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nti
- B.Invade
- C.Inroad
- D.Aggression
- 2
-
(75)
- A.chips
- B.frame
- C.structure
- D.cell
- A.fixing
- B.building
- C.setting
- D.installation
- 4
-
(73)
- A.protocol
- B.specification
- C.prescript
- D.rule
- 5
-
(71)
- A.TCP和UDP
- B.HTTP和FTP
- C.ARP和RARP
- D.SLIP和PPP
- A.peripherals
- B.outside
- C.inside
- D.beside
- 7
-
(70)
- A.网络只能识别物理地址
- B.IP地址和物理地址组合才能唯一识别
- C.IP地址和物理地址相互联系
- D.IP地址工作在网络层以上而屏蔽了物理地址。
- 8
-
(68)
- A.USER
- B.USERS
- C.anonymous
- D.Ftp
- A.系统的管理员名字
- B.系统所在的物理位置
- C.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的地址
- D.用户账号
- A.端口
- B.用户名字
- C.用户密码
- D.连接次数
- 11
-
(66)
- A.10m
- B.100m
- C.1000m
- D.2000m
- A.电缆
- B.电话线
- C.双绞线
- D.光纤
- 13
-
(64)
- A.4
- B.8
- C.12
- D.20
- A.4
- B.8
- C.12
- D.20
- A.目的地址
- B.子网
- C.端口
- D.源地址
- 16
-
(62)
- A.1
- B.2
- C.3
- D.4
- A.时分复用
- B.波分复用
- C.码分复用
- D.频分复用
- 18
-
(60)
- A.时分复用
- B.波分复用
- C.码分复用
- D.频分复用
- 19
-
(58)
- A.分辨率
- B.量程
- C.转化速率
- D.频率响应
- 20
-
(56)
- A.实体完整性
- B.参照完整性
- C.用户定义完整性
- D.三种都是
- A.调制器
- B.鉴频器
- C.路由器
- D.A/D转换器
- 22
-
(54)
- A.-2
- B.-1
- C.0或正整数
- D.任意数值
- A.树形结构
- B.网络结构
- C.表格结构
- D.实体结构
- A.-2
- B.-1
- C.0或资源数目
- D.1或资源数目
- 25
-
(52)
- A.28
- B.56
- C.60
- D.64
- A.8
- B.16
- C.32
- D.64
- A.地址总线
- B.数据总线
- C.控制总线
- D.通信总线
- A.X.1=X
- B.X+1=X
- C.X.0=0
- D.X+0=X
- A.value
- B.name
- C.type
- D.checked
- A.<meta>
- B.<head>……</head>
- C.<center>……</center>
- D.<title>……</title>
- A.分成三种不同的组权限
- B.具有读写执行权限
- C.可以进行修改
- D.默认情况下同组用户可以执行修改
- A.只记录统计信息
- B.只负责数据的传递
- C.负责对物理网络的操作
- D.定义数据表示方式
- A.置成静音
- B.浏览器Internet选项中禁止播放视频
- C.浏览器Internet选项中禁止播放声音
- D.控制面板中禁止播放声音
- A.测定信息是否到达其目的地,若没有达到,则确定是什么原因
- B.保证网络中的所有活动都受监视
- C.测定网络是否根据模型建立
- D.测定网络是处于控制模型还是用户模型
- A.确保测量的样本空间足够大
- B.确保样本空间有代表性
- C.确保测量过程中不会发生不可预知事件
- D.不能用溢出缓存的方法测量
- A.知道其MAC地址,但是不知道其IP地址
- B.数据包需要发现目的和源之间的最短路由
- C.管理员需要手工配置系统
- D.网络错误和必须被激活的冗余系统之间的连接
- A.确保发生数据丢失后可以恢复
- B.决定接收站一次可以接收的数据量
- C.为用户提供带宽的有效使用
- D.将二进制Ping响应转换为上层信息
- A.增加信号复制器
- B.增加更多的电缆
- C.增加中继器
- D.增加另一台集线器
- A.可靠性
- B.实时性
- C.不确定性
- D.正确性
- A.运行状态不可以直接进入就绪状态
- B.就绪状态可以直接进入运行状态
- C.运行状态可以直接进入阻塞状态
- D.阻塞状态不可以直接进入运行状态
- A.计算机系统可以没有操作系统
- B.计算机系统软件就是操作系统
- C.Windows Server 2008是一种操作系统软件
- D.Office 2007是操作系统软件
- A.是主存与CPU之间传送数据的方式
- B.系统没有CPU
- C.系统需要CPU的干预
- D.过程开启和结束时,需要CPU处理,传送数据过程中不需要CPU干预
- A.提交状态
- B.后备状态
- C.死锁状态
- D.执行状态
- A.收发器
- B.集线器
- C.路由器
- D.网卡
- A.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 B.ARP的作用是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 C.ARP的作用是将IP地址转换为域名
- D.ARP的作用是将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
- A.Windows Server 2008不支持传统的FAT文件系统
- B.NTFS文件系统是Windows Server 2008本身的文件系统
- C.NTFS文件系统具有可恢复性
- D.NTFS文件系统比FAT文件系统能更有效地支持大磁盘和大文件
- A.IP地址放在IP数据包的首部,而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分
- B.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IP地址
- C.网络层使用的是硬件地址
- D.在数据链路层中,硬件地址隐藏在MAC帧的首部分
- A.程序仍在前台运行
- B.程序转为后台运行
- C.程序运行被禁止
- D.程序运行被中断,但可随时恢复
- A.21
- B.62
- C.42
- D.32
- A.指令长度固定
- B.指令种类少
- C.寻址方式少
- D.不适合流水线操作
- A.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是指频率带宽)资源
- B.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
- C.在使用频分复用时,若每一个用户占用的带宽不变,则当复用的用户数增加时,复用后的信道的总带宽就跟着变宽
- D.在进行频分复用时,复用器和分用器总是成对使用
- A.支持两台路由器之间的点对点连接
- B.支持广播传送的多路访问网络
- C.支持无广播传送的广域网
- D.OSPF与RP保持一致
- A.GSM、GPS、GPRS
- B.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
- C.宽带网、万维网、局域网
- D.无线通信网、ADSL、光纤网
- A.ISO、IAB
- B.IEEE、IAB
- C.EI、SCI
- D.ITU、IRTF
- A.提供从IP地址到域名的转换
- B.提供从物理地址到域名的转换
- C.提供从域名到物理地址的转换
- D.提供从域名到IP地址的转换
- A.SQL Server、Windows XP
- B.Unix、Windows Server 2008
- C.Windows XP、Unix
- D.SQL Server、Linux
- A.1101 0011 1001 0101 1011 11110
- B.1101 0011 0001 00100010 1101 0011 1110
- C.1101 0011 1001 0000 1011 0100 1111 1000
- D.1101 0011 0001 00100010 11010
- A.利用单模光纤传输
- B.光信号码元传输速率为125MBaud
- C.基于IEEE 802.5令牌环标准
- D.动态分配带宽
- A.TCP的23
- B.TCP的21
- C.UDP的23
- D.UDP的21
- A.终止一个死锁进程
- B.从非死锁进程中抢夺资源
- C.终止所有死锁进程
- D.从死锁进程处抢夺资源
- A.IPv6具有高效的包头
- B.IPv6增强了安全性
- C.pv6地址采用64位
- D.IPv6采用主机地址自动配置
- A.修改
- B.破坏
- C.删除
- D.窃取
- A.ATM技术就是银行的自动取款机
- B.ATM支持不同速率的各种业务
- C.ATM协议模型与OSI模型一一对应
- D.ATM协议模型与TCP/IP模型对应
- A.网卡的MAC地址都不一样
- B.同厂商生产的网卡MAC地址不一样
- C.厂商可以任意规定MAC地址
- D.各厂商生产的网卡的MAC地址不一样
- A.数据封装与解封
- B.链路管理
- C.编码与译码
- D.数据监听
- A.都工作在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
- B.都容易产生冲突
- C.集线器每个端口独占一条带宽
- D.交换机每个端口独占一条带宽
- A.防火墙是杀毒软件
- B.防火墙可以阻止一切外部消息
- C.防火墙可以防止外网部对内部网的攻击
- D.防火墙就是网管
- A.GPS
- B.GSM
- C.CDMA
- D.TDMA
- A.电子邮件
- B.guest
- C.任意账号
- D.anonymous
- A.冗余性
- B.可靠性
- C.安全性
- D.实时性
- A.物理层上可以看见比特流传送
- B.比特流可以穿过物理层
- C.物理层传送比特流不需要条件
- D.比特流经物理层传送后没有发生变化
- A.频率特性
- B.相位特性
- C.信道宽度
- D.噪声功率
- A.文件管理软件
- B.传真软件
- C.病毒防治软件
- D.聊天软件
- A.netstat
- B.ping
- C.ipconfig
- D.tracert
- A.F3
- B.F5
- C.Ctrl + A
- D.Ctrl + F
- A.2000baud
- B.2000bit
- C.1000baud/s
- D.10000b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