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为了满足高并发业务的需要,共享内存结构的并行数据库比较适用于如银行出纳、民航售票等OLTP应用
- B.在分布式数据库的查询中,导致数据传输量大的主要原因是数据间的连接操作和选择操作
- C.如果数据分布不合理,并行数据库仅仅依靠多处理器、共享硬件资源等手段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并行处理的,也无法使其性能最优化
- D.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事务相比,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只需要一个场地完成提交即可完成一个全局事务,这正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优越之处
- A.数据库系统不要求日志的写入顺序必须与并行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一致
- B.为了保证数据库是可恢复的,必须严格保证先写数据库后写日志
- C.日志文件中检查点记录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系统出现故障后的恢复效率
- D.系统故障恢复必须使用日志文件以保证数据库系统重启时能正常恢复,事务故障恢复不一定需要使用日志文件
- A.实时更新T3,即每产生一条销售记录,就将该记录同时写到T1和T3中,并触发数据挖掘程序运行,以增加数据挖掘结果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 B.当一个销售事务完成并生成销售记录后,触发数据挖掘程序在T1上执行并得到针对该用户的商品推荐列表,然后将商品推荐列表写到T5中。每隔数小时从T1获取新数据批量更新T3
- C.根据T1的变化实时更新T3,每天定时运行数据挖掘程序,生成用户商品推荐列表,并将其写到T5中
- D.每天根据T1对T3做一次批量更新,数据挖掘程序根据新数据生成用户商品推荐列表,并将其写到T5中
- A.调度分为串行调度和并发调度
- B.串行调度的特点是一个事务的所有操作都执行完后才开始执行另一个事务
- C.多个事务的调度必须保持每个事务的操作在事务中的执行顺序不变
- D.并发调度中不同事务的操作不可以交叉执行
- A.修改某些频繁使用的SQL语句,提高其性能,可能会大幅度降低数据库CPU使用率
- B.随着服务器CPU处理能力提高、内存容量增大,现阶段数据库性能优化一般以更换服务器硬件为主要调优手段
- C.当数据库服务器磁盘I0出现写瓶颈时,可以考虑使用高速磁盘存储常用数据,低速磁盘存储不常用数据
- D.索引可以提高某些查询的速度,但也可能降低写入速度,同时也会增加磁盘空间使用
- A.数据库出现事务故障和系统故障时需使用日志文件进行恢复
- B.使用动态转储机制时,必须使用日志文件才能将数据库恢复到一致状态
- C.在OLTP系统中,数据文件的空间使用量比日志文件大得多,使用日志备份可以降低数据库的备份空间
- D.日志文件的格式主要有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和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两种
- A.配备高性能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事务传送机制实时地将数据库中的任何变化反映到备份环境中
- B.每天划出长度为2小时的时间窗口tw,在tw内采用静态转储方法实现每天数据增量的转储
- C.每天划出长度为2小时的时间窗口tw,在tw内采用动态转储方法实现每天数据增量的转储
- D.每周做一次完全转储,每天选择浮动时间段对变化的数据进行转储
- A.OLTP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比OLAP系统的低,也比较容易实现
- B.OLAP系统在访问数据时,一般以访问少量记录为主,OLTP系统则相反
- C.OLTP要求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响应速度,而OLAP对系统响应速度的要求较为宽松
- D.OLTP系统一般由企业的中上层或决策层使用,而OLAP系统一般由企业的中下层业务人员使用
- A.层次结构可以分为两层,顶层是无共享结构,底层是共享内存或共享磁盘结构
- B.无共享结构通过最小化共享资源来降低资源竞争,因此具有很高的可扩展性,适合于OLTP应用
- C.并行数据库系统经常通过负载均衡的方法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业务吞吐率
- D.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场地自治和数据全局透明共享
- A.按照具有相同属性特征原则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概括命名,得到实体集
- B.分析和定义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例,并用有意义的符号或文字分别描述它们
- C.从一个联系的两端(两个方向)确定实体集之间联系的基数,并把联系的基数标注在模型中
- D.要保证一个实体集中定义的每一个属性有意义、不重名
- A.SELECT姓名,所在系FROM学生表a LEFT JOIN选课表bON a.学号=b.学号WHERE a.学号IS NULL
- B.SELECT姓名,所在系FROM学生表a LEFT JOIN选课表bON a.学号=b.学号WHERE b.学号IS NULL
- C.SELECT姓名,所在系FROM学生表a RIGHT JOIN选课表bON a.学号=b.学号WHERE a.学号IS NULL
- D.SELECT姓名,所在系FROM学生表a RIGHT JOIN选课表bON a.学号=b.学号WHERE b.学号IS NULL
- A.ER
- B.IDEFO
- C.DFD
- D.UML
- A.仅Ⅲ和Ⅳ
- B.仅Ⅲ和V
- C.仅Ⅳ和V
- D.仅Ⅰ、Ⅱ和V
- A.在一个数据库中可以定义多个内模式,可利用不同的内模式来描述特定用户对数据的物理存储需求
- B.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用户可通过外模式来访问数据,在一个数据库中只能定义一个外模式
- C.三级模式和两层映像的系统结构提供了数据独立性,即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应用程序不受影响
- D.数据独立性使得数据的定义和描述与应用程序相分离,简化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但增加了用户维护数据的代价
- A.仅Ⅰ、Ⅱ和Ⅴ
- B.仅Ⅰ和Ⅲ
- C.仅Ⅰ、Ⅱ、Ⅲ和Ⅳ
- D.以上全部
- A.存储管理器负责检查用户是否具有数据访问权限
- B.为了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存储管理器会将部分内存用于数据缓冲,同时使用一定的算法对内存缓冲区中的数据块进行置换
- C.存储管理器会为编译好的查询语句生成执行计划,并根据执行计划访问相关数据
- D.存储管理器以事务方式管理用户对数据的访问,以确保数据库并发访问的正确性
- A.仅Ⅰ和Ⅱ
- B.仅Ⅰ、Ⅱ和Ⅲ
- C.仅Ⅲ和Ⅳ
- D.仅Ⅰ和Ⅴ
- A.可以用触发器或者用CHECK约束实现
- B.只能用CHECK约束实现
- C.只能用触发器实现
- D.可以用DEFAULT约束实现
- A.分解并不总能提高查询效率
- B.分解通常使得涉及属性少的查询执行效率更高
- C.分解通常使得简单的更新事务执行效率更高
- D.分解总是能降低存储空间的要求,因为它能消除冗余数据
- A.客户端使用浏览器,浏览器与Web应用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 B.数据库服务器接受应用服务器提出的数据操作请求,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应用服务器
- C.这种结构使客户端和服务器能在不同的系统问通信,但对客户机配置要求较高,且应用软件维护代价也较大
- D.这种结构不受时空限制,使用者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请求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供的各种数据服务
- A.仅Ⅰ、Ⅱ、Ⅲ、Ⅳ和V
- B.仅Ⅰ、Ⅱ、Ⅲ和Ⅳ
- C.仅Ⅰ、Ⅲ和Ⅳ
- D.全部
- A.A
- B.B
- C.C
- D.D
- A.只有在创建#Temp表的连接中才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 B.在所有用户U1发起的连接中,都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 C.在创建#Temp表的连接未断开时,DB1数据库的所有用户都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 D.在创建#Temp表的连接断开后,DBl数据库的所有用户仍可以查询#Temp表数据
- A.用例图、类图、顺序图、部署图
- B.类图、组件图、部署图、活动图
- C.用例图、对象图、状态图、组件图
- D.类图、对象图、组件图、部署图
- A.作者编号,姓名
- B.作者编号,身份证号
- C.作者编号,职业
- D.身份证号,出生日期
- A.通过需求分析过程,需要确定出整个应用系统的目标、任务和系统的范围说明。
- B.在需求分析阶段,系统需求分析员要与用户充分沟通,并做出各类用户视图。
- C.数据需求分析的主要工作是要辨识出数据处理中的数据处理流程
- D.数据操作响应时间、系统吞吐量、最大并发用户数都是性能需求分析的重要指标
- A.GRANT SELECT ON DB1(T1)TO u1
- B.GRANT SELECT TO u1 ON DB1(T1)
- C.GRANT SELECT TO u1 ON T1
- D.GRANT SELECT ON T1 TO u1
- A.视图一定能提高数据的操作性能
- B.定义视图的语句可以是任何数据操作语句
- C.视图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数据独立性
- D.视图的数据一般是物理存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