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verify scope
- B.define scope
- C.quality assurance
- D.validate scope
- A.arouse
- B.encourage
- C.incite
- D.motivate
- A.net
- B.interests
- C.others
- D.trust
- A.storming
- B.performing
- C.norming
- D.adjourning
- 8
-
某公司要把 4 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 4 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下表所示)
- A.70
- B.69
- C.71
- D.68
- A.bus
- B.star
- C.ring
- D.tree
- A.1800
- B.2200
- C.2000
- D.2100
- A.方案 A
- B.方案 B
- C.方案 C
- D.方案 D
- A.变更请求、系统测试
- B.系统需求、系统测试
- C.变更请求、集成测试
- D.系统需求、集成测试
- 13
-
( 67)
- A.小于 2000 件
- B.大于 2000 件,小于 3000 件时
- C.小于 3000 件
- D.大于 3000 件
- A.小于 2000 件
- B.大于 2000 件,小于 3000 件时
- C.小于 3000 件
- D.大于 3000 件
- 15
-
( 63)
- A.配置项、标识符、版本、流程
- B.配置项、名称、流程、日期
- C.名称、标识符、版本、日期
- D.配置计划、版本、状态、流程
- A.目前配置项处于“不可变更”状态
- B.目前配置项处于“正式发布”状态
- C.目前配置项处于“草稿”状态
- D.目前配置项处于“正在修改”状态
- A.用户
- B.配置管理员
- C.配置控制委员会
- D.专家组
- A.供应商
- B.采购方
- C.委托人
- D.消费者
- A.项目质量控制是一种预防性、提高性和保障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 B.项目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性、纠偏性和把关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 C.项目调整和变更是项目质量控制的一种阶段性和整体性的结果
- D.项目质量的事前控制主要是对于项目质量影响因素的控制
- A.正确理解和使用成本控制信息
- B.具有成本愿望和成本意识
- C.关心成本控制的结果
- D.成本控制是个人活动
- A.根据预算,前三个月的计划成本为 30 万元,实际花费也是 30 万元,说明项目的成本控制的还不错,只是进度上有滞后
- B.如果该项目按此成本效率执行下去,到整个项目完成时,实际花费的成本将超过预算 50%
- C.如果该项目不采取任何措施继续执行下去,实际的完工工期将会超期 1 个月
- D.该项目目前的绩效状况不理想, 但只要继续采用挣值分析的方法对项目进行监控,将会有效的防止成本超支
- A.投资收益率法
- B.净现值法
- C.内部收益率法
- D.挣值分析法
- A.经济、技术运行、环境、风险
- B.沟通、计划、变更
- C.资源、管理、人员
- D.文档、说明、软件、硬件
- A.子项目制定各自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作为与任务委托者之间签定协议的基础
- B.项目范围说明书要由项目组撰写,是项目组和任务委托者之间签定协议的基础
- C.不必将子项目的变更纳入到项目的范围之内
- D.项目范围一旦确定就不允许发生变更
- A.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处于支付的通信设备的质量及验收要求约定不明确,双方进行商议后以补充协议进行了规定
- B.由于采购方不具备接收通信设备的条件,要求供货方延迟货物的交付,到了实际交付时,由于该通信设备的价格涨价,供货方要求变更合同价格
- C.通信设备在运输至采购方的过程中,遇到了连续的暴雨天气无法按时交付,采购方认为合同中没有对应的免责条款,对供货方进行经济索赔
- D.合同双方在履行过程中产生了纠纷,双方无法协调一致,因此向仲裁机构提出了仲裁申请。
- A.建立统一的项目过程,以提高协作效率
- B.加强项目团队管理,制定有效的沟通机制
- C.在项目组织内要约定统一的信息采集、发送、报告的机制
- D.大型项目经理采用“间接管理”的方式,将大项目分解成粒度尽量小的项目群
- A.制定资源计划时,每个项目预留尽量多的资源富余量
- B.检查组织内部的资源使用情况,看是否有资源分配不合理的情况
- C.制定资源在项目间分配的原则,重要的项目优先得到资源
- D.将组织中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使用
- A.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各项目可以按照不同权限浏览或编辑相应信息
- B.为每个项目建立信息平台,记录自己所起草的各类记录
- C.为每一个项目单独建立一套合适的过程规范
- D.在各个项目之间引入竞争机制
- A.应急分享
- B.正向风险
- C.转移风险
- D.负面风险
- A.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描述和定义
- B.应对策略实施后,期望的残留风险水平
- C.应对策略实施后,项目管理人员的表现
- D.风险应对预算和时间备用安排
- 31
-
( 48)
- A.转移、分享、提高
- B.开拓、接受、提高
- C.减轻、分享、规避
- D.开拓、分享、强大
- A.风险识别不包括识别项目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和这种后果的严重程度
- B.项目风险识别包括识别项目的可能收益
- C.风险识别过程需要将这些风险的特征形成文档
- D.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过程
- A.风险应对计划编制
- B.风险分类
- C.定性风险分析
- D.定量风险分析
- A.与项目匹配的方法和技术分析
- B.辅助制定最佳沟通策略
- C.分析和识别干系人在项目中的影响和收益
- D.确定干系人的信息需求
- A.该表是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一份绩效报告
- B.该表缺少对子项目进展的预测
- C.根据此表可以分析出该项目的实际成本低于预算成本
- D.根据此表可以分析出该项目的实际进度落后于计划
- A.假设性问题
- B.探寻式问题
- C.开放式问题
- D.封闭式问题
- A.确定干系人的沟通信息需求
- B.描述信息收集和文件归档结构
- C.确定信息传递的技术或方法
- D.把所需要的信息及时提供给干系人
- A.评标委员会算出的评标价
- B.招标人编制的预算价
- C.中标人的投标价
- D.所有投标人的价格平均值
- A.工作概述
- B.账户编码
- C.管理储备
- D.资源需求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B.②④⑤⑥⑦⑧⑨
- C.⑦②③④⑤⑥⑧
- D.⑦②③④⑥⑧⑨
- A.关键路径分析
- B.网络图分析
- C.PERT 分析
- D.关键链分析
- A.总时差为 3 天
- B.自由时差为 1 天
- C.总时差为 2 天
- D.自由时差为 2 天
- A.资源矩阵
- B.项目构成科目表
- C.活动清单
- D.物料清单
- A.可行
- B.不可行,主要是变更不能分级别,应统一管理
- C.不可行,分四级可以,但审批都应由 CCB 批准
- D.不可行,标准变更规定有问题
- A.行政收尾
- B.合同收尾
- C.变更收尾
- D.管理收尾
- A.合同
- B.项目范围说明书
- C.WBS
- D.产品说明书
- A.合同规定
- B.商业需求
- C.功能需求
- D.产品需求
- A.交付日期
- B.委托采购日期
- C.验收日期
- D.合同实际签订日期
- A.出现影响采购公正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应予废标
- B.符合专业条件的供应商或者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应予废标
- C.投标人的报价均超过了采购预算,采购人不能支付的应予废标
- D.某投标人被废标后,采购人将废标理由仅通知该投标人
- A.诚实信用原则
- B.协商原则
- C.资源原则
- D.第三方协助原则
- A.一条带有空心箭头的虚线
- B.一条带有空心箭头的实线,它指向父元素
- C.一条可能有方向的虚线
- D.一条实线
- 52
-
对象的多态性是指()
- A.两个或多个属于不同类的对象,对于同一个消息(方法调用)作出不同的响应的方式
- B.两个或多个属于不同类的对象,对于同一个消息(方法调用)作出相同的响应的方式
- C.两个或多个属于同一类的对象,对于同一个消息(方法调用)作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作出不同响应的方式
- D.两个或多个属于同一类的对象,对于不同消息(方法调用)作用于相同类型的数据,作出不同响应的方式
- A.聚合
- B.泛化
- C.传递
- D.迭代
- A.发送服务器上
- B.接收服务器上
- C.接收者主机上
- D.接收服务器和接收者主机上
- A.IP 地址
- B.软件地址
- C.物理地址
- D.逻辑地址
- 56
-
某单位在进行新园区网络规划设计时,考虑选用的关键设备都是国内外知名公司的产品,在系统结构化布线、设备安装、机房装修等环节严格按照现行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或规范来执行。该单位在网络设计时遵循了()原则
- A.先进性
- B.可靠与稳定性
- C.可扩充
- D.实用性
- 57
-
(21)
- A.信号衰减严重
- B.编码方式限制
- C.与百兆以太网兼容
- D.采用了 CDMA/CD
- A.100
- B.500
- C.1000
- D.2000
- A.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
- B.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 C.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
- D.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 A.802.6
- B.802.7
- C.802.8
- D.802.11
- A.安全防范体系
- B.管理安全
- C.安全机制
- D.安全策略
- A.用户自己
- B.系统管理员
- C.主体
- D.业务要求
- A.开发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进度记录
- B.软件集成和测试记录
- C.软件变更情况记录
- D.职责定义
- A.概念评审
- B.需求评审
- C.设计评审
- D.测试评审
- A.建立适合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
- B.分析和确定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具体设计目标
- C.编写测试阶段的说明书,明确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
- D.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要求及经费
- A.首先要对错误结果进行确认
- B.立刻修改错误以保证程序的正确运行
- C.重新设计测试用例
- D.撰写错误分析报告
- A.接口
- B.链接
- C.模块
- D.中间件
- A.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 B.将模型转换成数据结构的定义
- C.软件内部,软件和操作系统间以及软件和人之间如何通信
- D.系统结构部件转换成软件的过程描述
- A.软件质量保证应构建以用户满意为中心,能防患于未然的质量保证体系
- B.软件质量保证是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能够提供整个软件产品的适用性证明
- C.在质量保证过程中,产品质量将与可用的标准相比较,也与不一致产生时的行为相比较
- D.软件质量保证是一个审查与评估的活动,用以验证与计划、原则及过程的一致性
- A.证明产品或产品构件被置于预定环境中时适合于其预定用途
- B.维护需求并且确保能把对需求的更改反映到项目计划,活动和工作产品中
- C.开发、设计和实现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
- D.使工作人员和管理者能客观了解过程和相关的工作产品
- A.项目监控
- B.评审和评价
- C.软件项目部署
- D.软件项目发布
- 72
-
软件需求的基本特征是()
- A.可验证性
- B.可度量性
- C.可替代性
- D.可维护性
- 73
-
王工曾是甲系统集成公司的项目经理,承担过 H 公司内控管理系统的研发任务和项目管理工作。在该系统实施中期,因个人原因向公司提出辞职。 之后王工到乙系统集成公司任职,如下王工的()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
- A.借鉴 H 公司的内控管理系统的开发经验为乙公司开发其他系统
- B.在乙公司继续承担系统集成项目经理工作
- C.将甲公司未公开的技术工艺用于乙公司的开发项目
- D.在工作期间,王工与甲系统集成公司的项目经理联系
- A.软件的可靠性
- B.软件运行的环境
- C.软件需要完成哪些事情
- D.软件的开发工具
- A.系统分析阶段的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
- B.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案
- C.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部署在计算机和网络上
- D.系统验收阶段是通过试运行,以确定系统是否可以交付给最终客户
- A.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 B.物流配送中心采用自动分配系统和人工分拣系统相结合
- C.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相结合
- D.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与标准化支持
- A.实时信息系统
- B.批处理信息系统
- C.管理信息系统
- D.联网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