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消费者从供应商处购买软件的License
- B.消费者从互联网下载和使用免费软件
- C.供应商开拓新的IT基础设施业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从该IT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 D.供应商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消费者从供应商处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 A.IT战略管理
- B.IT系统管理
- C.IT技术管理
- D.IT运作管理
- A.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需要实时快速更新
- B.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包含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刻到当前各个阶段的信息
- C.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通常按业务应用进行组织
- D.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往往来自异构数据库,发生数据不一致在所难免
- A.用户名/密码
- B.动态密码
- C.IC卡
- D.USBKey
- A.某系统集成项目的招标文件中详细介绍了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评标委员会组成名单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 B.某系统集成项目在截止时间前仅收到了两份投标文件,招标人直至收到第三份投文件后才宣布开标
- C.投标监督员有权对标书的密封情况进行检查,投标人之间也可以相互检查标书的密封情况
- D.某系统集成公司在中标之后,将主体工程分为两个部分,并将其中一个部分承包给其他单位
- 6
-
CORBA是由0MG组织为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中软硬件系统互连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为分布计算技术的标准。CORBA标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其中规定业务对象有效协作所需的协议规则的层次是()。
- A.对象请求代理
- B.公共对象服务
- C.公共语言规范
- D.公共设施
- A.B2B集成
- B.集成不同语言编写的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 C.跨越防火墙
- D.构建单机应用程序
- A.COM+是COM的新版本,它使COM升级为一个完整的组件架构
- B.COM+的底层结构以COM为基础,几乎包含了COM的所有内容
- C.COM+更加注重分布式网络应用的设计和实现
- D.COM+与操作系统紧密结合,通过系统服务为应用程序提供全面服务
- A.环型
- B.树型
- C.星型
- D.总线型
- A.信息系统集成项目要以满足客户和用户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 B.信息系统集成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管理系统集成
- C.信息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 D.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
- A.数据标准化
- B.信息管理标准化
- C.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 D.技术提升
- A.机会研究的内容为项目是否有生命力,能否盈利
- B.详细可行性研究是要寻求投资机会,鉴别投资方向
- C.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出最优方案
- D.项目论证是编制计划、设计、采购、施工以及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的依据
- A.更正性维护
- B.适应性维护
- C.完善性维护
- D.预防性维护
- A.软件复用
- B.模式设计
- C.需求获取
- D.需求分配
- A.S-HTTP和STT
- B.SEPP和SMTP
- C.SSL和SET
- D.SEPP和SSL
- A.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共分4个级别,其中第四级为最高级
- B.该资质由授权的认证机构进行评审和批准
- C.目前,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资质证书有效期为3年
- D.申报二级资质的企业,其具有项目经理资质的人员数目应不少于20名
- A.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
- B.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问题
- C.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独立的应用软件供应商成为其中的核心
- D.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 A.数据库、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B.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C.地理信息系统、国家信息网络、工业与信息化、软件技术与服务、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D.信息资源、国家信息网络、工业与信息化、信息产业与服务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
- A.ITIL标准
- B.COBIT标准
- C.ITSM参考模型
- D.管理运营框架(MOF)
- A.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定的系统集成资质评审机构
- B.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C.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 D.工业和信息化部资质认证办公室
- A.55.70%
- B.68.26%
- C.95.43%
- D.99.73%
- A.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是不依赖于时间和资源的
- B.关键活动所配置的资源数量是充足的
- C.关键活动的历时固定不变
- D.增加资源有可能导致产生额外的问题并且降低效率
- A.直方图法
- B.因果分析图法
- C.排列图法
- D.控制图法
- A.工作量=历时/人员生产率
- B.工作量=历时/人力资源数量
- C.工作量=(最乐观时间+4*最可能时间+最悲观时间)/6
- D.工作量=项目规模/人员生产率
- A.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与项目关系人二者的含义一致
- B.项目经理和智能经理应协商确保项目所需员工按时到岗并完成分配的任务
- C.为了保证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延续性,项目成员不能变化
- D.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工作一般不是项目管理小组的直接责任,所以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小组不应参与到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工作中去
- A.进行过程分析
- B.使用抽样统计
- C.对全程进行监督
- D.进行质量审计
- A.质量审计
- B.散点图
- C.因果分析图
- D.统计抽样
- A.小组章程
- B.项目管理计划
- C.人员配备计划
- D.组织方针和指导原则
- A.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编制、组建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建设、管理项目团队4个过程
- B.责任分配矩阵(RAM)被用来表示需要完成的工作和团队成员之间的联系
- C.好的项目经理需要有高超的冲突管理技巧
- D.组织分解机构(OBS)根据项目的交付物进行分解,因此团队成员能够了解应提供哪些交付物
- A.WBS制定不完整
- B.缺少责任矩阵
- C.缺少资源平衡
- D.缺少团队成员对项目计划编制的参与
- A.偏差分析
- B.趋势分析
- C.挣值分析
- D.因果分析
- A.承建方应该首先提出工程终验的申请和终验方案
- B.监理方应该协助建设方审查承建方提出终验申请,如果符合终验条件则开始准备系统终验;否则,向承建方提出系统整改意见。
- C.监理方应协调建设方成了验收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建设方、承建方和专家组成
- D.验收检测小组可以使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或者是承建方聘请的专家测试小组,或者是三方共同成立的测试小组。
- A.承建单位
- B.监理单位
- C.设备供应商
- D.项目经理
- A.制定系统质量管理制度
- B.制定系统质量管理计划
- C.分析系统质量管理界面
- D.明确系统质量管理网络
- A.建设单位
- B.设计单位
- C.监理单位
- D.项目总承包单位
-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A.考核和评价
- B.评价和记录
- C.预测和评价
- D.评价和改进
- A.明确质量改进目标,制定改进措施
- B.明确质量要求和目标,提出质量管理方案
- C.采取应急措施,解决质量问题
- D.规范质量行为,组织质量计划的部署和交底
- A.采用希赛公司的质量方针,因为希赛公司是总承包商
- B.不考虑项目质量方面的事情,因为多数公司都没有质量方针
- C.与来自各个公司的核心成员一起制定这个项目的质量方针,同时不告诉任何其他人以消除负面反应
- D.从所用参与该项目中寻找支持来建立以个质量计划
- A.直方图法
- B.因果分析法
- C.排列图法
- D.控制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