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2012年7月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00009)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8

现阶段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 )

  • A.中外合资经营
  • B.外商独资经营
  • C.银行贷款
  • D.商品信贷
  • E.出口信贷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 )

  • A.自主企业制度
  • B.政府管制的企业制度
  • C.健全的市场体系
  • D.指令性计划调节体系
  • E.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11

按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制定的三项基本国策是( )

  • A.计划生育
  • B.保护资源
  • C.保护环境
  • D.拉动内需
  • E.扩大投资
12

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 )

  • A.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 B.第一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
  • C.第二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
  • D.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降低
  • E.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步提高
13

产权包括人们对财产的( )

  • A.所有权
  • B.占有权
  • C.使用权
  • D.处置权
  • E.收益权
14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它( )

  • A.为生产创造出动力
  • B.再生产出劳动力
  • C.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
  • D.使分配最终实现
  • E.使交换最终完成
15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有( )

  • A.Ⅰ(v+Δv+m/x)=Ⅱ(c+Δc)
  • B.Ⅰ(v+Δv)=Ⅱ(c+Δc)
  • C.Ⅰ(c+v+m)=Ⅰ(c+Δc)+Ⅱ(c+Δc)
  • D.Ⅱ(c+v+m)=Ⅰ(v+Δv)+Ⅱ(v+Δv)
  • E.Ⅱ(c+v+m)=Ⅰ(v+Δv+m/x)+Ⅱ(v+Δv+m/x)
16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
  • B.流通手段
  • C.贮藏手段
  • D.支付手段
  • E.世界货币
17

随着资本集中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

  • A.出现了规模巨大的企业
  • B.企业规模越来越小
  • C.社会分工和专业化不断发展
  • D.各企业和部门之间协作关系日益加强
  • E.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逐渐形成
18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

  • A.劳务合作
  • B.利用外资
  • C.对外贸易
  • D.引进技术
19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C.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D.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E.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变化无关
20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

  • A.从质量型向数量型转变
  • B.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 C.从内涵型向外延型转变
  • D.从效益型向速度型转变
21

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 )

  • A.扩大货币发行量
  • B.扩大信贷规模
  • C.增加国际储备
  • D.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
22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的产业是( )

  • A.农业
  • B.工业
  • C.服务业
  • D.信息技术产业
23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具有( )

  • A.指导性
  • B.强制性
  • C.灵活性
  • D.弹性
24

在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价格( )

  • A.应当放开
  • B.不能变动
  • C.由政府制定
  • D.放任自流
25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 )

  • A.体力劳动者创造的
  • B.脑力劳动者创造的
  • C.全体社会成员创造的
  • D.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
26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 )

  • A.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
  • B.非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
  • C.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
  • D.政府和企业之间进行的
27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 A.必要补充
  • B.重要组成部分
  • C.主导力量
  • D.主体部分
28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方式是( )

  • A.渐进式
  • B.激进式
  • C.休克疗法
  • D.渐进式和激进式并举
2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 )

  • A.统一、开放、竞争、有序
  • B.完全自由竞争
  • C.国家管制
  • D.高度垄断
30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B.建立公有制
  • C.发展市场经济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C.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矛盾
  • D.消费和积累的矛盾
32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 )

  • A.生产全球化
  • B.贸易全球化
  • C.资本全球化
  • D.资源配置的全球化
33

二战后垄断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

  • A.商业资本的国际化
  • B.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 C.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 D.金融资本的国际化
35

商业店员从事单纯的商品买卖活动( )

  • A.创造价值
  • B.创造剩余价值
  • C.创造超额剩余价值
  • D.不创造价值,但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3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 A.对社会经济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
  • B.完全限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
  •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 D.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37

分析产业资本的循环,可以看出价值增殖发生在( )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销售阶段
  • D.消费阶段
38

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 )

  • A.生产部类的划分
  •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 C.社会资本的增殖
  • D.社会资本的积累
39

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平均利润率是( )

  • 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 B.剩余价值与不变资本的比率
  • C.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D.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40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 A.劳动的报酬
  • B.劳动的价格
  • C.劳动力的价值
  • D.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42

在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下,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 )

  • A.中央政府
  • B.地方政府
  • C.市场中介组织
  • D.微观经济主体
43

一般价值形式是指( )

  • A.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 B.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 C.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种商品上
  • D.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44

内涵扩大再生产是依靠( )

  • A.增加流动资本投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B.增加固定资本投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C.追加劳动力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 D.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45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

  •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 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46

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是( )

  • A.生产社会化
  • B.社会分工
  • C.货币出现
  • D.阶级产生
47

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

  • 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
  • B.劳动技术的发展与变化
  • C.劳动对象的发展与变化
  • D.阶级矛盾的发展与变化
48

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够( )

  • A.认识和改造经济规律
  • B.认识和创造经济规律
  • C.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 D.认识和消灭经济规律