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ache中存放的是主存储器中一部分信息的映像
- B.用户可以直接访问Cache
- C.片内Cache要比二级Cache的容量大得多
- D.二级Cache要比片内Cache的速度快得多
- A.表示接收速度
- B.表示传送速度
- C.表示字符的位数
- D.表示波特率与时钟的关系
- A.死锁状态一定是不安全状态
- B.从安全状态有可能进入死锁状态
- C.不安全状态就是死锁状态
- D.死锁状态有可能是安全状态
- A.编译
- B.链接
- C.运行
- D.重定位
- A.80H
- B.82H
- C.84H
- D.86H
- A.成组链接法
- B.链表法
- C.位示图法
- D.空闲区表法
- A.PC0、PC1
- B.PC0、PC7
- C.PC3、PC7
- D.PC6、PC7
- A.顺序结构
- B.链接结构
- C.索引结构
- D.节点结构
- A.ZF =0
- B.ZF = 1
- C.OF = 0
- D.CF = 1
- A.与页表数量相关,可以找到平衡点
- B.与页表数量无关,页面尺寸越大越好
- C.与页表数量无关,页面尺寸越小越好
- D.与页表数量相关,可根据物理内存大小划分
- A.发送时钟必须比接收时钟快
- B.发送时钟必须比接收时钟慢
- C.发送时钟和接收时钟必须相等
- D.传送双方只要波特率相等即可
- A.02120H
- B.20120H
- C.21200H
- D.03200H
- A.M/IO为高,RD为高
- B.M/IO为高,RD为低
- C.M/IO为低,RD为高
- D.M/IO为低,RD为低
- A.初始化信号量
- B.P操作
- C.V操作
- D.加减操作
- A.B2B1=00
- B.B2B1=01
- C.B2B1=10
- D.B2B1=11
- A.251
- B.-251
- C.-13
- D.-123
- A.主存中的地址
- B.操作数本身
- C.寄存器的地址
- D.寄存器的名称
- A.解决文件重名问题
- B.扩充了目录的容量
- C.简化了文件管理
- D.实现了文件保护
- A.21H
- B.22H
- C.23H
- D.24H
- A.可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 B.可设置字符的位数
- C.可产生1个或3个停止位
- D.具有奇偶校验功能
- A.当前指令中
- B.内存单元中
- C.CPU中的通用寄存器中
- D.下条指令中
- A.0AH
- B.17H
- C.0CH
- D.0DH
- A.死锁预防
- B.死锁避免
- C.死锁检测
- D.死锁解除
- A.可用作并行接口
- B.仅可用作异步串行接口
- C.仅可用作同步串行接口
- D.可用作同步、异步串行接口
- A.T=3×t+(n-1)×t
- B.T=3×t+(n-1)×2t
- C.T=3×t+(n-1)×3t
- D.T=3×t+(n-1)×4t
- A.全部装入内存
- B.链接动态库
- C.部分装入内存
- D.调入交换区
- A.0,603, 5
- B.1,2324,40
- C.0,603, 40
- D.0,2412,20
- A.栈空间大小
- B.物理内存大小
- C.数据量的实际大小
- D.计算机地址位宽
- A.8片
- B.4片
- C.16片
- D.2片
- A.有专用的I/O指令
- B.无专用的I/O指令
- C.I/O译码电路简单
- D.执行I/O读操作时间较短
-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 B.中断控制方式
- C.DMA方式
- D.通道控制方式
- 32
-
IEEE 1284标准是
- A.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实现双向并行通信的标准
- B.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实现双向串行通信的标准
- C.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实现单向并行通信的标准
- D.计算机和打印机之间实现单向串行通信的标准
- A.共享内存
- B.消息机制
- C.管道通信
- D.套接字
- A.磁表面存储器
- B.磁芯存储器
- C.半导体存储器
- D.光存储器
- A.write()
- B.printf()
- C.output()
- D.list()
- A.进程A和进程B可能会死锁
- B.死锁是不可能发生的
- C.进程A和进程B必定会死锁
- D.系统中已经发生了死锁
- A.缺页中断机制
- B.配置快表
- C.设置环保护位
- D.建立内核、用户态标志位
- 38
-
执行下列指令后,寄存器AX的值为TABLE DW 10,20,30,40,50ENTRY DW 3 … MOV BX, OFFSET TABLE ADD BX, ENTRY MOV AX,[BX]
- A.1E00H
- B.1000H
- C.001EH
- D.000AH
- A.27H
- B.9BH
- C.E5H
- D.1BH
- A.修改环境变量
- B.剥夺死锁进程的资源
- C.撤销死锁进程
- D.重启系统
- A.相关进程进入阻塞状态,且无法唤醒
- B.相关进程没有阻塞,可被调度,但是没有进展
- C.相关进程没有阻塞,但是调度被无限推后
- D.相关进程进入阻塞状态,且可以唤醒
- A.顺序结构
- B.链接结构
- C.索引结构
- D.I节点结构
- A.增量转储
- B.全量转储
- C.物理转储
- D.逻辑转储
- A.中断类型码等于8
- B.中断类型码等于16
- C.中断类型码由I/O提供
- D.中断类型码由CPU提供
- A.管程本身保证了互斥
- B.为解决进程间的同步关系,引入了条件变量
- C.在条件变量上实施P、V操作
- D.管程中不能同时有二个活跃进程
- A.任何形式的外部数据都可以传送
- B.二进制形式的外部数据都可以传送
- C.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对外部的数据传送类型进行判断
- D.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对外部的数据传送状态进行判断
- A.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 B.中断控制方式
- C.DMA方式
- D.通道控制方式
- A.32级外部硬中断
- B.29级外部硬中断
- C.28级外部硬中断
- D.24级外部硬中断
- A.两个8位(A口、B口) 和两个4位(C口的高、低各4位) 并行输入输出端口
- B.两个8位(A口、C口) 和两个4位(B口的高、低各4位)并行输入输出端口
- C.两个8位(B口、C口) 和两个4位(A口的高、低各4位) 并行输入输出端口
- D.两个4位(A口、B口) 和一个8位(C口) 并行输入输出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