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9)
- A.2kHz
- B.4kHz
- C.16kHz
- D.64kHz
- 2
-
(57)
- A.sends
- B.personates
- C.receives
- D.writes
- 3
-
(58)
- A.channel
- B.computation
- C.speed
- D.bandwidth
- 4
-
(56)
- A.asymmetric
- B.compressed
- C.irregularity
- D.symmetric
- A.Anchor
- B.Browser
- C.Hypertext
- D.Hyperlink
- A.WWW
- B.E-mail
- C.TFTP
- D.TELNET
- A.Computer network
- B.Computer device
- C.Computer processor
- D.Computer storage
- 9
-
Files can be lost or destroyed accidentally. Keep(72)copies of all data on removable storage media。
- A.back
- B.black
- C.backdown
- D.backup
- A.additions
- B.compensations
- C.patches
- D.complements
- 11
-
(49)
- A.丰富的信息资源
- B.便利的通信服务
- C.快捷、方便的电子商务
- D.电子公告牌
- 12
-
(47)
- A.ATM
- B.TCP/IP
- C.Novell
- D.X.25
- 13
-
(48)
- A.通信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客户机
- B.路由器、服务器、客户机和信息资源
- C.通信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和信息资源
- D.通信线路、路由器、服务器、客户机、信息资源
- A.ARPANET
- B.CSNET
- C.Milnet
- D.BITNET
- 15
-
(44)
- A.IP包交换
- B.传输层连接
- C.并发连接
- D.超链接
- 16
-
(45)
- A.它保留现有以太网的基础设施,而不必把还能工作的设备扔掉
- B.以太网交换机有着各类广泛的应用——与现行的中继器结合,网络交换机可以用来将超载的网络分段
- C.其技术是基于以太网的
- D.在交换式以太网上使用的介质不多,仅用光缆和3类双绞线,不可以使用同轴电缆
- 17
-
(42)
- A.网络协议
- B.通信费用
- C.设备种类
- D.主机类型
- A.路由器
- B.服务器
- C.局域网交换机
- D.带宽
- A.联机关系
- B.结构关系
- C.主次关系
- D.层次关系
- A.J1→J3→J4→J2
- B.J4→J3→J2→J1
- C.J3→J4→J2→J1
- D.J1→J2→J3→J4
- 21
-
(40)
- A.30
- B.45
- C.60
- D.72
- A.11001100
- B.11001101
- C.100110
- D.1001100
- 23
-
(38)
- A.11001100
- B.11001101
- C.1001101
- D.1001100
- A.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计算机应用》的著作权
- B.同时侵犯了乙和《计算机应用》的著作权
- C.侵犯了《计算机应用》的著作权,但未侵犯乙的著作仅
- D.既未侵犯乙的著作权,也未侵犯《计算机应用》的著作权
- A.服务攻击是针对某种特定网络的攻击
- B.非服务攻击是针对网络层协议而进行的
- C.主要的渗入威胁有特洛伊木马和陷井
- D.潜在的网络威胁主要包括窃听、通信量分析、人员疏忽和媒体清理等
- A.GB
- B.QJ
- C.Q
- D.DB
- A.能处理任意大小的信息,其生成的信息摘要数据块长度总是具有固定的大小
- B.对同一个源数据反复执行该函数得到的信息摘要相同
- C.具有可逆性,可以通过信息摘要重新生成原始数据信息
- D.生成的信息摘要是不可预见的,原始数据信息的一个微小变化都会对新产生的信息摘要产生很大影响
- A.主动
- B.被动
- C.黑客
- D.偶然
- A.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设备
- B.网络系统中各种具体软件
- C.网络系统中各类管理人员
- D.网络系统中具体可以操作的数据
- A.文件服务器
- B.网络打印服务器
- C.网络通信服务器
- D.网络数据库服务器
- A.发送方IP地址
- B.共同体名称
- C.有关数据
- D.发送方SNMP实体的传输层地址
- A.至少配置一个DNS服务器的IP地址
- B.不能使用静态的IP地址
- C.可以使用DHCP服务器动态设置DNS的IP地址
- D.不能使用DHCP服务器动态设置DNS的IP地址
- A./etc/resolv.conf
- B./etc/host.conf
- C./etc/linux.conf
- D./etc/sys.conf
- A.Windows NT的文件服务功能更强
- B.Windows NT占用服务器资源更少
- C.Windows NT提供的目录服务器更好
- D.Windows NT价格低,安全性好
- A.Send
- B.Quote
- C.Attach
- D.Address
- A.DOS
- B.Windows 3.X
- C.X-Window
- D.Windows 9X
- A.在屏幕上出现一行空格
- B.被连接的文件放在一个预先设定的新窗口中
- C.被链接的文件放在一个未预先设定的新窗口中
- D.被链接的文件内插入一个空格
- A.垂直竖井与水平布线两部分
- B.垂直竖井、水平布线和访问外部服务等3个部分
- C.垂直竖井与访问外部服务两部分
- D.水平布线与访问外部服务两个部分
- A.HUB
- B.网桥
- C.路由器
- D.网关
- A.Ⅰ、Ⅱ、Ⅲ
- B.Ⅰ、Ⅱ、Ⅴ
- C.Ⅰ、Ⅱ、Ⅳ
- D.Ⅱ、Ⅴ
- A.4对、3类线
- B.2对、3类线
- C.4对、5类线
- D.2对、5类线
- A.1
- B.1和2
- C.2
- D.2和2
- A.TYL
- B.Offset
- C.More flag
- D.Length
- A.面向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 B.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
- C.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 D.五连接的虚电路服务
- A.5-7层
- B.6-7层
- C.第7层
- D.4-6层
- A.IP协议除了提供端对端的分组分发功能外,还提供了标识主机和网络的地址功能
- B.IP协议主管在两个主机之间建立直接的链路
- C.ICMP协议作为TCP协议的附加,来报告网络的故障
- D.主机和网络的地址功能是由TCP层主管和识别的
- A.网卡上的物理端口号
- B.主机在HUB上的端口号
- C.网卡在本机中的设备端口号
- D.TCP/IP协议中定义的服务端口号
- A.单工通信
- B.半双工通信
- C.全双工通信
- D.模拟通信
- A.WDM
- B.TDM
- C.ATDM
- D.FDM
- A.编码器
- B.加密器
- C.调制解调器
- D.复用器
- A.低通滤波器
- B.高通滤波器
- C.串并变换器
- D.中继器
- A.时间片用完
- B.等待某一事件
- C.等待的事件发生
- D.等待的事件完成
- A.需求分析阶段
- B.逻辑设计阶段
- C.概念设计阶段
- D.物理设计阶段
- A.个人独占计算机资源
- B.自动控制作业运行
- C.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 D.多个用户共享计算机资源
- A.最有淘汰算法(OPT)
- B.先进先出淘汰算法(FIFO)
- C.最近最少使用淘汰算法(LRU)
- D.最近未使用淘汰算法(NUR)
- A.文件
- B.磁盘块
- C.记录
- D.字节
- A.顺序结构
- B.链接结构
- C.索引结构
- D.Hash结构
- A.12ns
- B.15ns
- C.18ns
- D.120ns
- A.-1
- B.-2
- C.1
- 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