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amba
- B.Ftp
- A.回溯方法
- B.分治法
- C.动态规划
- D.递推
- A.组合
- B.引用
- C.聚合
- D.继承
- A.喷泉模型
- B.增量模型
- C.演化模型
- D.螺旋模型
- A.n+1
- B.n
- C.n/2
- D.n-1
- A.以复用成功的设计
- B.以保证程序的运行速度达到最优值
- C.以减少设计过程创建的类的个数
- D.允许在非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使用面向对象的概念
- A.不再需要头指针了
- B.已知某个结点的位置后,能很容易找到它的直接前驱结点
- C.在进行删除操作后,能保证链表不断开
- D.从表中任一结点出发都能遍历整个链表
- A. 当主机接收到一个访问请求时首先选择的路由
- B. 当没有其它路由可选时最后选择的路由
- C. 访问本地主机的路由
- D. 必须选择的路由
- A.255.240.0.0
- B.255.255. 0.0
- C.255.255.252.0
- D.255.255.255.252
- A.内存容量的大小
- B.系统的运算速度
- C.指令系统的指令数量
- D.寄存器的宽度
- A. 可以脱机处理邮件
- B. 可以管理多个邮件账号
- C. 可以使用通讯簿存储和检索电子邮件地址
- D. 不能发送和接收安全邮件
- A.主存容量不足
- B.存储器读写可靠性
- C.外设访问效率
- D.存储容量、成本和速度之间的矛盾
- A.10010011
- B.11010101
- C.11101101
- D.10010010
- A. CA 的签名
- B. 证书中的公钥
- C. 网站的私钥
- D. 用户的公钥
- A. 路径长度递减
- B. 路径长度递增
- C. 顶点编号递减
- D. 顶点编号递增
- A.域(domain)
- B.扩展业务集(ESS)
- C.基本业务集(BSS)
- D.微微网(Piconet)
- A.物理层
- B.链路层
- C.网络层
- D.传输层
- A.3
- B.4
- C.6
- D.7
- A.10.0.0.0/8
- B.172.16.0.0/12
- C.192.168.0.0/16
- D.224.0.0.0/8
- A.模块间的组成关系
- B.模块的具体功能
- C.模块间的操作细节
- D.模块间的相似性
- A.L(k+1)/2
- B.k(k+1)
- C.2k(k+1)
- D.不确定
- A. 6
- B. 14
- C. 30
- D. 62
- A.对象
- B.功能
- C.动态
- D.都不是
- A. 指针变量可以是全局变量也可以是局部变量
- B. 必须为指针变量与指针所指向的变量分配相同大小的存储空间
- C. 对指针变量进行算术运算是没有意义的
- D. 指针变量必须由动态产生的数据对象来赋值
- A. x y c 8 - + *
- B.x y - c + 8 *
- C. x y c 8 * + -
- D. x y c + 8 * -
- A.逻辑地址
- B.物理地址
- C.接口地址
- D.线性地址
- A.参数
- B.包含
- C.过载
- D.强制
- A.1~255
- B.1~1023
- C.1~1024
- D.1465535
- A. x的阶码缩小至与y的阶码相同,且使x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左移
- B. x的阶码缩小至与y的阶码相同,且使x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右移
- C. y的阶码扩大至与x的阶码相同,且使y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左移
- D. y的阶码扩大至与x的阶码相同,且使y的尾数部分进行算术右移
- A.20
- B.21
- C.22
- D.23
- A.源IP地址
- B.源端口号
- C.MAC地址
- D.目的IP地址
- A.防火墙
- B.加密狗
- C.认证
- D.防病毒
- A. 需求分析
- B. 维护
- C. 编码
- D. 测试
- A. 原型模型
- B. 瀑布模型
- C. V模型
- D. 螺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