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riteria
- B.standards
- C.methods
- D.conditions
- A.display
- B.browser
- C.window
- D.view
- 3
-
Files can be lost or destroyed accidentally.Keep (74) copies of all data on removable storage media.
- A.backup
- B.back
- C.black
- D.backdown
- A.computer
- B.processor
- C.application software
- D.operating system
- A.assembler
- B.source
- C.library
- D.object
- 6
-
(55)
- A.程序计数器
- B.标志寄存器(PSW)
- C.堆栈指示器
- D.指令寄存器
- 7
-
(53)
- A.功能规格说明
- B.需求说明
- C.内部结构和逻辑
- D.数据流图
- A.程序计数器
- B.标志寄存器(PSW)
- C.堆栈指示器
- D.指令寄存器
- 9
-
(51)
- A.6
- B.7
- C.12
- D.14
- A.功能规格说明
- B.需求说明
- C.内部结构和逻辑
- D.数据流图
- A.6
- B.10
- C.12
- D.15
- A.Mytemp—books
- B.Waves.bmp*.arj
- C.Blue Rivets.bmp.rar
- D.JAUTOEXP.Pro 7.0
- 13
-
(49)
- A.路径、文件名、文件属性
- B.驱动器号、文件名和文件的属性
- C.驱动器号、路径、文件名和文件的扩展名
- D.文件名、文件的属性和文件的扩展名
- 14
-
(47)
- A.散列算法
- B.时间戳
- C.数字信封
- D.加密算法
- A.Telnet
- B.POP3
- C.HTTPS
- D.DNS
- 16
-
(45)
- A.数据总线
- B.地址总线
- C.控制总线
- D.通信总线
- A.指令寄存器
- B.程序计数器
- C.标志寄存器
- D.变址寄存器
- A.V+E=F+2
- B.V+F=E+2
- C.E*F=V+10
- D.E+F=V+10
- A.系统病毒
- B.路由配置
- C.物理连通性
- D.主机故障
- A.HTTP
- B.HTML
- C.FTP
- D.SNMP
- A.IIS
- B.IE
- C.WWW
- D.DNS
- A.UTP
- B.STP
- C.同轴电缆
- D.光纤
- A.O(n<sup>2</sup>)
- B.O(n)
- C.O(log<sub>2</sub>n)
- D.O(nlog<sub>2</sub>n)
- A.10
- B.14
- C.20
- D.25
- A.证明软件不存在错误和缺陷
- B.验证程序的数据表示方式是否正确
- C.找出软件中的所有错误和缺陷
- D.尽量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 A.可扩充性
- B.可靠性
- C.复用性
- D.可移植性
- A.描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系
- B.描述对数据的处理流程
- C.说明将要出现的逻辑判定
- D.指明系统对外部事件的反应
- A.加工的名字要说明对数据进行的处理和算法
- B.加工的名字要说明被加工的数据以及产生的结果
- C.加工的名字既要说明被加工的数据,又要说明对数据的处理
- D.加工的名字应该与输出结果一致
- A.使用括号以改善表达式的清晰性
- B.用计数方法而不是文件结束符来判断文件的结束
- C.一般情况下,不要直接进行浮点数的相等比较
- D.使用有清晰含义的标识符
- A.封装
- B.多态
- C.继承
- D.变异
- A.对象是类的模板
- B.“封装”就是生成类库的标准
- C.一个类至少有一个实例
- D.一个类可以继承其父类的属性和方法
- A.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
- B.对象是类的实例
- C.类是对象的实例
- D.类是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集合
- A.全局变量
- B.局部变量
- C.简单变量
- D.寄存器变量
- A.接受消息的对象
- B.待执行的函数的名字
- C.待执行的函数的内部结构
- D.待执行的函数需要的参数
- A.插入和删除
- B.插入和赋值
- C.查找和修改
- D.查找和删除
- A.5
- B.6
- C.7
- D.8
- A.PBCDE
- B.DECBP
- C.EBDCP
- D.EBPDC
- A.n(n-1)
- B.n(n+1)
- C.n(n-1)
- D.n(n+1)
- A.3、2、1
- B.3、1、2
- C.1、2、3
- D.2、1、3
- A.逻辑结构
- B.存储结构
- C.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 D.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运算的实现
- A.栈
- B.星型
- C.层次
- D.总线
- 42
-
可视化编程是指(33)。
- A.在开发阶段就可看到应用系统的运行界面
- B.无须编写程序代码就可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
- C.在开发阶段可跟踪程序代码的执行全过程
- D.在运行阶段可跟踪程序代码的执行程
- A.包括用户名和口令在内,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不会被自动加密
- B.包括用户名和口令在内,所有传输的数据都会被自动加密
- C.用户名和口令是加密传输的,而其他数据则以文明方式传输
- D.用户名和口令是不加密传输的,其他数据则以加密方式传输的
- A.Java语言不能用于编写实时控制程序
- B.Lisp语言只能用于开发专家系统
- C.编译程序可以用汇编语言编写
- D.XML主要用于编写操作系统内核
- A.选用比较长和复杂的用户登录口令
- B.使用防病毒软件
- C.尽量避免开放过多的网络服务
- D.定期扫描系统硬盘碎片
- A.解释并执行来自终端的命令
- B.解释并执行shell脚本
- C.解释并执行来自外存的命令
- D.执行系统功能调用
- A.0
- B.1
- C.2
- D.3
- A.发明专利权
- B.商标权
- C.商业秘密
- D.作品发表权
- A.并
- B.笛卡儿积
- C.投影
- D.自然连接
- A.SD=计算机
- B.SD='计算机'
- C.'SD'=计算机
- D.'SD=计算机'
- A.软件中断
- B.CPU内部产生的中断
- C.非屏蔽中断
- D.可屏蔽中断
- A.104
- B.148
- C.172
- D.200
- A.24
- B.48
- C.72
- D.144
- A.数据质量和存储要求
- B.数据的用途和计算要求
- C.数据质量、数据量和计算的复杂度
- D.数据质量和计算要求
- A.硬件设备驱动程序
- B.计算机程序及其开发文档
- C.操作系统软件
- D.源程序代码
- A.采样、量化、编码、存储、解码、D/A变换
- B.量化、采样、编码、存储、解码、A/D变换
- C.编码、采样、量化、存储、解码、A/D变换
- D.采样、编码、存储、解码、量化、D/A变换
- A.多道程序设计
- B.Spooling
- C.缓冲
- D.虚拟设备
- A.矢量图
- B.灰度图
- C.伪彩色图
- D.真彩色图
- A.0.990
- B.0.992
- C.0.996
- D.0.998
- 60
-
存取速度最快的是(7)。
- A.CPU内部寄存器
- B.计算机的高速缓存Cache
- C.计算机的主存
- D.大容量磁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