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ecomposition
- B.Fishbone Diagram
- C.Precedence Diagramming Method
- D.Expert Judgment
- A.goals
- B.values
- C.needs
- D.level
- A.project charter
- B.project scope goal
- C.project budget
- D.project scope statement
- A.preparation
- B.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 C.development
- D.extinction
- A.prototype
- B.object oriented
- C.structured method
- D.iterative method
- A.4
- B.5
- C.7
- D.6
- A.1.3
- B.2
- C.4
- D.5
- A.30000
- B.33000
- C.36000
- D.40444
- A.新建全自动生产线
- B.新建半自动生产线
- C.购置旧生产设备
- D.外包加工生产
- 15
-
某工厂可以生成
- A.B两种产品,各种资源的可供量、生产每件产品所消耗的资源数量及产生的单位利润见下表。
- B.B两种产品的产量为()时利润最大
- C.A=35,B=15
- D.A=15,B=35
- E.A=25,B=25
- F.A=30,B=20
- A.需求跟踪是为了确认需求,并保证需求被实现
- B.需求跟踪可以改善产品质量
- C.需求跟踪可以降低维护成本
- D.需求跟踪能力矩阵用于表示需求和别的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链
- A.配置项刚建立时状态为“草稿”,通过评审后,状态变为“正式发布”
- B.配置项的状态变为“正式发布”后,若需要修改必须通过变更控制流程进行
- C.已发布的配置项通过了CCB的审批同意修改,此时其状态变为“正在修改”
- D.通过了变更控制流程审批的配置项,修改完成后即可发布,其状态再次变为“正式发布”
- 18
-
(62)
- A.散点图
- B.帕累托图
- C.控制图
- D.鱼骨图
- A.V1.11
- B.V1.2
- C.V2.0
- D.V1.1
- A.因果图
- B.控制图
- C.散点图
- D.帕累托图
- A.质量检查表
- B.过程改进计划
- C.质量标准与规则
- D.需求变更请求
- A.实验设计
- B.基准分析
- C.过程分析
- D.质量审计
- A.将项目的成本分配到项目的各项具体工作上
- B.识别可能引起项目成本基准计划发生变动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施加影响
- C.对发生成本偏差的工作包实施管理,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
- D.对项目的最终成本进行预测
- A.是开发成本并不属于质量成本
- B.是开发成本也属于质量成本的一致成本
- C.属于质量成本中的故障成本
- D.属于质量成本中的评估成本
- A.整体性原则
- B.相关性原则
- C.易用性原则
- D.有序性原则
- A.良好的业务流程管理的步骤包括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评估、流程执行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 B.业务流程设计要关注内部顾客、外部顾客和业务的需求
- C.业务流程执行关注的是执行的效率和效果
- D.良好的业务流程评估的基础是建立有效、公开、公认和公平的评估标准、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
- A.经济审计
- B.效率审计
- C.效果审计
- D.风险审计
- A.固定总价合同
- B.成本补偿合同
- C.工时和材料合同
- D.单价合同
- A.外包是为了专注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其它的职能都外包给具有成果和技术优势的第三方供应商(或业务流程外包商)
- B.将以前内部自行管理的领域外包后,该领域的整体品质有可能会降低
- C.需要根据合同的承诺跟踪承包商实际完成的情况和成果
- D.从外包风险管理的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将项目外包给同一家供应商
- A.建立基线的条件
- B.基线识别
- C.受控制项
- D.批准基线变更的权限
- A.详细设计
- B.概要设计
- C.进度计划
- D.源代码
- A.①④③②
- B.③②①④
- C.④③①②
- D.④③②①
- A.项目甲
- B.项目乙
- C.项目丙
- D.项目甲和项目丙
- A.②③⑤⑦
- B.①③⑤⑥
- C.①③⑤⑦
- D.②④⑥⑦
- A.每花费109元人民币,只创造相当于100元的价值
- B.每花费100元人民币,可创造相当于109元的价值
- C.项目进展到计划进度的109%
- D.项目超额支出9%的成本
- A.成本预算过程完成后,可能会引起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
- B.管理储备是为范围和成本的潜在变化而预留的预算,需要体现在项目成本基线中
- C.成本基准计划可以作为度量项目绩效的依据
- D.成本基准按时间分段计算,通常以S曲线的形式表示
- A.事前绩效审计
- B.事中绩效审计
- C.执行审计
- D.事后绩效审计
- A.静态分析法对若干方案进行粗略评价,或对短期投资项目做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B.动态分析法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C.静态分析法包括投资收益率法、投资回收期法、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 D.动态分析法包括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最小费用法
- A.项目绩效跟踪
- B.外部变更请求
- C.变更控制
- D.里程碑设置
- A.DIPP值越高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 B.DIPP值衡量了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 C.DIPP值越低的项目资源利用率越高
- D.DIPP值是项目的期望货币值和完工所需成本之比
- A.作为风险管理的工具
- B.保证双方的期望透明化
- C.作为双方沟通的工具
- D.当作供应商的工作文件
- 42
-
(37)
- A.执行过程
- B.裁剪过程
- C.监督过程
- D.制定过程
- A.进度计划
- B.成本计划
- C.质量计划
- D.过程计划
- A.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0.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8分钟,因此选择路线1
- B.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62.5分析,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0分钟,因此选择路线2
- C.路线1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0.5分钟,路线2的加权平均用时为44分钟,因此选择路线1
- D.由于路线2堵车和不堵车时间都比路线1短,因此选择路线2
- 45
-
风险监控的输出不包括()
- A.建议的纠正措施
- B.新发现的风险
- C.新的风险管理知识
- D.批准的变更请求
- A.货币的时间价值
- B.延期投入导致的损失
- C.预算不准导致的成本超支
- D.进度延误引起的第三方损失
- A.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项目风险识别活动
- B.风险识别是一种系统活动,而不是一次性行为
- C.主要识别项目的内在风险
- D.风险识别包括外在因素对项目本身可能造成的影响评估
- A.信息系统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或条件,一旦发生,会对项目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 B.信息系统项目风险既包括对项目目标的威胁,也包括对项目目标的机会
- C.具有不确定性的事件是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定义的充分条件
- D.信息系统项目的已知风险是哪些已经经过识别和分析的风险,其后果也可以预见
- A.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方重点项目不适宜公开招标的,经国务院发展计划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 B.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为招标人指定招标代理机构
- C.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可在招标前审批,也可以在招标后履行审批手续
- D.招标人需要再招标文件中如实载明招标项目有规定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 A.项目涉及企业信息安全及保密
- B.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
- C.招标代理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成或者提供
- D.为了便于管理,必须向原分包商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
- A.信息模型
- B.功能模型
- C.关系模型
- D.静态模型
- A.关联
- B.聚集
- C.泛化
- D.继承
- A.用例图
- B.类图
- C.对象图
- D.部署图
- A.采用了载波侦听技术
- B.具有冲突检测功能
- C.支持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
- D.以太网的帧长度固定
- 55
-
移动计算的特点不包括()
- A.移动性
- B.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
- C.频繁断操性
- D.高可靠性
- A.网络安全标准
- B.令牌环局域网标准
- C.宽带局域网标准
- D.无线局域网标准
- A.DNS
- B.UDP
- C.TCP
- D.IP
- A.物理层
- B.流量控制层
- C.会话层
- D.网络接口层
- A.4290
- B.2310
- C.3300
- D.6600
- A.系统检测
- B.系统分析
- C.系统审计
- D.入侵检测
- A.拒绝服务攻击
- B.地址欺骗攻击
- C.会话劫持
- 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 A.安全审计
- B.入侵检测
- C.访问控制
- D.人员行为
- A.易理解性度量
- B.易操作性度量
- C.吸引性度量
- D.易学性度量
- A.在概念活动中提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分解目标、需求和经费
- B.在需求活动中制定各实时阶段的基本准则,确定各实施阶段的验证方法
- C.在设计活动中明确对编码、测试阶段的具体要求,评价或审查代码以验证相应要求的实现
- D.在测试活动中建立适当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环境,组织分析测试和测量的数据,进行风险分析
- A.物理
- B.设备
- C.存储
- D.网络
- A.更正性维护
- B.适应性维护
- C.完善性维护
- D.预防性维护
- A.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
- B.数据流的源点和终点,数据存储、数据文件和外部实体
- C.数据的源点和终点、加工、数据和数据流文件
- D.数据、加工和数据存储
- A.评价软件产品,以确定其对使用意图的适合性,表明产品是否满足要求
- B.监控项目进展的状态,评价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 C.从第三方的角度给出开发过程对于规则、标准、指南的遵从程度
- D.评价软件开发使用的技术是否适用于该项目
- A.在集成测试中,软件开发人员应该避免测试自己开发的程序
- B.软件测试工作应该在需求阶段就开始进行
- C.如果软件测试完成后没有发现任何问题,那么应首先检查测试过程是否存在问题
- D.如果项目时间比较充裕,测试的时间可以长一些,如果项目时间紧张,测试时间可以少一些
- A.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 B.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
- C.详细描述系统需求
- D.导出软件需求
- A.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过程策略、标准一致
- B.检查工作产品是否遵循模板规定的内容和格式
- C.检查开发和管理活动是否与已定的流程一致
- D.检查关键交付物的质量
- A.项目经理应组织并主要参与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但不应独立编制
- B.项目管理计划的编制不能采用迭代的方法
- C.让项目干系人参与项目计划的编制,增加了沟通成本,应尽量避免
- D.项目管理计划不能是概括的,应该是详细、具体的
- A.构建新的电子商务平台
- B.优化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
- C.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
- D.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 A.由于经验不足,导致项目计划产生偏差造成项目延期
- B.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享用了客户公司的工作餐
- C.采用强权式管理,导致项目组成员产生不满情绪并有人员离职
- D.劝说客户从自己参股的公司采购项目所需的部分设备
- 75
-
(3)
- A.概要设计
- B.需求分析
- C.详细设计
- D.架构设计
- A.互联网+
- B.工业信息化
- C.大数据
- D.物联网
- A.概要设计
- B.需求分析
- C.详细设计
- D.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