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
简述税收的特征。
- 7
-
预算
- 8
-
接管
- 10
-
货币政策
- 11
-
经济法宗旨
- A.公开招标
- B.邀请招标
- C.竞争性谈判
- D.紧急采购
- E.询价
- 13
-
内幕交易
- A.强制性
- B.无偿性
- C.自愿性
- D.偿还性
- E.人身性
- 15
-
我国国家计划的主要功能有
- A.预测引导功能
- B.综合、平衡、协调功能
- C.宏观调控功能
- D.政策协调功能
- E.发展经济功能
- A.外国货币
- B.外币支付凭证
- C.外币有价证券
- D.特别提款权
- E.欧洲货币单位
- A.经济法是否有一个特有的法律体系
- B.经济法是否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
- C.经济法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
- D.经济法是否对国家经济政策产生指导作用
- A.经济法属于公法,商法属于私法
- B.经济法的宗旨不同于商法的宗旨
- C.经济法保护的法益不同于商法保护的法益
- D.经济法调整调制关系,商法调整商事关系
- E.商法是关于商行为的法
- A.营业税
- B.关税
- C.所得税
- D.消费税
- 20
-
下列属于资本市场的是
- A.外汇市场
- B.黄金市场
- C.票据贴现市场
- D.股票市场
- A.零税率
- B.13%的低税率
- C.17%的基本税率
- D.优惠税率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 C.国务院
- D.财政部门
- A.1913年美国《联邦储备法》
- B.1935年美国《银行法》
- C.1957年德国《联邦银行法》
- D.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
- A.1000元人民币
- B.3000元人民币
- C.5000元人民币
- D.8000元人民币
- A.1000万元
- B.3000万元
- C.5000万元
- D.8000万元
- A.财团法人
- B.社团法人
- C.企业法人
- D.机关法人
- A.德国
- B.美国
- C.法国
- D.英国
- A.定期国债和不定期国债
- B.内债和外债
- C.上市国债和不上市国债
- D.强制国债和任意国债
- A.调制绩效原则
- B.调制法定原则
- C.调制适度原则
- D.调控合规律原则
- A.应向销售者索赔
- B.应向生产者索赔
- C.属于生产者责任的,向生产者索赔;属于销售者责任的,向销售者索赔
- D.既可以向生产者索赔,也可以向销售者索赔
- A.评价主体应当坚持自由主义倾向
- B.评价主体应当坚持干预主义倾向
- C.评价主体很难做到真正的中立
- D.经济法的外在价值带有主观性
-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B.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C.反不正当竞争法
- D.反垄断法
- A.一般性转移支付
- B.专项转移支付
- C.特殊转移支付
- D.政策性转移支付
- A.《公有法典》
- B.《社会契约论》
- C.《自然法典》
- D.《论法的精神》
- A.金融业
- B.汽车制造业
- C.药品制造业
- D.建筑业
- A.金融调控制度
- B.反垄断制度
- C.财税调控制度
- D.计划调控制度
- A.安全保障权
- B.自主选择权
- C.知悉真情权
- D.公平交易权
- 38
-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
- A.多种经济关系
- B.特定经济关系
- C.国民经济管理关系
- D.财产关系
- A.内容法定和程序法定
- B.符合规律和公平有效
- C.调整目标和平衡协调
- D.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 A.2年
- B.3年
- C.5年
- D.6年
- A.利益诱导方法
- B.货币调控方法
- C.财政调控方法
- D.价格调控方法
- A.立法因素
- B.执法因素
- C.守法因素
- D.司法因素
- 43
-
下列属于财政法的是
- A.反不正当竞争法
- B.转移支付法
- C.反垄断法
- D.税法
- 44
-
税法的核心要素是
- A.征税客体
- B.计税依据
- C.税目
- D.税率
- A.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
- B.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
- C.资本充足率
- D.存款准备金
- 46
-
经济法所追求的效益是
- A.总体上的法律效益
- B.总体上的经济效益
- C.总体上的环境效益
- D.总体上的社会效益
- A.经济性
- B.强制性
- C.现代性
- D.规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