ⅰ、Ⅱ、Ⅲ、Ⅳ和Ⅴ
- B)Ⅱ、Ⅲ、Ⅳ、Ⅴ和Ⅵ
- C)Ⅰ、Ⅲ、Ⅳ、Ⅴ和Ⅵ
- D)Ⅰ、Ⅱ、Ⅳ和Ⅵ
- A)DDL及其翻译处理程序
- B)DML及其编译、解释程序
- C)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
- D)宿主语言及其编译、处理程序
- A)读操作序列不存在问题
- B)该操作序列丢失更新
- C)该操作序列不能重复读
- D)该操作序列读出“脏”数据
- A)主变量
- B)输入主变量
- C)输出主变量
- D)一般变量
- A)1NF
- B)2NF
- C)3NF
- D)BCNF
- A)GROUP BY
- B)HAVING
- C)ORDERBY
- D)WHERE
- A)内存中
- B)页表中
- C)寄存器中
- D)磁盘中
- A)虚拟存储
- B)进程调度
- C)文件管理
- D)SPOOLing技术
- A)文件目录查找
- B)位示图查找
- C)目录项分解
- D)记录的组成和分解
- A)上述并发操作不存在问题
- B)上述并发操作丢失更新
- C)上述并发操作存在不一致的分析
- D)上述并发操作存在对未提交更新的依赖
- A)通过模型共享支持团队工作
- B)用于数据分析和数据发现
- C)用于概念层的设计
- D)用于数据仓库的建模
- A)23,13,51,57,66,26,81,69,76
- B)13,23,26,51,57,66,81,76,69
- C)23,13,51,57,26,66,81,69,76
- D)23,13,51,57,81,26,66,69,76
- A)若一个结点是某二叉树对称序的最后一个结点,则它必是该二叉树前序的最后一个结点
- B)若一个结点是某二叉树前序的最后一个结点,则它必是该二叉树对称序的最后一个结点
- C)若一个树叶是某二叉树前序的最后一个结点,则它必是该二叉树对称序的最后一个结点
- D)若一个树叶是某二叉树对称序的最后一个结点,则它必是该二叉树前序的最后一个结点
- A)减少数据操作的复杂性
- B)提高查询速度
- C)插入、删除和数据冗余
- D)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A)最先适应算法
- B)最佳适应算法
- C)最坏适应算法
- D)伙伴算法
- A)主存和外存
- B)Cache和内存
- C)Cache和外存
- D)Cache和Cache
- A)仅Ⅰ和Ⅱ
- B)仅Ⅰ,Ⅲ和Ⅳ
- C)仅Ⅲ和Ⅳ
- D)全部
- A)一个是SELECT,另一个是UPDATE
- B)其中有一个是DELETE
- C)两个都是UPDATE
- D)两个都是SELECT
- A)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
- B)解释程序先将源程序转换成目标代码后,边解释边执行
- C)Informix是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
- D)故障诊断程序是一类服务性程序
- A)Oracle Office
- B)Oracle Reports
- C)Oracle Graphics
- D)Oracle Book
- A)模式也称为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 B)外模式也称用户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 C)内模式也称物理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内模式
- D)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组成
- A)仅I、Ⅱ、Ⅲ和Ⅳ
- B)仅Ⅱ、Ⅲ、Ⅳ和Ⅴ
- C)仅I、Ⅱ、Ⅲ和Ⅴ
- D)都正确
- A)中央处理器直接对存储器中的数据进行处理
- B)运算器完成解释和执行指令的工作
- C)中央处理器可以从输入设备中得到控制指令
- D)程序和数据均存放在存储器中
- A)数据的链式存储方式逻辑和物理上是一一对应的
- B)数据的存储方式有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
- C)数据的顺序存储插入、删除方便
- D)数据的存储对数据的运算的具体实现没有影响
- A)地址从大到小
- B)地址从小到大
- C)尺寸从大到小
- D)尺寸从小到大
- A) Ⅰ和Ⅱ
- B) Ⅰ、Ⅱ和Ⅲ
- C) Ⅰ、Ⅱ和Ⅳ
- D) Ⅰ、Ⅲ和IV
- A)数据结构化
-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小、易扩充
- C)数据独立性低
- D)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控制
- A)关系
- B)属性
- C)域
- D)元组
- A)数据完整性约束条件
- B)数据操作
- C)数据结构
- D)以上均可
- A)若X→→Y则X→→Z
- B)若X→→Y,则X→Y <IMG height=19 alt="" hspace=0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b2/23eb68cc2900568921714e70bf13b2.jpg" width=488 border=0> <IMG height=16 alt="" hspace=0 src="//i
- A)保存现场、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分析中断源、恢复现场
- B)保存现场、恢复现场、执行中断处理程序、分析中断源
- C)保存现场、分析中断源、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恢复现场
- D)分析中断源、保存现场、执行中断处理程序、恢复现场
- A)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前值可以进行UNDO,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前值可以进行REDO
- B)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前值可以进行UNDO,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后值可以进行REDO
- C)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后值可以进行UNDO,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前值可以进行REDO
- D)利用更新曰志记录中的改后值可以进行UNDO,利用更新日志记录中的改后值可以进行REDO
- A)(‘872476’,,‘小芳’,女,‘21’)
- B)(‘854231’ ,,,‘小明’,NULL,NULL)
- C)(NULL, ‘小强’,‘男’,65)
- D)(‘657123’,NULL,‘女’,20)
- A)1个
- B)与用户个数相同
- C)由设置的系统参数决定
- D)任意多个
- A) R (A)
- B) R (A, B, C, D)
- C) R (A×B×C×D)
- D) R (A, B)
- A)回滚并不一定表示事务不成功结束
- B)无级联调度是不可恢复的
- C)共享锁又称为S锁
- D)共享锁又称为写锁
- A)起泡排序
- B)初始步长为4的希尔排序
- C)二路归并排序
- D)以第一元素为分界元素的快速排序
- A)完整性控制部件
- B)事务管理部件
- C)恢复管理部件
- D)并发控制部件
- A)链路层
- B)网络层
- C)传输层
- D)应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