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一对一联系
- B.一对多联系
- C.多对多联系
- D.多对一联系
- A.XY
- B.YX
- C.X∩Y=
- D.X∩Y≠
- A.每列中的分量可以来自不同的域
- B.一个关系中可以有相同的元组
- C.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 D.不同列的分量必须来自相同的域
- A.3,2,1
- B.2,1,3
- C.3,1,2
- D.1,3,2
- A.栈顶是允许操作的一端,栈底是不允许操作的一端
- B.表达式求值一般采用栈来实现
- C.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允许对队列两端进行操作
- D.队列可以用链式存储结构
- 16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系统软件是在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
- B.系统软件应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
- C.系统软件与硬件密切相关
- D.系统软件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
- A.操作系统是从管理程序(管理软件和硬件的程序)发展而来的
- B.操作系统既是系统软件又是应用软件
- C.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
- D.用户一般是通过操作系统使用计算机
- A.管理员级
- B.外部级
- C.概念级
- D.内部级
- A.SELECT SNAME,AGE FROM S WHERE AGE>20 AND AGE<23
- B.SELECT SNAME,AGE FROM S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23
- C.SELECT *FROM S WHERE. AGE BETWEEN 20 AND 23
- D.以上均不正确
- A.时钟中断可以屏蔽
- B.时钟是操作系统运行的必要机制
- C.时钟可以分成硬件时钟和软件时钟
- D.利用时钟中断可以实现进程的轮转运行
- A.模式评价
- B.优化模式
- C.合并
- D.分解
- A.逻辑文件结构
- B.存储介质特性
-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 D.分配外设方式
- A.数据库设计
- B.数据通信
- C.数据定义
- D.数据维护
- A.ProcessAnalyst
- B.DataArchitect
- C.Viewer
- D.WarehouseArchitecture
- A.Ⅰ和Ⅱ
- B.Ⅰ和Ⅲ
- C.Ⅱ、Ⅲ和Ⅳ
- D.全都是
- A.14,6,23,9,18,30,12
- B.14,18,23,9,30,12,6
- C.14,12,9,23,30,18,6
- D.6,23,30,14,18,12,9
- A.进行需求分析
- B.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
- C.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
- D.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 B.实体联系图
- C.信息世界
- D.关系模型
- A.逻辑文件结构
- B.存储介质特性
-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 D.分配外设方式
- A.数据的逻辑结构是数据间关系的描述
- B.数据的逻辑结构反映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 C.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顺序结构和链式结构
- D.数据的逻辑结构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
- A.Ⅰ、Ⅱ和Ⅲ
- B.Ⅰ、Ⅱ和Ⅳ
- C.Ⅱ、Ⅲ和Ⅳ
- D.全都是
- A.将更新数据库与登录文件两个操作同时完成
- B.将更新数据库与登录文件两个操作按随机的顺序完成
- C.先写数据库的更新,后登录日志文件
- D.先登录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的更新
- A.Ⅰ,V和Ⅵ
- B.Ⅰ,Ⅱ和Ⅲ
- C.Ⅳ,Ⅴ和Ⅵ
- D.全部
- A.索引文件
- B.索引顺序文件
- C.顺序文件
- D.直接文件
- 35
-
某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四个作业JOB1、JOB2、JOB3和JOB4,它们到达“输入井”的时刻和需要的运行时间如下表所示:
假设9:30开始进行作业调度,按照最高响应比作业优先算法,首先被调度的作业是
- A.JOB1
- B.JOB2
- C.JOB3
- D.JOB4
- A.码
- B.属性
- C.联系
- D.实体
- A.逻辑文件结构
- B.存储介质特性
- C.主存储器管理方式
- D.分配外设方式
- 38
-
描述概念模型的常用方法是
- A.建立数据模型方法
- B.需求分析方法
- C.二维表方法
- D.实体-联系方法
- A.自然连接
- B.笛卡尔积
- C.等值连接
- D.0连接
- A.分类
- B.聚集
- C.概括
- D.数据抽象
- A.运算器
- B.控制器
- C.存储器
- D.输入输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