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解调用参考信号
- B.探测用参考信号
- C.MBSFN参考信号
- D.小区专用参考信号
- A.同频干扰
- B.异频干扰
- C.交叉时隙干扰
- D.室内外干扰
- E.小区间的序列干扰
- A.时间
- B.频率
- C.功率
- D.空间
- A.干扰
- B.多天线技术
- C.子帧配比
- D.带宽
- E.调度
- F.功控
- A.开机附着成功率
- B.数据业务连接建立成功率
- C.切换成功率
- D.掉线率
- A.一个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由2个长度为5ms的半帧构成
- B.常规子帧由两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构成,长度为1ms
- C.支持5ms和10msDL?UL切换点周期
- D.UpPTS以及UpPTS之后的第一个子帧永远为上行
- E.子帧0,子帧5以及DwPTS永远是下行
- A.A5
- B.A3
- C.B2
- D.B1
- A.时域调度
- B.频域调度
- A.0
- B.1
- C.2
- D.3
- A.频率检查
- B.PCI检查
- C.TAC检查
- D.站点附近的RSRP检查与覆盖DT测试
- A.10
- B.15
- C.20
- D.43
- A.listenerstate
- B.listenerstatus
- C.lsnrctlstate
- D.lsnrctlstatus
- A.S-GW
- B.E-NodeB
- C.MME
- D.EPC
- A.中心使用1/3频带资源
- B.中心使用全部频带资源
- C.上下行的ICIC不完全相同
- D.ICIC和WiMAX的FFR相同
- 30
-
功率控制目的?()
- A.省电
- B.提高灵敏度
- C.信号强度高
- D.干扰增加
- 31
-
空分复用对应几个码字()
- A.1个
- B.2个
- C.3个
- D.4个
- A.下行峰值数据速率100Mbps(20MHz,2天线接收)
- B.U-plane时延为5ms
- C.不支持离散的频谱分配
- D.支持不同大小的频段分配
- A.仿真栅格电平预测值
- B.ATU数据
- C.MR数据
- D.话统
- A.10-1
- B.10-2
- C.10-3
- D.10-4
- A.1
- B.4
- C.7
- D.9
- A.物理下行数据信道
- B.随机接入信道
- C.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 D.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 A.S1接口流量可分为S1接口上行流量和S1接口下行流量
- B.S1接口流量指的是物理层流量
- C.S1接口流量指的是IP层流量
- D.反映S1接口的系统负荷情况
- A.软频率复用
- B.DTX
- C.功控
- D.扩容
- A.10dB
- B.11dB
- C.12dB
- D.13dB
- A.反映eNB或者小区的UE接纳能力
- B.RRC连接建立成功意味着UE与网络建立了信令连接
- C.RRC连接建立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另一种是与业务无关(如紧急呼叫、系统间小区重选、注册等)的RRC连接建立
- D.与业务无关的RRC连接建立是衡量呼叫接通率的一个重要指标,与业务相关的RRC连接建立可用于考察系统负荷情况
- A.X1
- B.S1-MME
- C.S1
- D.S1-U
- A.p=0
- B.p=0或者p=1
- C.p=3
- D.p=4
- A.UE
- B.MME
- C.HSS
- D.以上都对
- A.8
- B.9
- C.10
- D.12
- A.SGW-CDR
- B.PGW-CDR
- C.S-CDR
- D.P-CDR
- A.EXT接口
- B.ETH1接口
- C.ETH0接口DTx/Rx接口
- A.15λ
- B.10λ
- C.4λ
- D.λ
- A.2012年3月
- B.2012年7月
- C.2013年7月
- D.2012年12月
- A.RRC连接管理过程
- B.RB控制过程
- C.RRC连接移动性管理
- D.S1口全局过程
- A.12,60,12,10
- B.8,60,8,5
- C.12,60,12,5
- D.8,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