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OSI
- B.SNMP
- C.CMIP
- D.SMTP
- A.性能管理包括系统监视器、性能日志以及警报
- B.系统监视器提供有关操作系统特定组件所使用资源的详细信息
- C.系统监视器能图形化显示性能监视数据
- D.性能日志和警报提供数据优化的报告
- A.上网冲浪
- B.DDoS攻击
- C.中间人攻击
- D.MAC攻击
- A.配置管理
- B.记账管理
- C.性能管理
- D.故障管理和安全管理
- A.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
- B.误用检测
- C.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
- D.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 A.RSA算法
- B.DES算法
- C.PGP算法
- D.DSA算法
- A.备份模式可以分为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 B.物理备份是“基于文件的备份”
- C.逻辑备份是“基于块的备份”
- D.物理备份的备份速度较慢,因为在对非连续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进行备份时需要额外的查找工作
- A.使用接口测试DNS服务器
- B.使用转发器测试DNS服务器
- C.使用命令行程序测试DNS服务器
- D.使用正向查找区域测试DNS服务器
- A.可用性
- B.保密性
- C.真实性
- D.完整性
- A.在WWW服务器中不需要设定默认网站文档,因为WWW服务器已经设定了初始文档地址
- B.在WWW服务器中需要设定默认的网站文档
- C.在WWW服务器中不需要设定默认的网站文档,WWW服务器随机生成
- D.以上均不正确
- A.组
- B.域用户
- C.组用户
- D.匿名登录
- A.自治区域
- B.反向查找区域
- C.正向查找区域
- D.资源记录
- A.POP3
- B.SMTP
- C.IMAP
- D.IMAP4
- A. DHCP——由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自动地分配IP地址
- B. Configuration Sever Protocol——单击单选项来选择网络中IP地址的分配方式
- C. SystemName——用户为无线接入点的命名
- D. StaticIP——手工分配lP地址
- A.内置式鉴定和加密
- B.最多三个接入点可以同时定位于有效使用范围中,支持上百个用户同时进行语音和数据支持
- C.支持以100米为单位的范围
- D.允许多种标准的信号发送技术
- A.最小邻近
- B.资源不冲突
- C.耗时最小
- D.最大共享性
- A.loopback接口的接口号为0~2147483647
- B.每台路由器上都配置一个环回接口,它不受网络故障的影响,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 C.在路由器上loopback接口没有一个实际的物理接口与之对应
- D.loopback接口与其他网络结点有相连接的物理链路
- A.dns-Server address
- B.ip dhcp excluded-address
- C.default-routeraddress
- D.ip dhcp pool
- A.9
- B.5
- C.4
- D.3
- A.规则序列号是110,禁止到10.1.10.10主机的telnet访问
- B.规则序列号是110,禁止从10.1.10.10/16网段来的WWW访问
- C.规则序列号是110,禁止到10.1.10.10/16网段的WWW访问
- D.规则序列号是110,禁止从10.1.10.10主机来的rlogin访问
- A.增加广播流量的广播能力
- B.提供网段交换能力
- C.将服务器和工作站分离
- D.使广播流量最小化
- A. Ctrl+Z
- B. no config-mode
- C. Ctrl+C
- D. exit
- A.在STP的处理过程中,交换机和网桥是有区别的
- B.STP运行在交换机和网桥设备上
- C.在STP工作过程中,被阻塞的端口不是一个激活的端口
- D.STP是一个二层链路管理协议,目前应用最广泛的STP标准是IEEE802.1D
- A.把交换机端口指定给某个VLAN
- B.把MAC地址指定给某个VLAN
- C.根据第三层协议来划分VLAN
- D.根据路由设备来划分VLAN
- A.站地址
- B.路径
- C.端口
- D.时间
- A.专用通道
- B.标准的传输线缆
- C.标准光纤
- D.双绞线
- A.打开分组
- B.更新分组
- C.维护分组
- D.保活分组
- A.RIP
- B.BGP
- C.OSPR
- D.IGP
- A.使用分布式的链路状态协议(link state protocol)
- B.路由器发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与哪些路由器相邻,以及链路状态信息
- C.所有的路由器最终都能建立一个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这个数据库实际上就是全网的拓扑结构图
- D.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仅向相邻的路由器发送此信息
- A. IPv6协议彻底解决了IP地址短缺的问题
- B. IPv6协议支持光纤通信
- C. IPv6协议允许全局lP地址出现重复
- D. IPv6协议支持卫星链路的Internet连接
- A.主机号和网络号
- B.子网号和主机号
- C.子网号和分机号
- D.子网号和网络号
- A. 255.255.255.0
- B. 255.255.252.0
- C. 255.255.248.0
- D. 255.255.0.0
- A.IP地址划分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 B.早期的IP地址都能唯一地、确定地识别一个网络与一台主机
- C.IP地址可划分为A、B、c、D共4类
- D.A类地址的网络号长度为7bit
- A.根据“摩尔定律”,网络设备更新速度快,价值下降快,因此要认真调查,慎重决策
- B.对新组建的网络,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新技术、新标准与新产品;如果是在已有基础上的扩展,则要注意保护已有的投资
- C.网络设备选型,尤其是关键设备,一定要选择成熟的主流产品,并且最好是一个厂家的产品
- D.所有设备一定要留有一定的余量,使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 A.大型网络系统的建设需本单位行政负责人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进行监理
- B.运用系统的观念,完成网络工程技术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 C.各阶段文档资料必须规范和完整
- D.从充分调查入手,充分理解用户业务活动和信息需求
- A.计算机网络拓扑反映网络中各实体的结构关系
- B.拓扑设计师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
- C.计算机的网络拓扑反映出网络中客户/服务器的关系
- D.计算机的网络拓扑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中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
- A.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和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不相等
- B.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大于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 C.上行数据传输速率和下行数据传输速率相等,但占用频带/不同
- D.上行数据线和下行数据线粗细不相等
- A.②④⑥
- B.①③⑤
- C.①②④
- D.②③⑤
- A.连接多个汇聚层,提供高速、安全具有QoS的数据传输环境
- B.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
- C.提供访问Internet所需要的路由服务
- D.汇接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
- A.传输介质采用光纤
- B.交换结点采用基于IP的高速路由技术
- C.采用FDDI传输协议
- D.体系结构采用核心交换层、业务汇聚层与接入层三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