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_____
- A.数据总线
- B.地址总线
- C.控制总线
- D.通信总线
- 2
-
(2)_____
- A.5
- B.10
- C.20
- D.32
- A.指令寄存器
- B.程序计数器(PC)
- C.标志寄存器
- D.变址寄存器
- A.程序计数器
- B.标志寄存器(PSW)
- C.堆栈指示器
- D.指令寄存器
- A.128
- B.160
- C.180
- D.220
- A.程序计数器
- B.标志寄存器(PSW)
- C.堆栈指示器
- D.指令寄存器
- 7
-
(2)_____
- A.可扩展性
- B.可接近性
- C.可靠性
- D.稳定性
- A.兼容性
- B.可移植性
- C.可转换性
- D.可扩展性
- A.4
- B.6
- C.10
- D.12
- 10
-
(3)_____
- A.数据操作性
- B.数据兼容性
- C.数据完整性
- D.数据可维护性
- A.6
- B.10
- C.14
- D.随机数
- 12
-
(2)______
- A.数据安全
- B.数据兼容
- C.数据约束条件
- D.数据维护
- 13
-
数据库管理技术是在 (1)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 (2) 。建立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数据的冗余,提高数据的独立性,并集中检查 (3) 。
(1)______
- A.文件系统
- B.编译系统
- C.应用程序系统
- D.数据库管理系统
- 14
-
(2)_____
- A.-2
- B.-1
- C.0
- D.1
- A.-2
- B.-1
- C.0
- D.1
- 16
-
(2)_____
- A.寄存器和软盘
- B.软盘和硬盘
- C.磁盘区域与主存
- D.CDROM和主存
- A.原码
- B.反码
- C.补码
- D.原码或反码
- A.单一连续分配
- B.固定分区
- C.可变分区
- D.可重定位分区
- 19
-
(2)____
- A.平均响应时间
- B.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 C.平均修复时间(MTTR)
- D.数据处理速率
- 20
-
(3)_____
- A.“编辑”→“查找”
- B.“编辑”→“替换”
- C.“编辑”→“定位”
- D.“文件”→“搜索”
- A.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修复时间(MTTR)
- B.平均修复时间(MTTR)和故障率
- C.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吞吐量
- D.平均响应时间、吞吐量和作业周转时间等
- 22
-
(2)______
- A.打印预览
- B.放大镜
- C.关闭
- D.全屏显示
- 23
-
(2)_______
- A.向垂直方向
- B.向水平方向
- C.按住Ctrl键向垂直方向
- D.按住Ctrl键向水平方向
- A.“文件”→“另存为”
- B.“文件”→“保存”
- C.“插入”→“对象”
- D.“工具”→“选项”
- A.工作表
- B.行
- C.列
- D.单元格
- A.matrix
- B.string
- C.program
- D.stream
- A.trying
- B.checking
- C.testing
- D.coding
- 28
-
Every valid character in a computer that uses even _____ must always have an even number of 1 bits.
- A.parity
- B.check
- C.test
- D.compare
- A.Area
- B.Disk
- C.Buffer
- D.File
- A.Debug
- B.Bug
- C.Fault
- D.Default
- 31
-
堆栈最常用于()
- A.实现数据循环移位
- B.实现程序转移
- C.保护被中断程序的现场
- D.数据的输入输出缓冲存储器
- A.甲的公钥
- B.甲的私匙
- C.乙的公钥
- D.乙的私匙
- A.ARP
- B.RARP
- C.ICMP
- D.TCP
- A.HTTP
- B.HTML
- C.FTP
- D.SNMP
- A.星型
- B.总线型
- C.树型
- D.环型
- A.线路故障
- B.路由故障
- C.域名解析故障
- D.服务器网卡故障
- A.10
- B.14
- C.20
- D.25
- A.使用括号以改善表示式的清晰性
- B.用计数方法而不是文件结束符来判断文件的结束
- C.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进行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 D.使用有清晰含义的标识符
- A.需求分析
- B.概要设计
- C.详细设计
- D.编码
- A.单元测试
- B.集成测试
- C.系统测试
- D.确认测试
- A.需求分析
- B.概要设计
- C.详细设计
- D.系统测试
- A.尽可能多地找出软件中的缺陷
- B.缩短软件的开发时间
- C.减少软件的维护成本
- D.证明程序没有缺陷
- A.对象是类的模板
- B.“封装”就是生成类库的标准
- C.一个类至少有一个实例
- D.一个类可以继承其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 A.软件运行于不同环境中的故障率
- B.软件运行于不同环境中的安全等级
- C.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
- D.将软件运行于不同环境的能力
- A.栈
- B.星型
- C.层次
- D.总线
- A.封装
- B.多态
- C.继承
- D.结构
- A.插入排序
- B.选择排序
- C.希尔排序
- D.归并排序
- A.将栈S中元素依次出栈并入栈T,然后栈T中元素依次出栈并进入栈S
- B.将栈S中元素依次出栈并入队,然后使该队列元素依次出队并进入栈S
- C.直接交换栈顶元素和栈底元素
- D.直接交换栈项指针和栈底指针
- A.对角矩阵
- B.稀疏矩阵
- C.三角矩阵
- D.对称矩阵
- A.PBCDE
- B.DECBP
- C.EBDCP
- D.EBPDC
- A.随机查找
- B.散列查找
- C.二分查找
- D.顺序查找
- A.6
- B.7
- C.8
- D.9
- A.a-204+2i+j
- B.a-204+40i+4j
- C.a-84+i+j
- D.a-64+44i+4j
- A.321
- B.213
- C.231
- D.123
- A.Java语言不能用于编写实时控制程序
- B.Lisp语言只能用于开发专家系统
- C.编译程序可以用汇编语言编写
- D.XML主要用于编写操作系统内核
- A.词法分析
- B.静态绑定
- C.动态绑定
- D.预编译
- A.预处理
- B.文本编辑
- C.链接
- D.编译
- A.do
- B.else
- C.fopen
- D.static
- A.0
- B.1
- C.2
- D.3
- A.该进程执行了V操作
- B.某系统进程执行了V操作
- C.该进程执行了P操作
- D.某系统进程执行了P操作
- A.奇数个位出错
- B.偶数个位出错
- C.出错的位置
- D.出错的位数
- A.彩色摄像机
- B.游戏操作杆
- C.彩色扫描仪
- D.数码照相机
- A.采样、量化、编码、存储、解码、D/A变换
- B.量化、采样、编码、存储、解码、A/D变换
- C.编码、采样、存储、解码、量化、A/D变换
- D.采样、编码、存储、解码、量化、D/A变换
- A.数据加密
- B.权限设置
- C.防火墙技术
- D.访问控制
- A.硬件设备驱动程序
- B.计算机程序及其开发文档
- C.操作系统软件
- D.源程序代码
- A.以传播病毒为目的
- B.以窃取受攻击系统上的机密信息为目的
- C.以导致受攻击系统无法处理正常用户的请求为目的
- D.以扫描受攻击系统上的漏洞为目的
- A.甲程序员享有
- B.乙软件设计师享有
- C.甲程序员不享有
- D.甲程序员和乙软件设计师共同享有
- A.发明专利权
- B.商标权
- C.商业秘密
- D.作品发表权
- A.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
- B.操作数的地址包含在指令中
- C.操作数在地址计数器中
- D.操作数在寄存器中
- A.ROM
- B.EPROM
- C.RAM
- D.回收站
- A.mailto:Webmaster@shangxueba.com
- B.Wmailto:master@shangxueba.com
- C.http:\\www.shangxueba.com
- D.//www.shangxueb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