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79)
- A.r+s
- B.r-J
- C.r×s
- D.max(r,5)
- 3
-
(78)
- A.S-(R-S)
- B.R-(R-S)
- C.(R-S)∩S
- D.RN(R-S)
- A.行数
- B.元组个数
- C.关系个数
- D.列数
- 5
-
(76)
- A.诊断
- B.海明校验
- C.奇偶校验
- D.循环冗余校验(CRC)
- 6
-
(75)
- A.1
- B.2
- C.4
- D.8
- A.程序计数器
- B.指令寄存器
- C.地址寄存器
- D.栈地址寄存器
- 8
-
(73)
- A.128
- B.0
- C.127
- D.0
- 9
-
(72)
- A.255
- B.-255
- C.127
- D.-127
- A.128
- B.0
- C.1
- D.-1
- 11
-
(70)
- A.71
- B.70
- C.-70
- D.-69
- 12
-
(69)
- A.71
- B.70
- C.-70
- D.69
- A.-69
- B.-68
- C.-6
- D.-5
- 14
-
(67)
- A.教研室和系的隶属关系
- B.仓库与原材料的仓储关系
- C.售货员对商品的销售关系
- D.汽车与车牌的对应关系
- A.可靠性
- B.传输
- C.保密
- D.共享
- A.打印当前页
- B.打印文档全文
- C.打印预览
- D.弹出打印对话框进行设置
- 17
-
(65)
- A.全角式
- B.开明式
- C.对开式
- D.对齐式
- 18
-
(63)
- A.DBMS、OS、应用软件
- B.DBMS、应用软件、OS
- C.OS、DBMS、应用软件
- D.OS、应用软件、DBMS
- A.逻辑模式
- B.外模式
- C.内模式
- D.物理模式
- 20
-
(61)
- A.输入程序完成
- B.作业调度程序完成
- C.进程调度程序完成
- D.作业录入程序完成
- A.输入程序完成
- B.作业调度程序完成
- C.进程调度程序完成
- D.进程创建原语完成
- 22
-
(59)
- A.已执行过的指令数目
- B.正在执行的指令代码
- C.指令操作所需数据的地址
- D.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 23
-
(57)
- A.13.26
- B.32.64
- C.32.26
- D.13.64
- A.直接寻址
- B.间接寻址
- C.相对寻址
- D.变址寻址
- A.11010.1101
- B.11010.01011
- C.1011.1101
- D.1011.01011
- A.关系模型
- B.层次模型
- C.网状模型
- D.实体-联系模型
- A.建立数据模犁方法
- B.需求分析方法
- C.二维表方法
- D.实体联系方法
- A.可以不经该VCD光盘出版者许可,但必须向其支付报酬
- B.既不必经该VCD光盘出版者许可,也不必向其支付报酬
- C.既须经该VCD光盘出版者许可,也须向其支付报酬
- D.只须经该VCD光盘出版者许可,但不必向其支付报酬
- A.GJB
- B.IEEE
- C.ANSI
- D.ISO
- A.VLAN
- B.VSTA
- C.FITC
- D.FTTH
- A.数据加密
- B.CA认证
- C.数字签名
- D.数字信封
- A.ADSL
- B.VDSL
- C.ISDN
- D.HDSL
- A.发放证书,用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确认对方的身份或表明自己的身份
- B.完成协议转换,保护银行内部网络
- C.进行销售和谈判,处理用户的订单
- D.提供用户接入线路,保证线路的可靠性
- A.URL限制
- B.用户验证
- C.WEB权限
- D.NTFS权限
- A.IP地址过滤
- B.线路过滤
- C.应用层代理
- D.计算机病毒检测
- A.物理层
- B.TCP/IP协议之上
- C.应用层
- D.数据链路层
- A.主动
- B.被动
- C.黑客
- D.偶然
- A.功能模块设计为中心
- B.数据分析为中心
- C.系统拓扑结构设计为中心
- D.系统规模分析为中心
- A.故障管理
- B.配置管理
- C.性能管
- D.安全管理
-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
- 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
- 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 A.WWW
- B.FIP
- C.E-mail
- D.Gopher
- A.管理进程
- B.管理代理
- C.管理信息库
- D.管理过程
- A.文本信息
- B.超文本信息
- C.图形图像信息
- D.超级图形图像信息
- A.检索服务
- B.索引服务
- C.WWW综合信息服务
- D.电子公告板
- A.文本格式和二进制格式
- B.文本格式和ASCⅡ码格式
- C.文本格式和Word格式
- D.Word格式和二进制格式
- A.电子邮件比人工邮件传递快
- B.收发电子邮件要求双方都在网上
- C.电子邮件可以实现一对多的邮件传递
- D.电子邮件将成为多媒体传送的重要手段
- A.发信人在信件头部必须提供From、To、Data和Subject 4行信息
- B.电子邮件系统遵从C/S模式
- C.发送电子邮件要用到发送方计算机上的客户程序和接收方计算机上的服务程序
- D.邮件递交时,在确保接收方接到邮件之前在发送方计算机上存在邮件的副本
- A.APPAnet
- B.MILnet
- C.NSFnet
- D.NSInet
- A.应用层
- B.网络层
- C.物理层
- D.传输层
- A.核心网
- B.骨干网
- C.区域网
- D.用户公用网
- A.帧校验序列
- B.前导码
- C.帧控制字段
- D.帧状态字段
- A.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
- B.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而不是被保存在节点的外存中,从而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 C.分组交换采用的是动态分配信道的策略,极大地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 D.节点暂时存储的是整个数据文件,从而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 A.网络的硬件设备
- B.网络的软件设备
- C.使用的传输介质的类型
- D.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的类型
- A.服务器类型
- B.系统的物理结构
- C.系统高层软件
- D.传输介质类型
- A.传输介质
- B.连接设备
- C.网络协议
- D.网络拓扑结构
- A.网络层
- B.表示层
- C.会话层
- D.物理层
- A.易于建立
- B.易于维护
- C.高效可靠
- D.时延确定
- A.网络传输协议
- B.TCP和IP
- C.网络操作系统
- D.服务器和工作站之间的连接软件
- A.DTE
- B.DCE
- C.IMP
- D.MODEM
- A.文件服务器
- B.网络打印服务器
- C.网络通信服务器
- D.网络数据库服务器
- A.2
- B.3
- C.4
- D.5
- A.单工通信
- B.半双工通信
- C.全双工通信
- D.模拟通信
- A.曼彻斯特编码
- B.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C.4B/5B编码
- D.归零码
- A.DTE
- B.DCE
- C.DFE
- D.DTE或DCE
- A.局域网
- B.广域网
- C.城域网
- D.计算机网络
- A.索引结构
- B.Hash结构
- C.顺序结构
- D.链接结构
- A.设备服务器
- B.通信服务器
- C.管理服务器
- D.数据库服务器
- A.一定死锁
- B.不一定死锁
- C.不死锁
-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69
-
中断向量地址是(21)。
- A.子程序入口地址
- B.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 C.中断服务例行程序入口地址的地址
- D.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 A.通道地址字
- B.通道命令字
- C.通道状态字
- D.程序状态字
- A.当一个发送信息的机器相对于接收信息的机器来说传送信息速度过快
- B.当一个工作站突然发送大量的数据报文给另一个工作
- C.使用帧传递数据
- D.报文重新组合需要用缓冲空间,大量信息聚到一个工作站上
- A.脱机设备
- B.块设备
- C.独占设备
- D.虚拟设备
- A.就绪队列
- B.等待队列
- C.作业后备队列
- D.提交队列
- A.利用辅存解决主存容量不足的矛盾,提高主存利用率
- B.利用辅存提高CPU的利用率
- C.利用辅存节省主存空间
- D.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使之处于运行状态
- A.数据传输
- B.数据缓存
- C.数据服务
- D.数据共享
- A.简单且容易实现
- B.CPU可以不工作
- C.可实时响应突发事件
- D.传送速度最快
- A.寄存器
- B.相对
- C.基址变址
- D.寄存器间接
- A.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 B.在“我的电脑”的地址栏中输入网址
- C.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网址
- D.在“控制面板”窗口中双击“Internet”图标
- A.大纲视图
- B.幻灯片浏览视图
- C.幻灯片视图
- D.以上3项均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