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最先适应算法
- B.最优适应算法
- C.最坏适应算法
- D.LRU
- A.A、C、D、G、H、M、P、Q、R、X
- B.A、C、M、D、H、P、X、G、Q、R
- C.A、D、P、R、C、Q、X、M、H、G
- D.A、D、C、G、P、H、M、Q、R、X
- A.层次模型
- B.网状模型
- C.关系模型
- D.选项A、B和C
- A.SYBASE SQL SERVER
- B.IBM DB2
- C.Microsoft SQL SERVER
- D.ORACLE
- A.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电缆与无线通信信道
- B.局域网、广域网、校园网和主干网
- C.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和信息资源
- D.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 A.I、II
- B.I、II、III
- C.I、III
- D.全部
- A.候选键
- B.主键
- C.外键
- D.一般键
- A.直接插入排序
- B.冒泡排序
- C.简单选择排序
- D.快速排序
- A.I、Ⅱ
- B.I、III
- C.I、III和IV
- D.全部
- A.必为M、Q、P、N
- B.必为M、N、Q、P
- C.必为Q、N、P、M
- D.不能确定
- A.读脏数据
- B.不可串行化
- C.事务内部故障
- D.活锁和死锁
- A.I、II
- B.II
- C.I、III
- D.全部
- A.6
- B.7
- C.8
- D.9
- A.4
- B.3
- C.8
- D.9
- A.概念模型
- B.结构模型
- C.物理模型
- D.逻辑模型
- A.逻辑运算指令
- B.存数取数指令
- C.访管指令
- D.清内存指令
- A.该结点双亲的序号为4
- B.该结点处于二叉树的第4层
- C.该结点没有右子树
- D.该结点左子树根结点的序号为14
- A.从栈顶删除一个元素
- B.判断一个栈是否为空
- C.在栈中的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
- D.读取栈顶元素的值
- A. I、II、III、IV
- B.I、II、IV
- C.II、III、IV、Ⅴ
- D.全是
- A.Ⅱ和Ⅳ
- B.Ⅰ和Ⅲ
- C.Ⅰ、Ⅱ和Ⅲ
- D.全部
- A.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Client / Server软件应向客户提供服务器位置透 明性服务
- B.客户机/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又可分为集中式的服务器结构和分布式的服务器结构
- C.这种结构中系统数据的安全性能增强
- D.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所交换的数据信息包括:SQL语句、查询结果集合以及错误消息
- A.能唯一决定关系的字段
- B.不可改动的专用保留字
- C.关键的很重要的字段
- D.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
- A.Ⅰ、Ⅱ、Ⅴ
- B.Ⅰ、Ⅱ、Ⅳ、Ⅴ
- C.Ⅰ、Ⅱ、Ⅲ、Ⅳ
- D.全是
- A.银行家算法
- B.一次性分配策略
- C.剥夺资源法
- D.资源有序分配策略
- A.属性
- B.关系
- C.域
- D.数据库结构语言
- A.数据库模式描述语言
- B.数据库子语言
- C.数据库操纵语言
- D.数据库结构语言
- A.事务管理功能
- B.数据保护功能
- C.事物管理功能和数据保护功能
- D.事务管理功能或数据保护功能
- A.ABDCEGHF
- B.ABDCEHGF
- C.DBACEGHF
- D.无法确定
- A.T的元素是20,且有20个元组
- B.T的元素是20,且有200个元组
- C.T的元素是100,且有100个元组
- D.T的元素是100,且有300个元组
- A.候选码
- B.主码
- C.外码
- D.连接码
- A.不存在这样一颗二叉树,对其分别进行前序、后序和中序遍历,最终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 B.若非空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均没有左子树,那么分别对它进行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最终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 C.若非空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均没有右子树,那么对它分别进行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最终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 D.存在这样一颗二叉树,对其分别进行前序和后序遍历,最终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
- A.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 B.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 C.模型、模式和视图
- D、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
- A.Ⅰ、Ⅱ和Ⅲ
- B.Ⅰ、Ⅱ和Ⅳ
- C.Ⅰ、Ⅱ和Ⅴ
- D.都可以
- A.只有Ⅰ
- B.只有Ⅱ
- C.Ⅱ和Ⅲ
- D.都等价
- A.必须判别栈是否满
- B.必须判别栈是否空
- C.判别栈元素的类型
- D.对栈不作任何的判别
- A.快排序
- B.堆排序
- C.插入排序
- D.shell排序
- A.在关系模型中,允许定义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 B.对属性的值域的约束也称为域完整性规则
- C.参照完整性主要针对外码,其中外码不能为空值
- D.实体完整性主要针对主键
- A.SELECT*FROMs
- B.SELECT*FROM s WHERE sex=’女’
- C.SELECT*sname FROM s WHERE sex=’女’
- D.SELECT*FROM s WHERE grade=’’
- A.学生信息表s中的主码可以改为sname
- B.如果知道了课程的cno,并不一定能够找到唯一的grade
- C.如果知道了课程的cno就可以在c表中找到唯一的课程名称
- D.如果知道了学生的sname,并不一定能够找到唯一的sno
- A.学生信息表s
- B.学生信息表s和课程信息表c
- C.学生信息表s、课程信息表c和学生选课信息表sc
- D.学生信息表s和学生选课信息表sc
- A.Ⅰ、Ⅱ
- B.Ⅱ、Ⅲ、Ⅳ
- C.Ⅱ、Ⅱ、Ⅳ
- D.Ⅰ、Ⅱ、Ⅲ、Ⅳ
- A.应用程序
- B.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的映像
- C.存储结构
- D.局部逻辑结构到总体逻辑结构的映像
- A.不遵循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调度一定是不可串行的
- B.两级封锁协议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重读性
- C.对某个数据对象加了X封锁,则还可以在该数据对象上加S封锁
- D.遵循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不会发生死锁
- A.Oracle
- B.FoxBase
- C.FoxPro
- D.Access
- A.向关系SC中插入元组时,S#和C#都还能是空值(NULL)
- B.可以任意删除关系SC中的元组
- C.向任何一个关系插入元组时,必须保证关系主码值的唯一性
- D.可以任意删除关系C中的元组
- A.O(n)
- B.O(1)
- C.O(n<SUP>2</SUP>)
- D.O(log<SUB>2</SUB>n)
- A.e<SUB>3</SUB>,e<SUB>1</SUB>,e<SUB>4</SUB>,e<SUB>2</SUB>
- B.e<SUB>2</SUB>,e<SUB>4</SUB>,e<SUB>1</SUB>,e<SUB>3</SUB>
- C.e<SUB>1</SUB>,e<SUB>2</SUB>,e<SUB>3</SUB>,e<SUB>4</SUB>
- D.e<SUB>3</SUB>,e<SUB>4</SUB>,e<SUB>1</SUB>,e<SUB>2</SUB>
- A.(S#,C#)
- B.S#
- C.C#
- D.GRADE
- A.交(∩)和选择(σ)
- B.选择(σ)和投影(π)
- C.并(∪)和投影(π)
- D.选择(σ)和笛卡儿积(×)
- A.LOC(a<SUB>ij</SUB>)=LOC(a<SUB>11</SUB>)+i×(i+1)/2+j
- B.LOC(a<SUB>ij</SUB>)=LOC(a<SUB>ll</SUB>)+i×(i+1)/2+(j-1)
- C.LOC(a<SUB>ij</SUB>)=LOC(a<SUB>ll</SUB>)+i×(i-1)/2+(j+1)
- D.LOC(a<SUB>ij</SUB>)=LOC(a<SUB>ll</SUB>)+i×(i-1)/2+(j-1)
- A.仅I和II
- B.仅II和III
- C.仅I和III
- D.都正确
- A.210
- B.212
- C.220
- D.232
- A.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必须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B.线性表采用顺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C.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不必占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
- D.线性表采用链式存储,便于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 A.i
- B.n-i
- C.n-i+1
- D.不确定
- A.插入操作更加方便
- B.通常不会出现栈满的情况
- C.不会出现栈空的情况
- D.删除操作更加方便
- A.属性冲突
- B.结构冲突
- C.命名冲突
- D.完整性冲突
- A.概念数据模型设计
- B.自动的物理数据模型形成
- C.对己有数据库和应用的逆向工程
- D.生成实体一联系模型图(E-R图)
- A.指示逻辑记录逻辑地址的
- B.存放部分数据信息的
- C.存放查找关键字项内容的
- D.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对应关系的
- A.index
- B.resource
- C.alteration
- D.drop
- A.层次、关系和网状
- B.网状、环状和链状
- C.大型、中型和小型
- D.独享、共享和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