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自学考试《大学语文》习题精选(5)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6

罗敷的主要特征有 (  )

  • A.美丽
  • B.勤俭
  • C.坚贞
  • D.机智
  • E.温柔
27

《雨巷》的艺术特点有 (  )

  • A.意象的朦胧美
  • B.象征手法的运用
  • C.诗歌节奏的音乐美
  • D.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 E.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8

下列有关杜牧文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有 (  )

  • A.古体诗雄豪健峭
  • B.他的七绝最为人称道
  • C.近体诗情致俊爽
  • D.他的五绝最为人称道
  • E.他的七律最为人称道
29

《摸鱼儿》土片所描绘的暮春景象有(  )

  • A.风雨交加
  • B.落红无数
  • C.芳草拦路
  • D.飞絮满天
  • E.斜阳烟柳
30

《麦琪的礼物》的结构精巧的体现有 (  )

  • A.一实一虚,双线并行
  • B.结局巧合,出人意料
  • C.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 D.运用倒叙,制造悬念
  • E.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31

《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 (  )

  • A.消极的遁世思想
  • B.积极的反抗情绪
  • C.忧愁哀怨,悲观失望
  • D.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33

《都江堰》中都江堰修建的时代是 (  )

  • A.春秋时期
  • B.战国时期
  • C.西汉时期
  • D.东汉时期
34

《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  )

  • A.演绎法与例证法
  • B.例证法与对比法
  • C.对比法与类比法
  • D.类比法与例证法
36

《理想国》的作者是哲学家 (  )

  •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弗洛伊德
  • D.亚里士多德
37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

  • A.入侵者大兵压境
  • B.公子成态度转变
  • C.法令严峻
  • D.臣民拥护
38

归有光是(  )

  • A.宋朝著名文学家
  • B.唐朝著名文学家
  • C.明代优秀散文家
  • D.清朝著名小说家
40

统领《声声慢》全词举止、景物、心情

  •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B.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41

下列描述士大夫在“西湖七月半”时看月的一句话是 (  )

  •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 B.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 C.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 D.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42

《饮酒》(其五)中,体现诗人鄙弃世俗功名心态的诗句是(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43

冯谖第二次弹铗而歌的理由是(  )

  • A.食无鱼
  • B.无以为家
  • C.食无肉
  • D.出无车
44

李清照《声声慢》中,直接引发“怎一个愁字了得”呼告的景物是(  )

  • A.晚来风急                           
  • B.伤心雁过
  • C.黄花堆积
  • D.梧桐细雨
4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 A.文中记叙其母16岁嫁到归家直到去世所发生的一些事
  • B.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既有抒情,又有渲染,而不仅仅是简单叙事
  • C.全篇文字只是简略的叙事,但字里行间,流动着极其悲痛的心情
  • D.本文全篇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
46

《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  )

  • A.羁旅之苦
  • B.家国之思
  • C.前途之虑
  • D.老病之忧
47

《蒹葭》中“在水一方”情景的普遍性象征意义在于(  )

  • A.涵容一切追求不得的失恋情境
  • B.涵容一切事业受挫的失败情境
  • C.涵容一切理想难达的失落情境
  • D.涵容一切可望难即的人生情境
48

在《吃饭》这篇文章中,作者所提出的社会理念是 ( )

  • A.杂而不同
  • B.杂而相同
  • C.和而不同
  • D.和而相同
49

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 (  )

  • 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 B.“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 C.“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 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50

《八声甘州》上片写景的特点是(  )

  • A.移情于景
  • B.白描铺叙
  • C.虚实交错
  • D.因情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