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98)
- A.menu bar
- B.tool bar
- C.scroll bar
- D.status bar
- 2
-
(97)
- A.maximize button
- B.restore button
- C.close button
- D.minimize button
- A.control menu
- B.control bar
- C.title menu
- D.status bar
- 4
-
(95)
- A.bit
- B.byte
- C.word
- D.character
- A.word
- B.byte
- C.bit
- D.chip
- A.data
- B.hypertext pages
- C.pages
- D.Active Server Pages
- A.converting
- B.processing
- C.recognition
- D.disposing
- 8
-
(91)
- A.数据保密性
- B.访问控制
- C.数字签名
- D.认证
- 9
-
(89)
- A.链路层
- B.网络层
- C.传输层
- D.应用层
- 10
-
(90)
- A.NAT
- B.CIDR
- C.BGP
- D.OSPF
- A.网卡地址
- B.IP地址
- C.用户标识
- D.加密方法
- 12
-
(88)
- A.SSL
- B.STT
- C.SOCKS
- D.CHAP
- 13
-
(86)
- A.偶然
- B.逻辑
- C.功能
- D.过程
- 14
-
(84)
- A.数据
- B.非直接
- C.控制
- D.内容
- 15
-
(85)
- A.偶然
- B.逻辑
- C.功能
- D.过程
- 16
-
(83)
- A.数据
- B.非直接
- C.控制
- D.内容
- 17
-
软件设计中划分模块的一个准则是(22)。两个模块之间的耦合方式中,(23)耦合的耦合度最高,(24)耦合的耦合度最低。一个模块内部的聚敛种类中,(25)内聚的内聚度最高,(26)内聚的内聚度最低。
- A.低内聚低耦合
- B.低内聚高耦合
- C.高内聚低耦合
- D.高内聚高耦合
- 18
-
(81)
- A.指令地址
- B.物理地址
- C.内存地址
- D.数据地址
- 19
-
(79)
- A.20M
- B.40M
- C.80M
- D.160M
- 20
-
(80)
- A.有效地址
- B.程序地址
- C.逻辑地址
- D.物理地址
- 21
-
(78)
- A.最低两位为00
- B.最低两位为10
- C.最高两位为00
- D.最高两位为10
- 22
-
(76)
- A.按地址
- B.按内容
- C.按寄存器
- D.通过计算
- A.10
- B.16
- C.20
- D.32
- 24
-
(75)
- A.所需的数据一定能在内存中找到
- B.必须进行“虚/实”地址转换
- C.必须事先使用覆盖技术
- D.必须将常用的程序先调入内存
- 25
-
(74)
- A.Cache
- B.DMA
- C.I/O
- D.中断
- 26
-
(73)
- A.CDROM
- B.硬盘
- C.软盘
- D.寄存器
- A.直接使用外存代替内存
- B.添加比地址字长度更多的内存容量
- C.程序可访问比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
- D.提高内存的访问速度
- 28
-
(71)
- A.10年
- B.20年
- C.20年
- D.不确定
- 29
-
(70)
- A.中国
- B.美国
- C.日本
- D.全世界
- 30
-
(69)
- A.10
- B.20
- C.30
- D.40
- A.10
- B.20
- C.30
- D.40
- 32
-
(66)
- A.网络只能识别物理地址
- B.IP地址和物理地址组合才能惟一识别
- C.IP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联系
- D.IP地址工作在网络层以上屏蔽了物理地址
- 33
-
(67)
- A.TCP和UDP
- B.HTTP和FTP
- C.ARP和RARP
- D.SLIP和PPP
- A.系统的管理员名字
- B.系统所在的物理位置
- 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 D.用户账号
- 35
-
(63)
- A.“文件”→“打印”
- B.“编辑”→“打印”
- C.“编辑” →“定位”
- D.“格式”→“段落”
- 36
-
(64)
- A.几个人同时在计算机中寻找
- B.使用计算机自动搜索
- C.在系统根目录寻找
- D.在用户目录寻找
- A.双击“显示”→“设置”
- B.双击“系统” →“设置”
- C.双击“键盘”→“设置”
- D.双击“字体”→“设置”
- A.电缆
- B.电话线
- C.双绞线
- D.光纤
- 39
-
(61)
- A.10m
- B.100m
- C.1000m
- D.2000m
- 40
-
(59)
- A.0
- B.1
- C.2
- D.3
- 41
-
(57)
- A.实体完整性
- B.参照完整性
- C.用户定义完整性
- D.三种都是
- A.0个
- B.1个
- C.2个
- D.3个
- 43
-
(55)
- A.-2
- B.-1
- C.0或正整数
- D.任意数值
- A.树形结构
- B.网络结构
- C.表格结构
- D.实体结构
- A.-2
- B.-1
- C.0或资源数目
- D.1或资源数目
- 46
-
(53)
- A.28
- B.56
- C.60
- D.64
- A.8
- B.16
- C.32
- D.64
- 48
-
(51)
- A.10K
- B.20K
- C.1M
- D.20M
- A.地址总线
- B.数据总线
- C.控制总线
- D.通信总线
- A.行程长度编码
- B.增量调制编码
- C.霍夫曼编码
- D.JPEG
- A.a/d变换、采样、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 B.采样、压缩、a/d变换、存储、解压缩、d/a变换
- C.采样、a/d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d/a变换
- D.采样、d/a变换、压缩、存储、解压缩、a/d变换
- A.-1
- B.-2
- C.-3
- D.-4
- A.增加信号复制器
- B.增加更多的电缆
- C.增加中继器
- D.增加另一台集线器
- A.确保发生数据丢失后可以恢复
- B.决定接收站一次可接收的数据量
- C.为用户提供带宽的有效使用
- D.将二进制PINGD向应转换为上层信息
- A.运行状态不可以直接进入就绪状态
- B.就绪状态可以直接进入运行状态
- C.运行状态可以直接进入阻塞状态
- D.阻塞状态不可以直接进入运行状态
- A.可靠性
- B.实时性
- C.不确定性
- D.正确性
- A.计算机系统可以没有操作系统
- B.计算机系统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 C.Windows 2000 是一种操作系统软件
- D.Office 2000是操作系统软件
- A.是主存与CPU之间传送数据方式
- B.系统没有CPU
- C.系统总是需要CPU的干预
- D.过程开启和结束时,需要CPU处理,传送数据过程中不需要CPU干预
- A.提交状态
- B.后备状态
- C.死锁状态
- D.执行状态
- A.收发器
- B.集线器
- C.路由器
- D.网卡
- A.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 B.ARP的作用是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C.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
- D.ARP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
- A.单态
- B.多态
- C.稳态
- D.变态
- A.Windows 2000/XP不支持传统的FAT文件系统
- B.NTFS 文件系统是Windows 2000/XP本身的文件系统
- C.NTFS 文件系统具有可恢复性
- D.NTFS 文件系统比FAT 文件系统更有效支持大磁盘和大文件
- A.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
- B.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IP地址
- C.网络层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 D.在数据链路层中,硬件地址隐藏在MAC帧的首部分
- A.指令长度固定
- B.指令种类少
- C.寻址方式少
- D.不适合流水线操作
- A.一个类定义了一组大体上相似的对象
- B.一个类所包含的方法和数据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行为和属性
- C.类是对象的具体化,对象是类的抽象
- D.在分析和设计时,通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类上,而不是具体的对象
- aebdfc,acfdeb,aedfcb,aefdcb,aefdbc <IMG src="//img1.yqda.net/question-name/27/b2d406f7c3a6d67920a58a46ab7d7d.jpg">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A.从源点到汇点的最长路径
- B.从源点到汇点的最短路径
- C.最长的回路
- D.最短的回路
- A.1、2、3、4、5、6
- B.3、2、1、6、4、5
- C.4、5、3、2、1、6
- D.5、6、4、3、2、1
- A.8
- B.9
- C.37
- D.36
- A.测试是发现程序中错误的过程,调试是改正错误的过程
- B.测试是程序开发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调试是程序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过程
- C.调试一般由开发人员担任
- D.调试和测试一般都是由开发人员担任
-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
- B.顺序、选择和重复
- C.递归、堆栈和队列
- D.调用、返回和转移
- A.程序的内部逻辑
- B.程序的复杂结构
- C.使用说明书
- D.程序的功能
- A.SQL Server,Windows XP
- B.UNIX,Windows NT Server
- C.Windows 98,SQL Server
- D.SQL Server,Windows NT Server
- A.模块间接口的复杂程度
- B.调用模块的方式
- C.通过接口的信息
- D.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之间的紧密结合程度
- A.提供从IP地址到域名的转换
- B.提供从物理地址到域名的转换
- C.提供从域名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 D.提供从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 A.利用单模光纤传输
- B.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
- C.基于IEEE802.5令牌环标准
- D.动态分配带宽
- A.1.1010011100101E+24
- B.1.10100110001001E+31
- C.1.10100111001E+31
- D.1.10100110001001E+24
- A.TCP的23
- B.TCP的21
- C.UDP的23
- D.TCP的21
- A.IPv6具有高效的包头
- B.IPv6增强了安全性
- C.IPv6地址采用64位
- D.IPv6采用主机地址自动配置
- A.终止一个死锁进程
- B.从非死锁进程中抢夺资源
- C.终止所有死锁进程
- D.从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 A.修改
- B.破坏
- C.删除
- D.窃取
- A.瀑布模型
- B.演化模型
- C.螺旋模型
- D.喷泉模型
- A.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文档为需求规格说明书
- B.软件设计阶段产生的文档有程序清单
- C.软件测试阶段产生的文档有软件测试计划和软件测试报告
- D.软件维护阶段产生的文档有维护计划和维护报告
- A.中勤物流公司
- B.天心软件公司
- C.双方共有
- D.软件作品著作权作为合同重要条款没有出现,则此合同失效,需重新签订合同确定软件的著作权归属
- A.该运行进程执行了P操作
- B.该运行进程执行了V操作
- C.其他运行进程执行了P操作
- D.其他运行进程执行了V操作
- A.防火墙是杀毒软件
- B.防火墙阻止一切外部消息
- C.防火墙可以防止外部网对内部网的攻击
- D.防火墙就是网管
- A.必须具有未公开性,即不为公众所知悉
- B.必须具有实用性,即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
- C.必须有技术含量,即包含有某种关键技术
- D.必须具有保密性,即采取了保密措施
- A.强制性国家标准
- B.推荐性国家标准
- C.强制性地方标准
- D.推荐性地方标准
- A.非对称加密算法需要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
- B.若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则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
- C.若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则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 D.只能用公开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而不能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
- A.加密算法
- B.解密算法
- C.密钥管理
- D.明文密文
- A.流量控制技术
- B.加密技术
- C.信息流填充技术
- D.访问控制技术
- A.中断的全部过程可表示为:目态→管态→目态
- B.当CPU同时接到多个请求中断信号时,须进行中断判优
- C.中断使得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 D.中断处理过程不必保存现场
- A.频率特性
- B.相位特性
- C.信道宽度
- D.噪声功率
- A.netstat
- B.ping
- C.ipconfig
- D.tracert
- A.2000Baud
- B.2000bit
- C.10000Baud/s
- D.10000bit/s
- A.文件管理软件
- B.传真软件
- C.病毒防治软件
- D.聊天软件
- A.256MB=256000KB
- B.256MB=256000Kb
- C.256MB=262144KB
- D.256MB=26214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