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55.240.0.0
- B.255.255. 0.0
- C.255.255.252.0
- D.255.255.255.252
- 2
-
●R
- avi, like many project&n
- bsp; (71) ,had studied the waterfall model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s the primary software life-
- cycle (72) .He was all set to use it for an upcoming project, his first assignment. However, Ravi foun
- d that the waterfall model could not be used because the customer wanted the software delivered in stages, something that implied that the system had to be delivered and built in (73) and not as (74)  
- development process, even after tailoring, generally cannot handle change requests. To accommodate change requests without losing control of the project, you must supplemen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a requirement change management proc
- A.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 B.物联网、广播电视网、电信网
- C.物联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 D.物联网、电信网、互联网
- A.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网桥
- B.交换机的各个端口形成一个广播域
- C.集线器的所有端口组成一个冲突域
- D.集线器可以起到自动寻址的作用
- A.12,14
- B.10,14
- C.12,16
- D.10,16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传输层 (67)
- A.实现MAC地址与主机名之间的映射
- B.实现IP 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变换
- C.实现IP 地址与端口号之间的映射
- D.实现应用进程与物理地址之间的变换
- A.分治法
- B.动态规划法
- C.贪心法
- D.回溯法
- A.一般由三个步骤组成:问题划分、递归求解、合并解
- B.一定是用递归技术来实现
- C.将问题划分为k个规模相等的子问题
- D.划分代价很小而合并代价很大
- A.N
- B.E
- C.2E
- D.N+E
- A.6
- B.7
- C.8
- D.9
- A. n
- B. (n+1)/2
- C. lOg<sub>2</sub>n
- D. n<sup>2</sup>
- A.完全二叉树
- B.二叉排序树
- C.线索二叉树
- D.最优二叉树
- A.只有1 个候选关键字 AC
- B.只有1 个候选关键字 AB
- C.有2 个候选关键字AC和BC
- D.有2 个候选关键字AC和AB (56)
- A.1 个非主属性和2个主属性
- B.2 个非主属性和1 个主属性
- C.0 个非主属性和3 个主属性
- D.3 个非主属性和O个主属性
- A. 1:1
- B. 1:n
- C. n:1
- D. n:m (52)
- A. 1:1
- B. 1:n
- C. n:1
- D. n:m (53)
- A.就诊(病历号,职工号,就诊情况)
- B.就诊(病历号,职工姓名,就诊情况)
- A.在传值方式下,是将形参的值传给实参
- B.在传值方式下,形参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表达式
- C.在传地址方式下,是将实参的地址传给形参
- D.在传地址方式下,实参可以是任意形式的表达式
- A.0000
- B.1111
- C.0101
- D.1010
- A. Adapter(适配器)模式
- B.Command(命令)模式
- C.Singleton(单例)模式
- D.Strategy(策略)模式
- A.可以先进行语法分析,再进行词法分析
- B.在语法分析阶段可以发现程序中的所有错误
- C.语义分析阶段的工作与目标机器的体系结构密切相关
- D.目标代码生成阶段的工作与目标机器的体系结构密切相关
- A.它描述了只有一个方法的类的集合
- B.它描述了只有一个属性的类的集合
- C.它能够保证一个类的方法只能被一个唯一的类调用
- D.它能够保证一个类只产生唯一的一个实例
- A.以复用成功的设计
- B.以保证程序的运行速度达到最优值
- C.以减少设计过程创建的类的个数
- D.允许在非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
- A.Bridge(桥接)
- B.Composite(组合)
- C.Facade(外观)
- D.Singleton(单例) (45)
- A.Abstraction
- B.ConcreteImplementorA
- C.ConcreteImplementorB
- D.Implementor
- A.类图
- B.状态图
- C.活动图
- D.序列图 (40)
- A.交互图
- B.对象图
- C.通信图
- D.定时图 (41)
- A.状态图和类图
- B.类图和活动图
- A.一个类中被另一个类调用的方法个数
- B.一个类的某个方法被另一个类调用的次数
- C.一个类的实例能够与另一个类的多少个实例相关联
- D.两个类所具有的相同的方法和属性
- A.类的静态方法只能访问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
- B.静态数据成员可被该类的所有方法访问
- C.该类的对象共享其静态数据成员的值
- D.该类的静态数据成员的值不可修改
- A.定义服务
- B.确定附加的系统约束
- C.确定问题域
- D.定义类和对象
- A.1
- B.2
- C.3
- D.5
- A.改正性
- B.适应性
- C.完善性
- D.预防性
- A.功能测试
- B.性能测试
- C.回归测试
- D.验收测试
- A.可靠性
- B.可用性
- C.可维护性
- D.可伸缩性
- A.针对性,文档编制应考虑读者对象群
- B.精确性,文档的行文应该十分确切,不能出现多义性的描述
- c.完整性,任何文档都应当是完整的、独立的,应该自成体系
- D.无重复性,同一软件系统的几个文档之间应该没有相同的内容,若确实存在相同内容,则可以用“见**文档**节”的方式引用
- A.软件质量依赖于软件开发过程的质量,其中个人因素占主导作用
- B.要使过程改进有效,需要制定过程改进目标
- C.要使过程改进有效,需要进行培训
- D.CMMI成熟度模型是一种过程改进模型,仅支持阶段性过程改进而不支持连续性过程改进
- A.潜在错误的数量
- B.潜在错误的位置
- C.软件产品的使用方式
- D.软件产品的开发方式
- A.0
- B.3
- C.4
- D.5 (28)
- A.2
- B.5
- C.8
- D.12
- A.瀑布模型
- B.V 模型
- C.原型模型
- D.螺旋模型
-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②④⑥ (26)
- A.1、1 和1
- B.1、1 和2
- C.1、1 和3
- D.1、2 和1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A.129
- B.257
- C.513
- D.1025 (24)
- A.600
- B.1200
- C.3200
- D.6400
- A .数组
- B .栈
- C .队列
- D .散列表 (21)
- A.a-b+c*d
- B.(a_b)*c+d
- C.(a-b)*(c+d)
- D.a-b*c+d
- A . 1
- B . 2
- C . 3
- D . 4
- A.可能发生的事件
- B.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 C.会带来损失的事件
- D.可能对其进行干预,以减少损失的事件
- A.专家判断方法受到专家经验和主观性影响
- B.启发式方法(如COCOMO模型)的参数难以确定
- C.机器学习方法难以描述训练数据的特征和确定其相似性
- D.结合上述三种方法可以得到精确的估算结果
- A.MPEG-1
- B.MPEG-2
- C.MPEG-4
- D.MPEG-7
- A.28
- B.32
- C.56
- D.64
- A.数据耦合
- B.标记耦合
- C.公共耦合
- D.内容耦合
- A.352x240
- B.352x288
- C.640x480
- D.320x240
- A.哈夫曼编码
- B.小波变换编码
- C.线性预测编码
- D.行程编码
- A.将原软件从一种自然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自然语言文字
- B.将原软件从一种程序设计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程序设计语言
- C.软件著作权人对其软件享有的以其它各种语言文字形式再表现
- D.对软件的操作界面或者程序中涉及的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
- A.软件著作权和专利权
- B.商业秘密权和专利权
- C.软件著作权和商业秘密权
- D.软件著作权和商标权
- A.Intemet
- B.本地Intranet
- C.可信站点
- D.受限站点
- A.B的公钥
- B.B的私钥
- C.CA的公钥
- D.CA的私钥
- A.EXE
- B.COM
- C.DOC
- D.DLL
- A.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
- B.扩大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提高精度
- C.减小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降低精度
- D.减小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同时提高精度
- A.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 B.提高数据传输量
- C.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数量
- D.减少指令系统的复杂性
- A.保证运算过程与手工运算方法保持一致
- B.简化计算机运算部件的设计
- C.提高数据的运算速度
- D.提高数据的运算精度
- A.地址寄存器(MAR)
- B.数据寄存器(MDR)
- C.程序计数器(PC)
- D.指令寄存器(IR)
- A.提高从内存获取数据的速度
- B.提高从外存获取数据的速度
- C.降低操作码的译码难度
- D.扩大寻址空间并提高编程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